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王玄策

导语:纵观中国乃至世界的外交历史,纵横捭阖,远亲内防,刀光剑影,笑里藏刀等阴谋手段玩得层出不穷,总的来说就是八个字:弱肉强食,胜者为王。

一个优秀的外交官背后总是有一个强大优秀的国家,弱国无外交,这是纵横千百年来穷处不变的硬道理。谈到这个话题,人们脑海中第一浮现出来的必是那段血辱史。列强将中国以租界的名义瓜分中国,而中国人却还要卑躬屈膝地迎逢外国人,这个"东亚病夫"的称号在那时已经名副其实。

那时候的外交官,唯唯诺诺,以内心幻想的强烈满足来充实欲望,用现在的话来说颇具有阿Q精神胜利法的味道。

但是当历史穿梭回中国1000年前,那时候的外交官可是中国历史上的榜样啊!

有网友戏称,中国炼铁驻扎英勇队伍的时候,西方人还照样玩着泥巴。根据历史记载,在中国王朝建立编制部队、军政分离时,欧洲还使用着分封领主这种远远落后世界的制度来获得战斗力。

而中国古代强悍的军事实力正是中国古代外交官外出使国的最强有力后盾。众所周知,唐朝的外交力量是达到古代王朝最顶峰,原因无非是强大的王朝力量在威慑罢了。

说道唐朝,这时候我们就谈及了我们文章的主人公——王玄策。

细谈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王玄策

(王玄策)

王玄策,史上最牛逼外交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一人灭一国"的传说还是广为流传的。

名不见经传的王玄策

成龙的《功夫瑜伽》的上映,带动王玄策这个历史人物在中国开始引起热议。历史到底不是电视中上演的武侠小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一人毁灭一个国家的大事,王玄策此人,出使印度,到底发生了何事?

大唐盛世,人才济济,名人名将数不胜数。有为国家平定边疆,有为唐朝维护统治,有为国家征战四方,有为唐朝镇压藩王,这无数的名人将士中,却从不曾包含王玄策。

史料中依稀记载这桩桩其事,解释说是因为王玄策的品阶低下,以及各种因素夹杂其中。那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且从他的生平开始说起。

王玄策,早年事迹不详,唯一出名的仅仅只有三次外交(有些史料记载四次,有些出入,这个话题至今还未确定),只有第二次的外交尚可圈可点。

细谈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王玄策

(王玄策受邀出使)

第一次的外交,王玄策身为副使,跟随朝散大夫李义护送使者返回婆娑门,这就是史上记载的他的外交生涯的开端。

败兵倒于前的王玄策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带领三十余人的使团出使印度,说不上运气不好还是时机不对,这一趟,对于当时的王玄策等人,实属哀事。

当时的天竺位于葱岭以南,在东西南北中五大板块中天竺的实力是其中最为强盛的。它统一了印度半岛,同时也在不久之后很快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且也许唐朝取得了很好的外交联系,唐玄策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发前往印度的。

细谈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王玄策

(地图版块)

然而,唐玄策等人不知情的是,当时的天竺正在发生内乱,前有戒日王淹死河中,后有宰相阿罗那顺篡位成为新国王,局势顺间的变动,是如此迅速而猛烈。关于大罗那顺的传言,史上记载他非常仇视唐王朝,当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他篡位后的心虚在作祟,不管是何种原因,当王玄策等人赶到天竺境内之时,确实遭受到了天竺两千士兵的伏击。

王玄策等人力量薄弱,此次前来又是友好拜访,怎会想到会有如此事情发生,自然很快就被放倒,被俘虏进大牢,馈赠给天竺的礼物竟也被蛮横地抢夺。

如此一番作为,身为使者的尊严都被严重践踏了,大唐的威严何存?

大唐帝国的外交官何时有过这种耻辱之事?

力量猛如虎的王玄策

王玄策等人商谋讨论,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暗中帮助下,王玄策等人很快越狱逃离天竺。

怒发冲冠的王玄策难解心头之恨,竟不等唐王朝军队到来,直接就近借兵,以了解此事。

王玄策一边暗中联系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调精兵1200名,另一边借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兵7000名士兵,这样王玄策就在最短的时间内东拼西凑集齐一万五千人马,杀到天竺境内。

细谈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王玄策

(猛虎王玄策)

问为何如此顺利借到兵源,其中王玄策肯定也思索过其中缘由。一来,尼泊尔、吐蕃、唐朝三大王朝之间有这着婚姻联系。二来,当时的吐蕃和尼泊尔也考虑到,印度境内的土地问题以及控制影响力,可能存在想要瓜分的目的。

王玄策所带领的部队虽然仅仅只是"仆从军",但是它在长期配合唐朝作战的情况下也难免多次接触冷兵器,再加上唐朝武器装备的众多,这支队伍,单单从武力压制方面,就远远胜过当时经过内乱纷争实力大大下降的天竺士兵。

王玄策本人在朝廷多年耳濡目染,虽然没有领过兵,但是单从策略上,他还是特别灵活且正确的。他根据唐军作战方式,又结合这支队伍的特点,将其分为骑兵、步兵和远程兵三种兵种形式。

结局自然能够预料,天竺军队败兵而下,抵御力量几乎为零。就这样,这支军队顺着印度和一直打到海边才停下步伐,天竺国破家亡,惨谈收场。

凡有贪心,必将败德

阿罗那顺新皇就是一个妥妥的典型案例。

阿罗那顺后来虽然篡位,但有名无实,对整个北印度并不能实行有效的控制,王玄策的反扑仅仅只是加速了帝国瓦解的进程。

尽管有如此精彩的一笔,但是前面也说到了,王玄策此人记载还是寥寥数笔,不见经传。可能是品阶过低,没有资格进入官家史记,又或者这一战在唐代历史上过于寥寥无奇,又或许.......

细谈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王玄策

(王玄策墓志铭)

结束语:综合历史发展轨迹,只有国强大,才能有如此强盛的外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