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有一個“仁義”之鬼,他品格高尚,受人尊敬

在神話傳說中,人死後變為鬼,所以人們覺得鬼是不祥的,它代表著死亡。因此,在各種傳說或者文學作品中,鬼通常以可怕、恐怖的形象出現。久而久之,人對鬼就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只要是鬼,那必然是邪惡的、不祥的。但是在《聊齋志異》中有個故事,裡面一個叫“王六郎”的鬼,卻顛覆了人們固有的印象。故事裡的王六郎頗有仁慈之心,是個“仁義”之鬼。而且因其品格高尚,非常受人尊敬。

聊齋志異中,有一個“仁義”之鬼,他品格高尚,受人尊敬

王六郎是被淹死後變成鬼的,也就是通常說的“水鬼”。在聊齋中,水鬼是很悲苦的,要想投胎輪迴,必須得等另一個人淹死,自己才能解脫。可是這樣的事豈能常有?所以王六郎只能在孤寂寒冷的水中,等待自己的解脫之日。不過讓王六郎欣慰的是,有個漁人能經常陪他聊天解悶。這漁人先前並不認識王六郎,只不過漁人每次打魚之時,都先向河中祭奠一杯水酒,慰藉河中那些可憐的亡靈。而王六郎感其恩義,每逢漁夫打魚,都想辦法驅趕魚群,讓這漁夫滿載而歸。一來二去,兩人相知相識,最後竟結為“金蘭”之好。

也因兩人皆是有情有義之輩,換作那薄涼之人,豈能有這份情誼?人之怕鬼,避之唯嫌不及,又怎能義結金蘭?而王六郎若不是仁義之人,那漁人豈不早成了“替死鬼”?人鬼殊途,各自有類,王六郎本是已死之人,只為一份尊敬、理解之情,就以自身孤苦為代價償還,實在是讓人敬佩,試問哪裡還能尋找如此之鬼?

聊齋志異中,有一個“仁義”之鬼,他品格高尚,受人尊敬

而隨後發生的事,更顯出王六郎的“仁義”之心。俗話說上天自有定數,王六郎多年受那孤苦之痛,終於也有了出頭之日。王六郎得道消息,明日有一婦女將落水而亡,這便是代替他的“替死鬼”。面對如此“喜事”,漁人也為六郎高興,於是置酒為六郎慶賀。可是兩人喝酒時,漁夫發現六郎面有猶色,問其原因,六郎只是不答。漁夫覺得他這是即將分別,有不捨之意。誰知並不是如此,第二天,他才弄清楚六郎到底為了什麼而鬱郁不歡。

聊齋志異中,有一個“仁義”之鬼,他品格高尚,受人尊敬

原來六郎在這婦女落水之時,救了這婦女的性命。這讓漁夫很是不理解,這是上天安排,命數如此,又不是你造的孽,為什麼要逆天行事。六郎平靜地向他解釋道,自從接到這個消息,便開始心有顧慮。作為水鬼,自己是知道其中苦痛的,讓別人替他承受,心中實在不忍。況且今日那婦女還帶有一個孩兒,倘若母親溺亡,留下一個孤零零的孩子,豈不是人間慘事?漁夫聽罷,大為惋惜,很替六郎不值,只能說了句王六郎有“仁人之心”,聊做安慰。

這婦女與六郎毫不相干,況且是天命所定,六郎為何也心懷不忍?鬼而放棄相代,如同人放棄生命,需要有捨生取義的勇氣,需要有一個信仰支撐。什麼信仰支撐呢?漁人把它稱作是“仁人之心”。漁人說此四個字是為了安慰自己與六郎,而王六郎是把“仁義”二字刻進了骨子裡,朱熹曾雲“初無捨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這句話用來形容六郎再合適不過,六郎是真正的捨己為人。

聊齋志異中,有一個“仁義”之鬼,他品格高尚,受人尊敬

生命的境界,在一念之間。在王六郎救落水婦女的那一刻,無疑讓自己的境界得到了昇華。而有了境界的差別,一些事是別人理解不了的。漁夫屢屢追問六郎為什麼做這種傻事,而六郎也只能回答“或許咱兩人友情未盡吧”。漁夫也是個好人,但是境界上有了差別,又如何跟他解釋的通呢?這份仁慈之心,這種境界,漁夫是明白不了的。只能拋開大義言友情罷了,況且六郎也確實舍不下跟他的這份友誼。所以說王六郎是個仁義之鬼。他品格高尚,讓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