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二世元年春(公元前209年),胡亥东行巡视郡县,“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遂至辽东而还。”四月,返回咸阳,下令重修因秦始皇下葬而停工的阿房宫,外抚四夷;向全国征召五万身强力壮的兵丁守卫咸阳,下令教习射箭,并饲养供自己赏玩的狗马禽兽,“用法益刻深”。七月,长城戍卒陈涉、吴广在泗水郡大泽乡揭竿而起。二世拒绝相信他刚刚宣传的“清平”世界有人聚众造反,将各地前来报信的使者下狱论罪。秦廷不能有效调动军队,失去了将反抗的火种扼杀在摇篮里的机会,燎原之火愈烧愈旺。

二世二年冬,陈涉派遣原楚国大将项燕的视日(楚军总部高级参谋兼占卜师)周文率几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沿渭水南岸的驰道快速西进,一直打到咸阳东郊的戏水东岸。秦帝国都城危在旦夕!此时对秦廷来说,手上现有的兵力除了保卫咸阳和内史地区的中尉军、保卫宫城的卫尉军、保卫内廷的朗中令军,还有胡亥春季征召的五万锐卒。由于秦二世胡亥充耳不闻造反之事,关中附近各县兵丁此刻竟已来不及紧急征召。起义军兵临城下胡亥有城破国亡之险。少府章邯建议立即赦免因犯罪在骊山服役的刑徒以及奴仆所生的贱民,以补充兵力。胡亥慌忙之中只能应允,并任命章邯为咸阳保卫战总指挥。此中所赦免的骊山刑徒和贱民主要是原秦国旧地的百姓和一部分触犯秦律较轻的原六国地区刑徒。东汉末年荀悦所著《前汉纪》机械套用了史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的记述,称秦廷“赦骊山作徒七十万人以击之。” 若是原六国地区刑徒全部赦免从军,想想武王伐纣的故事,当初商纣王赦免几十万奴隶组成大军迎战周武王的四万多诸侯军队,奴隶们临阵倒戈,商纣王的近卫军血流漂杵。同样是《前汉纪》,在记述一年多后的巨鹿之战时,王离的长城军团和章邯关中军团两支整军加起来不过“四十万众”,其间两支秦主力部队并未有过作战损失特别巨大的败仗或是经历长时间的拉锯战,章邯军还不时得到秦帝国朝廷的人员和物资的补充,章邯本人又是个战守皆宜的军事天才。显然《前汉纪》七十万刑徒军的说法不能成立。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于是,秦帝国的关中中央禁卫军团反击部队正式组成,准备出战。主战部队由中尉军(7~9万之间)、卫尉军(1~2万之间)、朗中令军(3~5千之间)构成,春季征召的5万锐卒分别编入上述各军。辅战部队包括京畿内史地区尚来得及动员的少量正卒、更卒和刚刚赦免的10多万秦地为主的骊山刑徒贱民。总计三十余万。秦法规定,男子17岁起必须服役,经过更卒(预备役)、正卒(接受训练的郡县入伍新兵)阶段成为戊卒(完成正规军事训练的兵员),十多万刑徒中接受过正规半正规军事训练的人员不在少数。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天下一统后帝国内部已停止十二年的以人头数报功晋爵的军功制度重新被激活,三十多万秦军将士捍卫家园、杀敌报功的激情被充分点燃,迅速击溃戏水东岸的张楚大军,将起义军赶出函谷关外。由于秦汉史料关于戏水之仗只有短短的一两句话,无法还原这个让章邯关中军团一战成名的战役具体细节,只能从寥寥数语的历史记载里妄加揣测。周文起义军“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史记·陈涉世家》),以秦陵兵马俑多数战车甲士1乘三人,车属徒卒8人计算,起义军战车部队1万1千人左右,骑兵和弩兵没有记述,估计不多,主要作战部队是沿途不断加入的各地起义百姓,人数虽号称几十万,实际上不过是一群临时拼凑而成的乌合之众罢了。秦帝国以养马起家,在战国时期就是有名的万乘之国,虽经秦始皇北征匈奴和平定岭南征召抽调了不少兵力,中央禁卫军团几千乘战车的数量还是有的。在战阵前列负责远程打击令人恐惧的弩兵部队,车步骑协同作战训练有素的重轻甲步兵、中卫尉骑兵部队和内廷朗中骑,共同组成帝国最精锐的武装力量。秦军的重装突击力量远胜起义军。周文几十万起义军至戏水不得不“军焉”即是受到了秦中尉军的强大打击。


由于秦军兵力总数与起义军相较太少,若要反击需要更多的兵力补上阵地缺口,待章邯提议赦免的十多万骊山刑徒贱民到位后,加上二世春季征训的“令教射狗马禽兽”的5万锐卒。关中军团立即展开反击,一举击溃张楚伐秦大军,起义军逃出函谷关外,“止次曹阳二三月”。本应“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秦军不可思议的停止了追击,显见这两三个月内秦廷极可能在做军事和政治上的整合。随着秦地关中各县的援军陆续到达,秦廷和章邯对关中中央禁卫军团进行了人员消耗补充和部分换血。留下朗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的一部分守卫都城咸阳,参加战斗的刑徒贱民除了大仗立功人员以外,剩下的与秦地关中各县增援秦军经挑选互换,改为后勤保障人员。北部王离长城军团奉命从上郡东渡黄河,前往赵地平叛。章邯率领两度整合的关中讨伐军团出关追杀起义军,进逼曹阳(今河南灵宝东北),周文残军不敌退守渑池,过十多天后复与追来的秦军激战,周兵败自杀。胡亥派来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佐章邯击盗”,得到增补的关中军团向荥阳进发。荥阳城下的张楚大将田臧在内讧中杀死假王吴广,率领全部精兵前往城西的敖仓迎战秦军,不敌身亡。围城的副将李归等人旋即被杀。被围困数月之久的秦关东重镇荥阳和大粮仓敖仓重归帝国怀抱。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章邯(影视资料)

接着章邯关中军团接连击破今河南境内的陈涉所部邓说、伍徐,进击陈县(今河南淮阳),杀死张楚政权上柱国房君蔡赐后,进攻陈县西面的张贺。张楚王陈涉亲自督战,张贺被杀,陈涉逃走,二世二年十二月,“之汝阴,还至下城父”。陈涉马车夫庄贾杀死主人投降,建立仅半年的陈涉张楚政权宣告终结。原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重建楚国军队。章邯军遂进击栗县,击破项梁别将朱鸡石、余樊君部队。余被杀,朱逃往胡陵。


此后,经过短暂休整的关中军团转向魏地平叛,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章邯围困魏王咎于临济(今河南封丘县东),齐王田儋、楚将项它率军救援。章邯军击败三国联军,杀死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六月,魏王咎自杀。章邯继续向东进攻田儋的弟弟田荣。项梁率军援齐,在东阿击败因屡胜而骄的关中军团。秦军向西败退,被楚军在濮阳东再次击败,秦军“收入濮阳”固守。“楚军去而攻定陶”,另一路项羽等人的“西略”楚军在雍丘杀死秦三川郡守李斯长子李由。主帅项梁乃“益轻秦,有骄色”,不做相应防备。而此刻秦廷“悉起兵益章邯”,长城军团派出大量援兵秘密南下增援。二世二年九月,两支帝国精锐军团联合奇袭定陶城下的项梁军,骑兵部队“夜衔枚击项梁”,经过一番激战,十几万楚军主力被尽数歼灭,主帅项梁被杀。定陶大战完美收官。

过了一个月,也就是二世三年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207年九月),章邯断定“楚地兵不足忧”,率军北上渡黄河击赵,增援已经围困钜鹿的长城军团,章邯领兵攻破邯郸,“皆徏其民河内,夷其城郭”,之后,“军巨鹿南棘原”。章军北上时,长城军团的部分增援部队和秦东郡的地方武装驻守成阳,承担殿后任务。楚怀王所派刘邦伐秦西路军后在成阳和杠里二度“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赵地围困巨鹿的帝国两大精锐军团互为犄角。王离军担负主攻,章邯军则在钜鹿南修建通到黄河的甬道,为王离军提供粮草。守军主将张耳的刎颈之交陈馀收罗了常山郡的几万兵士,驻扎在钜鹿北面。手中有粮的长城军团猛攻钜鹿城内的赵军。燕、齐、楚等诸侯“闻赵急,皆来救”。各路诸侯援军畏惧秦四十万联合精锐军团的强大威力,龟缩在十多座营垒中闭战不出。楚上将军宋义率五万增援部队抵达安阳,逗留四十六天观望不前,被副将项羽杀死并夺帅。二世三年十二月,新主帅派“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先遣军“战少利”,陈馀再请增援,项羽军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楚军先攻击章邯,四五倍于敌的关中军团此刻却不可思议的放开防线,且战且退,陆续有序回到钜鹿南棘原驻地做壁上观,二十余万大军几乎毫发无损。楚军“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楚军的主战对象本应是严密布防的章邯军,却变成了猝不及防的王离军队。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楚军数次击败回救的长城军团,切断原章邯军所筑运粮甬道。懵逼的长城军团反被楚军和钜鹿城内的赵军包了饺子,在城下展开最后的拼杀。此时在几公里外棘原驻地的二十余万章邯军仍有机会和十多万长城军团迅速反包尚是孤军作战的项羽军队,却依然纹丝不动。原本龟缩营垒的诸侯军队见状纷纷加入战斗,钜鹿大战的攻守态势惊天大逆转!被困乏食的长城军副将苏角被杀,主将王离被俘,另一副将涉间自焚而死,残军解甲归降。长城军团竟告全军覆没!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王离的长城军团陷入绝境

原来王离、章邯围攻巨鹿期间,秦帝国朝廷的内部斗争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罕见地联合上表秦二世,“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并谪免朗中令赵高,被胡亥拒绝,“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冯去疾父子不甘受辱自杀身亡,李斯心存幻想入狱受刑。“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三人的惨死在原秦始皇法家技术官僚系统产生剧烈的震荡,功高于世的章邯首当其冲,不愿继续支持属胡亥内廷嫡系的王离长城军团,采取了消极避祸保存实力的观望措施。他手下的军团参谋长长史司马欣十多年前在首都内史栎阳当狱掾时徇私放跑犯下重罪项羽叔父项梁,存在暗通款曲的渠道。所以五万项军恰逢其时,在短时间内突破战神章邯二十余万精锐部队的防线,直奔钜鹿城下,与城中赵军实施反包围,痛歼懵逼的长城军团。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章邯王离原本是下一盘大棋,两人合计以钜鹿为诱饵,吸引各地诸侯纷来救赵以便聚歼。而今朝中巨变令章邯关中军团隔岸观火,王离却以为还在照计划行事,导致惨剧发生。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钜鹿之战后,关中军团和反秦联军进入心照不宣的僵持阶段,等待增援态势的进一步演变。“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史记·项羽本纪》) 秦军阵地步步收缩、累月不战的怪事令秦二世勃然大怒,“使人让(责备)章邯”。章乃派司马欣赴咸阳借请示之名打探政情,这位人脉大王守候宫门三天,丞相赵高拒不接见,司马欣心知不妙躲开追杀从小道逃回前线。联军方面的陈馀也写信过来劝降。章邯于是派人和项羽谈判立约,初次谈判未果,项羽趁秦军军心不稳,派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南和汙水“大败”关中军团。

章邯内外交困,再次派人与项羽谈判,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双方在殷墟订立“盟约” ,压抑已久的章邯见到项羽后涕泪交集。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关中军团的投降宣告秦帝国的覆灭进入倒计时状态。


“结盟”后双方军队并未西向伐秦,“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汉书·陈涉项籍传》)合计六十万的大军首先要解决缺粮问题,到秦关东大粮仓附近“就食”;项羽和诸侯联军三个月中一边“行略地”扩充地盘和兵员,一边盘算怎么“消化”身旁这个原大秦帝国“虎狼之师”。联军士兵以前在秦地服役时候受过秦军残酷虐待,现在位置倒挂,“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双方摩擦愈演愈烈,秦军吏卒愤懑不平。联军诸将“微闻其计,以告羽”,项羽“乃召英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之,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在距函谷关仅百余里的新安南(今河南省义马市二十里铺西边汉初“楚坑”遗迹处),项羽诸侯联军日间有计划地在秦军的食物和水中下毒,待秦军慢性中毒渐失反抗能力后于当夜突袭,二十余万将士被尽数屠戮坑杀。关中讨伐军团至此灰飞湮灭!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关中军团的最后挽歌

章邯眼见着项羽诸侯联军坑杀自己20余万秦军,无计可施,只能垂头感叹!无奈事已至此,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个光杆军头只得随项羽大军迅速西行返回已被刘邦占领的咸阳。西楚霸王三分秦地,封立三人为雍王、塞王、翟王,关中地区从此也称“三秦大地”。

汉元年(此处是公元前206年,汉元年为前207年十月至前206年九月)八月,为避项羽迫害而甘愿屈居汉中做汉王的刘邦采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突袭三王领地。司马欣、董翳投降。章邯大约怀着对关中军团二十余万将士冤魂的愧疚,这次选择了拒不投降,固守雍首府孤城废丘七个月。汉二年六月,韩信堵雍河之水而放之,大水漫灌废丘城,一代战神章邯看大势已去,挥剑自杀。司马欣、董翳降汉后复归楚,在汉四年的成皋之战中兵败自杀。

最后说说关中禁卫军团留守部队和秦军大仇人项羽的的一段奇遇。在刘邦入咸阳后,收编了关中禁卫军团仅存的整建制留守部队——朗中令军,原秦帝国最精锐的郎中骑(读jì)成为汉军的一部分。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出于和项羽楚军一样的忌惮心态,这支部队并未受到相应重用。直到汉二年四月彭城之战五十六万汉军被项羽三万骑兵杀得一败涂地后,刘邦痛定思痛,下令以原秦郎中骑为主,组建汉军骑兵部队,秦郎中骑成员照原官职转成汉郎中骑。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之争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中,汉军郎中骑把西楚霸王团团围住,穷途末路的项羽在杀死数百人后,指着自己十多年前随叔父项梁在咸阳活动时认识的故旧汉骑(jì)司马吕马童说道:“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说完拔剑自杀。在现场指挥官王翳割下项羽头颅后,“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后,各得项羽尸身一块的五位原秦郎中骑军官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和杨武得到刘邦封侯赏赐。五人都是原秦国内史(京畿地区)人,其中赤泉侯杨喜的曾孙杨敞娶了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两家关系非同一般,令西楚霸王和原秦禁卫军郎中骑部队的最后一战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得以真实重现。

关中军团以其强悍的作战能力令起义军胆寒,但受到胡亥朝廷内部斗争和章邯拥军自保的思想左右下,关中军团投降项羽楚军,最终因项羽军惧怕这支随时可能倒戈一击虎狼之师,最终选择了和52年前白起坑杀45万赵军一样的做法,坑杀了这支20万关中军,可惜20万秦军被当作了六国联军发泄的对象尽情屠杀,冤魂白骨无以回乡,让人感叹。项羽最终也因过于残暴和自信,在楚汉战争中被秦帝国原来的郎中骑军给肢解,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