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樓市“新陳代謝”變慢了!近11年首次,現金比房產更有用

每一個時期的樓市,都有鮮明的印記,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記得在2008年左右,受大環境影響,談起房子,大家都是一片悲觀的態度,那個時候按揭、分期、首付、月供這些詞剛被人們熟知,打工也沒多少地方可去,工廠的訂單一降再降,商場裡的人流也不似往日那麼繁華,誰還顧得上買房子呢?

但是,當時還沒多少人意識到,房產升值能來的這麼迅猛,囤房也能變成一個職業,房地產的吸金能力,遠超其他行業。

後來的事,就像劇本一樣,一波三折,卻擋不住樓市膨脹成如今的龐然大物。

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8年,每年的房地產銷售面積都高達10億平米以上。在去年,房地產銷售面積達到了17億平米,成交額達到了15萬億以上。

這改變了每一個人對財富的看法。

以前大家都愛存錢,從2000年開始,儲蓄率進入快速持續上漲階段,到2008年,儲蓄率達到峰值51.8%。

10月份,樓市“新陳代謝”變慢了!近11年首次,現金比房產更有用

也正是從2008年開始,儲蓄率逐漸回落,目前降至47.9%,下降了4個百分點。據IMF預測,我國儲蓄率將在2022年降至42%。

很少有人傾向於持有現金了,房子動輒就翻倍,手裡攥著幾套房,既能吃租又能變現,似乎再沒有比房子更好的資產了。

但是,現在樓市的“新陳代謝”變慢了。

好比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年少時可以精力煥發,熬夜打拼一點也不累,過了不惑之年,身體各項機能開始下降,再不像年輕人那樣生氣勃勃。

舉個例子,流入房地產的資金渠道,越來越窄。

過去這些年,M2年均增速達到15%以上,從2008年至今,貨幣總量從40萬億增至167萬億,算上銀行理財、信託,真實的流通中貨幣應該增加了5倍左右。

資金是逐利的,這麼多的錢,自然會流到“錢生錢”速度最快的領域:房地產。

限購和限貸,只是阻斷了一部分購房需求,但對於那些高槓杆的投機者而言,對於高週轉的房企來說,千方百計也能把資金引到樓市中。

所以,我們看到了今年調控的一個重點:收緊房地產金融體系。

10月份,樓市“新陳代謝”變慢了!近11年首次,現金比房產更有用

最近幾個月,拿地過於激進的房企被點名,債券、ABS融資或遭收緊或暫停;就非標融資方面來看,傳統的432通道類業務、違規前融業務均不得再做,融資或進一步收緊。

蘇州限售之後還不夠,還有限購和禁漲,西安搶人之後房價躥升太快,落戶炒房的路子直接被堵住,合肥以地塊周邊房價確定出讓地價,不再搖號。開封本來放開了限售,轉眼就取消,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在最近,信用資金購房也被卡住了。

自8月平安銀行發佈《關於加強對房產類商戶交易管控的公告》後,兩個月來,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發佈相關公告,形成了一波對信用資金流入房市的管控小高潮。

一位華東地區銀行中心人士表示,“這也是今年一個主要監控的方向,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加碼,銀行配合政策的實施,以往多數是限制交易金額和次數,如今則關停了相關權限,可以說管控升級了。”他還稱,未來可能有更多銀行對房地產交易進行限制。

假如貨幣不再流入樓市,或者流進房地產中的數量越來越少,房地產市場,從上游的土地招拍掛,到中游的施工建設,以及下游的銷售回款,這個“新陳代謝”的系統,就會變得越來越慢。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自2008年以後,11年來首次出現的。

10月份,樓市“新陳代謝”變慢了!近11年首次,現金比房產更有用

金融收緊,只是表象而已,深層次的原因,是貨幣與樓市的關係,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比如,10月份開始實行的房貸利率換錨LPR,以後買房子,要參考5年期LPR的水平,央行規定首套房不低於這個水平,二套房至少要加60個基點。

這就給各地的銀行提供了非常大的自主空間,從目前已經平穩換錨的城市來看,整體利率沒有什麼變化,但未來必然會逐步向剛需傾斜。

更重要的是,LPR的報價創造性的把1年期和5年期的LPR分離開來。

以10月21日LPR(貸款報價利率)第三次報價為例,據央行官網顯示,1年期LPR為4.20%,5年期以上LPR為4.85%。

1年期是實實在在的降低,5年期一直按兵不動,這就引導資金去融資利率更低的實體經濟領域,去工廠,去新經濟製造業,去港口,去小微企業,唯獨房貸利率,依然高高在上。

這是過去11年從來沒有過的機制,堪稱“創造性”。

在這樣的趨勢下,對購房者來說,現金比房產更有用。

第一,房產流動性會持續降低。

10月份,樓市“新陳代謝”變慢了!近11年首次,現金比房產更有用

“新陳代謝”變慢,意味著買賣房產的週期會拉長,房企資金融的少了,不敢再實行以前那樣快速施工、快速交房的高週轉模式,交房的時間變長了,加上限價等原因,裝修出現縮水,捆綁茶水費、車位費等也會降低房屋價值。

還有限售的因素存在,很多城市限售5年以上,算上房產證的時間,交房的時間,掛出去賣房的時間,沒個十年八年根本賣不出去,在這期間,沒多少購房者能接受只改名,不過戶的方式。

房產變現的難度越來越高,就意味著手持現金的寶貴。

第二,買房負債過高,現金能解決更實用的養老、消費問題。

最近看了份報告,是西南財大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專題——中國居民槓桿率和家庭消費信貸問題研究》,在2013年到2018年,住房貸款佔家庭債務比重高達55.6%,多套房負債的佔比逐年遞增,以2017年-2018年為例,多套房的住房貸款佔比從62.9%上升至65.9%,超過了首套房貸款,貢獻了60.0%的住戶部門消費貸款增量。

另外,有47.1%的存量房貸在空置房中,造成大量的信貸資源浪費。

也就是說,近6成的家庭債務都是房貸,這些房貸中,又有60%是多套房的貸款,還有一半的房貸集中在空置房屋。

10月份,樓市“新陳代謝”變慢了!近11年首次,現金比房產更有用

這些負債,就是壓在多套房家庭身上一座山,當絕大部分家庭進入“兩頭大,中間小”的格局,二胎放開後,教育成本直線上升,老齡化加速後,養老的壓力又如影隨形,家中一旦碰到風吹草動,這個時候房子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現金才能勉強救急。

經濟學家梁中華此前指出,在百城房價統計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過去一年的房價漲幅不到6%,即使按照3%的租金回報率、5%的資金成本、4%的房屋折舊率來算,在這些城市拿著房子都是虧錢的。

專家的意思很明確:比起持有房產,手握現金更理智。

當然,對一個家庭來說,自住房是必不可少的,想在一個城市中紮根,想獲得安全感,目前房子依然是最好的載體,但是,在有了一套房子之後,一定要把財富和置業觀念扭轉過來。

鋼筋水泥組合成的高樓大廈,絕不是讓人們用來買賣賺差價的,不是當做一項資產來配置,而是你需要用來生活起居的。

剩下的收入,剩下的積蓄,給孩子也好,給老人也罷,拿出去旅遊也行,拿去消費也可以,都比守著一堆空屋子強多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