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从《倭寇的踪迹》开始,徐浩峰便用一种近乎纪实性的武侠拍摄手法

在电影界崭露头角,区别于徐克的飞檐走壁,徐浩峰所构建的武侠世界,冷且克制,而人与人的交手中,却也是智慧的碰撞。

如果说《倭寇的踪迹》是徐浩峰导演的试水之作,那么,《师父》便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且极具开创意义。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当特效开始占据武侠世界的半壁江山时,这种重新回归传统意义的武侠电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只是,这种回归带着现代人的思考,同时,也是徐浩峰从文艺片开始过渡到商业片的一种新的探索。

《师父》上映于2015年,改编自导演徐皓峰的同名短篇小说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1

曾是《一代宗师》联合编剧的徐浩峰,却在《师父》中建构起区别于《一代宗师》的武侠观念。

王家卫喜欢讲人,尤其是擅长通过迷离般的镜头讲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在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个江湖人士在武林中的形单影只,而这种镜头下的人物影子,恐怕可以看做是没有归属感的孤独。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而徐浩峰的《师父》却不一样,它同样是讲人,却没有把人与整个武林剥离,而是把人置于民国武林当中,凸显的是整个武林最终走向的没落归路。

如果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尚且还给了武林最后坚守的一口精气神,那么徐浩峰的《师父》便是吸走了武林的最后那口精气神。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陈识作为南派宗师,家道中落,随后南洋闯荡,最终选择北上,试图在天津开宗立派,却不想,自己单纯的想法陷入到了津门武林陈腐的规矩中,当津门的各个门派大师张口闭口谈规矩时,其实,这也就暴露出津门武林最后的死撑。

南拳北上,天津的武林却不可能容得下一个外人来搅动,这里面最重要的猫腻是,撑着津门武林久久不倒的不是精神,而是关系。

这种关系大家心知肚明,这个武林已经没有真东西可言了,而所谓的那些个陈腐的规矩,只是为了将外人阻挡在圈子外面,好让已经破败不堪的圈子里面保留最后一点颜面。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有人活成了里子,有人就活成了面子!

当徐浩峰没出现之前,江湖是徐克的快意恩仇,而那时候的江湖大多数来源于传统武侠小说所构架的大侠世界。

何谓大侠?为国为民即为大侠。

到了徐浩峰这里,他将江湖从天上拉到地上,而武林也就成了融入生活的平常打斗,真实到有点可怕。

当所有人都没有了飞天遁地的高超武术时,剩下的也就是拳拳到肉的以命相博,咏春拳融入刀法中,而素来大开大合的北方武术家偏爱宽刀长枪,可惜,破败不堪的天津已然打不出武术应该有的精气神,最终,统统败在了陈识的八斩刀下。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那时候的天津,军阀混战,武行已经不再纯粹,而想要保住自己个儿最后的一点地位,那就只能与军阀合作,可武术家与生俱来的那点寒酸的高傲劲儿,又不可能长期寄人篱下,于是,得过且过的混好眼前的日子就成了所有人的想法。

直到陈识出现,这个广东来的外乡人,非要在一潭死水的天津武术界开宗立派,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开宗立派,可以,得按规矩来,而这里的规矩就是,徒弟踢馆,师父扬名。

于是,愣头青耿良辰成了替死鬼。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徒弟得本地找,因为,天津人容得下天津人。”这是津门武行正宗的领头老大郑山傲跟陈识说的。

这句话听着有理,却在仔细品味中透着一股寒气,武林的侠义不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侠气,而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狭隘。

这点似乎与之前金庸中豪气冲天的武林不大一样,但是,这才是真的武林,作为武林中的人,拉帮结派占山为王,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一套所谓的规矩,而这种规矩其实就是排外的盾墙。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时代的车轮碾过,电影里那些个武术家就成了一个个笑话。

陈识自以为按照规矩来就可以开宗立派,却不想,人家根本就没给你这个机会,因为,这里是天津,不是广东;郑山傲想要在退休之前保住自己一辈子的名声,却不想,在有枪有势的军阀徒弟面前,名声照样被徒弟夺了去;邹馆长作为武林操盘手,压根没有真东西可言,却能够在各方势力跟前游刃有余,因为,她把这个武林看的最清楚,武林在军界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冷兵器时代的武林早已失去了精气神,每个人看似义愤填膺的维护着所谓的规矩,其实,到头来,还是变成了在时代面前摇尾乞怜的可怜虫。

所以,徐浩峰的《师父》比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更胜一筹,因为,它的格局更大,而且,撇开王家卫那般若即若离,干净利落的打斗戏,似乎也在给这个没落武林一点点回光返照。

2

其实,《师父》这部电影,同样能够看出,徐浩峰对于中国武侠片渐渐没落后的一种思索。

故事虽然讲的是武林,却可以引申到中国武侠电影这一领域上来。

如果仔细想一想,我们已经多久没有看到纯正的武侠片了,而那些个多数靠特效堆砌的武侠电影,在审美疲劳的当下,除了留下头晕目眩的感受,似乎,武侠电影的精髓已经荡然无存。

说起武打片,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虽然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小场面,但是,也算是武打电影的开端。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1928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拍摄了《火烧红莲寺》,这算是开创中国武侠片先河之作,后续作品达18集之多。

在徐浩峰《师父》中,多次出现了早期《火烧红莲寺》的画面,而出现这个画面的时候,正是陈识被多个门派人士围困的时候。

对武侠片情有独钟的徐浩峰在这里提到了武侠片的先河之作,很明显,与其说是致敬,倒不如看作是一种形式上的踢馆,《火烧红莲寺》画面中,老和尚被众人围困,特效代替功力,老和尚以一当十,最终取胜,而这里,陈识手持八斩刀同样以一当十,从饭店逃脱。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这里看得出徐浩峰的某种隐形的讽刺,当五毛特效泛滥,那么,武侠片还能叫做武侠片吗?

张彻和胡金栓的《独臂刀》和《大醉侠》,将之前老套武打情节重新改良后,创造出新型的武打风格,而这种风格对于之后武侠片可谓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徐克、程小东和袁和平

属于后起之秀,也正是他们,让武侠从地上一下子开始在天上乱窜,这些人的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各种武功招式应接不暇,虽然也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但是,时代却成了个人表现的舞台。

后来的张艺谋、李安或是陈凯歌,也曾在武侠电影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只是,大多数流于表面的炫技,武林成了空架子,而飞在空中的各种武林人士,已经谈不上大侠了,顶多是武艺高强的江湖人。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师父》中,最经典的桥段莫过于那场巷战,当手持八斩刀的陈识,对阵北方各门派的各种兵器时,在这里,徐浩峰没有用威亚,大多数是近身肉搏,而招式花样不算太多,但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的打斗,着实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从陈识孤单的对战背影中,我似乎看到了徐浩峰自己的影子,在武侠电影中,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何尝不是和陈识一样,必须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毕竟,武侠这种东西,早有规矩,破规矩的人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将早已习惯抬头看飞天江湖大侠的观众,重新拖回到地下的真身肉搏,实属不易,而再在自己武侠作品中融入对于当今武林的思索,那就更加难上加难,毕竟,之前我们的印象中,武侠无非看的就是热闹,至于思考,似乎就没有必要了。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将自己的武侠理念放在武侠小说中,可是,又不甘于只是停留在纸面,于是,徐浩峰将自己对于武侠的理解搬上荧幕,只是,他对于武侠另类的解读,在目前看来,还是一条漫长的路。

这是你想要的武林吗?

毕竟,徐浩峰的江湖没有快意恩仇,而是将之前伪善的面具撕下,给你一个暴露人本性的冷血江湖,因为,之前的武林,只是一场“春梦”罢了。

所谓宗师不过是凡人,所谓武侠不过是争斗的名利场。

就如同中国武侠电影,从辉煌到没落,一场接着一场的武侠梦,此时,是时候寻求新的突破了,而我想,徐浩峰可能就是下一个打开新的武侠类型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