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为清朝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那么他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说到李鸿章,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清的裱糊匠,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如镇压太平天国,领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军,甲午之变,庚子国难等等,并多次领衔出席中国近代的外交活动大部分所谓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多经由此公之手,他虽曾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代表清政府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然而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李中堂却以一场个人劫难,让清政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谈判“优势”。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日本在《马关条约》中曾向中国索要三亿两白银,但在最后签订时以中国向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结尾 ,而这一结果的直接造成者竟然是一位日本“愤青”。


这位日本“愤青”他的名字叫做小山丰太郎,出生于当地名门望族,受议员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激进教育。后进入一所义塾学习,但因从小体弱多病,17岁便因病休学在家,四处游荡,后成长为激进主义者,直至加入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在此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小山丰太郎的帝国主义思想倾向日益增强。

话说大清水兵大闹长崎一战中,辫子兵在与浪人的争夺中,不落下风,使日本帝国主义人民感到“有失颜面,国威大减”,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丰太狼内心也遭到暴击,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反清浪潮,誓死要与中国战争到底。

小山丰太郎在此种风气的煽动下,反帝清情绪日益高涨,终于在1895年3月24日这一天,精心布置并实施了对清政府外交大臣李鸿章的刺杀,乘轿出行的李鸿章被枪击中左脸,但是子弹嵌在骨中,未伤及李鸿章性命。


李鸿章此番受伤,导致国际一片哗然。对于正在进行的清日合谈,日本立马处于不利局面,为了平息国际舆论,继续维持日本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宰相伊藤博文便一方面以天皇的名义对李鸿章进行慰问和高规格医治,另一方面又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准备再次合谈。

李鸿章血染日本,遂以被刺杀为由采取高调处理,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要求日本同意减少中国一亿两白银的赔款。之前他老人家也是这样提议,但被日方冷冷拒绝。因小山丰太郎这一日本“愤青”的激进刺杀行动,使得日方丧失国际道义,也怕李鸿章借此将谈判拖黄,不得已同意了李中堂的意见,清政府因此减少了一亿两白银的赔偿,让当时兜儿比脸干净的清政府有了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

因为小山丰太郎的“爱国“行为,日方在谈判桌上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在战争中取得的压倒性优势,甚至直接影响了日本在整个东亚政治局面的话语权和在国际上的声誉。所以日本民众对凶手是极为不满,在宰相伊藤博文严令之下,小山丰太郎被抓住后很快被提起诉讼。依照伊藤博文的想法,恨不得把他赶紧处死了事,但日本的法庭顶住了上层压力,按照国内法顶格处理,判处小山丰太郎无期徒刑,终身囚禁于北海道一处监狱。

这次不平等的谈判,本来还以为是中国外交失败的案例,结果却成了减轻清政府负担的一次良机,李中堂回来之后也得意洋洋的把血染的风采——带血的手帕给慈禧当面演示,清政府也认可了日本法庭对小山的处理,宰相伊藤虽然对小山心存不满,但也不想因为一个愤青来分散自己的精力,来停滞谋求日本在东亚扩张行为的进程。

行刺外国谈判使者造成的国际恶劣影响权且不提,居然让自己的母国在与中国的谈判中丧失一个亿,爱国贼小山也是百感交集。

小山丰太郎被判了无期徒刑,却也总算能够苟活于世,12年后还被提前释放。

出狱之后,小山丰太郎狼狈回乡,虽已经入不惑之年,却仍然死性不改,冥顽不化,在此之后几十年间,他一直在为日本右翼膨胀的野心而站台高呼。结果,发现自己翘首以盼的,却只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末日袭击,外带日本天皇宣读的投降诏书。

日本的扩张野心化为泡影,最后的精神支柱也随之崩塌。终于,在七十八岁那年,小山丰太郎在穷困潦倒中含恨死去,他的名字也掩埋在历史的尘土之下。


历来现实


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不仅需要向对方赔偿白银2亿两,还需要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委实屈辱至极(在俄德法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将辽东归还给中国)。不过在最初,日本勒索的白银数量是3亿两,但因为李鸿章遇刺事件的发酵,才被迫削减为2亿两。而刺杀李鸿章的凶手,正是日本“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那么,小山丰太郎为何要刺杀李鸿章?



其实,小山丰太郎之所以刺杀李鸿章,跟甲午战争前后的形势密切相关。原来,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造,日本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提升的同时,对外扩张的意图愈发明显,而衰败腐朽的清朝,便成了其意图侵略的对象。在很多日本人看来,既然当年十余万满洲骑兵靠着冷兵器便能横扫中国大陆,那么拥有近代化武器、船坚炮利的日本,为何就不能取代清王朝,过一把中原主人的瘾?


正是在这种极度狂热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国内主张全面侵华的好战分子,呈几何增长态势,其中便包括小山丰太郎。跟很多出身底层、没见过世面的“爱国愤青”不同,小山丰太郎出身地方门阀士族阶层,其父小山孝八郎曾担任群马县议员职务,在当地相当有身份。作为家中长子的小山丰太郎,曾在著名的庆应义塾就读,可惜因为体弱多病,未能顺利完成毕业。



小山丰太郎被迫休学后,开始闯荡社会,由于屡遭世人的白眼,逐渐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小山加入右翼团体“神刀馆”,成了一名热衷于国事、鼓吹对外扩张的激进主义者。甲午战争期间,随着日军在辽东战场上连战连捷,使得狂热国民们看到横扫大陆的希望。此时,“打到北京,活捉清帝”便成了民众的口头禅,其中对此深信不疑的,便包括小山丰太郎。


然而在战争的尾声阶段,先前攻势凌厉的日本,由于物资损耗巨大、补给线过长,已经开始呈现疲态,再加上列强的干涉,迫切需要跟清朝签订和议,以便结束战争。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3月20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与清朝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在马关的春帆楼会面,正式开启了和谈进程。



谈判一开始,伊藤博文便向李鸿章抛出“赔款3亿两”、“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确认朝鲜独立”等重磅条款,并且声称如果清朝不接受,那么日本将恢复战争状态。李鸿章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极为震惊,只能一边奏报朝廷,一边对条款进行逐条驳,并采取拖延战术,希望能日本能知难而退。结果就在此时,李鸿章遇刺事件发生。


3月24日下午4时15分,就在第三轮谈判无疾而终,李鸿章乘轿返回驻地途中,混杂在围观李鸿章人群中的小山丰太郎,朝着这位清朝全权大使开枪射击。所幸李鸿章命大,子弹虽然击中他的左颊骨,入骨两寸有余,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但即使如此,李鸿章依然是血流满面,顿时昏死过去。


保护李鸿章的日本官员见状,一方面派人火速把李鸿章送往医院救治,一面迅速将凶手小山丰太郎逮捕。经过审讯,小山承认自己之所以行刺李鸿章,是希望借助事端来激化清朝,使其中断与日本的谈判。若能如此,日本便可以再起战端,从而最终实现占领北京、灭亡中国的计划。



李鸿章遇刺的消息一经公布,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先前对清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的欧美各国,开始纷纷谴责日本,让后者无比被动。为了避免列强出面干涉,伊藤博文被迫同意停战,并答应清廷提交的条约修正案,将赔款的数额由3亿两减为2亿两。在此基础上,中日双方在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的最终文本。


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见《清史稿·卷四百一十·李鸿章列传》。



因为“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的愚蠢行为,日本白白丧失1亿两白银的赔款以及其他多项权益,如此糟糕的结果,让伊藤博文等人痛心疾首。为了惩罚小山丰太郎,伊藤指使法院判处他无期徒刑,并将其禁锢在北海道网走郡,直到1907年通过大赦的方式,才将其释放出狱。小山丰太郎出狱后又存活了40年时间,直到1947年才病死,终年78岁。


史料来源:《清史稿》、《蹇蹇录》、《秘书类纂》、《日本外交文书》等


文史砖家


荆轲刺秦王天下知,小山刺中堂却罕有闻。原因就是荆轲刺秦是迎合天下大义,而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却违背了国际道义。

李鸿章遇刺事件

中日甲午海战,清朝惨败,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亲赴日本和伊藤博文进行谈判,原本签订的赔偿金额是3亿两白银。

但是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乘轿出行中,遭遇到刺杀,一名日本人(小山丰太郎)开枪向李鸿章射击,击中了李鸿章的左脸,并非致命之伤。

此举震惊国际,出于国际道义,让日本在谈判中顿时处于不利的状态,但仍然占据主动权,毕竟是战胜方。

李鸿章借机向伊藤博文讨要说法,在赔偿金额上减免了1亿两白银,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的赔偿金额为2亿两白银。李鸿章带着伤兴冲冲的回到清朝向慈禧复命去了。

刺客所为何故

小山丰太郎生于1869年4月21日卒于1947年8月4日,活了78岁,算是老不死了。

刺杀李鸿章时小山丰太郎刚刚26岁,血气方刚,再加上当时日本国内激进主义横行,他休学加入了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成为一名好战分子。

1894年甲午战争胜利后,中国被迫求和签订条约,而小山丰太郎却夜郎自大的希望战争继续进行,直至消灭清国。

所以绝对行刺李鸿章,可惜这一举动,让日本丢失了谈判的强硬筹码,原本李鸿章就3亿两白银一事已经苦求多次,日本方面都不同意,小山丰太郎的行为使伊藤博文软了身段,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

因为小山丰太郎的“爱国贼”行为,导致日本在国际上的声誉受损,全日本都在唾弃这个“刺客”。

刺客的后半生

事了之后,伊藤博文本想直接干了小山丰太郎。但日本法庭却按照法令,顶住了上层和民众的压力,对小山丰太郎执行了无期徒刑的惩罚,禁锢于北海道网走郡。

然而仅仅过了12年,小山丰太郎便被释放,当时他才38岁。

出狱之后,小山丰太郎回到了家乡群马县,仍然固执顽劣,奉行激进主义的扩张政策,但毕竟时过境迁,天不假年,一直没有什么建树。

虽然小山丰太郎活到了侵华战争失败,但是史料并没有他的后续记载,想必这个狂热分子的举动不受日本二战军国主义的欢心,虽不能亲赴战场,但是在后方摇旗呐喊是必须的。

在等到了“胖子和小男孩”两年之后,小山丰太郎终于死了。对于将个人信仰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的人,死就死了吧,不值得被历史记录。


史味人生


“愤青”这个词越来越倾向于贬义,逐渐变成了“谋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代名词。日本著名的刺客小山丰太郎就是一名“愤青”。他鲁莽行刺清朝和谈大臣李鸿章,造成了日本少收入一亿两白银,换言之,清朝少出了一亿两赔偿款。

小山丰太郎出发点是为了本国的利益,结果却事与愿违,最后被日本法庭判刑。这是怎样一件事呢?小山丰太郎最后的结局如何?

要想了解事实真相,且听我从头说起。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以清廷完败,日本完胜暂告停火。次年,即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名李鸿章为和谈代表,前来日本签署《马关条约》。(要想日本停止进攻,大清要付出赔偿)


▲李鸿章

伊藤博文直言不讳地告诉慈禧,除了李鸿章外,其他人没资格跟我谈。讲真这话没毛病,当时李鸿章相当于大清的总理事务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再就是李鸿章是外交老手,大清的条约有百分之八十是经他手签的,大事和慈禧商量,小事可做主。

当时李鸿章已经是72岁高龄老人了,本来打算退休,再者说了,和谈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为慈禧背黑锅不算,还会被国人臭骂。(弱国无外交,和谈就是谈赔偿多少的问题)

但老李架不住慈禧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央求。心一软就答应了。于是在1895年3月13日,老李带上随从、顾问等人乘船来到了日本。

经过7天的跋涉。3月20日,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正式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进行了和谈。


▲伊藤博文

经过三天的讨价还价,中日双方代表达成了初步协议,开放口岸,赋予日本最惠国优待,割地赔款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一项是大清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三亿两。

这就是落后挨打的结果,日本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最后还要让大清赔偿他们的炮弹。天下还有公理吗?

尽管条件苛刻。慈禧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下旨让李鸿章全盘接受。当时李鸿章还想讨还价少赔点,但伊藤博文很强硬,对老李说:“限你明天最后一天,不签约,后天日本军队进攻北京!”伊藤博文下了最后通牒。

当天和谈不欢而散。


▲小山丰太郎

就在李鸿章乘轿返回“驿馆”的半路上,突然窜出一个年轻人,手持左轮手枪,对着李鸿章就是一枪。李鸿章满脸是血从轿子里摔了下来,就在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刺客夺路而出,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鸿章急忙被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抢救,所幸李鸿章没伤到要害。子弹贴着他的左脸颊擦皮而过,老李只是受了一点轻伤。

李鸿章被刺惊动了伊藤博文,很快刺客被抓关进了监狱。

大清总理大臣李鸿章被刺的新闻很快传遍了全世界。各国政要都十分同情大清和李鸿章,纷纷表示痛恨暗杀行动,毕竟“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几千年来的规矩。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十分恼火,李鸿章是自己特邀而来的。老李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会被各国列强嘲笑。“以后谁还敢和他打交道呢”?伊藤博文心中恨透了小愤青。



这时李鸿章觉得机会来了,以此为条件和伊藤博文讨价还价,日本人有错在先,加上伊藤博文害怕西方列强干涉。越快签约对日本越有好处。

大清好比一块肥肉,日本多吃多占,各国列强就会少分一杯羹。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伊藤博文为了让大清尽快履行赔款协定,忍痛减免了大清1亿的赔偿款。即把之前赔偿3亿降为赔偿两亿白银,唯一条件就是,李鸿章必须马上签约,赔款马上到位。

日本小愤青的一枪,让日本少赚了1亿两白银。

这个日本小愤青就是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那年刚满26岁。丰太郎(1869~1947)也叫六之助,今日本群马县馆林市人。


▲马关条约场景再现

丰太郎出生于日本士族大家,他的父母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16岁那年中学毕业后,加入了日本右翼团体组织——神刀馆。这个组织都是一些激进分子,领导者是军国主义分子,奉行“武士道”精神。这些小愤青的标配就是一把武士刀和一把左轮手枪。

他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呢?原来小山丰太郎不希望日本停止进攻大清,为了使战争继续进行,冒险刺杀李鸿章,阻止中日和谈。

丰太郎被抓后,经过法庭的审问,被判处无期徒刑,随后关进了监狱。1907年被日本天皇特赦,这一年他38岁。实际他才在监狱待了只有12年。日本政府的判刑,不过是敷衍世界舆情罢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是侵华激进分子,曾多次到东三省搜集情报,勘察地形,为侵华提供第一手材料。1947年病逝,享年78岁。李鸿章也是78岁时去世的,不知道二人如此巧合,难道是天意?


秉烛读春秋


李鸿章挨那一枪,根本没有减少1亿白银!这是《走向共和》里面的桥段,不是历史的真实!

真实情况是,李鸿章并不是全权代表,还要时刻与清廷进行沟通,而日军早在甲午战前获取到了清廷的密电码,清廷所有的谈判底线暴露在日本人面前——割让台湾,赔款2亿!

不要着急,听我给你细细聊这个问题。

谈判背景:

甲午战败,李鸿章从1860年开始建立的淮军精锐全军覆没,李鸿章从1888年开始建立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这一个输掉底裤的政治家,被赶鸭子上架派到日本进行谈判求和。

一开始,光绪皇帝掌权,翁同龢掌握实权,早就想彻底弄死李鸿章,于是派出了张荫桓作为谈判代表去日本。结果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骂了回来,伊藤博文的原话是“我们要的是全权代表,不是普通代表!”

即使是李鸿章作为谈判代表,日本也是先验证了“全权委任状”才批准的。

结论就是,日本一开始姿态就很高,对清朝的求和请求不屑一顾!

因为,日本真的可以打进山海关、进入大沽口,直接威胁北京!

事实上,软骨头的清廷,枣子1894年12月12日就开始求和了。一开始,慈禧把谈判地点设置在上海,日本则是要求必须在日本本土进行。李鸿章赴日之后8天时间,最终才确定了以马关为谈判地点。

另外,情报方面,日本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一个多月,就得到了中国军政各界的所有密电码。正因为对淮军和北洋海军的调动情况、李鸿章和朝廷的内讧情况十分了解,日军才能在战争中百战百胜。李鸿章这个透明人,自然会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而日军获得密电码的时间至少在6月22日之前。

李鸿章有没有机会得到日本的信息并且及时就该密电码呢?

答案令人叹服,当然有!

日本当时潜伏在中国的最有名的间谍是石川伍一,正是在他的策划下,高升号运兵船被日本军舰准确拦截,船上700多中国官兵遇难!1894年8月4日,天津,石川伍一在汉奸刘棻家里被清军逮捕,接受审判,主审管正是直隶总督李鸿章。

李鸿章当时已经被甲午战争中的不断惨败闹得焦头烂额,现在摊上这么一个间谍案,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李鸿章拖延好久,才向总理衙门报告,清廷给出的意见是,必须杀!李鸿章还犹犹豫豫,担心美国干涉。

就在这时,朝臣们直接拿出了李鸿章当汉奸的证据——甲午战前,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伙同自己的日本媳妇,当了“倒爷”,把开滦煤矿本该供应北洋海军的优质煤卖给了日本联合舰队,而北洋海军,只能用更高的价格,去买那些一烧就会炸锅炉的劣质煤!

李鸿章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慌慌忙忙把石川伍一处决了。

如果李鸿章手下有个间谍大师、审问大师,仔细审问石川伍一,说不定就能查出密电码已经泄露的事情。

甲午战争和马关谈判最后一根稻草就被轻轻丢弃了。

谈判过程

马关谈判,总共进行了6轮,一开始,日本人并不打算好好谈。

第一次谈判,双方只是交换了“全权委托书”,说白了就是伊藤博文对李鸿章“验明正身”!

接下来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谈判中,日方先后提出了如下条件:

日本军队占领大沽、天津及山海关以及周边所有城池堡垒;上述地区清朝驻军解除武装,武器弹药交日本军队暂时管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由日本军队接管;停战期间日本军队的的驻扎费用由清朝方面承担

这样的条件,相当于把日军进攻路上的清军全部撤掉,李鸿章当然知道,如果答应这样的条件,日军就能兵不血刃逼近北京。于是,谈判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一个日本愤青小山六之助,在李鸿章离开谈判场所回到居所时,刺杀了李鸿章,一枪命中李鸿章脸部,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小山六之助是一个无业游民,效力于日本的主战派政治组织,主张不能议和,必须攻占天津、山海关等地,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不得不说,小山六之助和后来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十分相似。不停扩张,不需要和谈、不需要割地赔款。后来日本政府就是小山这样的二杆子上了台,导致侵华战争期间整个日本没有一个优秀战略家,吃到嘴里的,全部都要吐出来!

伊藤博文,不愧是“东方俾斯麦”。俾斯麦在普奥战争中击溃了奥地利主力,长驱直入灭掉奥地利分分钟的事,可是他力排众议,与奥地利签订合约,最终统一了德意志地区。

这场刺杀,让伊藤博文在谈判中陷入被动,不得不加快了谈判步伐。刺杀发生在3月24日,这月的30日,日本紧急准备了停战协议,与清廷结束了战争。随后的4月1日,陆奥宗光提出了谈判条件,主要内容如下:

就是说,日本人出示的条款,是李鸿章遇刺后才提出的,李鸿章绝对不可能提前知道3亿两白银的赔款总额。

随后,日本就知道了李鸿章给慈禧发出的电报,也知道了慈禧给李鸿章的电报。在慈禧和光绪回复的电报中,伊藤博文早已知道了清廷的全部底线,赔款总额2亿两,割让部分土地等等等等。

所以,日本再次提出的谈判条件,几乎是按照慈禧给出的底线制定的,李鸿章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从第四次和第五次谈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日本人在割地赔款两个问题上,一点都没有让!

所以,根本不存在李鸿章挨一枪减免一亿白银的情况。

李鸿章当时在国内外都是痛打落水狗,伊藤博文真的没必要给他这个面子。被打的那一枪,也根本不值一亿两白银。

就李鸿章自己,也从来没有谈过“挨一枪减免一亿两白银”的话。

这些话,是2003年《走向共和》播出之后才出现的。

《走向共和》简单评析。

不可否认,《走向共和》以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为背景的,最优秀的电视剧。他主要有如下优点:

1,人物性格突出,没有脸谱化。剧中塑造的四大主角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除了孙中山略显生硬,其他都是极其优秀。

2,演员和角色旧照片极其相似,演员功底深肯吃苦。有人拿出走向共和的剧照,去对比留下照片的那些人,几乎是神还原。从袁世凯、孙中山、宋教仁,再到慈禧、隆裕、载沣,都十分相似。尤其是演员孙淳,为了演好袁世凯,胡吃海塞一个多月,增重20多斤。以至于我们后来看《风起长林》《人间正道是沧桑》都认不出他了。

3,《走向共和》是甲午战争前夕到张勋复辟这20年时间历史进程的神还原,是学习近代史的扫盲之作。剧中一步一步写了甲午战争、马关谈判、乙亥建储、庚子国变、东南互保、辛丑条约、丁未政潮、官制改革、预备立宪等历史事件,让人一面痛心国家沦丧,一面期待仁人志士救国救民。

4,《走向共和》对几个无法确定的历史之谜,都给出了模糊化处理,看起来更有味道。比如光绪之死,演员李光洁在康熙登基乐曲中无疾而终,令人大跌眼镜,但是剧中从没说到底谁杀的,好像慈禧、隆裕、李莲英、袁世凯都有嫌疑,但都不像。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是《走向共和》的铁粉,看了五六遍,西瓜视频中上传了这部电视剧很多精彩片段。但是我从不认为这个电视剧是真实的历史。

学习历史,还是应该多看书,多比较各方观点,才有自己的结论,你觉得呢?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历史知事


这样看来,日本人的一颗子弹倒是价值一个亿了呗。既然这个不要命的愤青胆敢枪击李鸿章,不仅没成功,反倒令日本政府迫于国际舆论压力配“赔了一亿有折损了名声”,这样看来,这一个亿的减少对晚清、对中国人民是挺好的。但是,反观日本,因为毛头小子不懂事,直接导致“煮熟的一亿两白银”飞了。那你想这个愤青小伙子的结局能好到哪儿去?



中国曾经与日本共同在19世纪60、70年代开展学习西方的近代化运动,那么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同时期的明治维新几乎处在同一道起跑线上,而且中国甚至可以说是提前了日本10年,但是在1894--1895年所爆发的中日之间首次近代化战争——甲午中日海战。这场战争终于给了中日之间一场近代化的比试机会,但是结果却惨不忍睹。曾经附属中国一千多年、身居弹丸之地的小日本居然彻彻底底地打败了中国,反观洋务运动,也因为甲午中日海战,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为标志,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近代化运动的败退。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随即日本政府便“诚邀”北洋大臣李鸿章作为谈判使者赴日本进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可是在《马关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果真那么顺利嘛?当然不是!

1895年,李鸿章赶赴日本之后,随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展开了条约的周旋。最终迟迟僵持不下的就是——清朝对日赔款三亿两白银。三亿两啊,这可是即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后最大的一次狮子大开口啊。不过李鸿章虽代表战败之国,但是其深知三亿两白银对清廷乃至中国人民的负担有多重,故身为中华之代表,也据理之力争,但是周旋5次仍旧无果。

3月的一天,在李鸿章乘坐官娇赶回驿站途中,被一日本浪人突如其来的一颗子弹透过门帘射在了其左脸颊上,顿时鲜血直流染满了官服,李鸿章本人也当即昏死过去。

事后李鸿章被日本派兵重点保护了起来,但是再怎么样也掩盖不了日本人枪杀逼迫李鸿章的绯闻,一时之间,消息传遍了全世界的大江南北,欧美国家紧接着对日本这种“下三滥”方式表示大力谴责。国际舆论也“压力大”似的压在了日本政府头上,为了平息国际舆论,日本政府随即逮捕了刺杀李鸿章的真凶——小山六之助。


之后伊藤博文在第六次谈判签订《马关条约》前,就早早宣布了判处小山六之助毕生无期徒刑。(但是仅仅在监狱关了12年之后,小山六之助就因为表现良好而被提前释放)随即答应了李鸿章“减一亿两白银”的要求,算是成功地签订了《马关条约》。事后的李鸿章也曾说“以此血可以报国矣!”

其实小山六之助刺杀李鸿章也是出自个人爱国的表现,但是所运用的方法方式太不恰当了。


小镇月明


刺杀李鸿章的日本愤青名叫小山丰太郎,日本上野国馆林藩(今日群马县馆林市)人,出身地方门阀士族,父亲曾任议员。小山16岁肄业于庆应义塾,翌年因病休学,后成为激进主义者,加入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

李鸿章赴日谈判时,小山丰太郎不满中日停战,希望日本继续与中国作战,加之对中国人的不满,遂于1895年3月24日刺杀乘轿出行的李鸿章,枪击李鸿章左脸,但是未伤及其性命,导致国际舆论哗然。

因此,坊间有传言,《马关条约》的赔偿金额,之所以由起初的三亿两减少到两亿两,正因为李鸿章挨了一枪。李鸿章利用这一枪大做文章,日本因担心列强干涉,急于签订条约,于是只能退一步,将赔偿金额减少到两亿两。

不过,对于这一说法,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日本减少赔偿金额,与李鸿章并无关系。因为李鸿章是在第三轮谈判后遇刺的,当时日方根本没有要求清朝赔款三万万两。1895年4月1日第四轮谈判时,日本才亮出三万万两白银的赔款。

而且,日本起初的态度十分坚决:作为获得伟大胜利之结果,我方要求之条件决非过高,而提出较次更少之要求,日本国民终究不能满意。显然,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受李鸿章遇刺之事影响。

至于为何赔偿减少到两亿两,是因为中方向日方提交了赔款改为一万万两的修正案,与此同时,日本人在破译李鸿章电报时看到“倘彼犹不足意,始终坚执……只有罢议而归”的态度,日本担心胜利果实失去,只好退一步,减少到两亿两。

在日方看来,如果中方坚决不答应三亿两的赔款,日方最多不过再次出兵,打到北京,可那又能如何?最终也免不了受列强干涉。到时,胜利的果实就将与列强瓜分。由此可见,日方同意减少赔款,是出于对列强的畏惧,而是用来安抚李鸿章(当然,表面上未必没有那种姿态)。

关于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后,被日本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禁锢于北海道网走郡。不过,1907年,小山被奉敕恩准假释。1947年,小山丰太郎死,年78岁。


赵营平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历史剧《台湾1895》,里面有个情节就是李鸿章在日本议和期间曾遭遇一位日本青年的枪击。那么真实的过程、细节是怎么的呢?我们来看。

1894年春,李鸿章作为中方赴日和谈的全权代表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枪击事件”发生在3月24日下午4时,当时李鸿章刚刚结束与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的第三次中日和谈,正要从会谈地点春帆楼返回下榻的引接寺旅馆。

一路无恙,但在引接寺前的街道拐角处,因为面积狭窄,加上由李鸿章本人巨大名声引起的人群围观,导致场面秩序一度混乱。

而原本混杂在人群中的日本枪手就抓住了这个巧妙时机,迅速向李鸿章的轿子靠近,等到枪手走到轿前,只见他先用左手按住轿夫的肩膀,趁其不备立即就右手举枪向轿中的李鸿章连射数枪。但由于随行护卫反应及时,枪手只是成功射中了李鸿章的左眼下方,而后李鸿章还仍然神色自若地走进了引接寺。而那名枪手则当场被捕。

虽然李鸿章一时并无大碍,但在此敏感时刻,此次“枪击事件”还是马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此次“枪击事件”让东道主日本失去了颜面,陷入了尴尬地步。


对于日方来说,不利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是李鸿章可能借机回国,中断和谈;二是西方帝国列强可能会借机插手中日和谈。

故事件发生后,日本当局一时非常紧张。为了防止李鸿章借机发挥,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二人合计后决定,必要时就同意李鸿章一直恳求的停战协议。

但关乎到中日停战问题,必须得征询日本军部的意见,所以伊藤博文马上就此事致电广岛军部。不料,军部大臣几乎都对停战协议持反对意见。事态严重之下,伊藤博文不得不亲赴广岛,向各军部大臣重申此次“枪击事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伊藤博文还上疏日本天皇,力陈事态之严重性:“此次事件给了清朝非常有利的口实,李鸿章等人可能会立即回国。同时如果清朝再向西方列强诉苦,难保他们不会同情清朝,转而一同向我国施压。到时候,我国必将颜面尽失。所以时下最为妥善的应对之策就是先稳住李鸿章,避免西方各国强行干涉。”

明治天皇看完伊藤博文的奏折后,也知事情之紧急,所以马上就同意了伊藤博文的停战决定。随后,日本天皇特派使者偕同军医、护士前往马关慰问李鸿章。

3月27日,李鸿章密电总理衙门称:现并无大碍,只需静养些时日,等到和款送到,再与日方继续举行和谈。

不料,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成功破译了李鸿章的密电。但知道李鸿章并无归国之意后的日方,仍然害怕西方国家率先提出停战协定,所以日方还是决定不抱侥幸心理,于28日正式告知李鸿章日方停战之决议。当时还躺在病床上的李鸿章听闻此消息后,略显病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那名日本青年要枪杀李鸿章。经马关所在的山口县地方法院审定后,我们得知枪手名叫小山丰太郎,是个26岁的失业青年。

而根据法院的判决书所言,小山丰太郎的行刺动机是为了阻止中日和谈,以求日本能够继续维护东亚和平。这很明显就是日本地方法院的一面之词,以求混淆动听。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全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强烈乃至歇斯底里的战争扩张主义情绪。而无业青年小山丰太郎正是在这种洗脑般的主战情绪的感染下,一步步走向了断头路。3月30日,小山丰太郎被山口县地方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夏目历史君


诚邀,如题。一个国家要靠大臣的牺牲才能保住利益,这是国家的耻辱。不过大清末年的耻辱也不是一件两件,是以李鸿章为大清在日本负伤的案例,在满清统治者眼里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1895年甲午海战,满清彻底论为列强的笑柄

当时大清的水师号称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北洋海军集中了洋务派全部的努力,拥有欧美制造的“定远”“致远”等先进巨舰,谁也没有想到,这样强大的军队居然被成立不到十年的日本舰队打败,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再好的武器也救不了满清政府的统治了。


当时满清派李鸿章出日本求和,有人刺杀李鸿章,害的日本白白丢了一个亿的白银,那么这个人的结局怎么样呢?

行刺李鸿章的凶手,名叫小山六之助,21岁,是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决定借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的进一步矛盾。

被捕后,作为国事犯受审,被判处无期徒刑。然而,1907年8月,小山六之助服刑仅12年,日本当局就以“在监狱表现好”为由,将其释放,如果小山刺杀的是俾斯麦,估计早就没命了,还是国力决定命运,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有多么重要!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列强怀念呀!李鸿章慈禧统治下的中国,这么多人相信日本会因为李鸿章的事情少一个亿?当时日本说本想要十个亿,可是看李某人面子上少八个亿,是不是现在这群人会认为李鸿章值八个亿白银,李鸿章挨一枪都能少一个亿,旅顺屠杀的平民那么多,日本又该陪中国多少?李鸿章在日本挨了一枪,被日本人来了个下马威,顿时把我们的李大人吓尿了,李大人想这要是不听日本人的话,小命就可能没了,命都没了怎么过在国内的太上皇日子,所以李大人就签了一个震惊世人的马关条约,条约开创了历次不平等条约之最,让列强也大开眼界,原来可以这么和中国签字,后面辛丑条约列强就知道该怎么谈了,话说李某人在日本被吓尿后,面对日本人的条件半个字也不敢说,马上签字回国,哭着对慈禧说奴才为国家省了一个亿,马上洗白签卖国条约的罪名,好像立了个不世大功,吃了日本人的亏,后面和列强签条约就来者不拒了,李大人到后面还有签卖国条约吃回扣的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