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外交官,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唐朝从此威震西域!

史上最牛外交官,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唐朝从此威震西域!

(图)《张骞出使西域》,张国强(绘)

说起唐代与印度的交往,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定然是玄奘了。但玄奘是自己偷渡去的印度。而在玄奘之后,却有一人是受朝廷委派,前往印度的。此人曾三次出使印度,并创造下“一人灭一国”的奇迹!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论及我国古代的外交家,自然是非汉代的张骞莫属。正因为张骞为后人树立了杰出的榜样,所以使得后人莫不希望与他一样,手持旌节,远服域外。到了唐代就出了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此人就是唐太宗时期的王玄策。

史上最牛外交官,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唐朝从此威震西域!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但主要活动于唐太宗时期和唐高宗时期。河南洛阳人。是唐代杰出的外交家。说王玄策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此时的国际背景。我们知道,当年玄奘去天竺取经期间,中天竺王尸逻逸多曾召见过玄奘。其对玄奘言到:“我听闻大唐有圣人出,作《秦王破阵乐》。请您为我讲说一下他的生平事迹。”玄奘便告诉国王,此人就是昔日的秦王,当今的大唐皇帝。而后又为其详细介绍了李世民平定隋末战乱,使得四夷宾服的故事。尸逻逸多听后,非常感慨,决定派使前去长安拜访大唐皇帝。

贞观十五年,尸逻逸多自称摩伽陀王,派使来到大唐朝贡。随后,唐太宗便派人带玺书去天竺回访。尸逻逸多膜拜而接受诏书,派使者朝贡。唐太宗再派卫尉丞李义表出使天竺。而王玄策正是作为这支队伍的副使,并于同年十二月,到达摩伽陀国。这是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但却是作为副使同行的,史书上对此没有详细记载。这次出行虽然乏善可陈,但对于王玄策熟悉印度舆情、风物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印度归来后,王玄策被唐太宗任命为右率府长使。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唐太宗决定让他再次出使印度。

史上最牛外交官,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唐朝从此威震西域!

贞观二十一年(647),李世民任命王玄策为正使,前往印访问玛卡达国。这个玛卡达国位于中天竺,其国王为西拉迪提亚度。这个西拉迪提亚度一直对大唐极为友好,两国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邦交关系。但不巧的是,王玄策到了印度后,却发现西拉迪提亚度已死,而王位被大臣阿尔求那所篡取。此时,整个印度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由于大唐与前任国王西拉迪提亚度的友好关系,阿尔求那所派兵袭击了王玄策所带领的使团。但此时跟随王玄策的只有三十骑兵,终因寡不敌众,王玄策一行身陷囹圄。但幸运的是,后来王玄策趁机逃脱!

逃出去之后的王玄策觉得就这样归国极不光彩,况且自己身上还肩负与印度诸国友好往来的重要使命。于是,他一路策马奔腾,沿着喜马拉雅山来到了尼泊尔王国。他找到了国王,并与之谈判,表示愿借七千骑兵返回玛卡达与阿尔求那所决一死战。起初,尼泊尔国王不同意。但王玄策对其说:“你们的王中王,也就是吐蕃的松赞干布是我们大唐皇帝的女婿。他向您借兵,您总该答应吧!”在王玄策的威逼利诱之下,尼泊尔国王终于答应了其请求,愿派七千骑兵助他平叛。而后,为了求稳,王玄策又来到吐蕃,向吐蕃借了精锐骑兵一千两百人。加上之前的七千骑兵,总共八千两百人。

于是,王玄策带着八千骑兵,一路浩浩荡荡地返回玛卡达。王玄策一行率兵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持续作战三天,终于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被溺死的敌人约一万人。但不幸的是,阿尔求那所趁乱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而后,副使蒋师仁与之对战,一举擒获阿尔求那所,俘斩敌人数千人。但阿尔求那所的残余部众仍然跟随王妃在乾陀卫江抵抗。蒋师仁再次击败他们,俘获王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并有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璎珞。而后,迦没路国也来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此次出使,王玄策一战成名。虽然某些记载说他“以一人灭一国”确有夸张之处。但正是其孤身一人逃出囹圄,搬来救兵,从而扭转了局势。不管怎么说,王玄策以八千人对战三万人。而且又是远在域外,统帅别国军队,能够以少胜多,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实属不易!

此战,王玄策俘虏了阿尔求那所,彻底平定了叛乱。而后,他救出自己的同伴,押解阿尔求那所前往长安献于皇帝,请求圣裁。值得一提的是,与王玄策一同归来的队伍中还带回一位天竺术士,名叫那迩娑婆寐,自称寿命两百岁,有长生之术。当时唐太宗正好病重,吃其它的药没什么效果,唯独吃了那迩娑婆寐的药,病情稍有好转。但唐太宗最后还是死了,因为这是人类难逃的宿命,即便是帝王也不例外,也说明了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长生之术。

史上最牛外交官,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唐朝从此威震西域!

公元658年,此时已经是唐高宗时期。王玄策第三度被任命为使节,前往印度进行访问。王玄策到达印度后,除在各地访问外,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但往日的辉煌早已不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王玄策在唐高宗时期注定是无法得到重用的。结束印度的访问之后,王玄策回到了大唐。

但此时的大唐国内清平,也没有什么仗可打。所以王玄策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国内没有立下尺寸战功。既然无事可做,那么何不将在印度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于是,他便仔细回忆自己在天竺的行迹,对中天竺的地理状况、风物人情做了详细记载,写成《中天竺行记》一书。可惜的是此书历经波折,早已散落,几乎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只余下《法苑竹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有时候,历史真的很无情!三次出使印度,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玄策在史书中却鲜有提及。对此,日本的田中芳树先生感到非常遗憾。他认为《西游记》里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掩盖了他的光辉。此外,王玄策一生沉沦下僚,并非身居显位,所以史书是不会为其树碑立传的。况且一个人出名是要宣传的。正是因为《西游记》的宣传,才使得玄奘取经的故事广为人知。

此言诚然有理,但我们还是不应该忘记王玄策的功绩。他曾三次出使南亚天竺等国,大大宣扬了大唐国威。对唐朝与南亚各国的政治往来、文化、宗教交流建立了不朽功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