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如果說山嶺帶來的安全感,讓南遷的人落腳江西,山川的形盛讓古代江西物產豐饒、文教興盛;那麼,讓江西人突破地理封閉、走出江西的,則是理想的水運交通網,伴隨著經濟重心南移,江西憑藉舟楫水利之便,讓手工業、農業產品聞名天下,讓商人、文人彙集於此,水是如何成就江西的呢?

六朝以前,南方的開發力度小,整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都不太強勢,亦步亦趨地跟在北方後邊,江西也不例外,它位於中原與嶺南,湖廣與江南、八閩的過渡地帶,人口較少、生產水平有限。

三百餘年的六朝,南方相對安定,大批北方人南遷,南方迎來了大發展、大進步的時代,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南下的人們帶有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充足的詩書禮儀儲備,先定居此處的人們對當地環境的適應則如魚得水,生產生活經驗更加與當地適應,當兩股人實現融合,江西的面貌就改變了。

物華天寶的山川

南下的人與土著融合,形成了新贛人,面對林深草茂、沼澤密佈的山丘與原野,贛人以探索者、開拓者的角色,穿越河流、開墾叢林、開挖溝渠,河流成了路網,原野成良田,有些山丘還成了梯田,“梯田”一詞最早出現於江西(宜春仰山,范成大《驂鸞錄》)。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山嶺之於江西,並非只是佛教、道教的幽靜之所,還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從平常的果木,到山珍野味,再到礦產;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內涵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銅礦遺址,就位於九江瑞昌,高嶺土成就了景德鎮,煤礦成就了萍鄉,以及現代發展起來的贛州之鎢礦與稀土。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物華天寶”的贛鄱大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村莊、市鎮、城池,山嶺帶來的物產,讓江西不同地方擁有自己獨特的名片,讓這些名片或為域內人知,或為揚名天下的,則在於江西的水,以及贛人所造的船。

江西的水

長約550公里的武夷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是江西與福建的界山,江西雖然處在東南季風的背風坡,但靠近海洋,1000米的海拔在東南季風前沿,背風效應有限,況且江西處在800毫米年降水量線、溼潤區之中,只要有河谷就能發育河流。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在江西的較大河流中,由南往北流的有贛江、撫河,由西向東流的有修水、錦江、袁河,由東往西流的有信江、饒河,它們有的先匯入贛江,有的直接進入鄱陽湖,最終於九江湖口通向長江。

山嶺中,富含營養元素的表層土壤被雨水沖刷到河流中,在河流數萬年的沖積形成了肥沃的原野,這些地方成了人們定居農耕的首選地,江西眾多的河谷盆地、大小不一的沖積平原,給土著和南遷的人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江西的州府郡治,都毫無例外地選定於江河之濱,久而久之就被河流環抱,一來享有農產豐饒,二來擁有舟船便利;傳統的江西村落,要有河流,有的民居要在屋子上方留有“天井”,如南昌安義古村的民居,這是為了讓空氣流通,更深的含義則是“水即為財”,雨水流入自家“天井”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在農耕時代,有了充足的水資源就相當於擁有了旁人無法企及的農業潛力,水資源充足的地方是無需擔憂發展前景的,正因為如此,江西人對水有別樣的情感,體現在城鎮佈局、建築風格、文化形態中。

江西的水網

漢朝時,漢武帝發兵兩路平南越呂嘉叛亂,其中樓船將軍楊僕就是“出豫章,下橫浦”,藉助的是贛江水運之便;後來,漢武帝發四路大軍進入閩地,收服閩越後遷閩越民眾,這一時期,促成江西水運通道全面開通,六朝又持續利用和進一步開發,水運交通網更加完善。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隋朝時,在地方性運河的基礎上,隋煬帝下令修通或疏浚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和江南運河,華北、中原、江淮、江南被大運河串聯起來,漕運系統出現了,江西的水運通道開始納入全國漕運系統中。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贛江從大庾(大餘縣)開始可承載10噸左右的舟船,信江自玉山、樂安江自婺源、昌江自浮樑、撫河自廣昌與黎川、修水自分寧(修水縣)、袁河自蘆溪,是常年可通行的主要河道,再次一級、承載量更小的河道不計其數,可常年通行小型木船。

贛江往南,到大庾後棄船登岸,出梅關後沿湞江而下,可直達嶺南;信江往東,到玉山後棄舟登岸,或往常山或往江山,可接入錢塘江水系;沿袁河往西,到蘆溪後棄船登岸,順萍水河而下,可接入湘江水系;往北出鄱陽湖接入長江“黃金水道”,古代江西得以與整個中國快速連接。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在古代社會,有水運條件的河道就是“黃金水道”,如果說長江是“高速公路”,那麼江西境內的水系就是“國道”和“省道”,江西不假人力而自成的水運通道,是發達的交通網絡,就這樣,憑藉舟楫水利之便,江西的優勢全方位發揮出來,使得往後的江西依賴水運交通。

江西造的舟船

自成網絡的河道,連通了江西的東西南北,水運條件十分理想,讓江西擁有發達的水運交通網,有水運河道就要有舟船,方可享有水運之利,古代江西造的船也是可圈可點。

孫吳大將呂蒙為了西擊荊州關羽,在豫章句鹿洲建造句鹿大艑(巨大戰船);東晉徐道覆起義,在南康郡(贛州)造船,得“舳艫千計”;唐朝徵高麗,“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說明唐朝及之前,江西造的船主要服務於軍事,能造戰船的地方,造船技術想必不賴。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到了宋朝,上供糧斛所用舟船由各地船場修造,稱為漕船,天禧末年,各地所造的漕船近3000艘,其中1000餘艘來自虔州(贛州)、吉州(吉安),江西所造的漕船雖然比不上海船,但在內河水運中有一定的競爭力。

宋應星才會說“總湖廣、江西省舟,則過湖衝江,無端風浪,故錨、纜、篷、桅,必極盡制度而後無患”,它們“南自章、貢,西自荊州、襄陽,東達瓜州、儀徵”,載著別地的物產進入江西,也把江西的糧食、茶葉、瓷器、銅、白銀、竹器、布料等運向四方,當然還有往來的商賈和遷客騷人。

水運之於江西

宋、元、明和清中前期,是江西的輝煌時刻,這一時期的南方,政治、經濟、文化反超北方,江西正處在南方的腹地之中,是東南地區的樞紐,它物產豐饒、書院林立、文風昌盛,在改朝換代的短暫變動後依然能迅速恢復生機,水運起著重要作用,無怪乎“舟船之盛,盡於江西”。

不必說有門戶之險的江州(九江),不必說有堂奧之固的贛州,更不必說在唐朝時就“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的洪州(南昌),不少濱河碼頭也發展成了手工業、商業重鎮。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昌南鎮,原本屬浮樑縣,因盛產質地上乘的青白瓷,在宋朝景德元年被賜名為景德鎮,加上浮樑茶的加持,昌江的碼頭上,運輸瓷器、茶葉的船隻四季不休,景德鎮也在明清成為四大名鎮之一,名氣蓋過了浮樑。

吳城鎮,原先只是贛江進入鄱陽湖一帶的彈丸之地,正是憑藉水運之利,發展成了“舳艫十里,煙火萬家”的商業重鎮,江西運出的糧食大多在這裡轉運,被稱為“洪都鎖鑰,江右巨鎮”。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樟樹鎮,位於袁河匯入贛江一帶,也是藉助水運,成為藥材集散地,有“藥都”之稱,明代熊化讚譽為“贛中工商之鬧市”。

河口鎮,處於鉛山河與信江交匯要衝,是宋代鉛山運出銅、鉛的碼頭,也是信江上往來的商貨換船、轉運處,明代又有鉛山造紙業的加持,清代已經是“商賈往來,貨物充牣。舟楫夜泊,繞岸燈輝。市井晨炊,沿江霧布。斯鎮盛事,實鉛巨觀。”,河口鎮與吳城鎮、景德鎮、樟樹鎮並稱“江西四大名鎮”。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山嶺讓江西封閉,河流卻讓江西走向四方,水運之於江西,就是經脈,古代的江西處在中原-江南-嶺南的水運通道要衝,宋元明清時的江西濃墨重彩,關鍵在於江西十分理想的水網條件,藉此形成了便捷的水運交通,進而聯通四方。

回望過去,憑藉水運之利,江西因開放、通達而取得輝煌成就;在交通運輸大變革中失去南北大通道,因封閉、自守而變得沉寂,歷史的車輪無法返回;而今,連接南北、橫貫東西的公路和鐵路網已經形成,從古代江西因水運而興的軌跡中,江西應該得到什麼啟示呢?


  • 《江西通史》,作者:陳文華、陳榮華
  •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歷史上江西的航運業》,作者:許懷林
  • 《從歷史的跨度看江西崛起》,作者:王明美

“舟船之盛,盡於江西”,水運如何讓古代江西取得輝煌成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