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 白公館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上海“白公館”,它坐落在上海西區頗具詩意的的汾陽路上。所謂"白公館",是指上海汾陽路150號那幢氣勢非凡的灰白色洋樓,因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過而名噪上海。它建造於1919年,是法籍冒險家司比爾門的私家花園。1941年日本軍隊進入租界後,偽國民政府監察院長、立法院長梁鴻志鳩佔鵲巢。抗戰勝利後,花園洋房則成了國防部長白崇禧的府邸。因為白崇禧住過,上海人就稱這幢洋房為“白公館”。建國後,這處建築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收了這幢花園洋房,曾先後為上海中國畫院和上海越劇院使用,上世紀60年代轉交上海越劇院,80年代市場經濟啟動後,它成了越劇院與梅龍鎮酒家合辦的越友酒家。它如今是一家臺灣人經營日料店:凱倫桂仙炙軒

  • 王伯群住宅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王伯群的上海故居於1934年落成,該建築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築,佔地10.78畝,主建築面積2158.8平方米,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各種大小廳室共32間,樓內通道迂迴,上下貫通,房廳、客堂均用東方傳統藝術裝飾,室內配以彩繪壁畫,連門窗拉手也全用紫銅開模製作,空鑄梅花窗欄。外立面對稱處理,北立面及兩側為歐洲城堡樣式,窗頂為四心尖券。從形式上來說屬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哥特風格,主樓分中、東、西三部分,主樓南面有花園草坪1.3公頃,園內綠樹蔥鬱、綠草如茵,有水池、小橋、假山、花壇,園中百花四季吐豔。

  • 嘉道理住宅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它的原主人艾裡·嘉道理,英籍猶太人。以500港幣起家,日後逐漸成為滬港兩地鼎鼎有名的實業大老闆。嘉道理住宅氣勢恢宏,佔地14000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顯示出它的卓然不群。寬廣的草地讓人頓覺視野的開闊;中間就是對稱、端莊的住宅,光建築面積就有3300平方米,1929年甚至還加蓋了一層。你一見到它,會感受到宛如皇家宮殿的華貴驚豔,你很難看到如美鑽一樣的建築,但它的確就是。勻稱整齊的柱石,撐起了宮殿的巍巍骨架;端正狹長的陽臺,尤其是二樓的陽臺,正好充當了天然走廊,上面應該彌散著仕女裙裾翩翩的幽幽氣息。

嘉道理住宅,源於一個悲傷的故事。1919年,嘉道理原來的住宅失火,他的妻子急著讓保姆逃走,自己卻不幸喪生。悲痛不已的嘉道理帶著孩子回倫敦散心,委託他的好友布朗在上海另起新居。而布朗酗酒成性,浪蕩頹廢,乾脆又把此事扔給了洋行承包。承包商當然刻意豪華,足足花了四年時間才造好。當嘉道理接到100萬兩銀子的造價時,他大吃一驚,不過,新居的確美輪美奐,成為嘉道理的最愛。

今日的上海市少年宮即為嘉道理住宅,也許正因為此,它成為少年宮是最適宜的造化安排。可以告慰嘉道理的是,它在孩子們的快樂笑聲中,實現了大理石的永恆,它會一代代地被銘記下去。

  • 愛廬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東平路9號,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時,宋美齡的陪嫁“愛廬”,現在屬於Sasha’s西餐廳和上海音樂學院中等音樂專科學校。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臨時的,到了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個家。不過這所住宅也不是蔣介石掏錢買的,而是他大舅子——宋美齡的哥哥宋子文買來作為宋美齡的陪嫁。這幢法式花園洋房位於法租界賈爾業愛路9號(現東平路),由一座主樓與兩座副樓組成。副樓位於主樓兩側,分別是侍從人員、警衛人員的住所及工作室。主樓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東、西、中三個單元組成。這幢建築及花園已經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學校的一部分。東側副樓是學校的行政辦公樓,主樓東側二樓原是蔣介石、宋美齡的臥室及衛生間,且有一秘密暗道,發生緊急情況時可從暗道直達樓外。臥室與衛生間已打通,成了學生們練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著。主樓中間單元底層,現由學校出租給高華紡織品有限公司作辦公室。主樓南面原有一佔地30多廟的大花園,現已大大縮小,只有三四畝大。順著花園往前走幾十步有一汪池水,池水旁有一前一後、一大一小兩座假山,在一塊突兀的假山石上,鐫刻著蔣介石親筆題寫的“愛廬”兩個大字,今天依然清晰。

蔣介石把廬山牯嶺別墅稱為“美廬”,把杭州西湖的別墅稱做“澄廬”,把上海這所住宅稱做“愛廬”,可見他對這幢洋房的喜愛。

  • 沙遜別墅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沙遜是英國人,是上海最早的外國冒險家,他經營的時間最久,積累的財富最大。利用吞併高額租金的手段營造了南京路外灘的3層沙遜大廈,被稱為著名的“房地產大王”。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由英商公和洋行設計,為英國哥特式“半木構”住宅,富有濃厚的英國鄉村別墅的風貌。別墅平面採用不規則的佈局,門上拉手、鎖等以及其他小五金構件,都是手工製作的。該處現為龍柏飯店一號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沙遜別墅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屬於英國鄉村風格的尖頂花園洋房。平面採用不知則佈局、外形分割而整體相連,主體建築橫向置於北部,下人臥室、廚房、爐子間位於主屋後部,車庫、馬廄、花房置於西側。主屋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東部為二層,中部和西部為一層。入口處有一大平臺,進門為走廊,設有200平方米長方形大廳,大廳東首為餐廳,往後是書房,二樓為臥室、起居室。內部裝飾全部採用橡木和柚木,門窗特地選用帶有癤疤的木料,並保留粗糙的斧角痕跡,小五金構件全部用手工製作,細微之處亦透出古樸的鄉土氣息。主屋用裸露的棕墨油煙色木頭構架屋架,屋頂為斜陡的坡頂,上蓋紅色瓦片,牆面為粉淡黃色,色彩鮮明、高雅。主屋兩側種植了芭蕉、羅漢松、盤槐等樹木,南面為大草坪,草坪西北角種有兩株並列的懸鈴木,下置鞦韆蕩椅,別墅四周有高大圍牆。

解放後沙遜別墅歸寅豐毛紡廠所有,曾作為上海紡織局工人療養院,現在是龍柏飯店一號樓。198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國榮拍攝電影《紅色戀人》時曾在此取景。

  • 東湖賓館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上海東湖賓館的昨日是曾經的杜公館,扣開沉重的大門,隨著“吱呀”一聲,就可以與這處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對話,看他的人文骨骼,聽他的傳說盛典。跟隨著道路的指引,走過一段樓道,行走在紅色地毯,身處古色畫樑雕棟,目及中外古香擺設,伸手即可撈起一縷濃綢的歷史,流淌於指尖,沉澱經年的人物驟然鮮活。現在的東湖賓館依然身處繁華,卻從當年的浮華和奢侈中藏鋒隱退。褪去的是繁盛華衣, 封存的卻是由人文韻致煉就的沉香。中外望族顯貴所敘寫的歷史,將與今時的政界名流交織成永恆的記憶。

  • 馬勒別墅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1927年由英籍猶太人 馬勒(1919年來上海後靠賭馬成為富商,時任上海跑馬廳大班。)委託當時著名的華蓋建築事務所設計建造的私人花園別墅,歷時9年,於1936年竣工。主建築為三層斯堪的那維亞式挪威風格建築,宛如童話世界裡的城堡。1941年,為躲避戰亂,馬勒離開了中國,留下了這棟無法帶走的“夢幻城堡”。馬勒住宅多歷戰亂,幾經轉手,1949年後成為共青團上海團市委辦公場所。1989年,馬勒住宅被列為上海市第一批優秀近代建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別墅主樓連接附樓,高高低低,屋頂陡翹,外形凹凸變化奇致。門窗上呈拱形狀,框架突出牆面。樓面呈現陡峭,兩座主塔高大、挺拔,像劍鞘一般,上開多層小窗。建築物邊梢樓角,都建有小的尖塔,以求與主塔呼應,造型綺麗。整座樓面呈現赭紅色,一律耐火磚建造,中嵌彩色瓷磚,望去像進入童話世界。室內劃分各種大小用房、裝修異常繁瑣。樓梯、地板、壁板多為柚木,均呈紅褐色,雕刻裝飾帶西方風味。花園四周設有耐火磚高圍牆,琉璃瓦壓頂。園內花房、葡萄房等都以磁磚鋪地。因為馬勒鍾愛馬、狗,所以園內建有馬冢和狗墳,並置有青銅馬像、大理石墓碑。入口處大門為紅色,門樓採用紅色校斗拱撐託。門旁有一對石獅。沿街的圍牆也為耐火磚建造,呈現赭紅多彩色調,上覆綠色琉璃筒瓦。

  • 丁香花園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上海著名的十大優秀花園洋房之極品,坐落在武康路口華山路849號的丁香花園,成就了華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貴。如今,這紫藤纏繞、巨龍盤踞的庭院,這滿園春色、馥郁芬芳的丁香,依然在訴說著那古老而浪漫的傳說。

這座花園傳聞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私家花園,後來傳給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經邁。另一種傳聞是丁香花園原是英國泰興洋行大班 林克勞夫的住所,後來賣給了李鴻章最小的兒子李經邁。但不管哪個傳聞。都和李經邁有關。我們暫且按第一種說法演繹。從19世紀60年代後期起,作為洋務派首領的李鴻章,在上海開辦近代化的軍事工業、紡織工業及航運業,如江南製造局、機器織布局、輪船招商局等,經常住在上海,隨從而行的是他的寵妾丁香,李鴻章便委託盛宣懷在上海為她置辦一筆不動產。盛氏心領神會,便在海格路(今華山路)購置2.67公頃土地,特聘美國建築大師艾賽亞-羅傑斯來滬設計。羅傑斯是現代化建築的開創者之一,善於將衛生、消防、暖氣等新設備與建築藝術結合。他建造了一座新穎的別墅和美式大花園,園內種植了許多丁香叢,人們稱之為丁香花園。

  • 張學良公館
歷史回憶-百年上海灘超高級的老房子

張學良公館在上海高乃依路(今皋蘭路)一號的花園洋房。九·一八事變前後,張學良是個風雲人物,但卻扮演了悲劇的角色。1933年以後他曾三次來上海,有三處寓所。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電全國下野並準備出洋考察,隨後從北平來滬,宋子文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號。就是在這裡,他戒去了毒癮。一個月後,他去了歐洲。第二次是1934年回國,到滬後先暫住在莫利愛路(今香山路)2號洋房裡,侍衛副官長譚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蘭路)一號的花園洋房,租了下來。趙一荻(趙四小姐)也從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張學良出任武昌行營主任,離開上海,而趙四小姐卻常來此小住,因此這一處被人稱為“張學良公館”。這是一幢三層的花園洋房,毗鄰復興公園,乳白色的外牆,進門處為凸出的二層樓,樓下為過道,西面長方形,樓下南有走廊,第二層有陽臺。主樓面積約800平方米,樓下有大廳,是當年宴客之所,會客室在二樓,張學良、趙一荻的臥室在三樓,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內放著一張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樣仿製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臺。樓前有一座大花園,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名荻苑。園中栽種香樟、雪松、紫藤、玉蘭、金桂、銀桂,草坪是馬尼拉式的,還有可坐幾個人的。

以上內容收集自網絡,歡迎大家點贊,關注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