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盒子:我已經有了社保,不需要商業保險了?


保單盒子:我已經有了社保,不需要商業保險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大家都接觸過的保險——社保。

“我有社保”、“單位給我們都買了保險”、“沒有必要再買保險了”這是身邊很多人拒絕購買商業保險的理由。

非常慶幸,你有單位給你買社保,甚至於很多人,在找工作時會問公司給不給上社保?為什麼自己買商業保險的時候就頻頻搖頭,找工作時卻必須要社保?

什麼是社保?

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社會保險、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我們今天所提到的更多是其中的“醫療社會保險”(也就是“醫保”)。

如果你經常拿社保卡去看病的話,會發現,醫保的報銷比例並不是100%,裡面還會有有一大塊是個人負擔的,分為三種:自費、自理、自付。之所以很多的醫療費用不在報銷範圍內,是因為我們生病的時候,為了治療效果,往往會考慮更先進的設備和藥物,而這部分費用,很多都不在社保報銷範圍內,需要患者自己承擔。

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次住院裡的自費藥有一萬多,”、“隔壁老王癌症,醫生說有些藥醫院沒有,要自購,花了十幾萬……”、“怎麼醫保報銷這麼少?”,要花錢時方知少啊!!

為什麼有了社保,治病還要自己花錢?實際上這就是不瞭解社保、單位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區別,以至於真正到報銷時才會驚呼社保報銷太少。

社保報銷有限

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給人民提供的福利,人人都可以參保,且不受健康狀況影響,每年都可以續保,這是目前的商業保險無法做到的。每年繳納少量費用,就可以享受報銷部分醫療費用的待遇。

不過,社會醫療保險有起付線、封頂線和社保目錄用藥等規定,個人需要支付自付比例和社保目錄外用藥等費用。

社會醫療保險有“四定點、三目錄”一說。 四定點指的是在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就醫或買藥,回想一下,單位給你發放社保卡的時候,是不是讓你選擇幾家定點醫院,而只有在定點醫院就醫,才能享受醫保的報銷。

同樣,三目錄指社保用藥目錄、社保的診療項目目錄和社保的醫療設施服務標準目錄。

無論社保的報銷額度放得多寬,只要使用的治療用藥,或者新的治療手段,沒被納入社保的報銷範圍之內,社保就不能報銷。超出兩定點三目錄範圍內的治療和用藥,社保也是不會給予報銷的,十一馬上就要到了,如果在外地出遊中產生的意外就醫,社保也是沒法報的。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說,我的單位有補充醫療啊。

企業補充醫療作用有多大?

政府在很多年前就出臺了政策,鼓勵企業為員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

其主要目的是對職工個人自付的醫療費用提供適當補償,減輕員工的醫療費負擔。

有補充醫療的朋友可能會說了,“社保能報的走社保,社保不能報的走企業補充醫療,這回不用再單獨買保險了吧!” “錯!” 社保是有起付線和報銷比例的,那麼有兩部分錢社保是報不了的,比如起付線以下的錢(北京的社保起付線為1800元)。商業補充保險就是針對這部分社保報不了的費用來進行報銷,還記不記得剛剛我們再說醫保不報的費用裡面分三種情況——自付、自理、自費,單位的補充醫療補充的就是我們自負的基礎部分,但是,補充醫療的報銷比例雖然大了,範圍並沒有擴大,跟社保的範圍一致,需要在藥品範圍、醫院範圍都符合的情況下才能報銷。

此外,企業為員工辦理的補充醫療屬於企業團險,基本都是一年期的,當員工離職或退休後,因年齡或身體健康原因,可能會面臨喪失享受補充醫療的保障。

如果你離職了,補充醫療的保障隨時就喪失了,而就算一直在單位工作,到了55歲或者60歲以後,或者一旦在公司生一場大病,你覺得公司會一直“養”你嗎?一旦跟這家公司解約,你福利也就say bye了。

如果員工不幸患大病,企業是有權利終止勞動合同關係的。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或額外支付1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三條

而如果真的罹患了大病,企業又狠心的解除勞動合同關係,對於患者和家庭而言,真的是雪上加霜。

更全面的醫療保障是什麼?

目前的商業醫療險中,對社保的最好補充,就是就是百萬醫療險加重疾險。

百萬醫療險,和社保一樣是報銷型的,但保障範圍可以超出四定點和三目錄的範圍。如果想保障再全面些的,考慮配置高端醫療險,可覆蓋特需部、國際醫療部。 一旦得了重疾,醫保和醫療險都是實報實銷,但突然來的大筆支出,很多家庭一時間是沒有準備好的。 這個時候,重疾險“只要達到理賠條件即可給付”的方式,就很快解決了因患病帶來的巨大資金缺口。我們一次性可以拿到保額的賠付,既緩解了收入中斷或減少的短期影響,同時也為疾病的治療準備好了資金。

這時候,無論是出國治療重疾,還是休息一段時間養性,都可以讓我們在患重疾期間有了更多選擇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