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風一樣的小菇涼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呂不韋的一生可以說在整個中國五千年曆史上都是傳奇一般的存在,他以倒買倒賣發家,一眼相中做人質的秦國質子異人,隨後拿出千金做了歷史上最划算的一筆投資。

一千金的投資,在異人登上秦國王位上之後竟然收穫了:被封文信侯,在洛陽有食邑十萬戶!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搞風險投資的祖師爺,也是最成功的一位了。

呂不韋一生以商轉政,留下了奇貨可居,一字千金的故事,也有和趙姬的風流韻事,還有《呂氏春秋》裡包含的思想主張,可以說是一生傳奇,跌宕起伏。但是他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在收到異人繼位者秦王嬴政的一封信後,選擇了服毒自殺,這中間有怎樣的曲折呢?

下面以史為鑑,簡單介紹一下呂不韋掌權後的故事。

一、權傾天下

在呂不韋的運作下,秦莊襄王子楚(異人)從一個最不受歡迎的兒子變成了秦國的繼任國君,呂不韋出力極大,也受到了秦莊襄王的極度信任,封侯拜相,門客盈庭,可謂風光一時。

不過,秦莊襄王活的不夠長,三年之後就死去了,王位留給了他年幼的兒子嬴政,也就是後來我們極為熟悉的秦始皇。

秦莊襄王死的早,嬴政年紀還小,因此呂不韋大權在握,整個秦國甚至天下大勢都取決於呂不韋。加上嬴政的母親趙姬和呂不韋大有淵源,在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傳統狗血劇情下,在秦國宮室裡不斷上演了妙齡寡婦和慧眼伯樂的私通故事;

而且兩千年來這個狗血故事經過歷朝歷代人的改編,呂不韋、趙姬、子楚的三角關係從子楚還叫異人的時候就有,一直到他死去,趙姬變成了趙太后,一個掌握朝堂、一個掌握宮室,呂不韋和趙姬的故事走向距離被GM封號越來越近了……

二、淫亂宮室

對於“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件事,呂不韋雖然很快樂(不是),但是也很頭禿,畢竟嬴政越來越大,這件事一旦被曝光,自己的政治生命必定完蛋。

於是為了自己的後路考慮,加上為了安撫趙太后,呂不韋找了個技能點非常特殊的門客嫪毐(音[lào ǎi]),以自身優越的身體特徵吸引了趙太后,從而代替呂不韋成為了趙太后翻牌第一選擇。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呂不韋本意只是送個男寵,可是嫪毐卻貪心不足,認為憑什麼自己只能“醉臥美人膝”,而不能像呂不韋一樣“醒掌天下權”?

於是嫪毐同學開始以呂不韋為榜樣以及對手,逐漸培育了自己的勢力,據記載,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家中童僕就多達千人,而來投奔嫪毐的門客也多達千餘人。

嫪毐被這種表象衝昏了頭腦,準備從後宮走向前臺,自稱秦王“假父”開始干政,甚至開始想象自己和趙太后所生的孩子在嬴政死後繼位。

三、嫪毐之亂

然而嫪毐這種一聽就是炮灰的反派配角顯然走不到最後,長大後的嬴政天時地利人和齊備,趙太后和嫪毐通姦的事情更是紙裡包不住火。當嬴政開始調查嫪毐的時候,嫪毐知道大禍臨頭的時候到了。於是嫪毐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璽,偽造命令調動縣卒和宮衛士卒宮騎,攻擊嬴政所居住的蘄年宮,準備造反。

秦始皇於是命相國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動咸陽士卒平定叛亂!秦王嬴政為了鼓舞士氣下令:“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結果這場在秦國首都咸陽爆發的內戰,迅速以嫪毐的失敗而告終。秦王嬴政又下令:“生擒嫪毐者賜錢百萬,殺死嫪毐者賜錢五十萬。”於是嫪毐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嫪毐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掉。

嫪毐被車裂,嫪毐家族被夷三族,嫪毐的親信死黨衛尉竭、內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都被梟首,追隨嫪毐造反的賓客舍人四千餘人被廢除爵位,統統趕到蜀國服勞役;罪行較輕的賓客僕役都被罰沒為鬼薪。

四、追究責任

處理完畢嫪毐造反的事情,秦王嬴政於是開始追究責任。

嬴政乾脆把自己目前太后趙姬逐出咸陽,遷住城外的貢陽宮,聲明斷絕母子關係,永不再見。但是這種做法不符合孝道,經常有人上書求情。

嬴政大怒,明令朝臣以後再敢有為太后事進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背”。但是大臣還以為年輕的秦王是說著玩的,而且關於孝道這種事情一定要進諫的。

結果很不理想,秦王嬴政說到做到,連續殺了二十七個進諫大臣,並把他們的屍首掛在宮牆示眾。

處理了太后,自然就開始追究引薦嫪毐的呂不韋的責任了。

呂不韋對自己的父母都有大功,而且呂不韋掌握朝堂不是嫪毐這樣的草包可言,嬴政這時候還不方便直接動手,於是秦王沒有殺呂不韋,只是罷了他的相位,讓他回家養老。


這件事發展到這裡,呂不韋已經嚴重冒犯到了王權,對嬴政的王位有了比較直接的威脅,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一個君主所不能接受的,哪怕是懷疑都可以成為新心頭刺,更不要說是石錘了。如果這個時候,呂不韋選擇安心養老每天種田,可能還能安度晚年;但他一生弄權,自然是不甘於告老還鄉的結局,在洛陽發展勢力,想要東山再起。

這一套操作簡直是給了嬴政一錘子,本來就已經十分忌憚呂不韋,此時又看到他似有不臣之心,自然是毫不留情地選擇與呂不韋恩斷義絕。因此,就有了來自秦王的一封三十字的信件,內容是:“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你對秦國有什麼功績?卻有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們秦國王室有什麼親緣關係,值得我叫你一聲仲父!帶著你家人搬去蜀地吧!

這一段話可以說是毫不留情,抹去了呂不韋的所有功績和地位,堪稱絕交信典範,這也可以看出後來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的手腕和鐵血。呂不韋看到信件,自然也明白自己捋到了虎鬚,已經不可能安寧地生活下去了,於是選擇了飲鴆自盡。

呂不韋心裡很清楚,如果他不自殺,嬴政自然會動手,到時候他可能死得更慘,而且家人也不可能逃過一劫。若是自己自殺,還可以落得一個乾淨利落的死法,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全家族。因此,在絕境中,呂不韋選擇自殺是保全自己最後的臉面和家人的唯一選擇。“既然一定會死,不如自己決定死法吧”,這大約就是絕望的呂不韋選擇自殺時的想法。

縱觀呂不韋的一生,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早年他的眼光犀利,投資成功;但是後期,他沒有完全認清形勢,和趙姬糾纏不清,還保留了商人見利就上的一些思路,最終讓他失去了性命,也令人嘆惋。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戰國時期,諸侯國皆有問鼎中原之心,但這些老牌諸侯國最終不敵後起之秀秦國,被逐個滅掉。秦國能夠橫掃六國,建立宏圖偉業,絕非秦始皇一人之功,呂不韋在秦國兼併六國的征途中絕對功不可沒。如此英雄人物,最終卻因秦王嬴政的一封短信而飲鴆自盡,這又是為何呢?

《史記》中記載,這封信的內容是:“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要從嫪毐談起,他乃是呂不韋進獻給趙太后的假宦官,與太后暗中通姦,以致趙太后懷孕甚至誕下兩子。為使自己的兒子得以繼承大統,嫪毐與太后密謀造反,但是此事被人告發,嫪毐被處死,呂不韋也被牽連,遷到河南封地。僅一年之後,秦始皇就致信呂不韋,指責他於秦無功,對秦不親,妄稱仲父,並讓他舉家遷到蜀地。呂不韋讀完信後便自殺身亡,秦始皇不費一兵一卒就除去心腹大患,信中究竟有何乾坤呢?

秦始皇言語之中句句指責,呂不韋擔心事情敗露而自殺。呂不韋雖然對秦立下不世功勳,但也鑄下大錯。首先,與其母趙太后私通。趙太后本是呂不韋的姬妾,在筵席之上被當時在邯鄲做質子的秦莊襄王看中,當時他無權無勢,生活窘迫,呂不韋為拉攏他獻出姬妾。不久後,姬妾就生下了嬴政,但是這許多年,趙姬一直與呂不韋暗中聯繫。與國君母親有染,罪可致死。其次,呂不韋遷到河南之後,其根基並未被完全毀壞,諸侯國的賓客都前去拜訪他,就算呂不韋沒有謀逆之心,但是與他國之人交往過密,有叛國之嫌。

僅上述兩條就足以將呂不韋推入萬丈深淵,何況這些事情毫無辯駁餘地,呂不韋擔心事蹟已經敗露,所以提前自殺。

呂不韋之死也有保全其家人的意味。呂不韋本是在陽翟經商的生意人,家產千金,但他卻不甘心止步於此。呂不韋曾與其父討論立一國之君的利益,他說,努力耕種未必能豐衣足食,但擁君建國卻能澤被後世。由此可見,推動呂不韋走上仕途的原因就是澤被後世。秦始皇作為一國之君,容人之量還是有的,呂不韋若是識時務,儘早自殺,他的家人很有可能安然無恙。

另外,呂不韋明白,自己死只是早晚而已,他作為一個商人,甚至在此時死去能讓利益最大化。呂不韋扶持異人回國並且成為國君,後又助秦始皇對抗六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秦始皇在信中將其功績全部抹殺,可見他已全然不念舊情。若不是有賓客辯士為呂不韋苦苦說情,恐怕呂不韋的項上人頭早已落地。同被秦始皇憎恨的嫪毐被車裂,三族被殺,與太后的私生子也被殺。嫪毐這個前車之鑑讓呂不韋深知自己必死,不如此時死去,既能保全家人,又能免去刑罰之苦,讓利益最大化。

從為人輕視的底層商人到翻雲覆雨的秦國重臣,呂不韋的一生可謂是傳奇,就算他最終難以善終,也不能抹殺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他以商人的頭腦影響了歷史,令人稱奇!


鄧海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呂不韋兩者兼容。呂不韋就是功勞最大,親情最濃也是枉然,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統,羽毛豐滿了,翅膀硬了,為了中央集權,就必然對權高位重,門客眾多的呂不韋剷除。寫信羅列的無功無親與秦只不過是師出有名,藉口而己。呂不韋是明的,死是必然,就看怎麼個死法。所以說自殺是呂不韋最好的結果,起碼可以保全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