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在桂林,有兩座關隘很多人都不清楚,一個是桂林北邊的嚴關,一個是桂林南邊的龍虎關,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說說南邊的龍虎關。

我們先讀一下清代恭城縣令陶墫曾寫龍虎關的一首詩:“絕壁俯垂淵,龍關跨疊嶂,設嶺一千年,萬木梃虯枝。”

這首詩把龍虎關的地勢險要描述得險峻厷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顯示龍虎關在關隘上對於軍事的獨特地理位置。

龍虎關,地處五嶺之一的都龐嶺南端餘脈。位於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東北部,與湖南永州的江永縣粗石江鎮交界,是一個已有2700多年曆史的邊關古鎮。古時,與崑崙關、山海關、娘子關等齊名,屬中國十大邊關之一。關南有龍頭山(亦稱天子坪),關北有虎頭嶺,關前有寶塔嶺,犬牙嶺相錯其左,獅子嶺聳立其右,地勢極為險峻厷奇,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詞來形容它,確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龍虎關在西漢時期稱謝沐關(當時的謝沐縣縣城是現在的湖南江永縣管轄的上甘棠村),宋朝時期叫荊峽鎮,明代稱鎮峽寨。到南明時才正式更名為龍虎關。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龍虎關山嶺錯盤間,由北往南而流的茶江河,依勢蜿蜒,氣流飛湍,滔滔不息,嘯鳴幽谷。湘桂交界處有山谷長2000米,有小徑臨潭依勢而曲盤,更平添幾分險峻。當年關門有聯曰:龍蟠八桂山河壯,虎視三湘四月輝。說出了龍虎關的重要性。

如此雄奇的兵家必爭之地龍虎關,一定有他的傳奇的故事,當這些故事與歷代的秦始皇、劉邦、李靖、岳飛、文天祥、曹子建、石達開和白崇禧一干名字相連時,你就可能覺得龍虎關一定不簡單,歷史上曾經赫赫有名!下面就由筆者給你慢慢道來: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一)、秦始皇、劉邦曾染指龍虎關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以尉屠睢為主帥,率50萬大軍分五路殺向南越,佔據湘桂邊界都龐嶺、萌諸嶺的九疑要塞和鐔城地區的秦軍在龍虎關一帶出現了慘烈的廝殺。土著越民,熟知地理,佔據龍虎關,晝伏夜襲,進退自如。秦軍三年不解甲馳弩,被土著越民擊得“伏屍流血數十萬”,主帥尉屠睢陣亡。秦始皇不得不補充數十萬兵力,才於公元前214年,闖過龍虎關,平定兩廣地區和今越南中北部地區。

秦朝滅亡,劉邦建立漢朝,趙佗以廣州(古稱番禺)為都,割劇南粵,自稱獨立王國,與劉邦王朝以五嶺南北山麓犬牙交錯為界。到漢武帝時期由於江永龍虎關已屬漢軍控制區域,經江華、江永即龍虎關一帶的下厲甲將軍部隊因而沒有遇到干擾敵軍,一路進展順利。漢武帝順利地收復南粵,統一全中國。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二)、唐朝大將李靖駐守龍虎關,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功勞

唐武德四年(621),唐朝大將李靖駐師江永黃沙嶺(長標嶺)、荊峽嶺,把守山口隘、巖口隘、龍虎關(鎮峽關、荊峽關),討伐割據湘州南的蕭銑梁國餘部,實現五嶺南方劃入大唐版圖。

(三)、宋朝岳飛、文天祥曾在龍虎關與匪幫、起義軍血戰。

一是宋開寶三年(970),大將潘美南征嶺南討伐劉鋹部,駐師粗石江白象、龍虎關一帶,實現嶺南歸入大宋版圖;二是南宋紹興二年(1132),岳飛舉兵討伐佔據道州的曹成匪軍,在龍虎關前與曹成兵血戰,岳飛軍傷亡慘重。經過激烈戰鬥後,岳飛軍攻破曹成,入關達賀州桂嶺,追剿曹成餘部。征戰途中,岳飛於江永龍虎關白象寨設白象營,於江永山口隘、巖口隘設巖口營,駐兵守關;三是南宋高宗鹹淳七年(1271),廣西農民起義軍秦孟四,攻克江華縣、江永縣,把守江永龍虎關、山口隘和江華河路口、大圩鯉魚塘等關口。鹹淳九年十月,湖南安撫使江萬里率提刑文天祥會兵“討捕”秦孟四,攻克龍虎關後,一部千餘人駐軍龍虎關一帶的錦堂、桃川、上甘棠和縣城一帶,擊斃義軍首領秦孟四,平定江永、江華兩縣義軍。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四)、元末瑤民義軍以龍虎關為據點,抗衡元軍十八載。

元末瑤民起義軍鄧四,佔據龍虎關至冷水鋪、夏層鋪上下甘棠一帶達18年之久。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鄧四率瑤民起義攻佔永明縣城後,與攻佔永州城的紅中軍周伯顏部聯合,佔領道州城,策應周部進攻衡陽、酃縣,震驚朝廷。朝廷詔令甄崇福元帥率大軍鎮壓,在道州俘殺周伯顏。鄧四部隊潛入瑤山,“避實擊虛,避強擊弱”,在龍虎關一帶與元軍相持達18年之久。直至明王朝建立後,才投降於明朝。

(五)、元朝揮師侵佔廣西,在桂林北關嚴關受挫後,奇戰龍虎關,入平樂,攻破桂林。

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將阿里海牙密謀奪取廣西,馬暨率兵3000把守嚴關。元軍久久不能攻下,於是派偏師由龍關入平樂,轉攻桂林。馬暨於是退守桂林城,苦戰了3月,馬暨始終不投降,不久桂林城被攻破。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六)、南明總兵曹子建駐守“龍虎關”,並在附近建立大本營。也驗應了一句話“得龍虎關者勝,失龍虎關者敗”之道理

南明永曆九年(1647年),清順治四年,湖南永州總兵曹子建受朝廷派遣,統兵萬餘駐守鎮峽寨抗擊清軍,把其地更名為“龍虎關”。

當時南明永曆皇帝巡行桂林,曹子建駐守龍虎關救駕有功,封為保昌伯。永曆二年,曹志建收復永明,江華、道州、寧遠、常寧,然後收復酃縣、桂陽州、永州,曹子建晉為保昌侯。南明皇朝欲“以湖南為六軍,經略嶺北”,詔令曹子建在南嶺北麓的新田縣大冠嶺一帶修建六軍大本營城堡。

南明利用龍虎關隘口的有利地形的目的有三:一是可以固守南嶺北麓,確保嶺南明皇朝行宮的安全;二是為經略嶺北,進復江南作好先鋒隊準備;三是能為南明皇朝退居雲貴起到後衛作用。這時的曹志建,財力雄厚勝過朝廷,又得皇帝強軍詔令,信心十足。永曆三年,曹子建在據守龍虎關的同時,部隊活動於常寧、道州、郴州、桂陽州之間。十月,清軍孔有德攻至衡州,清將馬蛟麟攻道州,曹子建設營迎敵並出白金二十萬,令斬一級將官者賞金一錠,官兵爭先赴敵,於是大破敵軍。曹子建乘勝收復永興、耒陽、郴州、桂陽州。曹子建因功而晉為永國公,加太子太師。

永曆四年三月十九日,永州被清軍攻陷。清孔有德軍操小道直趨龍虎關下,曹子建督軍力拒。孔有德收買瑤民引導清軍從山寨後的絕壁暗入關內,頓時驚潰曹子建守軍,總兵嚮明高、姚得仁戰死,士兵戰死者一萬多人,投降者數萬人。曹子建隻身逃脫,收集餘眾二萬人退走灌陽縣。南明與清軍的湘桂之戰是得龍虎關者得勝仗,失龍虎關者吃敗仗。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七)、石達開把持龍虎關數月,為太平天國招兵買馬。

清咸豐八年(1858),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對天王洪秀全不滿,率部四、五萬眾遠征廣東、廣西及湖南。咸豐九年五月十日,部下國宗石鎮吉部襲克江永縣城,消滅城內外地方武裝力量,把守龍虎關、駐軍永明達四月之久,在永明募兵馬,籌糧響,修器械,造火藥,並以永明為根據地,擊敗道州田廣洞團勇,攻克江華縣城。

八月,石達開部接納一批由廣西入永明的天地會軍後經龍虎關開往寶慶轉入廣西。清咸豐三至八年,朱洪英率天地會紅巾軍先後七次從龍虎關進入永明,攻克縣城,與清兵團勇交戰,知縣所徵糧食盡為紅巾軍所獲。

(八)白崇禧重兵死守龍虎關,妄圖阻止紅軍北上。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由於桂系白崇禧重軍死守龍虎關,紅軍只能在道州以西的廣西全州、灌陽、興安一帶渡江。就在第二師、第四師渡過湘江,而大部隊積聚在湘江東岸待渡,湘江把紅軍切成兩半的時候,蔣介石下令發動“半渡而擊”的總攻擊。造成了慘烈的湘江之戰。湘江之戰成為紅軍有史以來最慘重的敗仗,主力紅軍由出發時的八萬六千多人。減到三萬多人,作戰部隊傷亡超過三分之二。這次紅軍經道縣入廣西全州、興安搶渡湘江損失慘重,也是由於江永龍虎關及其以南的廣西地區均為桂系白崇禧部隊重軍把守攔截所致。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九)、抗日自衛隊龍虎關抗擊日軍。

1944年9月15日,日本侵略軍2萬餘人襲擊龍虎關守軍北進永明,經過5天的戰鬥,日軍於19日攻下了龍虎關。隨後駐紮在清溪、古洞、小古漯、矮崗、嶺源山、廖家崗、矮寨等村。龍虎關附近錦堂村由70餘人組成的抗日救國自衛隊與日軍作戰7次,打死打傷日軍10餘名,一名大尉被當場擊斃。

(十)、龍虎關剿匪,痛擊國民黨殘餘勢力。

龍虎關內的桃川保衛戰和剿匪戰。1949年永明解放前夕,白崇禧組建“反共救國軍第十一縱隊”、“湘桂粵反共救國軍第十二軍”,並委派原國民黨黨部書記唐皇從桂林回到永明源口組建偽永明縣政府,妄圖負隅頑抗。

永明和平解放後的半月前後,在龍虎關內的桃川區,新成立的永明縣人民政府地方武裝、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殘軍組織開展了一場激烈的戰鬥,保衛把了新生政權戰。桃川保衛戰後,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解放軍著手開展剿匪行動,至1951年6月,龍虎關一帶的剿匪勝利結束。永明縣共消滅匪首134名,匪徒1305人,繳獲機槍9挺,六O炮9門,步槍1811支,手槍323支,手榴彈147枚、子彈41900餘發,電臺2部。

以上十件大事,說明龍虎關真的是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2019年10月5日於龍虎鎮

你不知道的龍虎關,歷史上赫赫有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