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出貨量已經高於蘋果,但蘋果利潤是華為五倍多。為什麼?

涪江童謠


利潤率,是如今所有手機廠商最看重的東西,也是手機廠商能否長遠立足於市場的決定性因素,看看近兩年,華為、OPPO、VIVO、小米為什麼都卯著勁往高端市場衝?也是為了提升品牌力和利潤率,中低端市場談不上利潤,走量永遠走不出一個巨頭。

出貨量高於蘋果,但蘋果完全不慌

知名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去年發佈這三年來全球各知名手機品牌利潤率排行榜,蘋果從2016年到2018年,利潤一直保持在全球手機市場利潤的60%以上,也就是說,每年全球手機市場的利潤裡,蘋果一家的利潤比其他所有品牌加起來都多。就連蘋果唯一看得上的對手三星,2018年利潤也只有蘋果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星的利潤率又遠高於其他國產手機廠商,蘋果和三星兩家加起來的利潤率在去年達到79%,攝取了全球手機的絕大多數利潤。更何況,三星主要還不是靠手機業務營利的,而是靠屏幕等獨家技術的零部件和專利獲利的。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國產手機發展的重大問題——利潤率太低了,就算華為去年第二季度全球出貨量超過蘋果,但蘋果拿到的利潤依然是華為的數倍,產品研發、渠道鋪設、廣告營銷,每一項都需要鉅額的資金支持,有了錢,才能有更好的產品、更好的品牌,有了更好的產品和品牌,就能賺取更多的利潤。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反之,則是一個惡性循環。

蘋果向來都不過分看重市場份額,而是把盈利能力和利潤率放在首位,所以,蘋果始終堅持高端的市場定位和高溢價的產品發展策略,就算出貨量被華為超過了,利潤率擺在這,蘋果一點也不慌。

可喜的變化

通過Counterpoint發佈的2016—2018年全球手機利潤率排行榜,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幾年各知名手機品牌利潤率的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發現,從2016到2018年,三星手機的利潤率逐年下滑,下滑的份額跑去哪了呢?跑到國產手機陣營了。華為、OPPO、VIVO、小米這三年來的利潤率每年都保持著上升,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這一變化,與我們各國產品牌研發能力增強、衝擊高端市場成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華為自研的海思麒麟芯片性能不斷強大,從去年開始,終於能夠正式和高通驍龍旗艦芯片掰手腕;與徠卡深度合作開發的徠卡攝像頭模組也讓華為手機登頂全球手機拍照王者;OPPO、VIVO也憑藉創新工業設計、快充、拍照等取得了差異化競爭的成果。幾年前,4000元以上高端機市場只有蘋果和三星,如今4000元、甚至5000元以上的市場已經有了許多國產手機的身影,而且銷量都很高,這種巨大的進步,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品牌力+獨家科技”是低利潤破局法寶

目前全球市場的用戶增量紅利已經見頂,就算少部分地區仍有用戶增長的紅利,比如印度、非洲等,這些地區由於發展落後的原因,也只能走量低端手機,無法獲取高利潤。所以,能支撐得起高利潤手機的用戶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手機廠商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存量市場上獲得更高的利潤。

參照高利潤範本蘋果,主要有兩個因素:強大的品牌力和優秀的產品。蘋果手機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全球已經成為高端手機的代表,品牌本身就能夠實現較高的溢價。品牌力怎麼來的?還是要以產品為基礎。蘋果手機的工業設計水平是全球最高的,這點不得不服,就算現在許多國產手機外形看起來比蘋果漂亮,但拿在手上,那質感和舒適度的差距還是存在的。而且,蘋果的IOS系統是獨一無二的,是蘋果的核心競爭優勢,IOS不僅順滑好用,而且關聯起電腦、手錶、耳機、電視等一整個硬件生態,使用的體驗非常好,這也是其他手機廠商暫時比不了的。

所以,要想不斷提高手機的利潤率,國內的手機廠商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研發實力,掌握更多的獨家核心技術,讓手機產品有獨特的亮點,在差異化競爭的市場中贏得主動權。而且,擁有自主研發專利,也可以省去目前佔成本大頭的專利費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利潤率。同時,通過產品和營銷的同時發力,構築品牌影響力的壁壘,讓品牌徹底擺脫“低價”、“劣質”的標籤,使產品產生更多的溢價。



科技扯談官


2019年第一季度,手機銷售冠軍三星利潤為53億美元,亞軍華為為21億美元,而第三名蘋果卻拿到了116億美元,不單如此,在整個2018年手機行業當中,蘋果以2.1億部的銷量,14%的市場份額,卻仍然拿走了整個行業73%的利潤,這說明什麼問題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第一,手機利潤主要集中在高端機市場

蘋果手機系列單一,而且都是定位於高端機,即便是如今不斷的降價促銷,那也是在高端機的價位裡面,而華為這部呢,其華為、榮耀兩大手機品牌,再加上各品牌下面差不多10個手機系列,含蓋了高中低端各個層級的手機,雖然將是高中低端手機銷量全面開花,但是各個機型之間的利潤空間卻是有很大差別的。

對於今年1季度華為5910萬部手機銷量裡面,各品牌銷量分佈並沒有公佈數據,但估計會有1半左右的銷量是由mate、P兩個高端系列之外的手機貢獻的,只不過對於這些中低端機來講,所能取得的利潤空間是有限的,也是遠遠沒有辦法跟高端機相比較的。

其實我們也發現,華為從15年左右開始就逐漸發力高端機市場,餘承東也曾公開表態過,華為將要放棄利潤空間不高的中低端手機市場,全力發展高端機市場,這幾年華為在mate、P兩大系列上所做出的努力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實話講對於華為而言,想要割捨中低端機還是很難的,因為失去了中低端機市場,華為就失去了群眾基礎,而其目前華為在高端機市場還沒站穩腳跟,想要完全定位於高端機市場,對華為而言還要有一段時間。

第二,品牌溢價方面的巨大差異

華為這幾年其實還好,整體手機品牌的影響力、認可度還是非常高的,但是實話講還仍然不及蘋果的品牌價值,在今年的達沃斯峰會上,英國著名品牌管理和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了最新全球品牌500強報告,報告顯示蘋果品牌以1536億美元排名第二,而華為則以622億美元排名第十二位,所以從品牌價值這個角度來講,華為跟蘋果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而這種差距體現在產品方面,那就是會造成產品的品牌溢價的巨大不同,我們從上文的數據也能看到,目前蘋果手機的平均利潤是華為手機的5倍左右,原因是什麼?一是因為華為目前銷量中還有很大比例是中低端機,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華為的平均利潤;二是即便在高端機市場,華為mate、P兩大系列的利潤空間較蘋果而言也存在利潤差距,而這一部分利潤差距中,我認為品牌溢價帶來的差距是很明顯的。

所以我認為手機行業目前存在的利潤分配不均的問題,未來肯定會得以改善,包括像三星、華為這樣的手機廠商,自然是會進一步拉平與蘋果的利潤差距的,而實現的方式,自然不是靠機海戰術,而是要進一步在各自的高端機市場取得更大的成績,一方面自己的價格還會適當提升,另一方面也會促使蘋果手機的價格迴歸正常空間,任正非在前段時間的採訪中不也明確表示“我們要向蘋果學習,把價格提高一點”。

我是木石心志,喜歡就關注下吧~


木石心志


品牌價值!蘋果手機的溢價肯定是非常高的,基本上3000的成本賣7000,不僅是手機利潤高,平板、耳機、電腦同樣是天價!說白了,蘋果70%以上的收入來自硬件!硬件中80%來自手機!

得益於ios的強大,app store同樣收取很高的費用!分成達到30%!也就是說你通過app store進行充值,蘋果都要分成,據蘋果公司稱,在2017年,iOS開發者從App Store獲得的總收入為265億美元,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華為手機,或者說國產手機都一樣,銷量的組成都是2000元以下機型,平均一部手機利潤只有一百甚至幾十!賣一部蘋果手機的利潤廢物幾百部華為手機的銷量!但是華為基站利潤很高,麒麟芯片的研發前期一直是通訊在補貼!蘋果的營收過度依賴手機,目前情況很不好!華為則更有前景!


用心生活的小Q


這個問題問的其實挺小白的,看看華為系的手機的售價,再對比下蘋果手機的售價,這不是一目瞭然的事情嘛!

華為銷量有中低端機型:華為手機的銷量是包括了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的機型,這其中必然是包括了中低端機型的,這些中低端機型中少的才599元(暢玩7京東價),高點的也就才3000元上下,剩下的才是華為系的高端機型。

蘋果全系列高端機型:而反觀蘋果的iPhone手機,有低於3000元的?iPhone7這種3年前的機器還都在賣3099(京東價),當前iPhone中的主流低端機型也要在5000元這個價位左右,高端機型更不用說。當然iPhone也不是一點都沒低於3000的機器,4年前的6S Plus倒是低於3000元(京東價2999)。華為的4年前的旗艦有還能賣這個價格的?顯然是沒有的。

蘋果不斷提高售價:所以,華為的銷量雖然高於蘋果,但是利潤低於蘋果再正常不過了。按價格來走,蘋果可以說全系列都的高端機的銷量,而華為則是包括中低端機型的銷量,這利潤自然不可同等而語。2018年的數據顯示,華為手機均價為280美元左右,而蘋果的均價達到了700多美元,這兩者之間有接近3倍的差距,可謂巨大!那這種情況下,蘋果的利潤高於華為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而且蘋果這2年新發布的手機定價還不降反增,部分機型直接超過了1萬元。所以,別看最近1年多iPhone的銷量大幅下滑,但是其利潤並沒有縮水,反而還增長了。當然,這種短視的收智商稅的定價長期來說對蘋果還是有害的,2019年Q1蘋果手機銷量直接下滑30%就是很好的證明。

總結:隨著國產手機的崛起,尤其是不斷的向高端機型滲透,用戶是會拿腳投票的!華為當年向高端機型的進軍可以說給國產品牌帶了好頭,根據中國信通院2月分發布的報告顯示,國產品牌在國內高端市場份額增長明顯,4000元以上高端機型,國產品牌的份額已經佔到了3成,由2016年的5%增長至33%。

近階段蘋果對iPhone進行的降價銷售,我想也應該是認識到了自己的售價問題,以及國產手機品牌的強勁發展,不光是華為,也包括OV、小米。個人倒是不希望華為的手機利潤全面超越蘋果,因為這意味著華為手機的售價也同樣高昂,我們還是需要相對便宜又好用的機器的。



羅氏蟲社


蘋果主要是對各環節利潤壓榨的很厲害。蘋果與蘋果產業鏈的關係,就相當於以前讀的文章,封建地主對佃農的苛刻,佃農只能吃個半飽,剩下的都給了封建地主,蘋果產業鏈也是這樣,各產業鏈的公司,都是半飢半飽的狀態,也就是這些蘋果的供應商,偶爾才有點利潤,偶爾虧損,因為蘋果壓價非常厲害,那麼蘋果的經銷商,盈利也是不多的,因為大家排隊搶購、賣腎換的東西,憑什麼讓你經銷商賺很多錢?所以,蘋果的上下游,都是沒什麼錢賺的,加上蘋果手機售價又那麼高,是成本的好幾倍,所以,蘋果除了廣告費花的多,其他費用少,淨利潤當然非常高。

華為不一樣,華為不會像蘋果這樣對供應商和經銷商瘋狂壓榨,經銷商與供應商都有不錯的利潤,再加上華為研發費用佔比高,那麼華為的利潤自然少了,雖然利潤少了,但是不影響將生意做大,供應商的利潤合理,自然會提高相關配件的質量,形成良性循環,所以華為發展的越來越好;蘋果剝削的供應商瘦成猴子,配件質量當然下降,所以蘋果越賣越差。

實際例子!以德賽電池為例,德賽電池2015年到2018年的淨利潤率沒有一年超過4%,2015年淨利潤率是2.61%,2016年淨利潤率是3.27%,2017年淨利潤率是2.54%,2018年淨利潤率是2.3%,太低了,蘋果供應商好比封建時代佃戶一年每收割100斤稻穀,要交給封建主蘋果97斤稻穀,自己只能吃3斤或者不到3斤。

華為的淨利潤率其實不高,華為淨利潤率只有8%!封建地主蘋果公司的淨利潤率達到20%以上。

可能比喻稍微有點不恰當,但是基本上講明白了。


西格瑪的化學


最主要是兩點原因:

1是平均單價,蘋果Q2總營收580.15億美元,其中iPhone營收310.51億美元,IDC出貨量3640萬部,平均單價853美元合人民幣5705元,華為一季度財報268.67億美元,消費者業務佔比約52%,營收約為139.7億,手機出貨量5910萬部,就算把整個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全算給手機,平均單價236美元合人民幣1580元,況且消費者業務裡還有電腦平板這些出貨,其實手機均價不到1500。蘋果單機平均售價是華為的近四倍,假設華為和蘋果在利潤率一樣的情況下,蘋果賣出一臺手機利潤比華為高近四倍。

2是機型,蘋果總共只有六七款手機在售,而華為加上榮耀有差不多三十多款機型在售,所以蘋果的單一機型產量非常可怕;所以對於供應商而言,同一零部件材料可以達到一個非常大的規模,我們知道同一物料數量越大,成本就越低,這是規模效應。所以蘋果因為機型少,單機銷量數量巨大,所以供應鏈成本低於其他同行。


昆明1606Tattoo工作室


不僅僅是華為,連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在利潤面前也不得不向蘋果低頭,這就是品牌的影響力或者說是蘋果的獨特性。



首先我們說,蘋果的模式確實是非常難複製的,就目前來看的話,安卓廠商都不太會有這種機會,蘋果的成功來源於首先是顛覆了傳統的功能機,同時在操作系統方面又獨自擁有一個iOS,這才是蘋果主打差異化的地方。

與此同時,蘋果的產品路線一直在走精品化,在iPhonex以前,蘋果每年的產品可能也就只有一部旗艦產品分為標準版和plus版本,直到今年以來,蘋果可能是拓寬了產品線,也不過是增加了一個所謂廉價版的iPhone xr系列。



所以從這裡看出,iPhone走的其實是精品旗艦化路線,也就是說每款產品的售價,幾乎都是主流行業產品裡非常高的,這也就導致了其利潤,本來就要比行業裡的其他廠商高太多,目前來看的話,蘋果單價的利潤應該是華為的數倍左右。

而根據我們此前,資料顯示可以看出iPhone x的成本價,也不過維持在2600元上下。而iPhone x的售價,已經高過了七八千元人民幣可以看出,蘋果產品的利潤確實是非常高的。



對比來看的話,華為目前的旗艦產品利潤率也沒有這麼高,除此之外華為並不像蘋果那樣,只靠單款產品就可以維繫整個產品線,華為在2億多部手機的銷量之中其實千元機,包括一些中短期佔據了銷量的絕大多數旗艦機,一般來說表現不是特別搶眼,也就是說,大概維持在幾千萬部左右。

千元機的利潤包括終端機的利潤其實是非常低的,加上國產手機本來就屬於薄利多銷的一個策略,所以華為利潤沒有蘋果,利潤高很正常,另一個原因則是由於華為的品牌雖然目前已經做成了國產的頂尖品牌,但和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相比,品牌溢價能力還是不夠高。


互聯網的放大鏡


蘋果的技術與信譽積累、市場聲望和在發達國家的信任度一一都遠超中國品牌!因此中國企業只能以高品質、低價格奪取市場!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這是毛主席的戰略!肯定沒錯!


紅樓第一家


蘋果價格坑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