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朝天東西部協作教育扶貧紀實

路桥-朝天东西部协作教育扶贫纪实

“我已經適應了現在的工作,上個月還拿到了4000元的工資。”在浙江省台州市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檢驗員的崗位上,18歲的張仁忠忙得不亦樂乎。張仁忠是朝天職業中學“綠田機械班”安置到路橋區的首批學子之一,他已經在該公司實現穩定就業。

自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啟動以來,朝天區立足貧困縣區實際,與台州市路橋區緊密合作,聚力黨建引領、深化教學交流、推進職教合作、開展結對認親,走出一條具有朝天特色的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新路子。

跨越千里的同步課堂

“同學們好!”“老師好!”5月8日中午1時30分,朝天區之江中學七年級八班的學生迎來了一堂特別的課外閱讀課,與他們同上這堂課的還有千里之外的台州市路橋區第三中學七年級二班的同學,相隔千里的兩地學子笑臉擠滿了教室裡的液晶大屏幕。

這堂課由路橋區第三中學語文名師陳舒悅執教《城南舊事》,課堂上,陳舒悅老師對《城南舊事》這本書進行了簡介,並通過引導學生讀《城南舊事》中的片段,讓學生們學會分析人物形象。課堂上,朝天區之江中學學生吳倩還回答了來自千里之外的陳舒悅老師提問。

“這樣的課堂,消除了我們緊張的心裡,也讓我們感到很有趣味。”學生何佳宜說,這節課,她收穫很多,路橋區第三中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十分新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了她對這篇課文的疑問,她特別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樣的“跨千里課堂”。

“我們學校教學環境從硬件方面還是不錯的,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與路橋老師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之江中學同步課堂負責人羅正文說,乘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朝天區之江中學以與路橋區第三中學實現了優質課程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至2018年年底兩地同步課堂建立以來,已開課7次,之江中學參課學生達300餘人次。

支教名師的線下幫扶

“感謝愛心人士對我們的幫助,但更需要感謝的是童老師,是童老師搭建了這樣的愛心平臺。”5月10日,朝天區之江中學七年級七班貧困學生劉雨陽的社保卡收到了來自路橋區愛心人士打來的200元生活費,與她同時收到這筆生活費的還有朝天區各中小學的55名貧困學生。這些愛心捐款都源自於朝天之江中學副校長(掛職)童保藹的“小愛心,大公益”的貧困助學計劃。

今年39歲的童保藹是路橋區蓬街中學副校長,2018年7月,在聽到路橋區教育局招募援川教師的消息後,他毅然放棄優越的工作環境,與另外5名教師來到了朝天區,開啟了他們一年半的支教生涯。在支教過程中,童保藹發現很多貧困家庭的學生連一個月280元的生活費都承擔不起,為了幫助這些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小愛心,大公益”的貧困助學計劃應運而生。

童保藹嘗試著將自己的想法以圖文的形式發到朋友圈,很快就收到了一些愛心人士的關注。後來,在朝天各中小學校的幫助下,童保藹對特困學生的家庭進行摸排,最後確定50多名學生進入了該公益助學項目,每個月都會有愛心人士將200元的生活費打到他們的社保卡上。

不僅如此,為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帶給朝天區各中小學校,在童保藹的倡議下,路橋區6名在朝支教名師還成立“路橋區援朝星火名師工作室”,6名老師根據自身特長,為朝天有需求的學校提供“菜單式”教學服務。去年以來,他們舉辦了《力爭做一名智慧型教師》《教師應怎樣聽評課》《怎樣進行課題研究》等專題講座20餘場。

校企合作的就業培訓

5月9日,廣元市朝天職業中學訂單班“路橋•朝天校企合作綠田機電班”課堂上,學生們正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在數控機床上實操。

“這些學生,畢業就可安置到路橋區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業。”據廣元市朝天職業中學培訓安置處負責人唐明國介紹,“綠田機械班”實行的是訂單式培訓,課堂上所培訓的知識,就是今後的就業技能,目前該班已有44名學生畢業,順利地進入了路橋區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業。

“在去年9月份的時候,路橋-朝天勞務協作工作站與朝天職業中學簽訂了‘路橋區-朝天區’勞務協作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唐明國介紹,廣元市朝天職業中學將根據路橋區用工需求,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新型職業農民等社會人群,開展電氣焊工、建築裝璜、機械電子、三產服務等職業技能培訓。目前,全區累計培訓291人,在路橋安置就業56人。除了“訂單式”培養,路橋區還定期組織開展面向朝天籍農民工的免費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幫助其掌握本領,實現技能脫貧。目前已開設3個勞務協作技能和電商培訓班。對高中畢業的務工人員,計劃在今年與台州廣播電視大學合作開設大專班,幫助其實現學歷提升。

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東西部協作教育扶貧不僅讓朝天貧困戶子女享受到了路橋區的先進教育,還解決了朝天區的貧困群眾勞動技能培訓的問題,也能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是一種共贏的“造血式”扶貧。這種多方聯動、通力合作、精準發力、整體提升的教育扶貧新機制,進一步增強了朝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對朝天區教育扶貧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