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小序:公元前,205年三月楚漢戰爭正式打響。劉邦趁項羽平叛齊地的時候,率領56萬軍隊大舉東進,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佔彭城。在外平叛的項羽,親率精兵3萬回救彭城。戰場場上,劉邦、項羽再次相遇,這一次相遇不同以往,而是作為一對你死我活的對手相遇。

項羽還是那麼勇猛,劉邦還是那麼不堪一擊。項羽僅用3萬軍隊,就將劉邦的大軍重重包圍。劉邦軍隊迅速潰敗,危在旦夕。但是,奇蹟出現了。大風驟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劉邦趁亂突出重圍,狼狽不堪。然而,沒過幾年項羽就敗了。項羽的失敗讓很多人為之嘆息。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江東八千子弟


◑◎◐上篇:分封諸侯方式,決定了二人的命運

許多人都認為項羽的失敗,是因為項羽在鴻門宴上放過了劉邦,最後導致項羽的失敗。真的是如此的嗎?如果項羽殺了劉邦,他是否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呢?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的失敗,卻如他所言“非戰之罪。”項羽對自己的軍事才能,充滿自信,他至死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勇冠天下的他,最終輸掉了這場他最開始佔盡先機的角逐。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滅項羽者,其實也是項羽自己。

沒有劉邦,他也會失敗,最多滅亡的晚點。有人說,項羽的失敗,是因為項羽是舊貴族封建的代表,開歷史倒車,推行分封制,而沒有采用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導致失敗。這一點,沒錯。

但是勝利後的劉邦,建國開始時,不也是分封了不少諸侯了嗎?為什麼劉邦成功了,而項羽卻失敗?很多人認為,劉邦幹掉項羽,當上皇帝,天下就太平了。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項羽分封示意圖

其實不然,諸侯王對劉邦的態度壓根就是同盟的態度。劉邦的地位,也就是一個主持分封的諸侯王。異姓王們對劉邦的態度,跟劉邦當初對項羽的態度,沒有什麼區別。此時,劉邦的風險和當初的項羽一樣大,而且在軍事才能上,劉邦還不如項羽。

項羽、劉邦分封諸侯的特點

通過項羽分封、劉邦稱帝后所進行的異姓王分封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軍閥林立的情況下,要想直接建立大一統的皇帝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要看到,劉邦和項羽的分封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就劉邦所封的諸侯而言,劉邦所封的諸侯都是一些“必須封”“不得不封”的諸侯王。諸如蕭何、張良、樊噲等主要功臣,都只是被封為侯,而非王。

劉邦分封的原則,是儘可能的保留原有的七國格局。

漢初,包括漢在內共有9個諸侯國,除了作為敵國的楚霸王項羽的地盤,被一分為三之外,七國秩序基本得到了保留。可見,劉邦對於分封異姓王,是非常謹慎的。幾乎每分封一個異性王,都是劉邦不得不分封,而不是主動分封。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項羽、虞姬

再來看,項羽的分封。項羽是將原來的各國秩序徹底打碎,建立了新的列國秩序。

項羽一共分封了18個諸侯國。加上自己西楚霸王,一共就是19個諸侯國。

其中將戰國時期的楚國一分為四,趙國一分為三,齊國一分為四,秦國一分為三。項羽的分封,是徹底打碎了戰國時期的七國秩序,轉變為更為零碎的列國秩序。項羽希望建立列國秩序,使各國自治。

劉、項二人各自的政治願景

他渴望建立起一套新的霸主體系,以西楚霸王為核心,維護列國國之間平衡的天下秩序。避免各國之間的征戰。為了保障自己的霸主權力,他必須分割七國,防止齊、秦、趙等歷史上的強國重新做大。

如鴻溝義和,項羽之所以會輕易的相信劉邦,是因為,他至死都以為劉邦只是與其爭奪霸主之位。鴻溝議和,平分霸權,他以為劉邦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劉邦想要的不是霸權,而是整個天下。

因此,對項羽來說,分封不但沒有完成對各個諸侯勢力的平衡,反而讓局面變得完全失控。

更為諷刺的是,項羽的分封,給自己的土地,其實,易攻難守“地裡天險”極差。項羽留給自己的封地,佔據部分中原和楚國東部。在當時,中原才是天下之中。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西楚霸王項羽

◐◑ 下篇:封地地緣優勢、戰略價值

楚國東部是項羽的家鄉,項羽有理由認為,以我江東為依託,以中原為後盾,足以稱霸天下。然而,項羽如果可從歷史中吸取一些教訓的話,應該知道,

他所選擇的封地,是屬於典型的四戰之地。

這裡,既沒有山地天險,作為領地的防禦依託,僅僅依靠淮河及其支流進行防禦,是十分困難的。所以,雖然項羽傑出的軍事才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領土防禦不足的劣勢。但是,卻沒有天然的地理防禦優勢。

項羽分封戰略的失敗

即使沒有劉邦,也會有其他人站出來,以關中平原加四川盆地的地緣優勢,和項羽爭雄。項羽的地盤有9個郡,秦國一共有46個郡。當時全國有兩個最主要的“經濟區”,一個是關中心的“經濟區”,另一個是山東“經濟區”。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西楚霸王項羽的封地

這兩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但是,這兩個地區的主體部分都不在項羽的控制下。項羽僅控制了全國不到五分之一的地盤與人口。項羽的西楚,雖然是地盤最大的。但是,富裕的關中平原、河洛地區、華北平原等,大部分都不在項羽的控制下,而有幾十個諸侯王控制。

在事實上,單憑西楚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壓服諸侯國。諸侯國暫時臣服,只不過是因為反秦聯盟,項羽的個人威望。

項羽“地利”的不足,在楚漢相爭時,充分的表現出來。楚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西楚政權動員能力不足,難以為前線提供兵源、糧草。面對這種困境,項羽甚至提出了與劉邦決鬥,荒誕的方案決策。

而到了鴻溝議和之時,情況已經惡化成了“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西楚政權,江河日下,從此,走向了盡頭。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楚漢之爭

從定都與分封兩件事情,可以看出,項羽並沒有取天下的意圖。他的政治抱負,僅限於復興楚國和成為“萬人敵”的盟主,而不是像成為秦始皇那樣的君主。可見,劉邦不是推翻項羽的唯一力量,他只是這些力量中的一個,並且是個“幸運兒”。

即使項羽在鴻門宴上,把劉邦殺掉,對於後面的局勢,也只是在其他諸侯討伐項羽時的檄文上多一條罪名,殺功臣的罪名。因為劉邦是滅秦的第二大功臣。

劉邦消滅項羽,當上皇帝之後,也是面臨領地分封的難題。諸侯王對待他的態度還不如當初的楚霸王項羽。

為什麼同樣的問題,劉邦成功了,而項羽失敗了呢?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劉邦分封示意圖

劉邦,借鑑了項羽失敗的教訓,採取了關鍵性的措施,主動出擊,將反對勢力從“花名冊”上徹底消滅。先發制人,各個擊破。首先,劉邦的優勢在於他拿到了關中、巴蜀地區。這些原來都是秦國的地盤。這幾個地區,地理優勢極大,易守難攻,而且物產豐富。劉邦憑藉優異的地理優勢,分路出擊,一個一個地消滅。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只要不姓劉,劉邦覺得有威脅。劉邦的措施就是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冷酷無情,一個字‘殺’。區別就在於怎麼殺,什麼時候殺。劉邦殺掉韓信之後,告訴彭越,韓信是因為謀反被殺的,不是自己主動要殺的。結果彭越被殺以後變成了肉醬。等英布反應過來,已經沒有可以聯手的同盟了。從整體實力上看,劉邦原有部中的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手握著重兵。劉邦先發制人,以快打慢,等這些諸侯國反應過來的時候,勢單力薄,來不及了。這就是劉邦比項羽聰明的地方,先發制,從而避免了後發制於人,主動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項羽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戰略上的失敗。

項羽,是個戰術天才,卻是戰略矮子。項羽是戰術天才,是毫無疑問的,鉅鹿之戰、彭城之戰,以少勝多,“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是,項羽自恃勇猛,毫無戰略遠光,主次不分,四處樹敵,多線作戰。而劉邦,在正面戰場上,雖然屢屢失敗,但劉邦集團充分發揮政治、經濟、外交的優勢,聯合天下各路諸侯,依靠關東地區源源不斷的資源,最終將項羽拖垮、擊敗。然後,劉邦在逐一消滅其諸侯國,最終建立起強大統一的新王朝。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項羽會奪得天下嗎?項羽失敗實質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

結語:項羽的失敗,主要是戰略規劃的錯誤,尤其是放棄關中巴蜀這些富裕,戰略價值高的地區。而劉邦,則採取了正確的戰略。可見項羽的戰術勝利,無法彌補戰略的缺失。因此,項羽是的失敗是戰略規劃出的問題,並非殺了劉邦就能解決,即使沒有劉邦,也會有其他人出來取代項羽。從戰略規劃這個角度來看,項羽的失敗是一種必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