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憤青刺傷李鴻章,為清朝減少1億兩白銀賠款,那麼他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說到李鴻章,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清的裱糊匠,一生見證了中國近代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如鎮壓太平天國,領導洋務運動,創建北洋水軍,甲午之變,庚子國難等等,並多次領銜出席中國近代的外交活動大部分所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多經由此公之手,他雖曾據理力爭,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代表清政府在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上簽字。

然而在《馬關條約》的談判中,李中堂卻以一場個人劫難,讓清政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談判“優勢”。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戰敗,日本在《馬關條約》中曾向中國索要三億兩白銀,但在最後簽訂時以中國向日本賠款兩億兩白銀結尾 ,而這一結果的直接造成者竟然是一位日本“憤青”。


這位日本“憤青”他的名字叫做小山豐太郎,出生於當地名門望族,受議員父親的影響,從小就接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激進教育。後進入一所義塾學習,但因從小體弱多病,17歲便因病休學在家,四處遊蕩,後成長為激進主義者,直至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在此種大環境的影響下,小山豐太郎的帝國主義思想傾向日益增強。

話說大清水兵大鬧長崎一戰中,辮子兵在與浪人的爭奪中,不落下風,使日本帝國主義人民感到“有失顏面,國威大減”,受到了一萬點傷害,豐太狼內心也遭到暴擊,在日本國內掀起了反清浪潮,誓死要與中國戰爭到底。

小山豐太郎在此種風氣的煽動下,反帝清情緒日益高漲,終於在1895年3月24日這一天,精心佈置並實施了對清政府外交大臣李鴻章的刺殺,乘轎出行的李鴻章被槍擊中左臉,但是子彈嵌在骨中,未傷及李鴻章性命。


李鴻章此番受傷,導致國際一片譁然。對於正在進行的清日合談,日本立馬處於不利局面,為了平息國際輿論,繼續維持日本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宰相伊藤博文便一方面以天皇的名義對李鴻章進行慰問和高規格醫治,另一方面又積極採取補救措施,準備再次合談。

李鴻章血染日本,遂以被刺殺為由採取高調處理,在簽訂馬關條約的談判中要求日本同意減少中國一億兩白銀的賠款。之前他老人家也是這樣提議,但被日方冷冷拒絕。因小山豐太郎這一日本“憤青”的激進刺殺行動,使得日方喪失國際道義,也怕李鴻章藉此將談判拖黃,不得已同意了李中堂的意見,清政府因此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償,讓當時兜兒比臉乾淨的清政府有了一絲苟延殘喘的機會。

因為小山豐太郎的“愛國“行為,日方在談判桌上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在戰爭中取得的壓倒性優勢,甚至直接影響了日本在整個東亞政治局面的話語權和在國際上的聲譽。所以日本民眾對兇手是極為不滿,在宰相伊藤博文嚴令之下,小山豐太郎被抓住後很快被提起訴訟。依照伊藤博文的想法,恨不得把他趕緊處死了事,但日本的法庭頂住了上層壓力,按照國內法頂格處理,判處小山豐太郎無期徒刑,終身囚禁於北海道一處監獄。

這次不平等的談判,本來還以為是中國外交失敗的案例,結果卻成了減輕清政府負擔的一次良機,李中堂回來之後也得意洋洋的把血染的風采——帶血的手帕給慈禧當面演示,清政府也認可了日本法庭對小山的處理,宰相伊藤雖然對小山心存不滿,但也不想因為一個憤青來分散自己的精力,來停滯謀求日本在東亞擴張行為的進程。

行刺外國談判使者造成的國際惡劣影響權且不提,居然讓自己的母國在與中國的談判中喪失一個億,愛國賊小山也是百感交集。

小山豐太郎被判了無期徒刑,卻也總算能夠苟活於世,12年後還被提前釋放。

出獄之後,小山豐太郎狼狽回鄉,雖已經入不惑之年,卻仍然死性不改,冥頑不化,在此之後幾十年間,他一直在為日本右翼膨脹的野心而站臺高呼。結果,發現自己翹首以盼的,卻只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末日襲擊,外帶日本天皇宣讀的投降詔書。

日本的擴張野心化為泡影,最後的精神支柱也隨之崩塌。終於,在七十八歲那年,小山豐太郎在窮困潦倒中含恨死去,他的名字也掩埋在歷史的塵土之下。


歷來現實


甲午戰爭結束後,戰敗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不僅需要向對方賠償白銀2億兩,還需要割讓臺灣及遼東半島,委實屈辱至極(在俄德法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將遼東歸還給中國)。不過在最初,日本勒索的白銀數量是3億兩,但因為李鴻章遇刺事件的發酵,才被迫削減為2億兩。而刺殺李鴻章的兇手,正是日本“愛國憤青”小山豐太郎。那麼,小山豐太郎為何要刺殺李鴻章?



其實,小山豐太郎之所以刺殺李鴻章,跟甲午戰爭前後的形勢密切相關。原來,經過明治維新的改造,日本在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提升的同時,對外擴張的意圖愈發明顯,而衰敗腐朽的清朝,便成了其意圖侵略的對象。在很多日本人看來,既然當年十餘萬滿洲騎兵靠著冷兵器便能橫掃中國大陸,那麼擁有近代化武器、船堅炮利的日本,為何就不能取代清王朝,過一把中原主人的癮?


正是在這種極度狂熱思想的影響下,日本國內主張全面侵華的好戰分子,呈幾何增長態勢,其中便包括小山豐太郎。跟很多出身底層、沒見過世面的“愛國憤青”不同,小山豐太郎出身地方門閥士族階層,其父小山孝八郎曾擔任群馬縣議員職務,在當地相當有身份。作為家中長子的小山豐太郎,曾在著名的慶應義塾就讀,可惜因為體弱多病,未能順利完成畢業。



小山豐太郎被迫休學後,開始闖蕩社會,由於屢遭世人的白眼,逐漸對現實產生不滿和厭惡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小山加入右翼團體“神刀館”,成了一名熱衷於國事、鼓吹對外擴張的激進主義者。甲午戰爭期間,隨著日軍在遼東戰場上連戰連捷,使得狂熱國民們看到橫掃大陸的希望。此時,“打到北京,活捉清帝”便成了民眾的口頭禪,其中對此深信不疑的,便包括小山豐太郎。


然而在戰爭的尾聲階段,先前攻勢凌厲的日本,由於物資損耗巨大、補給線過長,已經開始呈現疲態,再加上列強的干涉,迫切需要跟清朝簽訂和議,以便結束戰爭。在這種情況下,1895年3月20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陸奧宗光,與清朝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在馬關的春帆樓會面,正式開啟了和談進程。



談判一開始,伊藤博文便向李鴻章拋出“賠款3億兩”、“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確認朝鮮獨立”等重磅條款,並且聲稱如果清朝不接受,那麼日本將恢復戰爭狀態。李鴻章對日本的“獅子大開口”極為震驚,只能一邊奏報朝廷,一邊對條款進行逐條駁,並採取拖延戰術,希望能日本能知難而退。結果就在此時,李鴻章遇刺事件發生。


3月24日下午4時15分,就在第三輪談判無疾而終,李鴻章乘轎返回駐地途中,混雜在圍觀李鴻章人群中的小山豐太郎,朝著這位清朝全權大使開槍射擊。所幸李鴻章命大,子彈雖然擊中他的左頰骨,入骨兩寸有餘,但好在沒有生命危險。但即使如此,李鴻章依然是血流滿面,頓時昏死過去。


保護李鴻章的日本官員見狀,一方面派人火速把李鴻章送往醫院救治,一面迅速將兇手小山豐太郎逮捕。經過審訊,小山承認自己之所以行刺李鴻章,是希望藉助事端來激化清朝,使其中斷與日本的談判。若能如此,日本便可以再起戰端,從而最終實現佔領北京、滅亡中國的計劃。



李鴻章遇刺的消息一經公佈,世界輿論為之譁然,先前對清日戰爭採取“中立”態度的歐美各國,開始紛紛譴責日本,讓後者無比被動。為了避免列強出面干涉,伊藤博文被迫同意停戰,並答應清廷提交的條約修正案,將賠款的數額由3億兩減為2億兩。在此基礎上,中日雙方在4月17日簽署《馬關條約》的最終文本。


二十一年二月,抵馬關,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議,多要挾。鴻章遇刺傷面,創甚,而言論自若,氣不少衰。日皇遣使慰問謝罪,卒以此結約解兵。會訂條款十二,割臺灣畀之,日本悉交還侵地。見《清史稿·卷四百一十·李鴻章列傳》。



因為“愛國憤青”小山豐太郎的愚蠢行為,日本白白喪失1億兩白銀的賠款以及其他多項權益,如此糟糕的結果,讓伊藤博文等人痛心疾首。為了懲罰小山豐太郎,伊藤指使法院判處他無期徒刑,並將其禁錮在北海道網走郡,直到1907年通過大赦的方式,才將其釋放出獄。小山豐太郎出獄後又存活了40年時間,直到1947年才病死,終年78歲。


史料來源:《清史稿》、《蹇蹇錄》、《秘書類纂》、《日本外交文書》等


文史磚家


荊軻刺秦王天下知,小山刺中堂卻罕有聞。原因就是荊軻刺秦是迎合天下大義,而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卻違背了國際道義。

李鴻章遇刺事件

中日甲午海戰,清朝慘敗,被迫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李鴻章親赴日本和伊藤博文進行談判,原本簽訂的賠償金額是3億兩白銀。

但是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乘轎出行中,遭遇到刺殺,一名日本人(小山豐太郎)開槍向李鴻章射擊,擊中了李鴻章的左臉,並非致命之傷。

此舉震驚國際,出於國際道義,讓日本在談判中頓時處於不利的狀態,但仍然佔據主動權,畢竟是戰勝方。

李鴻章藉機向伊藤博文討要說法,在賠償金額上減免了1億兩白銀,最終簽訂《馬關條約》的賠償金額為2億兩白銀。李鴻章帶著傷興沖沖的回到清朝向慈禧覆命去了。

刺客所為何故

小山豐太郎生於1869年4月21日卒於1947年8月4日,活了78歲,算是老不死了。

刺殺李鴻章時小山豐太郎剛剛26歲,血氣方剛,再加上當時日本國內激進主義橫行,他休學加入了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成為一名好戰分子。

1894年甲午戰爭勝利後,中國被迫求和簽訂條約,而小山豐太郎卻夜郎自大的希望戰爭繼續進行,直至消滅清國。

所以絕對行刺李鴻章,可惜這一舉動,讓日本丟失了談判的強硬籌碼,原本李鴻章就3億兩白銀一事已經苦求多次,日本方面都不同意,小山豐太郎的行為使伊藤博文軟了身段,同意了李鴻章的請求。

因為小山豐太郎的“愛國賊”行為,導致日本在國際上的聲譽受損,全日本都在唾棄這個“刺客”。

刺客的後半生

事了之後,伊藤博文本想直接幹了小山豐太郎。但日本法庭卻按照法令,頂住了上層和民眾的壓力,對小山豐太郎執行了無期徒刑的懲罰,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

然而僅僅過了12年,小山豐太郎便被釋放,當時他才38歲。

出獄之後,小山豐太郎回到了家鄉群馬縣,仍然固執頑劣,奉行激進主義的擴張政策,但畢竟時過境遷,天不假年,一直沒有什麼建樹。

雖然小山豐太郎活到了侵華戰爭失敗,但是史料並沒有他的後續記載,想必這個狂熱分子的舉動不受日本二戰軍國主義的歡心,雖不能親赴戰場,但是在後方搖旗吶喊是必須的。

在等到了“胖子和小男孩”兩年之後,小山豐太郎終於死了。對於將個人信仰凌駕於國家利益至上的人,死就死了吧,不值得被歷史記錄。


史味人生


“憤青”這個詞越來越傾向於貶義,逐漸變成了“謀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代名詞。日本著名的刺客小山豐太郎就是一名“憤青”。他魯莽行刺清朝和談大臣李鴻章,造成了日本少收入一億兩白銀,換言之,清朝少出了一億兩賠償款。

小山豐太郎出發點是為了本國的利益,結果卻事與願違,最後被日本法庭判刑。這是怎樣一件事呢?小山豐太郎最後的結局如何?

要想了解事實真相,且聽我從頭說起。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以清廷完敗,日本完勝暫告停火。次年,即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名李鴻章為和談代表,前來日本簽署《馬關條約》。(要想日本停止進攻,大清要付出賠償)


▲李鴻章

伊藤博文直言不諱地告訴慈禧,除了李鴻章外,其他人沒資格跟我談。講真這話沒毛病,當時李鴻章相當於大清的總理事務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再就是李鴻章是外交老手,大清的條約有百分之八十是經他手籤的,大事和慈禧商量,小事可做主。

當時李鴻章已經是72歲高齡老人了,本來打算退休,再者說了,和談是費力不討好的差事,為慈禧背黑鍋不算,還會被國人臭罵。(弱國無外交,和談就是談賠償多少的問題)

但老李架不住慈禧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央求。心一軟就答應了。於是在1895年3月13日,老李帶上隨從、顧問等人乘船來到了日本。

經過7天的跋涉。3月20日,伊藤博文和李鴻章正式在日本馬關的春帆樓進行了和談。


▲伊藤博文

經過三天的討價還價,中日雙方代表達成了初步協議,開放口岸,賦予日本最惠國優待,割地賠款等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最後一項是大清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三億兩。

這就是落後捱打的結果,日本用堅船利炮轟開大清國門,最後還要讓大清賠償他們的炮彈。天下還有公理嗎?

儘管條件苛刻。慈禧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下旨讓李鴻章全盤接受。當時李鴻章還想討還價少賠點,但伊藤博文很強硬,對老李說:“限你明天最後一天,不簽約,後天日本軍隊進攻北京!”伊藤博文下了最後通牒。

當天和談不歡而散。


▲小山豐太郎

就在李鴻章乘轎返回“驛館”的半路上,突然竄出一個年輕人,手持左輪手槍,對著李鴻章就是一槍。李鴻章滿臉是血從轎子裡摔了下來,就在人們驚慌失措的時候,刺客奪路而出,轉眼消失得無影無蹤。

李鴻章急忙被送到了醫院,經過醫生的搶救,所幸李鴻章沒傷到要害。子彈貼著他的左臉頰擦皮而過,老李只是受了一點輕傷。

李鴻章被刺驚動了伊藤博文,很快刺客被抓關進了監獄。

大清總理大臣李鴻章被刺的新聞很快傳遍了全世界。各國政要都十分同情大清和李鴻章,紛紛表示痛恨暗殺行動,畢竟“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是幾千年來的規矩。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十分惱火,李鴻章是自己特邀而來的。老李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會被各國列強嘲笑。“以後誰還敢和他打交道呢”?伊藤博文心中恨透了小憤青。



這時李鴻章覺得機會來了,以此為條件和伊藤博文討價還價,日本人有錯在先,加上伊藤博文害怕西方列強幹涉。越快簽約對日本越有好處。

大清好比一塊肥肉,日本多吃多佔,各國列強就會少分一杯羹。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伊藤博文為了讓大清儘快履行賠款協定,忍痛減免了大清1億的賠償款。即把之前賠償3億降為賠償兩億白銀,唯一條件就是,李鴻章必須馬上籤約,賠款馬上到位。

日本小憤青的一槍,讓日本少賺了1億兩白銀。

這個日本小憤青就是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那年剛滿26歲。豐太郎(1869~1947)也叫六之助,今日本群馬縣館林市人。


▲馬關條約場景再現

豐太郎出生於日本士族大家,他的父母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16歲那年中學畢業後,加入了日本右翼團體組織——神刀館。這個組織都是一些激進分子,領導者是軍國主義分子,奉行“武士道”精神。這些小憤青的標配就是一把武士刀和一把左輪手槍。

他為什麼要刺殺李鴻章呢?原來小山豐太郎不希望日本停止進攻大清,為了使戰爭繼續進行,冒險刺殺李鴻章,阻止中日和談。

豐太郎被抓後,經過法庭的審問,被判處無期徒刑,隨後關進了監獄。1907年被日本天皇特赦,這一年他38歲。實際他才在監獄待了只有12年。日本政府的判刑,不過是敷衍世界輿情罷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是侵華激進分子,曾多次到東三省蒐集情報,勘察地形,為侵華提供第一手材料。1947年病逝,享年78歲。李鴻章也是78歲時去世的,不知道二人如此巧合,難道是天意?


秉燭讀春秋


李鴻章挨那一槍,根本沒有減少1億白銀!這是《走向共和》裡面的橋段,不是歷史的真實!

真實情況是,李鴻章並不是全權代表,還要時刻與清廷進行溝通,而日軍早在甲午戰前獲取到了清廷的密電碼,清廷所有的談判底線暴露在日本人面前——割讓臺灣,賠款2億!

不要著急,聽我給你細細聊這個問題。

談判背景:

甲午戰敗,李鴻章從1860年開始建立的淮軍精銳全軍覆沒,李鴻章從1888年開始建立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李鴻章這一個輸掉底褲的政治家,被趕鴨子上架派到日本進行談判求和。

一開始,光緒皇帝掌權,翁同龢掌握實權,早就想徹底弄死李鴻章,於是派出了張蔭桓作為談判代表去日本。結果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罵了回來,伊藤博文的原話是“我們要的是全權代表,不是普通代表!”

即使是李鴻章作為談判代表,日本也是先驗證了“全權委任狀”才批准的。

結論就是,日本一開始姿態就很高,對清朝的求和請求不屑一顧!

因為,日本真的可以打進山海關、進入大沽口,直接威脅北京!

事實上,軟骨頭的清廷,棗子1894年12月12日就開始求和了。一開始,慈禧把談判地點設置在上海,日本則是要求必須在日本本土進行。李鴻章赴日之後8天時間,最終才確定了以馬關為談判地點。

另外,情報方面,日本早在甲午戰爭爆發前一個多月,就得到了中國軍政各界的所有密電碼。正因為對淮軍和北洋海軍的調動情況、李鴻章和朝廷的內訌情況十分了解,日軍才能在戰爭中百戰百勝。李鴻章這個透明人,自然會一敗塗地。

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7月25日,而日軍獲得密電碼的時間至少在6月22日之前。

李鴻章有沒有機會得到日本的信息並且及時就該密電碼呢?

答案令人歎服,當然有!

日本當時潛伏在中國的最有名的間諜是石川伍一,正是在他的策劃下,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軍艦準確攔截,船上700多中國官兵遇難!1894年8月4日,天津,石川伍一在漢奸劉棻家裡被清軍逮捕,接受審判,主審管正是直隸總督李鴻章。

李鴻章當時已經被甲午戰爭中的不斷慘敗鬧得焦頭爛額,現在攤上這麼一個間諜案,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李鴻章拖延好久,才向總理衙門報告,清廷給出的意見是,必須殺!李鴻章還猶猶豫豫,擔心美國干涉。

就在這時,朝臣們直接拿出了李鴻章當漢奸的證據——甲午戰前,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夥同自己的日本媳婦,當了“倒爺”,把開灤煤礦本該供應北洋海軍的優質煤賣給了日本聯合艦隊,而北洋海軍,只能用更高的價格,去買那些一燒就會炸鍋爐的劣質煤!

李鴻章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兒子,慌慌忙忙把石川伍一處決了。

如果李鴻章手下有個間諜大師、審問大師,仔細審問石川伍一,說不定就能查出密電碼已經洩露的事情。

甲午戰爭和馬關談判最後一根稻草就被輕輕丟棄了。

談判過程

馬關談判,總共進行了6輪,一開始,日本人並不打算好好談。

第一次談判,雙方只是交換了“全權委託書”,說白了就是伊藤博文對李鴻章“驗明正身”!

接下來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談判中,日方先後提出瞭如下條件:

日本軍隊佔領大沽、天津及山海關以及周邊所有城池堡壘;上述地區清朝駐軍解除武裝,武器彈藥交日本軍隊暫時管理;天津至山海關鐵路由日本軍隊接管;停戰期間日本軍隊的的駐紮費用由清朝方面承擔

這樣的條件,相當於把日軍進攻路上的清軍全部撤掉,李鴻章當然知道,如果答應這樣的條件,日軍就能兵不血刃逼近北京。於是,談判陷入僵局!

就在這時,一個日本憤青小山六之助,在李鴻章離開談判場所回到居所時,刺殺了李鴻章,一槍命中李鴻章臉部,差點要了他的老命。

小山六之助是一個無業遊民,效力於日本的主戰派政治組織,主張不能議和,必須攻佔天津、山海關等地,獲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不得不說,小山六之助和後來發動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十分相似。不停擴張,不需要和談、不需要割地賠款。後來日本政府就是小山這樣的二桿子上了臺,導致侵華戰爭期間整個日本沒有一個優秀戰略家,吃到嘴裡的,全部都要吐出來!

伊藤博文,不愧是“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在普奧戰爭中擊潰了奧地利主力,長驅直入滅掉奧地利分分鐘的事,可是他力排眾議,與奧地利簽訂合約,最終統一了德意志地區。

這場刺殺,讓伊藤博文在談判中陷入被動,不得不加快了談判步伐。刺殺發生在3月24日,這月的30日,日本緊急準備了停戰協議,與清廷結束了戰爭。隨後的4月1日,陸奧宗光提出了談判條件,主要內容如下:

就是說,日本人出示的條款,是李鴻章遇刺後才提出的,李鴻章絕對不可能提前知道3億兩白銀的賠款總額。

隨後,日本就知道了李鴻章給慈禧發出的電報,也知道了慈禧給李鴻章的電報。在慈禧和光緒回覆的電報中,伊藤博文早已知道了清廷的全部底線,賠款總額2億兩,割讓部分土地等等等等。

所以,日本再次提出的談判條件,幾乎是按照慈禧給出的底線制定的,李鴻章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從第四次和第五次談判的整個過程來看,日本人在割地賠款兩個問題上,一點都沒有讓!

所以,根本不存在李鴻章挨一槍減免一億白銀的情況。

李鴻章當時在國內外都是痛打落水狗,伊藤博文真的沒必要給他這個面子。被打的那一槍,也根本不值一億兩白銀。

就李鴻章自己,也從來沒有談過“挨一槍減免一億兩白銀”的話。

這些話,是2003年《走向共和》播出之後才出現的。

《走向共和》簡單評析。

不可否認,《走向共和》以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為背景的,最優秀的電視劇。他主要有如下優點:

1,人物性格突出,沒有臉譜化。劇中塑造的四大主角慈禧、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除了孫中山略顯生硬,其他都是極其優秀。

2,演員和角色舊照片極其相似,演員功底深肯吃苦。有人拿出走向共和的劇照,去對比留下照片的那些人,幾乎是神還原。從袁世凱、孫中山、宋教仁,再到慈禧、隆裕、載灃,都十分相似。尤其是演員孫淳,為了演好袁世凱,胡吃海塞一個多月,增重20多斤。以至於我們後來看《風起長林》《人間正道是滄桑》都認不出他了。

3,《走向共和》是甲午戰爭前夕到張勳復辟這20年時間歷史進程的神還原,是學習近代史的掃盲之作。劇中一步一步寫了甲午戰爭、馬關談判、乙亥建儲、庚子國變、東南互保、辛丑條約、丁未政潮、官制改革、預備立憲等歷史事件,讓人一面痛心國家淪喪,一面期待仁人志士救國救民。

4,《走向共和》對幾個無法確定的歷史之謎,都給出了模糊化處理,看起來更有味道。比如光緒之死,演員李光潔在康熙登基樂曲中無疾而終,令人大跌眼鏡,但是劇中從沒說到底誰殺的,好像慈禧、隆裕、李蓮英、袁世凱都有嫌疑,但都不像。

盡信書不如無書,我是《走向共和》的鐵粉,看了五六遍,西瓜視頻中上傳了這部電視劇很多精彩片段。但是我從不認為這個電視劇是真實的歷史。

學習歷史,還是應該多看書,多比較各方觀點,才有自己的結論,你覺得呢?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歷史知事


這樣看來,日本人的一顆子彈倒是價值一個億了唄。既然這個不要命的憤青膽敢槍擊李鴻章,不僅沒成功,反倒令日本政府迫於國際輿論壓力配“賠了一億有折損了名聲”,這樣看來,這一個億的減少對晚清、對中國人民是挺好的。但是,反觀日本,因為毛頭小子不懂事,直接導致“煮熟的一億兩白銀”飛了。那你想這個憤青小夥子的結局能好到哪兒去?



中國曾經與日本共同在19世紀60、70年代開展學習西方的近代化運動,那麼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日本同時期的明治維新幾乎處在同一道起跑線上,而且中國甚至可以說是提前了日本10年,但是在1894--1895年所爆發的中日之間首次近代化戰爭——甲午中日海戰。這場戰爭終於給了中日之間一場近代化的比試機會,但是結果卻慘不忍睹。曾經附屬中國一千多年、身居彈丸之地的小日本居然徹徹底底地打敗了中國,反觀洋務運動,也因為甲午中日海戰,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為標誌,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近代化運動的敗退。

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隨即日本政府便“誠邀”北洋大臣李鴻章作為談判使者赴日本進行《馬關條約》的簽訂,1895年,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我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可是在《馬關條約》的簽訂過程中,果真那麼順利嘛?當然不是!

1895年,李鴻章趕赴日本之後,隨即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展開了條約的周旋。最終遲遲僵持不下的就是——清朝對日賠款三億兩白銀。三億兩啊,這可是即第一、二次鴉片戰爭後最大的一次獅子大開口啊。不過李鴻章雖代表戰敗之國,但是其深知三億兩白銀對清廷乃至中國人民的負擔有多重,故身為中華之代表,也據理之力爭,但是周旋5次仍舊無果。

3月的一天,在李鴻章乘坐官嬌趕回驛站途中,被一日本浪人突如其來的一顆子彈透過門簾射在了其左臉頰上,頓時鮮血直流染滿了官服,李鴻章本人也當即昏死過去。

事後李鴻章被日本派兵重點保護了起來,但是再怎麼樣也掩蓋不了日本人槍殺逼迫李鴻章的緋聞,一時之間,消息傳遍了全世界的大江南北,歐美國家緊接著對日本這種“下三濫”方式表示大力譴責。國際輿論也“壓力大”似的壓在了日本政府頭上,為了平息國際輿論,日本政府隨即逮捕了刺殺李鴻章的真兇——小山六之助。


之後伊藤博文在第六次談判簽訂《馬關條約》前,就早早宣佈了判處小山六之助畢生無期徒刑。(但是僅僅在監獄關了12年之後,小山六之助就因為表現良好而被提前釋放)隨即答應了李鴻章“減一億兩白銀”的要求,算是成功地簽訂了《馬關條約》。事後的李鴻章也曾說“以此血可以報國矣!”

其實小山六之助刺殺李鴻章也是出自個人愛國的表現,但是所運用的方法方式太不恰當了。


小鎮月明


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憤青名叫小山豐太郎,日本上野國館林藩(今日群馬縣館林市)人,出身地方門閥士族,父親曾任議員。小山16歲肄業於慶應義塾,翌年因病休學,後成為激進主義者,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

李鴻章赴日談判時,小山豐太郎不滿中日停戰,希望日本繼續與中國作戰,加之對中國人的不滿,遂於1895年3月24日刺殺乘轎出行的李鴻章,槍擊李鴻章左臉,但是未傷及其性命,導致國際輿論譁然。

因此,坊間有傳言,《馬關條約》的賠償金額,之所以由起初的三億兩減少到兩億兩,正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李鴻章利用這一槍大做文章,日本因擔心列強幹涉,急於簽訂條約,於是只能退一步,將賠償金額減少到兩億兩。

不過,對於這一說法,也有人表示反對,認為日本減少賠償金額,與李鴻章並無關係。因為李鴻章是在第三輪談判後遇刺的,當時日方根本沒有要求清朝賠款三萬萬兩。1895年4月1日第四輪談判時,日本才亮出三萬萬兩白銀的賠款。

而且,日本起初的態度十分堅決:作為獲得偉大勝利之結果,我方要求之條件決非過高,而提出較次更少之要求,日本國民終究不能滿意。顯然,當時的日本根本沒有受李鴻章遇刺之事影響。

至於為何賠償減少到兩億兩,是因為中方向日方提交了賠款改為一萬萬兩的修正案,與此同時,日本人在破譯李鴻章電報時看到“倘彼猶不足意,始終堅執……只有罷議而歸”的態度,日本擔心勝利果實失去,只好退一步,減少到兩億兩。

在日方看來,如果中方堅決不答應三億兩的賠款,日方最多不過再次出兵,打到北京,可那又能如何?最終也免不了受列強幹涉。到時,勝利的果實就將與列強瓜分。由此可見,日方同意減少賠款,是出於對列強的畏懼,而是用來安撫李鴻章(當然,表面上未必沒有那種姿態)。

關於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後,被日本法院判處無期徒刑,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不過,1907年,小山被奉敕恩准假釋。1947年,小山豐太郎死,年78歲。


趙營平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歷史劇《臺灣1895》,裡面有個情節就是李鴻章在日本議和期間曾遭遇一位日本青年的槍擊。那麼真實的過程、細節是怎麼的呢?我們來看。

1894年春,李鴻章作為中方赴日和談的全權代表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國土。“槍擊事件”發生在3月24日下午4時,當時李鴻章剛剛結束與日本內閣總理伊藤博文及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的第三次中日和談,正要從會談地點春帆樓返回下榻的引接寺旅館。

一路無恙,但在引接寺前的街道拐角處,因為面積狹窄,加上由李鴻章本人巨大名聲引起的人群圍觀,導致場面秩序一度混亂。

而原本混雜在人群中的日本槍手就抓住了這個巧妙時機,迅速向李鴻章的轎子靠近,等到槍手走到轎前,只見他先用左手按住轎伕的肩膀,趁其不備立即就右手舉槍向轎中的李鴻章連射數槍。但由於隨行護衛反應及時,槍手只是成功射中了李鴻章的左眼下方,而後李鴻章還仍然神色自若地走進了引接寺。而那名槍手則當場被捕。

雖然李鴻章一時並無大礙,但在此敏感時刻,此次“槍擊事件”還是馬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首先此次“槍擊事件”讓東道主日本失去了顏面,陷入了尷尬地步。


對於日方來說,不利影響主要有兩個:一是李鴻章可能借機回國,中斷和談;二是西方帝國列強可能會藉機插手中日和談。

故事件發生後,日本當局一時非常緊張。為了防止李鴻章藉機發揮,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二人合計後決定,必要時就同意李鴻章一直懇求的停戰協議。

但關乎到中日停戰問題,必須得徵詢日本軍部的意見,所以伊藤博文馬上就此事致電廣島軍部。不料,軍部大臣幾乎都對停戰協議持反對意見。事態嚴重之下,伊藤博文不得不親赴廣島,向各軍部大臣重申此次“槍擊事件”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除此之外,伊藤博文還上疏日本天皇,力陳事態之嚴重性:“此次事件給了清朝非常有利的口實,李鴻章等人可能會立即回國。同時如果清朝再向西方列強訴苦,難保他們不會同情清朝,轉而一同向我國施壓。到時候,我國必將顏面盡失。所以時下最為妥善的應對之策就是先穩住李鴻章,避免西方各國強行干涉。”

明治天皇看完伊藤博文的奏摺後,也知事情之緊急,所以馬上就同意了伊藤博文的停戰決定。隨後,日本天皇特派使者偕同軍醫、護士前往馬關慰問李鴻章。

3月27日,李鴻章密電總理衙門稱:現並無大礙,只需靜養些時日,等到和款送到,再與日方繼續舉行和談。

不料,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成功破譯了李鴻章的密電。但知道李鴻章並無歸國之意後的日方,仍然害怕西方國家率先提出停戰協定,所以日方還是決定不抱僥倖心理,於28日正式告知李鴻章日方停戰之決議。當時還躺在病床上的李鴻章聽聞此消息後,略顯病態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那名日本青年要槍殺李鴻章。經馬關所在的山口縣地方法院審定後,我們得知槍手名叫小山豐太郎,是個26歲的失業青年。

而根據法院的判決書所言,小山豐太郎的行刺動機是為了阻止中日和談,以求日本能夠繼續維護東亞和平。這很明顯就是日本地方法院的一面之詞,以求混淆動聽。

事實上當時的日本,全國上下都瀰漫著一股強烈乃至歇斯底里的戰爭擴張主義情緒。而無業青年小山豐太郎正是在這種洗腦般的主戰情緒的感染下,一步步走向了斷頭路。3月30日,小山豐太郎被山口縣地方法院判處無期徒刑。


夏目歷史君


誠邀,如題。一個國家要靠大臣的犧牲才能保住利益,這是國家的恥辱。不過大清末年的恥辱也不是一件兩件,是以李鴻章為大清在日本負傷的案例,在滿清統治者眼裡估計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1895年甲午海戰,滿清徹底論為列強的笑柄

當時大清的水師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北洋海軍集中了洋務派全部的努力,擁有歐美製造的“定遠”“致遠”等先進鉅艦,誰也沒有想到,這樣強大的軍隊居然被成立不到十年的日本艦隊打敗,這個事實充分說明,再好的武器也救不了滿清政府的統治了。


當時滿清派李鴻章出日本求和,有人刺殺李鴻章,害的日本白白丟了一個億的白銀,那麼這個人的結局怎麼樣呢?

行刺李鴻章的兇手,名叫小山六之助,21歲,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的成員。他不希望中日停戰,更不願意看到中日議和,一心希望將戰爭進行下去。所以決定借刺殺李鴻章,挑起中日之間的進一步矛盾。

被捕後,作為國事犯受審,被判處無期徒刑。然而,1907年8月,小山六之助服刑僅12年,日本當局就以“在監獄表現好”為由,將其釋放,如果小山刺殺的是俾斯麥,估計早就沒命了,還是國力決定命運,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有多麼重要!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列強懷念呀!李鴻章慈禧統治下的中國,這麼多人相信日本會因為李鴻章的事情少一個億?當時日本說本想要十個億,可是看李某人面子上少八個億,是不是現在這群人會認為李鴻章值八個億白銀,李鴻章挨一槍都能少一個億,旅順屠殺的平民那麼多,日本又該陪中國多少?李鴻章在日本捱了一槍,被日本人來了個下馬威,頓時把我們的李大人嚇尿了,李大人想這要是不聽日本人的話,小命就可能沒了,命都沒了怎麼過在國內的太上皇日子,所以李大人就簽了一個震驚世人的馬關條約,條約開創了歷次不平等條約之最,讓列強也大開眼界,原來可以這麼和中國簽字,後面辛丑條約列強就知道該怎麼談了,話說李某人在日本被嚇尿後,面對日本人的條件半個字也不敢說,馬上簽字回國,哭著對慈禧說奴才為國家省了一個億,馬上洗白籤賣國條約的罪名,好像立了個不世大功,吃了日本人的虧,後面和列強籤條約就來者不拒了,李大人到後面還有籤賣國條約吃回扣的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