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從《倭寇的蹤跡》開始,徐浩峰便用一種近乎紀實性的武俠拍攝手法

在電影界嶄露頭角,區別于徐克的飛簷走壁,徐浩峰所構建的武俠世界,冷且剋制,而人與人的交手中,卻也是智慧的碰撞。

如果說《倭寇的蹤跡》是徐浩峰導演的試水之作,那麼,《師父》便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且極具開創意義。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當特效開始佔據武俠世界的半壁江山時,這種重新迴歸傳統意義的武俠電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只是,這種迴歸帶著現代人的思考,同時,也是徐浩峰從文藝片開始過渡到商業片的一種新的探索。

《師父》上映於2015年,改編自導演徐皓峰的同名短篇小說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1

曾是《一代宗師》聯合編劇的徐浩峰,卻在《師父》中建構起區別於《一代宗師》的武俠觀念。

王家衛喜歡講人,尤其是擅長通過迷離般的鏡頭講述人的內心世界,所以,在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裡,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個個江湖人士在武林中的形單影隻,而這種鏡頭下的人物影子,恐怕可以看做是沒有歸屬感的孤獨。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而徐浩峰的《師父》卻不一樣,它同樣是講人,卻沒有把人與整個武林剝離,而是把人置於民國武林當中,凸顯的是整個武林最終走向的沒落歸路。

如果說,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尚且還給了武林最後堅守的一口精氣神,那麼徐浩峰的《師父》便是吸走了武林的最後那口精氣神。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陳識作為南派宗師,家道中落,隨後南洋闖蕩,最終選擇北上,試圖在天津開宗立派,卻不想,自己單純的想法陷入到了津門武林陳腐的規矩中,當津門的各個門派大師張口閉口談規矩時,其實,這也就暴露出津門武林最後的死撐。

南拳北上,天津的武林卻不可能容得下一個外人來攪動,這裡面最重要的貓膩是,撐著津門武林久久不倒的不是精神,而是關係。

這種關係大家心知肚明,這個武林已經沒有真東西可言了,而所謂的那些個陳腐的規矩,只是為了將外人阻擋在圈子外面,好讓已經破敗不堪的圈子裡面保留最後一點顏面。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有人活成了裡子,有人就活成了面子!

當徐浩峰沒出現之前,江湖是徐克的快意恩仇,而那時候的江湖大多數來源於傳統武俠小說所構架的大俠世界。

何謂大俠?為國為民即為大俠。

到了徐浩峰這裡,他將江湖從天上拉到地上,而武林也就成了融入生活的平常打鬥,真實到有點可怕。

當所有人都沒有了飛天遁地的高超武術時,剩下的也就是拳拳到肉的以命相博,詠春拳融入刀法中,而素來大開大合的北方武術家偏愛寬刀長槍,可惜,破敗不堪的天津已然打不出武術應該有的精氣神,最終,統統敗在了陳識的八斬刀下。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那時候的天津,軍閥混戰,武行已經不再純粹,而想要保住自己個兒最後的一點地位,那就只能與軍閥合作,可武術家與生俱來的那點寒酸的高傲勁兒,又不可能長期寄人籬下,於是,得過且過的混好眼前的日子就成了所有人的想法。

直到陳識出現,這個廣東來的外鄉人,非要在一潭死水的天津武術界開宗立派,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

開宗立派,可以,得按規矩來,而這裡的規矩就是,徒弟踢館,師父揚名。

於是,愣頭青耿良辰成了替死鬼。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徒弟得本地找,因為,天津人容得下天津人。”這是津門武行正宗的領頭老大鄭山傲跟陳識說的。

這句話聽著有理,卻在仔細品味中透著一股寒氣,武林的俠義不再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俠氣,而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狹隘。

這點似乎與之前金庸中豪氣沖天的武林不大一樣,但是,這才是真的武林,作為武林中的人,拉幫結派佔山為王,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一套所謂的規矩,而這種規矩其實就是排外的盾牆。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時代的車輪碾過,電影裡那些個武術家就成了一個個笑話。

陳識自以為按照規矩來就可以開宗立派,卻不想,人家根本就沒給你這個機會,因為,這裡是天津,不是廣東;鄭山傲想要在退休之前保住自己一輩子的名聲,卻不想,在有槍有勢的軍閥徒弟面前,名聲照樣被徒弟奪了去;鄒館長作為武林操盤手,壓根沒有真東西可言,卻能夠在各方勢力跟前遊刃有餘,因為,她把這個武林看的最清楚,武林在軍界面前,根本就不算什麼。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冷兵器時代的武林早已失去了精氣神,每個人看似義憤填膺的維護著所謂的規矩,其實,到頭來,還是變成了在時代面前搖尾乞憐的可憐蟲。

所以,徐浩峰的《師父》比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更勝一籌,因為,它的格局更大,而且,撇開王家衛那般若即若離,乾淨利落的打鬥戲,似乎也在給這個沒落武林一點點回光返照。

2

其實,《師父》這部電影,同樣能夠看出,徐浩峰對於中國武俠片漸漸沒落後的一種思索。

故事雖然講的是武林,卻可以引申到中國武俠電影這一領域上來。

如果仔細想一想,我們已經多久沒有看到純正的武俠片了,而那些個多數靠特效堆砌的武俠電影,在審美疲勞的當下,除了留下頭暈目眩的感受,似乎,武俠電影的精髓已經蕩然無存。

說起武打片,可以追溯到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雖然裡面只是拍攝了同名京劇裡面的一個武打小場面,但是,也算是武打電影的開端。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1928年,上海明星電影公司拍攝了《火燒紅蓮寺》,這算是開創中國武俠片先河之作,後續作品達18集之多。

在徐浩峰《師父》中,多次出現了早期《火燒紅蓮寺》的畫面,而出現這個畫面的時候,正是陳識被多個門派人士圍困的時候。

對武俠片情有獨鍾的徐浩峰在這裡提到了武俠片的先河之作,很明顯,與其說是致敬,倒不如看作是一種形式上的踢館,《火燒紅蓮寺》畫面中,老和尚被眾人圍困,特效代替功力,老和尚以一當十,最終取勝,而這裡,陳識手持八斬刀同樣以一當十,從飯店逃脫。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這裡看得出徐浩峰的某種隱形的諷刺,當五毛特效氾濫,那麼,武俠片還能叫做武俠片嗎?

張徹和胡金栓的《獨臂刀》和《大醉俠》,將之前老套武打情節重新改良後,創造出新型的武打風格,而這種風格對於之後武俠片可謂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徐克、程小東和袁和平

屬於後起之秀,也正是他們,讓武俠從地上一下子開始在天上亂竄,這些人的武打設計天馬行空,想象力異常豐富,各種武功招式應接不暇,雖然也是將人物融入時代中,但是,時代卻成了個人表現的舞臺。

後來的張藝謀、李安或是陳凱歌,也曾在武俠電影中進行了新的嘗試,只是,大多數流於表面的炫技,武林成了空架子,而飛在空中的各種武林人士,已經談不上大俠了,頂多是武藝高強的江湖人。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師父》中,最經典的橋段莫過於那場巷戰,當手持八斬刀的陳識,對陣北方各門派的各種兵器時,在這裡,徐浩峰沒有用威亞,大多數是近身肉搏,而招式花樣不算太多,但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的打鬥,著實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從陳識孤單的對戰背影中,我似乎看到了徐浩峰自己的影子,在武俠電影中,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何嘗不是和陳識一樣,必須應對來自各方的壓力,畢竟,武俠這種東西,早有規矩,破規矩的人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將早已習慣抬頭看飛天江湖大俠的觀眾,重新拖回到地下的真身肉搏,實屬不易,而再在自己武俠作品中融入對於當今武林的思索,那就更加難上加難,畢竟,之前我們的印象中,武俠無非看的就是熱鬧,至於思考,似乎就沒有必要了。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禦技,刀背運用重於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後。武俠小說是一稜刀背,幸好,有此藏身處。”

將自己的武俠理念放在武俠小說中,可是,又不甘於只是停留在紙面,於是,徐浩峰將自己對於武俠的理解搬上熒幕,只是,他對於武俠另類的解讀,在目前看來,還是一條漫長的路。

這是你想要的武林嗎?

畢竟,徐浩峰的江湖沒有快意恩仇,而是將之前偽善的面具撕下,給你一個暴露人本性的冷血江湖,因為,之前的武林,只是一場“春夢”罷了。

所謂宗師不過是凡人,所謂武俠不過是爭鬥的名利場。

就如同中國武俠電影,從輝煌到沒落,一場接著一場的武俠夢,此時,是時候尋求新的突破了,而我想,徐浩峰可能就是下一個打開新的武俠類型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