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座以品质成就地位的城市

特约评论员 龙建刚

佛山是一座被关注和追问的城市。

在刚刚落幕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夏季高峰会上,“佛山样本”成为大会的中心议题,引发全国关注。

佛山在东方亮,在西方也亮。包括《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都说:佛山是中国改革研究样本。中外学者有一个共识:懂佛山就懂中国。

环顾中国,佛山经济实力在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15位,按照世界银行的高收入标准,佛山早已迈入全球高收入城市行列。对标世界,2017年佛山的经济总量相当于1700亿美元,相当于科威特、匈牙利;人均GDP2万美元,比肩欧洲中等发达国家葡萄牙、捷克和希腊。

从学界到政界、从中国到外国,人们关注佛山的最大理由在于:佛山不是特区、不是省会城市、不是计划单列市、不是港口城市,为何成了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伟大始于制造。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佛山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强大的制造业居功至伟。在去年推出的“中国工业百强区”排行榜上,佛山五区全部上榜,在全国城市中独一无二,其中顺德、南海高居全国第三、第五位。

城市面积不大的佛山有很多世界之最:陶瓷产量世界第一、电风扇产量世界第一、微波炉产量世界第一、冰箱产量世界第一、空调产量世界第一、铝型材产量世界第一、消毒碗柜产量世界第一、热水器产量世界第一、酱油产量世界第一……

民间流行的三句话道出了佛山制造的江湖地位:有家就有佛山家电、有建筑工地就有佛山建材、有厨房就有佛山酱油。

佛山制造走到今天,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和贸易全球化,但市场所以选择佛山,不是佛山制造门类多、产量大,而是佛山制造的历史一直有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对品质的追求。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凭什么买“佛山制造”?

品质成就命运,这是佛山的城市密码。

《西游记》里有一个精彩的细节: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大喊:“我拿广锅把你这妖怪煮成杂碎!”这个能把妖怪煮成杂碎的“广锅”就是地地道道的佛山制造。

知道“广锅”厉害的不是孙大圣,而是吴承恩。这位明朝作家是江苏淮安人,能把“广锅”写进小说,那是因为生活在京杭大运河边上的吴承恩,无数次看到满载广锅的货船源源北上的盛况,那时的佛山铁锅是品质最高的中国制造之一。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册清代佛山铸造铁锅的组画,分别以十个场景呈现出佛山铁锅的制作工序。英国人把这组画珍藏在大英博物馆里,不是出于作品的艺术性,而是因为那时的佛山铁锅是一个世界性品牌。

佛山之冶遍天下。高品质的佛山铁锅让全国各地趋之如骛,也让众多海外客商纷至沓来买买买。郑和下西洋把佛山铁锅带到了东南亚,出国谋生的华侨把广锅带到了欧美国家。那时的日本人对佛山铁锅的追捧,超过今天中国人对日本马桶的迷信。佛山铁锅供不应求,雍正九年,朝廷颁布“限购令”——铁锅禁止出洋。

必须追问的是:一个不产铁的佛山何以成为中国的铸造中心,生产出天下闻名的“广锅”?

应该铭记石湾升起的那一把火。佛山制造蜚声天下的品质是从南风古灶熊熊的火光中启程的。

“石湾陶,景德瓷”构成了中国陶瓷的精髓,这个格局至今还没有打破,或者说这样的历史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石湾瓦,甲天下”,陶瓷是佛山制造品质被认可和接纳的第一个标志;“南国陶都”是佛山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城市荣誉。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石湾陶瓷,佛山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打造需要付出多少的时光?

历史有窑冶一体之说,大凡窑火旺盛的地方,铸造业也会发达。南风古灶的“窑变”,不仅烧出了佛山陶瓷的惊艳和传奇,也塑造了一座城市的特性。

石湾窑是民窑而不是官窑,石湾陶瓷以民间日用品为主,它的市场定位是满足一般老百姓的日常需求。今天的佛山之所以呈现以民营经济为主、以实体经济为主、以家居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结构,源头就在这里,“模具”就在石湾。

“汾江船满客匆匆,若个西来若个东。”这是一幅怎样的佛山“清明上河图”?作为明清时期最主要的民生日用品生产基地,佛山输出的精美广货极大地满足国内及海外的多样性产品需求,吸引了十八省商人和四海来谋生的手工业者,“走广”成为时尚和潮流。

史书记载:1830年,佛山镇的人口接近60万,商贾云集、百业竞秀、百货充盈。那时的佛山,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伯明翰”。

学者有更大的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杨义说:佛山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军事重镇,它的崛起打破了“郡县城市”的旧模式,开启了中国传统工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它以“工商城市”的模式,丰富了中国城市学的内涵。

从汉代的洛阳到唐代的长安;从北宋的开封到南宋的杭州,中国长期由单一中心城市一统天下。明清时期,随着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崛起,这个的格局被彻底打破。

著名岭南历史文化学者罗一星认为,从公元1600年到1900年整整三百年间,佛山同时扮演了三个著名的中心城市角色:一是以手工制造业发达与汉口、景德、朱仙并称“天下四大镇”;二是以商业和物流业的鼎盛与苏州、汉口、京师共享“天下四大聚”的美誉;三是和广州错位发展,形成以手工制造业为支柱的岭南中心城市,世人谓之“广佛”。

品质决定地位。佛山就是一个铁证。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曾经与佛山一起扮演“四大名镇”“四大聚”的城市后来都不同程度地蜕变了,河南的朱仙镇甚至被雨打风吹去。唯有佛山初心不改、秉性不变。

明清时期的佛山以冶铁、陶瓷、纺织、中医药四大行业为主干,发展出300多个上下游关联产业,4000多个手工作坊。这样的集聚,让佛山成为享誉全国、闻名海外的制造业名镇。改革开放之后,佛山很快形成了备受全国瞩目的“一镇一品”专业镇现象。北滘家电、陈村花卉、乐从家具、盐步内衣、张槎针织、南庄陶瓷、大沥铝型材……在佛山大地上,41个专业镇熠熠生辉,构成了光芒耀眼的佛山经济版图。佛山专业镇的数量和影响可谓独步全国、声名远扬。

今天的佛山是全球闻名遐迩的制造业基地,在家电、家具、建材等行业,拥有一大批全国和全球知名品牌,多达十几类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和世界产量第一。佛山制造的威名,既是数量的奇迹,也是质量的胜利。如果不是这样,联塑集团生产的塑料管材凭什么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440米以上十大超高建筑中,凭什么有5栋玻璃幕墙选用坚美铝型材?笑傲全球的意大利陶瓷企业为什么愿意为佛山的蒙娜丽莎贴牌?

有比较就有发现。

在全国经济前20强城市中,经济总量位居第16位、工业规模位居第六位的佛山有两个第一:制造业比重最高、民营经济贡献率最大。这是佛山的特色,也是佛山最坚挺的脊梁。

纵向比较,改革开放四十年,佛山的经济总量天翻地覆,成就巨大。横向比较,佛山也让人荡气回肠。

上海是中国经济第一城,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但让佛山人惊喜的是:“魔都”上海与“草根佛山”的距离不是拉大、而是在缩小。

1978年的佛山,GDP仅有1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上海的4.8%,也就是说要20个佛山才能顶得上一个上海。走过40年,佛山经济总量逼近万亿大关,是当今上海的32%。也就是说,佛山在四十年时间里,把自己和上海的距离缩短了6.6倍。

这是何等壮丽的征程!

推动佛山一路浩荡、一路辉煌的神奇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忠义乡是佛山的旧名。这里的沃野良田本来应该成为佛山最动情的集体记忆,但奇怪的是,乾隆年间成书的《佛山忠义乡志》却这样记载:“乡人多富饶,但其人率无田业”。那时候佛山的民间资本都投到哪里去了呢?

历史学者考证发现,佛山人通过手工业致富后,更愿意把利润投入到资本积累和扩大化再生产上,没有发现一例把全部资本转买田地的案例。这就说明,早在几百年前的农耕时代,佛山人就确立了一个认知——做工好过种田,这样的理念深刻地影响和支配着佛山人的行为选择。

佛山人知道,要靠手工业吃饭,手上的活不好,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征战江湖,质量是最好的武器。对品质的崇尚浸透在佛山人的骨头和血液里。当今佛山企业家圈子里,谈论最多的是谁家的技术更好,谁家出的活更漂亮。品质不好的企业家一定会被同行笑话。

扎根实业、扎根本土、不熟不做,这是佛山企业家代代传承的“钉子精神”。佛山人对制造业、对实体经济的钟爱与坚守穿越千百年。佛山经济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脱实向虚”,就在于佛山企业家群体任何时候都没有动摇“实业为本”的信念,即便日子过得再苦,他们也咬紧牙关,坚守制造业,心甘情愿赚慢钱、辛苦钱……

有人说: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10年比的是经济,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

所谓文化,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其它。

坚野、识做、搞掂是顺德人的“可怕”;敢为人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是佛山的城市性格。这样的工匠精神是佛山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佛山最强大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场。它时刻在塑造佛山的作为和走向。

两百年前,佛山改写了中国的城市格局;一百年前,佛山涌现了陈启沅、简氏兄弟、卫省轩、薛广森等一批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先驱;改革开放之后,佛山又诞生了何享健、杨国强、梁庆德、钟信才、庞康等一个个在全国闻名遐迩的产业巨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氛围,既是佛山的底气,也是佛山的自信。这是一座为传统骄傲的城市,尽管这座城市的主政者来来去去,但佛山历届党委、政府的声音始终如一: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完全可以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生;

——有市场需求,适合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产品是不会过时的,决不能轻易简单地将传统产业丢弃;

——既要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非常注重传统产业就地转型升级。

企业和政府形成共振,让佛山的脚步铿锵有力。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这是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朱兰的断言。

打造“中国制造业最高品质”。这是佛山最新的城市宣告。

从南国陶都、南国丝都、广东银行到家电王国、品牌之都,佛山的历史就是一条惊心动魄的品质之旅。

在解决“有没有”之后,中国制造面临“好不好”的挑战和难题。大国崛起,民族复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制造品质的飞跃和涅槃。打造“中国制造业最高品质”,也就意味着佛山将挺在前列,为中国制造业攻坚克难、打开一条通道。

这又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会比以往的品质之旅更为艰难。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时间已经开始,有为就会有位。佛山,希望你像过去那样搞定!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知名时事评论员)

监 制:胡智勇

策 划:何又华 林焕辉

采写统筹:郑佳欣 叶洁纯

版式统筹:莫 迪

出 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佛山市工商联 佛山市总商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