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為什麼選鞏縣建兵工廠?

軍統60


民國時期,中國有著名的四大兵工廠,分別是位於東北瀋陽的東北兵工廠,位於上海的上海兵工廠,位於湖北武漢的漢陽兵工廠和位於河南鞏縣的鞏縣兵工廠。

這四大兵工廠中,漢陽兵工廠擁有悠久的歷史,瀋陽兵工廠有東北王的鼎力支持,上海兵工廠依仗著上海這個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繁榮的大都市。那麼,位於河南的鞏縣並不具備其他三大兵工廠的優勢,為什麼它會被選擇作為兵工廠的建造之地呢?

鞏縣兵工廠

首先,河南鞏縣位於北洋軍閥勢力範圍,更是袁世凱的老家,便於北洋軍控制。河南鞏縣兵工廠最早籌建於1912年,也就是袁世凱剛剛當上大總統之時,並在1915年正式建立。也就是說,鞏縣兵工廠是由北洋軍閥籌備並建立的。

在“有槍才是草頭王”的軍閥混戰時期,對於軍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軍隊了,而為軍隊生產製造武器彈藥的兵工廠,自然也成為重中之重。因此,民國時期的軍閥只要具備條件,他們都會竭力籌建兵工廠,北洋軍閥自然也不例外。

北洋軍閥

民國成立後,雖然有了中央政府,袁世凱也成為了大總統,但當時的中國實際上仍處於軍閥割據的局面。此時,名義上歸屬北洋政府控制的幾大兵工廠,如上海兵工廠、金陵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等都位於長江流域,並不在北洋軍閥的傳統勢力範圍,也隨時有落入革命黨之手的危險。

因此,為了規避這種風險,牢牢的將兵工廠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袁世凱決定在他的老巢中原腹地,也就是位於河南的鞏縣籌建新的兵工廠。為了籌建這座兵工廠,袁世凱還在北京成立了督辦兵工事務處,海軍上將薩鎮冰被任命為督辦,陸軍中將蔣延梓擔任總務長,負責具體事務。

鞏縣兵工廠平面圖

其次,鞏縣兵工廠位於中原地區,地處戰略要地,且交通便利。兵工廠作為現代化工廠,無論是原材料的輸入,還是產成品的運出,都對於交通運輸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其他三大民工廠都位於交通便利之處,而地處平原的河南鞏縣,自然也具備這些優勢。

最後,鞏縣周圍資源豐富。作為現代工廠,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原材料及昂貴的運輸成為一個工廠的最大特點,這些也很容易變成兵工廠發展的桎梏。而位於豫西山區邊緣的鞏縣資源十分豐富,不但有煤礦、鐵礦、耐火材料、紫砂陶料等礦藏,同時也具備著豐富的水資源。這些可以就地取材的豐富礦藏,成為鞏縣兵工廠發展的最大助力,也極大的節約了成本。

鞏縣兵工廠

具備瞭如此多的優點,1915年,袁世凱正式決定在鞏縣孝義鎮選址建廠。兵工廠首先徵用了748畝土地,開始動工建廠。1916年因袁世凱稱帝敗亡,兵工廠暫時停建。不過,1917年北洋軍閥政府再次開啟兵工廠建設,並先後籌建了電機廠、機器廠、物料庫、炮彈工作場等諸多工廠。1921年9月16號,北洋政府正式將兵工廠命名為鞏縣兵工廠。

1919年時,由於金額不足,兵工廠籌備處曾與丹麥文德公司簽訂了借款合同,兵工廠的技術和裝備也幾乎全部來自於歐洲列強,兵工廠許多技術人員也來自歐美列強。因此,從開始,鞏縣兵工廠就有著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鞏縣兵工廠生產的各類武器彈藥,如七九步槍、俄式機關槍、八二迫擊炮、木柄鞏式手榴彈等,都是當時中國十分著名的武器。

中正式步槍

鞏縣兵工廠生產的最著名武器,還要屬中正式步槍了。獲得德國全套生產技術後,鞏縣兵工廠一直在生產二四式步槍。1933年,常凱申在鞏縣兵工廠視察時,對二四步槍提出了“加長刺刀、縮短槍柄”的改進意見,鞏縣兵工廠按照常凱申要求,將改進步槍試製完成並最終量產後,這種步槍被正式定名為中正式步槍,中正式步槍也成為民國最著名的制式國產步槍。


鳶飛九天2018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在拿槍桿子說話的年代,各路軍閥積極興建兵工廠,各個軍工廠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如清末張之洞漢陽兵工廠的“漢陽造”,閻錫山太原兵工廠的“晉造盒子炮”,張作霖奉天軍工廠竟然能造“坦克”,清末李鴻章的金陵兵工廠,還有就是袁世凱興建的鞏縣兵工廠,其生產的“中正式”在抗戰也是大顯神威。

袁世凱為何要將兵工廠修建在河南鞏縣。原因無非以下幾個:1.袁世凱是河南人。2.當時的金陵兵工廠、漢陽兵工廠都在南方革命黨的視力範圍內,袁世凱需要在北方興建一所兵工廠。3.鞏縣這個地方處於豫西伏牛山邊緣,易於防守,若發生意外,兵工廠可以迅速轉移到山內,且當時隴海線就從鞏縣通過,交通便利, 方便運送材料。


睜眼看西安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最知名的武器“中正式步槍”和殺敵最有效的“鞏式木柄手榴彈”,都產自河南鞏縣兵工廠,對裝備貧弱的中國軍隊來說,這兩款基本步兵武器意義非凡。鞏縣,即今天的河南省鞏義市(縣級市),行政區劃屬鄭州,地處嵩山北麓,向東距離省會鄭州市82公里,向西距離洛陽76公里。鞏縣兵工廠也是民國“四大兵工廠”(瀋陽、漢陽、上海)之一。



(中正式步槍)


鞏縣兵工廠建設於北洋軍閥政府的1915年8月,主要是為了解決袁世凱北洋軍的武器制式化和彈藥供給,當時的幾大兵工廠要麼處在長江流域的中下游(革命黨主要活動區),要麼是關外(張作霖)和山西(閻錫山)等地,都是北洋軍控制力較弱的地區;而北洋軍的老巢是在平津、直隸與河南一帶,為了方便北洋系軍隊的補給和控制,兵工廠選址自然在華北或中原地區。


其實從袁世凱1912年竊取“大總統”之位後,鞏縣兵工廠就開始籌建了,其中包藏著袁世凱巨大的政治和軍事野心,他首先在北京成立了“督辦兵工事務處”,委任民國著名海軍元勳薩鎮冰為督辦、陸軍中將蔣廷梓為總務長負責實際工作,蔣廷梓經過多方考察,在1915年6月相中了河南省鞏縣的孝義鎮。



(兵工廠舊址)

根據蔣廷梓向袁世凱的彙報材料,他認為第一鞏縣地處袁世凱的家鄉河南,是馮國璋、曹錕等後來的“直系”軍隊主要駐防區,安全可保無虞;第二是鞏縣不僅交通便利,而且孝義鎮的位置在豫西山區的邊緣,發生重大戰亂時方便疏散和隱蔽;第三是兵工廠生產所必須的鐵、煤等礦藏十分豐富,另外水資源也比較充沛。袁世凱接報後照準,於是兩個月後鞏縣兵工廠開工建設。

1921年連接隴海路的鐵路支線峻工,將鞏縣兵工廠的生產和運輸有效的結合起來。



(鞏式手榴彈)

兵工廠由德國技術顧問提供支持,最先徵用的土地面積大約750畝,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到1937年抗戰爆發前已達1450畝,投資多達1127萬多銀元,擁有技師、工人、行政、管理人員12000人,在民國時期算是“特大型”企業了。

鞏縣兵工廠的總體設計為四大部分:動力廠、機器廠、槍械製造廠和炮彈製造廠,主要產品是七九步槍、俄式馬克沁重機槍、手提機槍(花機關)、82迫擊炮和山野炮彈等。



(花機關)

在軍閥混戰時期,鞏縣兵工廠成為各方勢力的爭奪對象,與南方的漢陽兵工廠一樣多次易主,袁世凱未及享用“勝利果實”就掛了,隨後落入皖系段祺瑞手中,直皖戰爭後又被吳佩孚所控制,之後奉系張學良、西北軍馮玉祥甚至河南小軍閥憨玉錕都曾一度佔領,直到1930年中原大戰蔣介石勝出後,鞏縣兵工廠才徹底歸屬南京政府,更名為“軍政部兵工署孝義兵工廠”。

抗戰爆發後,鞏縣兵工廠成為日機主要轟炸目標,隨著侵華日軍的推進,1937年11月起鞏縣兵工廠開始內遷,輾轉武漢、湖南株洲、重慶、桂林等地,更名為“軍政部兵工署第11工廠”,堅持生產武器彈藥供給抗日前線,尤其是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三十節重機槍、手榴彈(月產10餘萬枚)等產品,為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鞏縣兵工廠內遷路線圖)


度度狼gg


這跟民國早期最有權勢的河南人——袁世凱有較大關係,也跟鞏縣兵工廠所在的孝義鎮的地勢、空間有關係。

中國近代的軍火工業,是從洋務運動開始的。辛亥革命前後,全國各地已建起多家軍火工廠,規模較大的有奉天、漢陽、上海兵工廠,較小的有德州(濟南)、太原兵工廠等。這些兵工廠大都由軍閥、實力派興建並把控。

日本人向袁世凱當局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後,老袁認識到中日一戰勢不可免,需要及早備戰。1915年初,北洋政府在北京設立兵工督辦處,由海軍上將薩鎮冰為督辦,陸軍中將蔣廷梓為總務處長。1915年秋天,北洋政府決定在河南籌辦一家兵工廠,督辦處將廠址選在了鞏縣。

鞏縣地處豫西丘陵地區,南依巍巍嵩山,北鄰滔滔黃河,自古為西去關中要道,歷代皆為兵家必爭之地。鞏縣兵工廠設在鄭州至洛陽之間的鞏縣孝義鎮,故也稱“孝義兵工廠”。它南靠隴海路,北臨伊洛河,東至石河道,西至付家溝。在佔地約800畝的廠址上,陸續建起了動力廠(也叫電機廠)、炮彈廠、機器廠、槍廠四大分廠。1922年正式投產後,與奉天兵工廠、上海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並稱中國四大兵工廠。

1916年袁世凱死後,皖系軍閥段祺瑞操縱北洋政權,控制了鞏縣兵工廠。

1920年7月,直係軍閥吳佩孚佔據華北及長江流域,繼而控制了鞏縣兵工廠。

1926年北伐戰爭後,吳佩孚失敗,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集團軍管轄鞏縣兵工廠。

1929年6月,改歸南京政府軍政部直轄,改稱“軍政部鞏縣兵工廠”。

後因唐生智之變廠務中斷,繼由西北軍接管。

1930年,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部被迫撤離鞏縣。從此,鞏縣兵工廠一直由國民政府控制。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中國東北地區,並對華北廣大地區虎視眈眈。國民政府預料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決定籌建“吾國破天荒之化學兵工廠”(見《南京政府軍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三廠史資料》)。1936年初,鞏縣化學廠在鞏縣兵工廠建成投產,軍政部兵工署研究員、化學工程專家吳欽烈任廠長。同年2月,正式命名為“鞏縣兵工分廠”。當地群眾習慣上稱這個廠為“新廠”, 稱原來的廠為“老廠”。

鞏縣兵工廠的主要產品有:(民國)元年式七九步槍,特點是射程遠,槍身輕,實戰能力強。“中正式”步槍,根據1933年蔣介石來廠視察時的提議,結合德國二四式步槍,將七九式步槍槍托減短二寸,刺刀加長二寸,製出了國產二四式步槍,軍政部兵工署對其極為滿意,將其命名為“中正式”步槍。此外還有俄式機關槍、柏格門手提機關槍、八二迫擊炮及炮彈、十五公分迫擊炮及炮彈、七五子母彈及開花彈、木柄手榴彈等產品。鞏縣兵工分廠的產品分為三大類十四種,主要有化學戰劑類、防毒器材類、工業原料類、毒氣彈、泡腫氣和光氣、催淚彈、發煙硫酸、氯化苯、燒鹼等。

1937年“七七事變”後,鞏縣兵工廠經常遭日軍飛機轟炸,無法正常生產。同年9月,奉命南遷至湖北、湖南、四川、廣西、貴州等地。新建的鞏縣兵工分廠,也於1937年冬遷至四川瀘州。

鞏縣兵工廠從1915年開始籌建,到1937年冬南遷,在鞏縣孝義鎮先後經歷了22年時間。初建時期,僅有100多人。隨著工廠規模的擴大,生產人員逐漸增多。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奉天兵工廠大批職工入關謀生,來到鞏縣兵工廠。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上海兵工廠的部分車間搬遷到鞏縣兵工廠,一時間該廠人數暴漲到1萬人。


小道乾貨


那時候的中國專家還有人味兒


w靜聽濤聲u


其實是吳大帥駐洛陽才建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