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

今天羊驼说一说,中国与印度地区发生过两次颇为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两次战事似乎都只是个人行为而没有动用朝廷的国家力量,最后都以中国人凯旋而归!

两次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

中国与印度地区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东汉和帝刘肇的永元二年。当时的西印度天竺地区,为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国统治。贵霜人曾帮助汉朝击破匈奴的盟属国车师。战后,贵霜王给汉朝送礼品,希望与汉朝和亲,娶汉公主。但是,此意被镇守西域的西域都护班超所拒绝。于是贵霜王恼羞成怒,派兵七万,越过帕米尔高原,进攻汉朝在西域的诸附庸属国。班超遂集合西域属国兵马,迎战贵霜。汉兵人数远远少于贵霜人。班超以少胜多,以诱敌深入之策将月氏军击败,迫使贵霜王遣使求和。

两次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

据西方史学考证,当时的贵霜王名索特尔·麦格斯,是贵霜历史上被称为“救世主”的伟大君主,类似中国人所谓的“千古一帝”。这位帝王不仅统治着印度河地区的五河平原,而且曾经横扫大沙漠以东的恒河平原,征服了东印度的广大地区。但是这位雄主却被挫败在汉朝的定远侯、西域都护班超手下。

两次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

中国与印度地区的第二次战争,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二十一年间。时任东宫右帅府长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西藏及印度地区出使访问。以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

王玄策,河南洛阳人。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间,王玄策四次出使天竺。王玄策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右率府长史。

两次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

战争发生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的路程中。所谓天竺,是古代中国人对今日南亚半岛诸国所在的一个广大地区之名,约略包括今日巴基斯坦——印度平原及克什米尔和阿富汗地区。唐代的天竺地区小国林立,政治经济极为混乱。

王玄策于公元647年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地区,出使对象是印度地区一个较大的城邦摩伽陀国。当唐朝使节到达帝那伏——摩伽陀国(又作玛卡达国)时,此国发生政变。与唐朝通好的天竺国王——即大名鼎鼎的戒日王西拉迪提亚被大臣阿罗那顺杀死并篡夺了王位。

两次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

王玄策的唐朝使团被阿罗那顺扣押,多数唐使被杀害,只有王玄策、蒋师仁被关进牢狱。

后来,幸赖死去的国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下,王玄策、蒋师仁得以逃脱。王玄策发誓复仇,因此两人没有回国,而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逃到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以唐朝盟友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国王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得7000骑兵。同时以唐使臣名义传檄西域的唐藩属国求援。于是,吐蕃王松赞干布也派来了1200名骑兵,总计汇聚人马总数近一万人。王玄策遂自命行军总管,以蒋师仁为先锋,进军攻击摩伽陀国(玛卡达国)。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是唐朝的驸马,他的王后是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宠妃是尼泊尔王的尺尊公主。

两次有趣的古代战争,第二次借兵一人灭一国,打的印度闻风丧胆!

据说大战发生在印度平原的甘地斯河畔。阿罗那顺军的人数数倍于唐军,而且包括数百头大象。但是王玄策用“火牛阵”击溃了印度人的大象军阵。阿罗那顺兵败后退回国都城不出。王玄策用唐军攻城的各种技术——云梯、抛石车、火攻,猛攻月余,终于将茶博和罗城击破。阿罗那顺逃往恒河地区的东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东印度平原。阿罗那顺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反攻唐军。王玄策用计一举击败印度军,活捉了阿罗那顺。唐军还趁势攻破阿罗那顺妻子据守的朝乾托卫城,远近印度城邑皆望风而投降。当时印度地区的几乎所有属国都对唐使臣王玄策称臣归附。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将阿罗那顺等俘虏数千人押回长安献俘述职,得到唐太宗的封赏。王玄策生平曾经多次出使印度,带回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王玄策作为一个身在国外的外交使臣,凭着借来的万余士兵就能够在印度平原上所向无敌,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当时大唐的国际影响力可想而知,也说明了

一个民族富含战斗精神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