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高等教育“產能過剩”的隱憂不容忽視

10月2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這是高等教育法第一次進行執法檢查。在20年時間內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化到大眾化並向普及化邁進的歷史性跨越。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2663所,是1998年的2.6倍;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833萬人,是1998年的4.5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8.1%,是1998年的4.9倍。

但檢查組發現,高等教育法還存在一些實施不到位、落實不徹底的問題。例如, 高等教育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高等教育區域佈局、類型層次和學科專業結構不盡合理, 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仍需加強,推進高校辦學自主權還有較大差距,高校學術委員會的作用發揮不充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隐忧不容忽视

高校同質化現象依然突出

檢查發現,一些高校辦學定位不科學,學科專業特色不鮮明,人才培養的層次類型不合理,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不緊密。

在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轉為應用型大學方面,有方向、少路徑,政策支持不夠,缺乏典型示範引領。

高校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需求的高質量成果不多,能有效轉化的更少。經濟社會發展最為需要的應用型、複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十分緊缺,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對不上”,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逐漸顯現,高等教育“產能過剩”的隱憂不容忽視。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人才培養不足,全科醫生、幼兒教師、家庭護理等民生急需專業人才相對匱乏。

檢查組認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一些高校的辦學思路還沒有真正轉到服務國家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對社會需求把握不精準,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還未完全建立。

檢查發現,高校同質化現象依然突出,一些高校學科專業設置雷同、重複,跟風設置門檻低、投入少的熱門專業;一些高校升格或更名後定位不明確,與行業企業需求脫節。

中西部地區國家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數量較少,“雙一流”建設滯後,在辦學水平和質量上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老工業基地、民族地區高校經費投入不足,發展相對滯後。

檢查組認為,出現這些問題,有認識偏差、利益導向的原因,也與政府部門缺乏分類評價引導有關。

檢查還發現,高職分類招考改革有待完善,高職院校吸引力相對偏弱,社會認可度較低,考生報考高職院校的積極性不足,有的地區分類招考改革不到位、不徹底,不同程度存在重文化基礎測試、輕職業技能測試的現象。

報告建議,研究制定高等學校分類設置標準和辦法,建立不同類型高等學校的經費投入、人事管理、質量評估、監測評價等制度,引導高校科學定位、差異化發展,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格局。

面向未來,超前佈局一批前沿性和引領性學科專業,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支柱產業緊缺人才培養。

及早儲備一批高層次人才

檢查發現,不少地方的高校長期受編制不足的影響,教師缺口較大。

有的省近2/3本科高校生師比不達標,有的省相當一批高校生師比超過22:1,未達到國家基本辦學要求 (18:1)。

高端人才引進難、培育弱,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學術大師和學科帶頭人數量不足。高職院校 “雙師型”教師比例不高,技術技能人才難以進入教師隊伍。

教師考核未能充分考慮學科和崗位特點,導致一些教師不能安心教學科研 “坐冷板凳”, “兼職當主業,授課當副業”。

西部和東北地區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已成為當地高校發展的“痛點”。有的省份在5年間副高職以上專任教師流出流入比超過3:1,有的高校近3年高層次人才隊伍呈現負增長狀態。

報告建議,堅持引育並舉,以育為主,重點培養、大膽使用、及早儲備一批高層次人才。促進人才良性競爭和有序流動,引導人才資源向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流動,有效遏制一些地區和高校人才惡性競爭,逐步構建適度開放、合理規範的人才流動機制。

有的高校生均撥款比國家標準差一半

從檢查情況來看,不同類型高校之間投入不平衡問題十分突出。

中央部屬高校以及“雙一流”建設高校在獲取經費和資源投入上明顯佔優,與地方普通院校差距普遍拉大。由於地方財政收支壓力大,一些地市舉辦的高校生均撥款未能達到國家標準,有的高校差了近一半。許多地方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教學設施裝備資金缺口較大,欠賬較多。

報告建議,統籌考慮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整合中央和地方、校內和校外各方資源,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高校改革發展。

儘快研究出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升級版,從制度設計、政策引導、資源投入上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傾斜,引導和支持中西部高校從“被動輸血”向 “自我造血”轉變。

統籌謀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等工作,在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臺建設,長江學者、傑青等高層次人才項目上繼續給予傾斜。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