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郊發展為什麼不如南郊好?

大秦雄霸天下


你好,

目前看確實是南郊比北郊發展的好,因為有南郊有大學城,航天產業基地,有曲江,緊鄰西高新。高新又有比亞迪,華為,三星,中興等高科技的產業園。曲江有南湖,芙蓉園,不夜城,大雁塔,等大型旅遊景點。這些是北郊無論如何也不能比的。

我們在反過來看北郊,北郊的發展相對南郊要晚很多了,近幾年才把道北的棚戶區改造完成。延煉落戶北郊以後北郊的發展提升還是很大的。之後市政府和高鐵北站都落戶北郊,現在的北郊和以前比已經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北郊的發展可以說是後勁十足。

個人認為現在還不能輕易的下結論,因為西安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期間,北郊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再過三年五年有可能就趕超南郊了,而且概率很大的。

不管北郊好還是南郊好,相信最終以點帶面,我們大西安的經濟都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祝福我們大西安的同時也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66O57


為啥北郊不如南郊好?

在說明這個問題至前,咱們先統一一個話題,啥是(郊)????

對於我爺爺奶奶那一輩人(我的爺爺出生於1919年 ,1919年屬於北洋時代,當時國家領導人是段祺瑞)城裡人來說,出了城門就是郊區!😂😂😂

我出生西大街在甜水井,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老人給我講了很多很多的經歷和事情:

把知道的真相告訴大家,是一種正義;把明白的常識告訴大家,是一種責任;把了解的事實告訴大家,是一種道德;把親歷的苦難告訴大家,是一種告誡.

這就要從解放前說起來了,20世紀40年代,天災人禍不斷,大量難民(悲慘程度可以對比當今的敘利亞難民)通過隴海線湧入關中,並長期定居下來,渭南、渭河以北、銅川、寶雞、西安等地難民人口總數多達三百萬人之多!

下來咱們再說說西安這邊的情況,1942年開始,陸續有上百萬難民來通過隴海線遷徙來西安,當時陝西高層領導者張鈁將軍看到眾多河南老鄉來到陝西西安逃難,亦然散盡一半家財,救濟難民粥食,拯救千千萬萬人性命……

(別忘記愛國將領張鈁先生,他是自己掏的腰包,救濟難民,當年受過張鈁先生恩惠的百萬難民及家屬後代們,請領情!!)

後來1942年過後,除了一部分難民重返河南外,大部分難民就定居在西安生活,很多就在隴海線兩旁搭起了窩棚破破爛爛的,這就是最早的道北人……

解放後西安進行第一次城市規劃(1950-1975年)。

城內定位為居民生活及傳統商區,

城北古蹟遺址多,不讓開發,所以定位為農業區,(第一產業比較多)

城南定位為科研文化教育,(第二、三產業比較多)

城東定位為國防工業及紡織區,

城西定位為化工電氣生產區。

以上打了這麼多的字,想必大家已經讀出了一些內容,從一開始,北郊從建國就存在一定短版,(從建國開始算,北郊底子比較薄弱,主要經濟產業比較落後,人口綜合素質不及南郊,外來人口比較多)。

  • 2000年以後,西安北郊才開始大力發展,但是總體起步還是比較晚。(舉個例子,我舅舅和舅媽家就是鳳城三路附近的農民,家裡面分了4套房子和60㎡門面,比之從前經濟條件改善太多太多!他們戶口現在雖然轉為了居民,但是感覺素質和文化素養提高不大,依舊是小農意識,做事情還是小農風格,也不光他們一家人,他們周圍的鄰居差不多也是這樣!這個應該跟整體環境是有關係)

大家可以對比以下幾個方面,不難得出答案!

1.區域內主要人口來

2.來源人口組成比例

3.人口受教育程度

4.區域內主要產業(主要經濟行業)

5.日常交流用語

6.日常開銷及其娛樂活動


大家以歷史為鑑,才能邁向更好的明天,希望我們的大西安發展的越來越好!

*************************

好多人不知道張鈁將軍 我就簡單介紹一下

張鈁(1886—1966),字伯英,號友石老人;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愛國人士;河南新安人,少年時期受孫中山先生的影響,棄文從武,立志共和。後與于右任組織陝西靖國軍,于右任任總司令,張鈁任副總司令。其後一段時間,他蟄居新安故里。20世紀30年代,他出任國民黨第二十路軍總指揮兼任河南省代主席;抗日戰爭爆發,受命任國民黨第一戰區預備總指揮。1938年調任國民黨軍事參議院副院長,後任院長。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委任張鈁為鄂豫陝綏靖區主任,而當時國民政府已經名存實亡。張鈁環顧時局,決定棄暗投明,1949年底在四川率部起義,此舉對和平解放四川做出了貢獻。抗日戰爭時期,大批難民逃往陝西。張以河南同鄉會會長身份,利用他與陝西政界友人的關係,救濟和安置了大批難民,又解決難民子女及河南大學遷到西安的師生的吃住問題,被難民譽為“老鄉長”。

**************************************

張鈁將軍在西安的故居就在西大街甜水井冰窖巷,與我家舊址(南北甜水井22號)僅僅一牆之隔。

我祖輩與張鈁先生之父(張子溫)有舊交,我的爺爺(1919~至今)在年輕的時候經常到張鈁將軍家做客。

今日西安南郊的丈八賓館在解放前是張鈁將軍家的私人花園,也就是老西安人常說的張家花園,這裡接待過不少民國政界要人,比如蔣公,胡宗南等人……解放後張家花園收編為公家財產,改名為丈八國賓館。

以上書寫很多內容是我記錄爺爺——百歲老人的回憶。內容有些零零碎碎,比較雜亂,我僅僅整理了一下內容!



今天是2019年3月29日 ,我又發現北和南的一些差別,早上7:30我從家出發。準備去北關,辦一些事情。

途中需要買一份報紙,我在城裡西大街的時候。問報刊亭老闆有沒有報紙。老闆說今日的沒有。

無奈,只好出了北門。準備去買一份報紙。可是從北關一直到方新村。一路上報刊亭都沒有開門。

這說明了什麼?報刊亭是傳統信息交流重要的地點之一。一大早7:00多,居然報刊亭都沒有開門,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人們對信息交流不夠重視。

在黃雁村這邊。一大早,大概7:00多的時候,報刊亭肯定是開門的。而且買報紙,買雜誌的人很多。

說明了南郊人對信息交流比較重視。

這大概也就是南郊,比較好的原因之一了。


長安觀察員


這個問題,我先說一個流傳於西安的民間說法!說在90年代的西安,南郊人熟人見面打招呼都問孩子今年考到哪個大學了,出國了沒有?而北郊的熟人特別是道北一帶相互打招呼是孩子沒犯事吧?孩子什麼時間出來?

這也許不完全是真的,但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西安南北郊存在的差異,千萬不要理解為地域黑!


西安南北差異,同樣像中國東西差異,一樣是由歷史發展決定的!秦漢時期,秦咸陽城,漢長安城都處於西安北郊一帶,這裡是全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到了唐代,經濟重心和都城逐漸向南轉移,唐代的長安城主要分佈於現在的城牆區域和西安城南地區。到明代基本形成現在的這種城市格局。

還有一個原因,和西安的產業佈局也有關係。解放後的西安,城西是電工城,城東是紡織城,而城南遍佈各種大學和各種國家科研院所。而城北呢,基本沒有任何產業佈局。

當然還受環境影響,城北地區解放前後受隴海鐵路影響,周邊環境差,鐵道道口、貨場等線路分佈雜亂。一些大型企業和商業機構基本基本都不願意入住。

人口因素影響也是一方面,北郊相比較南郊,人口較少。而,南郊除了本土人口稠密外,還有眾多的大學及眾多的科研機構!消費能力強,促進南郊商貿業發展。


有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眾多的西安著名景點比如大雁塔風、小雁塔、陝西曆史博物館等都分佈於南郊。而北郊基本都是遺址類型的,比如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就連大明宮遺址也是近些年才修好。

隨著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西安北郊發展進去快車道,特別是長慶油田等大型企業的入住,使得西安北郊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同時近些年大明宮遺址的開發保護工程,拆除了道北的一些棚戶區,北郊城市面貌發生鉅變。西安高鐵北站的建成,讓西安人和北郊聯繫更加緊密!


其他原因暫且想不到!感謝大家!


周秦漢唐


西安北郊發展為什麼不如南郊?這跟西安的產業結構,也跟整體配套有關。

南郊最大的行政區域也是西安實力最強的行政區雁塔區,從雁塔分離了兩個開發區,高新跟曲江。

高新是西安經濟實力最強的開發區,高新區之前也是集全是之力發展起來的,現在高新區涵蓋了西安最好的教育資源,西安最好的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最好的科技資源,五百強企業林立,聚集了最優質的人才資源落戶高新,交通,商場,公園,超市,醫療以及市政基礎配套設施等等生活配套設施非常齊全。

而且高新的房價也是目前最高的,無論在高新買房的是因為工作還是孩子的教育,高新都聚集了大量的高淨值人群。

曲江是目前距離高新最近的環境最好的地方,曲江的定位也是中央文化商務區CCBD,而且曲江的小區都比較新,小區的整體配套居住舒適度都好於高新,所以高新的很多人群從高新搬走以後都會選擇到曲江居住。而且曲江的定位與高新個人感覺是相得益彰高新也對曲江起到了帶動作用。

由於高新跟曲江兩個開發區的輻射帶動,雁塔區的發展也是目前西安最具活力的區域。加上南郊優質的大學資源,整體而言南郊整體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配套實力等等一些列原因,造就了今日的成熟的南郊。

北郊之前一直沒有什麼產業,也沒有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北郊的居住環境也沒有南郊好。之前北郊也是“亂”的代名詞,最早的時候由於火車站偏北,火車站以北的地方都是農村或者棚戶區,管理混亂,久而久之就成了社會閒散人員彙集的地方。

隨著西安市的發展,北邊雖然也在不斷髮展但是發展比較緩慢,隨著市政府的北遷,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看出發展北郊的決心,北郊這幾年的發展慢慢起來了,市政府的北遷,意味著北郊要建設更多是配套資源,通過這幾年也可以看出,北郊現在的各項配套資源越來越完善,從房價上也可以看出,未央區的房價也上漲的很快。加上北客站的建設,而且現在兒童醫院北遷也已經提上日程,後期的北郊發展潛力也是不錯的。

其實很多城市的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是先發展局部,然後局部帶動整體。隨著以後經濟的不斷髮展,這種差距也會慢慢縮小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的觀點,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歡迎大家吐槽,評論,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何侃房產


這個和西安的產業佈局也有關係。西安經濟結構佈局是:城西是電工城(西電公司佔西郊很大區域),至今基本沒有改變,城東以前是紡織城,2011年世園會後才得以快速發展,而城南遍佈各種大學和各種國家科研院所。而城北呢,基本沒有任何產業佈局。

當然還受環境影響,城北地區解放前後受隴海鐵路影響,周邊環境差,鐵道道口、貨場等線路分佈雜亂。一些大型企業和商業機構基本基本都不願意入住。 人口因素影響也是一方面,北郊相比較南郊,人口較少。

而南郊除了本土人口稠密外,還有眾多的大學及眾多的科研機構!消費能力強,促進南郊商貿業發展。 有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眾多的西安著名景點比如大雁塔、小雁塔、陝西曆史博物館等都分佈於南郊。而北郊基本都是遺址類型的,比如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就連大明宮遺址也是近些年才修好。


西鹹解讀


謝謝!

其實西安北郊發展也不錯。1998年前後北郊突飛猛進,大家都說比南郊好。原因是北郊當時還是農田,是一張白紙畫出來的藍圖。後來南郊趕上來了,南郊也在找白紙,這張待畫的白紙就是長安縣。南郊有白紙了,發展潛力就比北郊大了。因為南郊是文化區,又距秦嶺後花園近,大家都喜歡“南山南”了。尤其是曲江在南郊的發展,更加彰顯南郊的優勢。所以大家感覺西安的南郊比北郊發展要好。



柯子28


在改革開放之前,西安東部主要是兵器、紡織,西部主要是輕工 ,南部主要是高新技術、高校、研究所,旅遊景點;由於隴海鐵路以及火車站在西安城牆東北部外面,這一帶在以前因為要穿越火車線路,所以交通並不很方便,還有就是當年河南方向移民主要居住在火車站附近,特別是現在的大明宮遺址公園一帶。在開發大明宮遺址公園之前,那裡可是西安比較髒亂差的地方,治安也不是很好,最終在西安市政府的大力開發之下,大明宮遺址公園最終建成,附近才慢慢的發展起來,在以前,西安人民根本就不願意住在那一帶的.


西安的一些主要景區基本上沒有分佈在北部像西安東部有興慶宮公園,南部有大雁塔、小雁塔、大唐芙蓉園、碑林等等,因為景區主要分佈在南部,所以一些居民、公司不願意去西安的北部居住、發展,導致西安北部發展比較緩慢.

西安的高校主要分佈在南部,這些高校上班、創業基本上在南部.

不過隨著西安市政府搬到北部,以及西安地鐵二號線的開通,西安南北向之間的交流也更加的頻繁,現在西安鳳城路一帶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



1927年的古董先生


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也不難,其實就是擠熱窩,且不說其他,就生意來說,假如你是個老闆,你的生意對象大部分都在南郊,你還會把公司開到北郊麼?公司都放到南郊了,其他生活工作重心是不是都在南郊?員工因為工作原因也會更傾向於南郊。我就在北郊住,上班得跑南郊,因為北郊沒啥公司,我家附近就兩個公園,四個醫院,學校也很多,商業廣場也有兩三個,並且還在增多,其實北郊規劃挺好,也不堵車,寫字樓又多又便宜,希望北郊越來越好,我以後就在家門口上班。


磷蝦老大


西安市北郊有渭河,關鍵是渭河大橋太少,斷頭路太多,無人連接,無人負責任,三不管,南北不通,道路天天堵車,西安市主要道路因為渭河成為斷頭路。西安市太華北路。西安市東二環北辰大道。西安市東三環杏渭路。西安港務區港務西路。港務大道。這些都是主要道路,全部是斷頭路,怎麼北跨,怎麼樣發展?西安市東軸線沒有南北大通的道路?要發展西安市大都市,怎麼樣發展經濟?將這些道路向北修,渭河修建大橋,連接道路,向北修到關中環線


善德長壽


西安最奇葩的地方,就是政府把所有的資源都向北向西,逆規律而動,但是就算政府用盡全力,北郊也整不過南郊,說白了,不尊重規律。西安如果不能正視城南,西安永遠不會有大發展。有人的地方你都發展不好,沒人的地方你能發展好?鬼才信!政府規劃已經失信於民。任何一個城市,肯定是南邊光照多,環境好,水多。所以城南肯定是重心。西安政府的規劃就是奇葩,一個勁往北拉,拉了這麼多年還是這個球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