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

秦武王走了,走的很突然,王子們沒有做好接班準備,諸侯們也沒有做好應對措施,於是,秦王子們開始爭奪王位,諸侯們開始打擊秦國,強大的秦國陷入了危機。就在這危急關頭,一個女人站了出來,她就是秦惠文王的遺孀宣太后,歷史上第一個稱為太后的女人。也就是電視劇《羋月傳》中羋月的原型。

“中國歷史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

秦宣太后

王位這個東西永遠是狼多肉少,想要得到它就要費盡心機。機會往往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有準備的是兩撥人,一撥是秦武王的妻子和母親,她們很快推舉了公子壯為王。另一個集團就是以秦宣太后為首的利益集團,原來秦宣太后早就看著秦武王不著調,早晚有一天要出事,而自己的兒子也都在壯年,很有可能作為王位的有力爭奪者,所以她做了細緻的準備。首先,她私下聯繫了燕國和趙國,讓他們在外圍造勢,推舉在燕國的公子嬴稷回國即位。趙國不知道正是這個舉動讓後來的長平之戰毀了整個趙國。在內部羋八子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成為了最可依靠的外戚勢力。結果既意外也不意外,遠在燕國的嬴稷回國即位了,經過長達三年史稱季君之亂的王位爭奪戰以秦宣太后集團的勝利而告終。勝利的一方笑逐顏開,失敗的一方卻只能接受悲慘的結局。公子壯、惠文後,以及其他的惠文王王子們,都被魏冉殺得乾乾淨淨,武王后也被趕回了孃家魏國。魏冉由於秦宣太后在助子奪位的功勞,被授予將軍一職,嬴稷憑藉母親和舅舅的幫助,成為新一任秦王,也就是秦昭襄王。

然後滅掉了秦國大患義渠,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古代對義渠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義渠在西部建立了強大的郡國,其實力強大到足以與秦國魏國抗衡,當時可謂是稱霸一方,不失為秦國的一大威脅。在秦宣太后攝政期間,她改變了對義渠的政策,不再與其打仗,而是採取安撫、拉攏的政策。更為有趣的是,宣太后還與義渠王產生了情愫,生了兩個孩子。歷史上對這一段感情評論不一,有的說的是為宣太后收服義渠的甘願以自己為餌,犧牲自己讓義渠王放鬆警惕從而滅之。也有說法是宣太后邀請義渠王居住在甘泉宮內,義渠王久居宮內便與宣太后產生了感情。義渠王在與宣太后相處的三十年裡,對秦國乃至宣太后放鬆了警惕,在公元前272年,義渠王被宣太后誘殺於甘泉宮內。就此,秦國除掉了西部心腹大患義渠,義渠一族也併入了秦國,中華民族進一步統一。自此秦國最後一個憂患被剷除,秦國把對匈奴的防線推到了長城一線,這下秦國可以騰下手來,把目標瞄準在統一中國上了。

宣太后任命魏冉為國相,封為穰侯;又封同父同母弟弟羋戎為華陽君;還封了兩個兒子也就是秦昭王的兩個弟弟:嬴悝為涇陽君,嬴顯為高陵君。穰侯魏冉、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這4人的權力極大,當時人們稱之為秦國“四貴”。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執掌秦國朝政後,繼續執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戰政策,啟用著名將領白起,不斷對外用兵,各諸侯國都很畏懼。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自稱為“西帝”。這一切,都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功勞。

宣太后一生可謂傳奇,她是歷史上第一位攝政的太后,並且讓秦國一步一步走向強壯。宣太后於公元前265年去世,其安葬於今陝西西安臨潼區驪山。說到宣太后可能很多人還是不夠熟悉,歷史上的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就是她的玄孫。秦始皇完成了華夏大一統,為封建政權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出名的政治家,想必也少不了宣太后當時滅義渠退諸國的功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