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給他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都不好好學習,還是會惹事生非?

不尋常的平凡人


不知道這位家長說的孩子會惹事生非到底是什麼事?是主動招惹別人還是出於保護自己與別人發生了爭執?孩子不好好學習和你給孩子創造了什麼好的條件無關。在很多條件好的家庭裡,孩子已經習慣了優越的生活,他知道即使他不努力,他未來的生活也一定是很好的,因為他有父母這棵大樹保護著。

孩子不好好學習,有很多原因。我具體來說一說:

一、家庭中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優越的物質條件不等於學習環境。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也愛看書,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劇、玩遊戲,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長期以往,孩子也自然會模仿父母這樣做。父母就減少了手機、電視對孩子的誘惑。我以前有一位老師的孩子就是這麼做的。他們家的電視幾年都沒看過,每位家庭成員都陪著孩子走棋、看歷史書、講故事。孩子的興趣非常廣泛,很愛學習。家人很少出門,大多都在家裡陪伴孩子。有效的陪伴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帶的,我是全身心陪伴孩子游戲和學習的。孩子學習很自覺。

二、父母的性格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會惹事生非的孩子一般來說情緒管理能力較差。只有一碰到他不開心的事,就會大發脾氣、罵人或者打人。他們不知道如何用其他方式來處理不愉快的事情。父母要教育孩子除了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外,也要覺察對方的情緒。如果對方也處於暴怒的情況下,自已更要先冷靜下來。否則很容易出現大打出手的情況,這對雙方都是有傷害的。孩子可以向父母打電話告知,或是遠離對方。退一步海闊天空。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也容易對孩子大發脾氣。自己的情緒在無形中影響了孩子。人的大腦有鏡像神經元的,孩子會模仿對方的情緒。因此,父母在平常要用平和的態度去與孩子溝通。

三、父母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大多數父母都會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而看不到孩子的優點。而每個孩子都是希望得到歸屬感的。當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歸屬感時,他就會通過一些不良行為去獲得。比如。我在家表現好的時候,你從來都不願抬頭看我了眼。我跟媽媽說話的時候,她的眼睛卻在看手機。而當我惹了事情後,你們就都會關注我了。那好,那以後我就多惹一點事吧!在孩子的行為背後有著錯誤的觀念。如果在平常我們能多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多去鼓勵他,他就不需要通過不良行為來獲得歸屬感了。

雖然家庭條件非常好,但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了五個層次:第一層是生理需要;第二層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層是歸屬與愛的需要;第四層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層是自我實現的需要。當第一層和第二層都滿足了以後,人們最需要的就是歸屬與愛的需要了。父母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多去看到孩子的優點。無論孩子有什麼缺點,當我們用鼓勵的眼光去看待他時,與孩子產生了感情上的連接時,他的缺點就會慢慢減少,他就會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育。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文下方留言。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的關注併為我點贊!


雨後山林靜


孩子並不知道你為他創造的學習條件有多難得,不知道珍惜,也不意外,在他這個年紀,用條件讓他好好學習,不如用興趣讓他好好學習來得更自然更容易.當他的注意力還沒有被吸引到學習上來的時候央別的方面惹事生非也不奇怪.

先找個突破口,看看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引導他在興趣的方面把一門課學好,然後以點帶面,把其它的學科也帶動起來.

在孩子的學習上,只有先建立興趣,靠說服教育,效果是很不明顯的.說多了還容易起逆反心理,甚至影響家長與孩子的關係,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教育上不能強攻,要採取戰術,正面攻不上,側柬攻,同時還需要耐心.


啟蒙的智慧


作為成年人跟家長,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我認為”!

我認為我給孩子創造了最好的條件,你就應該喜歡,應該好好學習;

我認為你想要的我滿足你了,你就應該乖乖的聽話;

我認為你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你就應該優秀!

可是,當我們沉浸在自己的“我認為”中時,是否問過孩子喜不喜歡呢?

是否問過孩子自己的意見?

是否在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靜靜地聆聽一下,而不是直接打斷,否認孩子的想法?

是否在自己認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直接上手呢?

如果那樣的話,學業的壓力加上家庭的壓力,父母的不理解,只會讓孩子逃離!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儘量與孩子做朋友,平等的心態與孩子相處,尊重孩子的想法跟權利,多換位思考,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耐心的聆聽孩子的心聲,適當的安慰孩子,給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議。

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的相處!



個人觀點,希望能給您以幫助!


情感夥伴老凱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魯迅。

從娃娃抓起,這是最熱門的各類啟蒙教育、特長教育常用的雞湯。那請問,家長問過娃娃了嗎?

家長總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告訴自己,孩子要從小有良好的教育,要有藝術修養等,未來才能更高標準的立足社會。所以,對孩子教育一直都很大方,可能投入超出家庭承受範圍的資金和時間成本。當孩子不喜歡或學不出預想效果時,就大受打擊,恨鐵不成鋼。從引導學習到強迫學習發展,孩子的反彈就更強烈。

被迫學習和興趣學習的效果區別很大的。

因此,愛孩子為孩子付出和引導孩子愛學習是兩個問題。

對孩子的學習以引導興趣為主,如果是學科補習的學習,就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樣。




不惑之爭2018


從孩子的角度看來,他並不會因為自身條件好而去好好學習,惹事生非,也要看為何如此,也許家長認為給與好的條件孩子該好好學習,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也許調條件是很好,但是父母可能忽略了他,得不到重視,所以會惹事生非來得到關注,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能一味的給予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強加於孩子,成長需要維護、陪伴、這樣孩子才能快樂成長,心智會比較健全。


腄攋覺哋貓


天性所致吧,我就挺喜歡這樣的小孩子。很多小孩都很調皮,通過正確方法引導過來比較有前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