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哨所———永平橋

紅軍哨所———永平橋

紅軍哨所———永平橋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永平橋(紅軍橋)

在龍巖永定虎崗與高陂交界處的虎東村木坑入口處,傲立著一座石拱廊橋。這就是被時任閩粵贛軍區司令員的肖勁光稱之為“銅虎崗,鐵虎崗,千軍萬馬也難上”中起關鍵點的紅軍哨所———永平橋。

1931年6月上旬,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戰爭進入尾聲,敵人加緊對虎崗閩西黨政軍機關駐地的進攻。上洋“遺經樓”是緊扼高陂通往虎崗的必經之路,敵49師首先進攻高陂上洋的“遺經樓”紅軍駐地。“遺經樓”與“永平橋”哨所相距只有4公里,該哨所兩端懸崖峭壁,橋下峽谷,地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加上紅軍守備森嚴,固若金湯。敵人攻不下“遺經樓”,加上“永平橋”哨所的天險,因此,敵人不敢再向虎崗冒進,而折返龍巖,保衛了虎崗的安全。

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失敗以後,很快於1931年6月下旬組織了更大規模的第三次“圍剿”。8月,永定高陂爆發了反“圍剿”的最後一戰。敵人分數路強攻“遺經樓”,我軍彈盡糧絕,被迫撤出“遺經樓”,高陂無險可守,永平橋成為最後的陣地。我軍鏖戰數日,被迫後撤,敵人於10日攻佔虎崗。在此之前,閩粵贛邊委和閩西蘇維埃政府機關已全部撤離虎崗。敵49師侵佔虎崗後,實行燒、殺、搶的“三光”政策。閩西蘇維埃政府機關駐地的樓房計108座1500餘間全被燒燬,直接被殺群眾121人,被抓數百人,無數婦女被強姦,不少人民被迫逃荒,造成不少田園荒蕪的“無人村”。太平區委、區蘇轉入許佳上山和悠灣村頭繼續堅持鬥爭。

2018年,永平橋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龍巖市博物館 羅蘭英)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紅軍哨所———永平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