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鍼灸治療中風後遺症!

多數人如果中風後沒有得到正確治療,那就會容易出現中風後遺症。中醫認為,面對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會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下文就具體介紹了一些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案例。

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


1:面癱

症狀:一側眼瞼不能閉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側,口角流涎。

取穴:太陽、四白、風池、地倉、頰車、合谷。

針灸方法:太陽可沿顴弓內緣進針,向頰車透刺。四白可直刺觸及骨孔,有放電感出現。風池可刺向結喉,深達1.5~2寸。地倉與頰車可相互透刺。

2:失語

症狀:不能回答問題或聽不懂問話,不能講話,不能正確叫出物品名稱。

取穴:上星、百會、風池、金津、玉液、通裡、天柱、廉泉。

針灸方法:上星與百會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脹感直抵舌根。

3:上肢不遂

症狀:早期軟弱無力,後期上肢拘攣,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極泉、尺澤、合谷、肩、曲池、外關。

針灸方法:針極泉應使放電感傳至手指。刺合谷使針感傳至手指。餘穴可用平補平瀉法。

4:下肢不遂

症狀: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內翻,足掌不能著地。

取穴:委中、陰陵泉、崑崙、環跳、三陰交、陽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針灸方法:針環跳、委中、三陰交時,均應使針感傳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餘穴可施平補平瀉法。

5:便秘

症狀:便秘

取穴:天樞、豐隆、水道、歸來。

針灸方法:均取捻轉瀉法,行針1分鐘,留針20分鐘,每間隔5分鐘,運針1次。

6:尿失禁

症狀:尿失禁

取穴:關元、氣海、太溪、陰陵泉。

針灸方法:關元、氣海施以毫針補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補法。陰陵泉宜用瀉法。尿瀦留可參照本組穴,加取中極,但諸穴均不宜針刺過深,防止損傷膨脹之膀胱。

7:偏癱

症狀:長期偏癱伴肢體拘攣

取穴:太陽、曲澤、陽交、解溪、委中。

針灸方法:可點刺出者,如太陽、曲澤、陽交、解溪、委中等,點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隔7~10天一次。

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


編者按:高先生中風後遺症首重治鬱之法,是受李翰卿醫案的啟發。言之有理,一起學習一下。



中風後遺症當首重治鬱

治療中風後遺症,很多書中多用補陽還五湯,但臨床應用時經常會碰到療效不好的情況。筆者在臨床用逍遙散方作為治療中風後遺症的第一方,療效會顯著提高。道理很簡單,就是中風後遺症患者多鬱,逍遙散方治鬱,方證相合。

患者在得病之前肢體靈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變使得部分肢體活動障礙,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會鬱悶,會不高興。我們很少會見到整天樂呵呵的中風後遺症患者。何況,患者在得病前可能就有長期氣鬱不舒或劇烈情緒波動,得病後經較長時間的治療,勞人耗財,忍受治療痛苦,加之療效不盡如人意,患者氣鬱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治療中風後遺症的首選治法當然是治鬱,治鬱得效後再根據辨證結果選擇相應的治法,或活血,或補氣,或養陰,或填精等等。當然,在較長時間的治療過程中,鬱證也隨時都有可能再現,及時、有效地治鬱可以明顯提高療效,縮短療程。重新品味朱丹溪所說的“人身諸病,多生於鬱”,確為臨證經驗之談。

治鬱方藥甚多,首推逍遙散方。在中風後遺症的治療中,以使用逍遙散方機會最多。費伯雄在《醫方考》中說:“逍遙散……最為解鬱之善劑。”

臨證根據虛實寒熱可進行適當加減。如陰虛加熟地,氣虛加黃芪,鬱熱加梔子、牡丹皮,痰溼加半夏、薏苡仁。上肢不遂可加桑枝、片薑黃通絡走上,下肢不遂可加牛膝、薏苡仁通絡走下。久病頑瘀阻絡可加土鱉蟲、地龍等活血通絡。當然,加減要有度,不可本末倒置,立方主旨仍在解鬱。如遇舌苔黃白偏膩,筆者也常舍逍遙散方而改用越鞠丸方加減治療。

筆者治療中風後遺症首重治鬱,是受已故山西名老中醫李翰卿的一則醫案啟發。李老曾治療一女,半身不遂3月餘,針灸和補陽還五湯方加減治療無效。李老審其面呈憂鬱之色,不願多語,脈沉弦。一改治虛、治瘀為治鬱,處方:柴胡9克,當歸9克,白芍9克,絲瓜絡9克,桑枝9克,香附7、5克,鬱金6克。7劑諸證大減,繼服1月而愈。

後讀《儒門事親》,受張子和先去邪、後養正及調理氣血在補益氣血之先等等思想的影響,逐步形成了治療中風後遺症治鬱為先的思路,驗之臨床,療效頗佳。有鬱證治鬱,有鬱脈治鬱,即使沒有典型鬱證、鬱脈,而諸脈證並不反對以逍遙散方加減治療時,筆者也經常徑直使用逍遙散方加減治療。

如治療一男性患者,68歲,右側肢體不遂9月餘,生活尚能自理。病變日久,與醫生言談間似很超脫,無絲毫鬱悶之狀,脈象偏沉偏細,並無明顯弦象。從家屬口中得知,患者很少走出家門,也很少與人聊天交流。筆者仍從治鬱入手,以逍遙散方加減。

處方:柴胡12克,當歸12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生白朮12克,薄荷(後下)6克,土鱉蟲12克,地龍12克,炙甘草3克。7劑見效,接服7劑後改用補陽還五湯方加味,治療2月餘,肢體活動基本恢復正常。

特別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專業醫師參考,非專業人士請勿擅自套方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