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器官捐獻例數連續九年居全國第一

广东器官捐献例数连续九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器官捐献例数连续九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器官捐献例数连续九年居全国第一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粵紅)廣東省自2010年試點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以來,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實現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2984例,遺體捐獻1101例,眼角膜捐獻2598例,器官捐獻例數連續九年居全國第一。今日(5月10日),以“博愛奉獻 生命如花”為主題的廣東省遺體和器官捐獻緬懷活動,在廣州增城正果萬安園舉行。本次活動由省紅十字會主辦,據瞭解,截至2018年底,已登記近2萬人。

近2萬人登記捐獻志願

5月10日,下午兩點活動伊始,全體人員首先對遺體和器官捐獻者默哀,接著南方醫科大學醫鳴警人團隊朗誦詩歌《讓生命如花》。今年5月,廣東省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第二期紀念園順利落成,新建成的紀念園面積約佔地300平方米,設置4座8面書型紀念碑,新紀念園將為我省遺體和器官捐獻緬懷、宣傳提供更好的服務。

器官捐獻是指公民逝世後將器官捐獻給醫療救治的行為,器官捐獻是在自願,無償的原則下進行的,器官捐獻和移植是挽救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重要手段。2017年一位年輕人葉沙不幸離世,葉沙的父母捐出他的心、肝、肺、腎、眼角膜,讓7個素不相識的患者重獲新生。接受葉沙器官捐贈的5人自願組建了名為“葉沙”的籃球隊,並走進球場替葉沙實現夢想,於是《一個人的籃球隊》的短視頻也隨之推出。視頻發佈後,點擊量已突破2300萬。廣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史先東說,葉沙的故事只是成千上萬感人故事其中的一個,“近年來,從歌手姚貝娜捐獻眼角膜,再到’一個人的籃球隊’,我們看到的是他們人性的光輝和人間的大愛,正是他們高尚的行為,在讓生命延續的同時,也詮釋了紅十字精神,推動了殯葬改革和社會的文明進步。”

據瞭解,廣東省自2010年試點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以來,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實現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2984例,遺體捐獻1101例,眼角膜捐獻2598例,器官捐獻例數連續九年居全國第一。同時全省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也逐年遞增,截至2018年年底已登記19952人。

受捐者:感恩捐獻者及家屬給予“生命禮物”

今年54歲的黃龍是一名器官捐獻的受益者。5月10日,他在現場分享了重生的心路歷程。他說,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前,他飽受高血壓、糖尿病折磨十多年。“這十幾年來我每天需要靠吃藥和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和血壓。2011年的時候我診斷出慢性腎衰竭,到2018年還是發展為尿毒症,我不得不進行每週三次的血液透析來續命。每次穿刺的恐懼、疼痛,限水的痛苦和難受,是正常人無法想象的,更可怕的是就算是承受住了血液透析的痛苦,也無法治癒我的疾病,我只能痛苦的活著,讓病痛的折磨讓我對未來越來越絕望”。

天無絕人之路,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廣醫二院有望治癒我的病,“我記得當時我們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廣醫二院的。醫生會診後建議我做胰腎聯合移植手術,我抱著對生的希望試一試。但是,在得知等待換腎的人很多,但腎源卻很少,而我需要做的是胰腎聯合移植手術,合適我的更是少之又少的時候,我又非常忐忑焦慮,擔心我等不到合適的器官。很幸運的是同年10月我接到了廣醫二院醫生打來的電話,告知我有合適的器官。我在2018年10月12日下午進行的胰腎聯合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黃龍說,到今天術後半年多了,身體恢復得很好。“我現在腎功能基本正常,體質明顯改善。糖尿病得到了根治,高血壓症狀也消失了。我不用再一次次地去做血液透析,也不再每天承受病痛的折磨,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他說,這一切都來之不易,“我時刻沒有忘記默默給我捐獻腎臟和胰腺的偉大捐獻者,很感謝他家人的無私大愛。雖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在我心裡他是我的英雄。他在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選擇了幫助別人,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謝幕。是他給予了我這份珍貴的禮物,讓我的生命得以延續下去。感恩捐獻者及家屬的善舉和博愛,給予了我一份珍貴的‘生命禮物’”。

器官捐獻者家屬:失去孩子感到絕望 希望捐贈能讓別的孩子獲得健康

覃曉偉的小女兒覃雪瑤 在2018年11月22日,雪瑤才剛剛過完三歲生日,因血小板減少症導致的腦出血而離世。身為父親的覃曉偉說,“噩夢的突然到來讓我們一家人都悲痛不已,大家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前一天還在活奔亂跳的小天使卻因為睡一覺就永遠地沉睡過去了”。沉痛之餘,他和孩子的媽媽決定捐獻女兒的器官,捐出了孩子的雙腎和肝臟。在發言中, 覃曉偉對逝去的女兒說,“爸爸和奶奶都決定,等我們百年以後,如果還有有用的器官,我們也捐獻給有需要人群。”

他說,身為父母,親身感受到一個家庭會因為孩子的生病的那種擔憂和無助,一個家庭失去孩子的那種絕望,希望捐贈,能讓別的病重孩子能獲得健康,能看到希望,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