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要學會“自私”的2件事,對以後成長幫助大,家長別誤導孩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讓孩子學習分享,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分享的。而且孩子小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自主的思維能力較差,所以得靠家長去進行引導。如果家長沒有教好孩子自私和分享,那麼對孩子以後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娃要學會“自私”的2件事,對以後成長幫助大,家長別誤導孩子

娃要學會“自私”的2件事,對以後成長幫助大,家長別誤導孩子

小香的媽媽帶兒子可可來到好友家做客,主人很熱情的招待了小香母子兩人,並且還和自己的兒子說,要照顧好弟弟,好玩的都給弟弟玩會。他很聽自己媽媽的話,帶著可可進到自己的屋裡翻箱倒櫃的給可可找玩具玩。

可可看到有一個新玩具還沒開封,就想要玩這個,但是這個玩具是哥哥一直都不捨得玩的,就和可可特別耐心的說,這個玩具暫時沒有辦法給你玩,這個是哥哥的新玩具還沒開封呢。但是可可不願意了,看見哥哥不給自己玩,就大哭起來。外面的小香和主人聽到屋裡哭聲立馬進來看怎麼了,知道原因後,主人就說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這麼自私呢?弟弟想玩就給他玩被,你要這樣以後再也不給你買新玩具了。

娃要學會“自私”的2件事,對以後成長幫助大,家長別誤導孩子

哥哥看見媽媽一邊訓自己,一邊在哄弟弟,當哥哥的內心也十分的委屈,想著除了這個我都給他玩了,還在教他和哄他,為什麼還要這麼說。

其實,媽媽只知道這個玩具他特別的喜歡,但不知道這個玩具對他有多重要。哥哥年齡也不大,能把其它玩具分享出去已經很不錯了,他不願意分享這個新玩具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這並算不上自私。

娃要學會“自私”的2件事,對以後成長幫助大,家長別誤導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還談不上真正的自私,因為他們並沒有什麼主見,一切都是在聽父母的,但是有些東西可能對他真的很重要,所以才不願意分享。而真正的自私是指不顧別人的感受,一味的只想自己。

娃應該學會自私的兩件事

1. 先為自己,再為他人

真正能做到大無畏奉獻的人沒有多少,相信身為父母的你們也不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做到“大無畏的精神”,所以為人時,都是先為自己再為他人。

其實,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的事,能在不破壞他人利益的條件下先為自己考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所以,家長沒有必要一直告訴孩子要做到“無私”,如果連自己都不愛惜的話,怎麼可能去愛惜別人呢?

娃要學會“自私”的2件事,對以後成長幫助大,家長別誤導孩子

2. 物品的歸屬權

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物品的歸屬權,在家裡什麼東西好,父母就會給自己什麼,可是到外面呢?他們不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只知道自己喜不喜歡。

小香上小學時的同桌叫小周,有一天小香帶了一筆盒好看的筆,小周就想管小香要,沒想到的是,小香特別“無私”的把所有筆都給小周了,回家被媽媽一頓說。這種能叫無私嗎?

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屬於孩子的東西,孩子有決定權,是不是給他人玩,是不是給別的小朋友只能他自己做決定,其它小朋友沒有資格去分配他的東西,同時也不要去支配別的小朋友的東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