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江陽沽酒客按:非常遺憾的是很多景色沒有照片了

我一直認為,瀘州舊時八景是瀘州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縮影。但是可惜的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城市的改建,很多古蹟已經只能在古籍記錄和圖像資料裡看見了,之前瀘州籍畫家曾一魯先生曾經憑著記憶和往昔文字典籍的記錄,畫了八景圖,彌足珍貴,只是能見到真跡已經不容易。

有些事情強求不得,比如地方文化歷史,基本還是本鄉本土的人日久生情,更多掛懷,若不是本土出了影響力和知名度特別大的名人來說,你的城市的傳播就必須有保存完好的歷史古蹟和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還需要當地人自己重視傳播,才能引起更多的共鳴。

雖然瀘州老窖名滿天下,但是瀘州雖不是乏善可陳,其實關注知道的人還是不多。這是城市級別和宣傳各方面綜合原因造成的,不是一天就可以改變。但是我始終覺得,應該有一些人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收集本土文化歷史,並且通過一些適合的途徑讓它傳播開來。

比如老八景,九零後的瀘州人能知道的有多少,八零後的瀘州人有多少,更早的瀘州人又有多少人曾經全部見到過,它稱景的年代是何時?它本來的樣子如何?它現在的遺蹟又在哪裡?它的典故變遷又有哪些?這些工作很久沒有人做了。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關於本土舊景,各地都有自己的十景八景,要皆清代以降才有,“瀘陽八景”早在明代就已出現,而且是由楊慎升庵狀元篩選認定的。五百年至今,又得王士禎、卓秉恬、趙藩、趙熙、劉光第、黃炎培、章士釗、茅盾(沈雁冰)等諸多名重天下的鴻儒、名宿先後品題。有此數端,自不俗套。

楊升庵在《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詩裡明確提出以“寶山春眺、龍潭時雨、海觀秋瀾、方山霽雪、白塔朝霞、東崖夜月、荔林書錦、餘甘晚渡”為“江陽八景”。其中現在我們比較熟悉的只有“荔林書錦”不在上面,代替的是琴臺霜操。

實際上楊升庵“江陽八景”中的“荔林書錦”,源起沱江對岸五峰山間,當年有座小小園林,主人李姓,園中栽種荔枝,夏令果實成熟,枝頭紅綠相映,樹間乘涼快意,荔枝甘甜醇美。楊升庵把這裡列為他的“八景”之一。

如果依照習慣的,“琴臺霜操”算是八景最早形成了。因為筆者曾經單獨寫過撫琴臺的故事,我還是想依照楊慎當年描述八景的八首詩來再次跟大家一起穿越時空,回顧一下瀘州老八景的人文魅力。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第一景:寶山春眺收美景

金維勝景寶峰端,萬象分明對倚欄。魯直江山寫平遠,丹淵晚靄畫橫看。西原遲日低秦樹,南浦風光汛楚蘭。獨立蒼茫吟思苦,孤城白首望長安。——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寶山春眺》

寶山即是現在瀘州市的忠山公園,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誤會只是現在公園這一片,它實際的覆蓋對面積,比現在的忠山公園大的多,整個醫學院的也屬於舊忠山,現在還有江山平遠堂舊址。

《瀘縣誌》說:忠山,城後枕山也。一名堡子。勝攬雲:寶山初名堡子,為巡檢廨。慶元間(一一九五至一二〇〇年)州帥陳損之移廨山西,建堂其上,安撫置使袁說友榜其堂曰“江山平遠”,易名寶山。下瞰城郭,萬瓦鱗集,兩江合流。又名功德山。漢諸葛武侯嘗駐節於此。上有武侯祠,明崇禎時,提學副使何閎中更名大忠山。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這意思就表明當年的忠山,長沱兩江,靜靜地從瀘州城下繞山腳而過。忠山是瀘州人踏青、悠遊的地方。臨高遠眺,碧瓦連天,兩江合流,水色天光。春天來此地遊玩的老瀘州人,一定對這樣看遍全城,使人胸襟豁然開朗的景象大加讚賞。

可惜現在登臨到忠山公園280梯的山頂看不到這樣的景象了,城中高樓大廈林立,視野遠不如以前開闊了,所以這個景色,故地還在,但是感覺已經全無了,只有在記憶裡。好在忠山公園成了瀘州市區中心的天然氧吧,實在是很好的休閒去處。

第二景大江潮湧龍潭漲

森森銀燭點橫塘,蠏隰鱗原接渺茫。海若望洋連貝屋,鮫人構館近黿梁。夭夭碕岸桃花色,采采汀洲杜若香。坐見燈臺輝玉燭,行佔開戶送金穰。——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龍潭時雨》

龍馬潭萬頃翠竹,籠罩一泓清水,秀島浮雲上,若隱若現。綠蔭掩映碧瓦紅牆的幽幽古剎,潭上舊有“楊升庵先生讀書堂”。

作為瀘州八景之一,五百年至今,這裡已多次更名:清朝為“龍潭潮漲”;民國作“搖竹現魚”。而在明代,則名“龍潭時雨”,與祈雨豐年密不可分。清人照藩在此題聯:“唯問好遊人,來何所聞,去何所見;別有會心者,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而他主政瀘州時在這裡修建的樓宇,也仍以“觀稼”為名。

龍馬潭現在成了公園,雖然此地還在,但是精緻可以說全無,為什麼要否定,主要是現在龍馬潭已經被閒置了一般,商業化的運作沒有成功,也沒有人對這個非常的文化底蘊的地方重視起來,從新維護,這裡我想呼籲一下龍馬潭區政府負責這塊的人士,應該好好去看看了,太可惜了。龍馬潭目前在八景當中,是最有觀賞遊玩價值的地方,江陽區忠山公園好歹做成了綠化園林,龍馬潭公園呢?實在令人扼腕。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第三景海觀秋涼波濤

岧嶢仙觀枕丹邱,匯澤秋濤似海浮。水漲金沙驚落雁,浪翻銀屋浴潛虯。魚舠曉泛楓香浦,神筏宵乘竹箭流。後夜懷君同賞處,昆池回首望牽牛。——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海觀秋瀾》

“海觀”有兩處。一為古時瀘州城牆東北角圍敵上方的臺觀,遺址在今館驛嘴。二為長江南岸的海觀樓,故址在今日茜草壩的長挖廠區。民國《瀘縣誌》:“海觀樓,在(瀘)縣城東對岸,有水一泓,經冬不竭,夏秋水漲,兩江環合,瀰漫浩渺,若大海然。”清末樓廢,改建為亭。楊升庵的“海觀秋瀾”,是館驛嘴處的海觀。

海觀樓不在了,但是在如今的新修的東門城樓或者館驛嘴還是可以看到當年的景象的,筆者閒來無事最愛去這個地方停留,遇到什麼事情,站在江邊,極目遠眺,豁然開朗,水天一線,無比開闊,有什麼你放不開的呢?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第四景方山雪霽如雲海

方山九十九奇峰,羅列同雲第幾重?滴瀝寒聲鳴翠竹,曋崗朝旭影青松。瓊巒暇日摸蘿上,金灶多年駁蘚封。乘興不須回剡棹,藜燈秫酒盡從容。——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方山霽雪》

山泉淙淙,翠影嫋嫋。寺廟古剎,祠堂牌坊,如今的方山依舊美不勝收。《元一統志》卷五:“方山,瀘州之西南山也。青翠聳拔,高方而平,因名方山。山有八面,前二面之巔有二尖峰,周圍諸峰共九十九頂”。

方山本來就是川南佛家聖地,雖然不高,有仙則靈,這裡有韓湘子的傳說,也有明朝名醫,韓飛霞修煉的地方,更有建文帝落髮於此的傳奇,總之這裡宗教與神話以及人文歷史交織多元的一處瀘州妙境,這幾年方山被人詬病還是有人嫌棄它的商業化,其實怎麼找到一個比較契合的融入點,就是保證它的純粹性和文化價值,值得我們管理旅遊文化的人好好思考。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第五景白塔城中站

江城中有梵王宮,窣堵何年上碧空?鐵鳳影連銀界外,金鴨光閃玉毫中。雯華散綺先迎日,爽籟懸鈴獨喚風。燕坐浮生閒半日,瞑鍾還帶雨餘紅。——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白塔朝霞》

白塔,聳立於瀘州城市中心,淨身潔白,蔚為壯觀。相傳南宋瀘州安撫使馮檝,在乞食群丐中認回幼年因戰亂失散的生母,他是信佛之人,以為是佛力相助,因建此塔以報佛恩。作為瀘州市地標,白塔已於近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州八景可能只有報恩塔知名度最大,但是現在的白塔也少了當年的印記,治平寺沒有了,塔也進不去,保護一說我覺得有些牽強,歷代建塔都說朝拜的,怎麼到現代就不能進了呢?而且每層供奉的菩薩典籍都不同,這些恐怕很多瀘州人都不知道,現在的白塔只能看看外面,跟以前的樣子都差別很大,可能它只能做成地標的樣子。再講述它傳奇故事吧。

第六景夜月映東巖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月上東崖祗樹林,江光晃漾翠微岑。仙宮湧出青銅鏡,禪觀鎔成紫磨金。香梵恆依蓮漏演,清吟直待筳鍾沉。吹簫有客停舟望,去國懷鄉萬里心。—— 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東崖夜月》

東巖在澄溪口大江對岸,絕壁陡峭。倚巖建寺,氣勢恢宏。1944年,國民革命軍76軍上校秘書、富順人肖爾誠先生大書“還我河山”鐫刻在岩石之上,當年喚起民眾同仇敵愾,而今令人景仰千秋。很多人誤會成馮玉祥題寫,實在是以訛傳訛了。

這個地方更是遺憾的很,摩崖石刻眾多,不知道怎麼被當地文館所廢棄,新東巖公園的建成與它相鄰,怕很多瀘州人都要把它遺忘了,以前有廟宇,有石刻,有可以遊覽的地方,這裡人文歷史豐富,鶴山書院也在這裡,但是現在完全沒人管了,文物遺蹟在流逝,我真的是非常難過。難道一定要有經濟價值才去開發嘛?

值得收藏的瀘州八景,只是它們可能就快消失完了

第七景餘甘晚渡成追憶

過雨人家正夕薰,江沱燕尾兩支分,三迴轉折成巴字,萬壘縈紆類轂紋。滾滾江槎分玉浪,層層雲樹接霞棼。子西山谷留佳句,唱作漁歌遠近聞。—— 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餘甘晚渡》

餘甘渡是沱江上宋代瀘州朝天門(民間稱大北門)北渡小市廂的渡口,也就是如今的小市。餘甘即是橄欖樹,因此處依岸成林的餘甘樹而得名。彼時兩岸遍佈橄欖樹,我們叫青果,瀘州民歌有云:一個嘛青果,兩呀頭尖,細細嚼來嘛回味甜呀回味甜“

可惜瀘州水運已經成為歷史,兩岸早已經沒有了這些橄欖樹,餘甘晚渡瀘水,只能變成追憶了。

第八景荔林書錦更悠揚

水晶丸映絳紗囊,名字曾聞十八娘。錦作林時傳賦詠,繡成堆處獻君王。玉壺美酒開華宴,團扇薰風坐午涼。纖手吳姬含笑贈,金盤何用薦檳榔。——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荔林書錦》

最後一景就是後來的李家花園了,筆者曾經寫過,這裡就不多說,江陽八景也好,瀘州八景也好,我們不是頑固的守舊派,但是我們怕的對歷史文化的一無所知,建設發展一點都不考慮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瀘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如果外地人來瀘州遊玩,想看古蹟只能去博物館,那真是一件令人蒙羞尷尬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