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患之間的有益循環

4月18日,又有兩位患者離開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康復出院。走出病區前,他們不約而同地來到醫護人員辦公區,向全體醫護人員送去了錦旗和感謝信。患者張女士在感謝信中寫到:“剛入院和手術時,護士到病房告訴我們有事隨時找她,不要客氣。一席話溫暖人心,立刻讓我們有家的感覺。”

3個月前,張女士突然感覺雙手自手腕以前出現疼痛、溫覺減退而到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求醫。綜合檢查後,醫院確診她患有小腦扁桃體下疝合併頸、胸段脊髓空洞症。小腦扁桃體下疝是一種先天性後顱凹發育畸形。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小腦扁桃體會下垂,從正常位置“漏”到其他位置,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症狀;還會因為腦脊液循環受阻而導致患者出現脊髓空洞症。

外科手術是治療小腦扁桃體下疝合併頸、胸段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不過目前醫學界尚無統一的手術方式,需要醫生根據患者實際確定手術方案。針對張女士的病情,神經外科一病區副主任姚宏偉、副主任醫師陳軒選擇了“寰枕畸形後顱凹減壓手術”這一治療方案。寰枕畸形的相關手術中,發熱和皮下積液是常見併發症。針對這些可能在術後出現的併發症,治療團隊又對傳統的手術方案做了部分改進,使這兩類併發症大大降低,減輕了患者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長。

術後的恢復期,張女士又一次被神經外科一病區全體醫護人員的周到服務所感動。她告訴記者:“手術後醫生、護士不斷過來查看病情,問有沒有不適的地方,還細心地告訴我們術後禁止的一些事項。在住院期間,不論他們多忙,都會仔細詢問病情,耐心照料。”張女士所感動的,正是神經外科一病區護士長王翠香一再說的那句話:“疾病對患者的身體是一種折磨,同時對患者的心理也是一種折磨,我們在治療身體疾病的同時,一句耐心的解釋、一句安慰的話語也是一種對心理的治癒!”

醫技超群,醫德高尚。張女士用這8個字濃縮了自己和家人要對醫護人員說的話。這8個字,同樣是和張女士同一天出院的另一位腦積水患者和家人的心裡話。住院期間,姚宏偉和陳軒通過穿刺側腦室后角,採用讓腦室端置於側腦室前角處的方式為這位患者實施了腦積水治療手術。這種手術方式分流路徑短,轉折角少,側腦室前角無脈絡叢組織,堵管率低,只有頭部和腹部兩個小切口,實現了微創效果。而且此方法採用體外調壓裝置,能讓分流壓力更貼近患者生理的自然壓力。術後,在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下,患者很快重獲健康。

一封封的感謝信,寫滿了患者對他們的信任;一個個病人的康復,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在這些醫務工作者看來,自己始終堅持的工作理念和對患者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換來了患者和家屬的認可,這種認可又繼續推動著神經外科一病區全體醫護人員繼續前進。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一個醫患雙方都成為受益方的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