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這句話是從一個6歲孩子口中說出來,當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何感想。

孩子到底經歷怎樣的遭遇,才會痛苦的說出這樣一句話呢?到底這位媽媽,為何會如此狠心,對孩子下狠手。

孩子玩手機,家長用武力解決

前不久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鄰居家的小李想叫孩子幫忙做家務,但是6歲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並沒有理會小李的喊叫。

小李叫了兩三次,孩子都沒有回應,小李訓斥了孩子幾句。6歲的孩子也比較頑皮,和小李頂了幾句嘴,就這樣小李怒火沖天,拿起擀麵杖就衝孩子打去

在孩子的喊叫哭鬧聲中,小李並沒有停手的意思,一邊打一邊怒罵孩子,此時的孩子已經泣不成聲,口中不停的求饒。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虐童現象有增無減

在這次事件中,孩子的頑皮不聽話芮然需要管教,而家長的打罵更需要反思。如今的棍棒底下能打出孝順的孩子,不再是教育的硬道理,打罵孩子很容易對孩子造成身體和心靈的傷害。

讓糰子媽心痛的是,打罵孩子不僅僅是繼父繼母。親生父母也下得去手。

棍棒底下究竟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呢?

1.心理扭曲自卑。

很多的家長喜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孩子一不聽話就會一頓暴打,認為只有打才能夠讓孩子變得聽話順從,孩子會變得很聽話。

但是這種聽話並不是發自內心,而是因為恐懼害怕不得不聽話。長時間的打罵孩子,很容易讓孩子心理產生自卑感,產生恐慌感,沒有任何的安全感。

孩子會對外界產生極度的排斥感,覺得生活不美好,覺得外人不友善。孩子帶著這樣的心理成長,長大之後帶著有色的眼鏡看這個世界,嚴重者還會以極端的方式來生活。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2.具有暴力傾向。

有這樣一句話,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有的孩子在打罵中會逆來順受,而有的孩子在打罵中爆發。

由於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打罵,內心的怒火一直在不斷的膨脹,時間久了便會迸發,孩子長大之後也會變得有暴力傾向。

他同樣會以惡劣的行為,暴力的方式,來對待身邊的人,這樣會使得孩子無法在這個社會中立足,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工作生活。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打罵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教育孩子方法有很多

▶瞭解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

小孩子不聽話,有的時候並不是無理取鬧,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家長們不要一味的用自己的思想左右孩子,那樣很容易扼殺孩子的獨特境界。

適當的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置換身份,處於孩子的位置去考慮事情,讓自己多瞭解孩子。

不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孩子喜歡的事情要給予多多的支持,這樣孩子才能夠快樂的成長,並和爸媽之間的關係會更加的親密。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尊重孩子。

小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個體就應該值得被尊重,打罵孩子不僅僅是傷害孩子的身體,同時對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傷害。

一旦自尊心受損,孩子的性情就會大變。在公共場合孩子不聽話,也一定要回到家之後和孩子進行溝通,千萬不要立刻就批評怒斥孩子。

這會讓孩子覺得非常沒面子,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家長尊重孩子,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給予孩子解釋的機會。

小孩子做錯事情,不要立刻批評,要給予他為自己申辯的機會,也許在身邊的過程中,家長就會了解到孩子為何犯錯誤。

很有可能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很有可能孩子的好心辦了錯事。給予孩子解釋的機會,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

孩子通過闡述事情的原委,能夠讓家長更清楚犯錯誤的真正原因,從而以正確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

“媽媽求求你別打了”,6歲的孩子痛哭求饒,母親卻無動於衷

▶獎懲分明。

這種方法是教育孩子的不錯選擇,當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家長們不要覺得那是應該的,而是應該給予適當鼓勵和獎勵。

要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怎麼做是對的,可以激勵孩子日後做得更好更棒。而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懲罰,可以讓孩子加深印象。

管教孩子,真的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促使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更加的自信,更好的回饋父母和社會。


糰子媽心裡話:

教育小孩子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們也需要成長。不斷的摸索正確的教育方法。

和他們做好正確的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並使得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

——END——

我是@糰子媽育兒,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關注我,帶大家學習最實用的育兒、孕產知識。如果您在帶娃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有趣的、困難的、難忘的事,都可以發私信分享給我。

希望我會給大家帶來幫助,在帶娃路上給您最貼心的陪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