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寻找突围新路径

“佛山制造”寻找突围新路径

开放条件下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调查·佛山篇 本报记者 王小霞 姜业庆 范媛

“去年,我们企业的国内市场需求萎缩了30%以上,海外市场的增长势头也开始下滑。而与市场需求下滑相伴的是,原材料、人工、社保、环保、税收等成本的不断上升,挤压企业利润,企业经营变得困难。”广东省佛山市一家主营建材机械设备制造的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佛山,以制造业起家、因制造业扬名。然而,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之下,新的挑战也迎面而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新动能规模小、创新能力弱、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正在困扰着佛山制造业的发展。

佛山如何再造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新优势?从制造业大市到制造业强市的路径在哪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佛山制造业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佛山成窥探中国制造业重要窗口

“有家必有佛山制造”。

佛山是中国的制造业大市,也是一座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工业门类齐全,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因而,佛山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更是我国以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城市。

从广东省的制造业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当前,传统制造业在佛山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报记者在佛山实地走访时发现,家电、五金、陶瓷几乎是佛山制造的“名片”,如今,这些直接推动了佛山工业化进程的传统制造业,仍然是佛山制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美的、万和、志高等一大批本土民营企业,更向世界证明了“草根佛山”的能量。

据了解,2018年,佛山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超过20家,“广东制造业500强”中有109家在佛山,基本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遍地珍珠的产业协作生态体系。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佛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35.88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以上,是珠三角城市中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本营。

在佛山,平均每秒钟就有2个电饭锅下线,每分钟有1辆汽车下线,每分钟能生产100台微波炉,每小时能生产洗衣机273台,每天生产冰箱超过2万台……

在佛山,既有当初凭“三来一补”切入全球产业链的轻工业,也有如今名冠全球的“大国重器”。目前,佛山装备制造业产量占据珠江西岸的一半。

从“轻”到“重”,31类制造业在这里应有尽有。

“虽然目前佛山制造业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中高技术行业,但一些行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佛山制造业还须进一步优化升级。”佛山一位陶瓷企业主告诉本报记者。

一方面,资源约束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主管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新的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如何让现在的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也要求政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佛山制造业产业链的竞争水平。

“佛山制造业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就必须推动佛山制造业由生产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型跃升。”佛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当前佛山上上下下的共识。

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业发展科副科长林俊峰告诉本报记者,佛山近年来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之路。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大发展也为佛山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佛山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是佛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佛山市市长朱伟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个重要城市,佛山将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融通发展;推动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两个超万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及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可以说,作为中国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全国唯一一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凭借其在全国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成为窥探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窗口。

政策密集出台,企业仍难“解渴”

虽然佛山制造业在广东和全国都有其独特的地位,但与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佛山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痛点”。比如,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钢、铜等原材料涨价,而且涨幅明显。除此之外,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的上升也让企业经营压力大增。”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在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成本上升使得公司当前面临自2002年在A股上市以来最大的经营压力。

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企业反映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据了解,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油(WTI)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化纤原料、染料助剂等价格不断上涨,佛山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到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地设厂生产。

另外,不少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金融支持应该是佛山在改善营商环境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佛山本地法人金融机构缺乏。”佛山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徐轶奕告诉本报记者,佛山没有本地法人的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仅有农商银行(信用社)、村镇银行共8家,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各1家,法人金融机构缺乏制约了当地对制造业企业开展创新金融服务的能力。

除此之外,环保投入增大成为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

“按照《佛山市建筑陶瓷行业清洁能源改造工作方案》的要求,现有的58家陶瓷企业全部要求煤改气,但天然气供应量是否稳定以及价格上涨都将对企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对此,企业目前仍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和佛山市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扶持企业发展的‘十条’政策,但对企业来讲,这些政策并没有真正起到‘解渴’的作用。”佛山建材协会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与成本上升、资源约束相比更为关键的是,一些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正成为佛山制造业从“制造”到“智造”路上真正的“拦路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科研投入力度有待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发展机制尚不完善;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科创型企业支持还不够充分;协同创新水平亟待提升;佛山制造业产业集群遭遇瓶颈等。

“另外,区域间产业同质化竞争也日趋激烈。”采访中,不少企业主都曾向记者表示,在整个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大环境中,佛山与周边城市在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及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区域产业围绕高端项目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谓是“前有困难、后有‘追兵’”。

唯有创新才有出路

面对全球产业大变革,佛山制造业的未来在哪里?

当前,佛山制造业虽然基础比较牢固,但中小企业居多,大企业数量不够,且以传统产业为主,在外部环境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佛山传统制造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动能转换、结构转换和模式转换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说,从发展基础来看,佛山制造业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无论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还是从人均产出来看,都领先于全国。从发展潜力看,佛山制造业接下来如何保持培育竞争新优势,答案就是科技创新。

事实上,佛山早就开始以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重大战略,抢先谋划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计划到2049年,将率先建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创新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

在本报记者与佛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的座谈会上,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都向记者反映,从生产中心到创新中心的改变,是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新任务,围绕于此,佛山对内要练好内功,对外则将加快创新和开放。

“为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佛山开展了‘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及时下放。”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这几年,伴随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佛山市打出“八套组合拳”,如双向发力降低成本、主动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主攻智能制造、强化创新驱动、探索高水平开放新体制、搭建服务平台、深化产融合作以及强化人才和土地支撑。

而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珠三角内部的产业融合度也将进一步上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为佛山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一是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携手广深港澳等大湾区城市形成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借助香港、澳门等国际化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作为民营经济重镇、制造业强市,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佛山这样的典型城市来先行探路。作为服务全球市场的制造业中心,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然要在全国、全球配置人才、技术等高端资源,将产业链由制造环节向专业服务领域拓展,这也是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点。

而对于佛山制造业面向全球吸引、培育和配置创新资源,首先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依靠本土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主动将全球科技资源,包括人才、技术、专利以及现代管理经验和理念,通过合作、购买、并购向佛山聚集,培育佛山的商业创新文化。另一方面,要努力吸引具备全球领先科技水平的创新企业或其功能性分支机构落户佛山。

“过去40年,佛山培养了美的、碧桂园等世界500强、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列的大企业,也培养出了一批好企业。下一步,就是如何培养一批跨国公司、一批隐形冠军。”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制造业企业主这样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