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行業的坎子話

“坎子話”或稱行話,即同行業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專業術語,廚師往往通過“行話”,有條不紊地操作。言簡意賅,脫口而出,成為廚師之間交流的一大紐帶。

廚師行業的“行話”,是在烹飪實踐中自然形成的一種內部語言,能流傳至今,可稱得上是烹飪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不僅具有區域性,還帶有濃濃的地方方言色彩。

站爐子:指灶上的廚師,有的也稱為上灶、抱爐子、抱鍋、掌鍋、掌勺、爐子活。

站案子:即配菜。有頭把刀、二把刀、三把刀之分,或分為主案、幫案。

毛活:原料初加工,殺雞、擇菜等。

紅案:炒菜、燒菜成品以紅色見多,故名。

白案:麵食、點心等以麵粉為主料,白色居多,故稱白案。

水案:專職負責乾貨漲發全過程。

生案:半成品、熱菜、大菜配製間。

熟案:成品直接裝盤間。

廚師行業的坎子話


天灶:指爐子、炒菜、燒菜專用爐灶。

地灶:又稱地鍋。大鍋湯、菜或蒸籠專用灶。

勤行:指餐飲服務員、廚師、幹廚行必須勤行、潔淨。徐州又有人稱作“秦行”:稱漢代秦忠奉彭祖為祖師爺,善烹調,在烹界自稱一派,故稱秦行。

門裡出身:由父母、叔親自傳授技藝,故有:“門裡同身,不會懂三分”之說。

開宰:屠戶,殺豬、狗、牛羊等專業戶。

打雜:料理廚房內外一切雜務。

大趟席:流傳徐州一帶,又稱長趟席,即紅白喜事筵席,大多是普通席面,規模有大有小。

鴻席:又稱紅席,婚宴中較高檔次的宴席。

喜酒:指嫁娶宴席、酒席,喝喜酒。

隔手:同行中技藝隔行,不曉通。

倒個:指病死的豬牛羊、雞鴨鵝等,又稱悶頭,行業黑話便於交易。

水悶子:指死在水裡的魚,表面完好無損,用手按無彈力,有腥臭味。

燜鍋菜:用大火燒開,微火燜至熟爛的肉類。

浸湯菜:肉類品煮至熟爛時,浸入事先準備的冷湯內浸泡數小時,即為水菜、浸湯菜,目的是,以水充料,增加重量。此菜不易久存。

連鍋湯:連續滷煮肉類的老湯,亦有祖輩相傳的隔世湯。沛縣狗肉據說就是千年老湯。

廚師行業的坎子話


燜火:又稱駐火,把燃燒的煤火用覆蓋物壓住。

起鍋:在菜餚成熟時把鍋端下來裝盤,又稱起籠、起菜。

順菜:把所需要的原料整理好,烹飪前準備工作。

碼菜:裝盤,整形,砌裝。

打沫:撇浮沫,去汙物。

打水:向沸開的鍋內加水。

打刀:切、改刀、打花刀、打豆腐。

走刀:改刀失手,誤傷手指。

卯:焯水,把肉放鍋裡卯一下。

拔涼:衝凍,放入冷水內迅速降低溫度。

捂:遮蓋、保溫,把食品捂起來,免得涼了。

幾樣菜:指幾個菜餚品種,又稱幾道有。

廚師行業的坎子話


炒碗:即炒菜,舊時盛菜多用碗做盛器,源於民間。

小炒:指簡單的炒菜。

炒盤子:意同炒碗,用盤子盛裝菜餚。

配頭:配菜,各種葷菜中加入的輔料。

撬(qiào)頭:素菜中加入的肉類。

毛菜:指普通素菜類。

葷頭:肉類。

大雜燴:各種葷菜原料集於一鍋烹製。

打包:把本桌吃剩的菜包裝好帶回家食用。

氣氣:過頭,指變質有異味的食品。

鮮亮:色澤鮮豔、美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