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这是一名粉丝用户小润润成长记分享记录的一篇关于小润润发烧的经验贴,非常的实用,分享给大家,在此也祝愿所有的宝贝们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孩子发烧大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是发烧的过程,尤其是连续几天的高热不退就变成一种煎熬。

每次发烧,无论是心里感受,处理过程,都能有一个新的认识。不管是新手妈妈,还是已经经受过各种“洗礼”的妈妈,都要先正确的认识发烧,掌握孩子监测病程和护理的方法,及时就医。

一、正确的认识发烧

1、发烧不是疾病,是一种症状

发烧是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一种症状,就发烧本身而言不会引起及疾病,而是疾病产生的发热。

2、孩子的正常体温和发烧

正常人体体温在37.3℃以下,超过37.3℃称为发烧。1岁以内的婴儿正常体温可以在37.5℃以下,天气炎热,孩子穿的过多,活动或者吃奶后体温有所波动是正常的,但是超过37.5℃以上属于发烧。

3、最长见的婴幼儿发烧的病因:

呼吸道疾病: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腹泻等;

出疹性疾病:幼儿急诊、水痘等。

有关发热的疾病,妈妈们有个了解就可以了,关于具体的诊断留给医院的医生吧,术业有专攻,妈妈们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如何在家护理发热过程的孩子。那才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硬仗。

发现孩子发热,测量体温,观察,24小时之内孩子吃、睡、玩都正常,没有腹泻、呕吐,精神状态差,脱水等等,就在家观察。体温超过38.5℃,需要吃退烧药预防高热惊厥。连续发热24小时之后可以去医院就诊。

下面这一段,是记录小润润这13个月来的几次发烧和生病的情况。

--------------这是一段生活的记录-----------------

从14年小润润出生到现在满13个月这一年多来,前6个月与发热是绝缘的,母乳喂养给予孩子抗体的好处还是有体现了。

2014年11月29日,第一次“生病”:月子里,母乳性黄疸。并且在当时没有发热、没有咳嗽、没有任何症状的只是靠一张胸片和看似不正常的血常规被某医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当时去了港大又诊断仅有黄疸,排除新生儿肺炎。当时在家观察了7天。满月体检一些都正常了。

2015年5月9日,小润润6个月2天,深圳已经是大热天,中午喂奶的时候感觉RT热热的,一侧体温38℃。出现了第一次发烧,偶尔有一点咳嗽症状。晚上9点烧到38.3带小润润去了医院,考虑是感冒,开了点感冒药,睡了一觉,第二天好了。

2015年8月24日,小润润9个月。半夜突然哭闹,呕吐。估计是前一天晚上,我们带润润出去吃饭,我们点的鱼直接涮水给他吃。突然间的呕吐,开始以为是急性肠胃炎。第二天早上去了医院,开了平衡液,但是一天在家吃奶吐奶,喝水吐水,吃药吐药,到了晚上再去医院验大便正常,排除急性肠胃炎,当时考虑是食物过敏。到了晚上有点低烧,睡前吃的奶和药都吐了之后,没再给他继续吃奶。让他好好休息,第二天好了。

辅食不耐受,过敏在6个月份还有一次长达10几天的腹泻,在这里不详细写了,以后再专门详细写一篇关于辅食不耐受腹泻的微博。

2015年11月4日,小润润1岁。这一次应该算是有个完整的病程了,烧了3夜2天,体温一直在37.8-38.5℃之间,不算高烧,普通的感冒。但是小润润很难受,米粉不吃,成品泥不吃,之前每天要吃掉2份酸奶不吃,拒绝一切辅食,只吃母乳。粘人,要妈妈一直抱着,得哄。不爱动,睡眠很差。持续了一周之后,痊愈,体重掉了1斤。

2015年12月5日,小润润13个月。深圳算是冬天了,南方冬天室内就是各种阴冷。凌晨夜奶,感觉抱着个小火炉,一点不夸张。然后孩子开始哭闹,一量体温,39°C。赶紧给吃了退烧药,高烧一直在39度到40度之间,最高的时候达到41度。最低38.2°C。第二天去了医院,咽部发红,考虑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开了点感冒药,回家继续观察。持续高烧了4夜3天,退烧了。退烧之后没有咳嗽,流涕这些症状。12月9日晚上洗澡发现满身的红疹,这下病因大概清楚了,幼儿急疹。

--------------以上这一段是生活的记录-----------------

二、及时就医

孩子感冒发烧虽然是常见病,很多家长不愿意去医院,但是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坚持不去医院或者一天之内去几次医院都不合适。

1、不满3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C;

2、3个月以上的婴儿体温超过40°C,拒绝喝水,排尿少,口腔干燥、哭闹时眼泪少,持续腹泻或者呕吐。

3、诉说头痛、耳朵痛或者颈痛;

4、持续发烧已经超过3天。

下面的情况即便出现在半夜,也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1、无休止哭闹已达几个小时;

2、极度兴奋;

3、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包括爬行、走路等;

4、出现皮疹或者紫色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者瘀斑;

5、嘴唇、舌头或者指甲床发紫;

6、位于小婴儿头部的前囟门向外隆起;

7、颈部发硬

8、剧烈头痛;

9、下肢运动障碍,比如瘸腿、运动时疼痛;

10、明显呼吸困难;

11、惊厥

孩子发烧的时候,如果一如往常,精神状态好,玩耍自如,吃喝正常,交流如前,皮肤红润,都说明孩子的病情并不严重,可以在家观察,可能就是普通的感冒,可以自愈。

去医院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打针输液,在明确诊断之前,医生需要确认发烧引起的原因。发烧主要是炎症引起的,检查主要是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判断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过敏。咽部红肿、流涕、咳嗽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病毒引起。

一般检查医生会看下咽喉部的情况,听诊肺部情况,辅助检查主要是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这两项辅助检查可以判断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一般血常规在发病24小时之后会有表现,C反应蛋白会在更早反映出感染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

细菌感染:儿童血常规白细胞超过15×10^9/L,中性粒细胞超过70%,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需要抗生素治疗。

病毒感染:白细胞不高或者轻微升高,淋巴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不升高或者轻度升高。或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低或者低于正常值最低值,考虑是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果不是严重的病毒感染,非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也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

三、高烧“煎熬期”的护理

发烧的原发病诊断明确之后,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或者未明确诊断之前,发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持续的高热,孩子很痛苦,家长焦虑,高热不会”烧坏“脑子,但是持续高热有可能会引起高热惊厥、脱水,持续高热最后导致人体防御能力下降,增加继发其他感染的危险。

1、准备工作:

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孩子发烧,比较安全的测量方式是使用耳温枪,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婴幼儿的不配合和安全性最重要。

水银柱体温计在应用起来,如果破裂,很容易引起划伤,甚至水银可能会经破裂的伤口进入体内或者被孩子吞服。所以不建议学龄下儿童使用,而且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2、退烧药和退热贴

退烧药是高烧的孩子必备的,在体温超过38.5°C的时候要口服退烧药。适合婴幼儿的退烧药一共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美林),高热时为了避免单一药物过量的副作用,两种药物可以同时分时间使用。

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关于药物的名称,一共有两种:

一种是药物本身的成分名,也就是通用名,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一种是不同药品厂家给同一种成分的药物起得不同的名字,也就是商品名:比如泰诺林、布美林。

退热贴:

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退热贴对于退热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要看孩子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小润润第一次发烧的时候6个月,体温不太高,贴了两贴也没什么不舒服的反应。第二次发烧虽然没到高烧的程度,但是明显不喜欢额头上贴的这个“异物”,贴上就自己扯下来。这一次高烧勉强接受了,因为持续不退,室温太冷,不适合洗澡和温水擦浴,所以贴了退热贴,但是每次贴还是会觉得明显不舒服,孩子会被冰一下,感觉很不好。

三、高烧“煎熬期”的护理

高烧,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护理就非常重要,护理就几条,多喝水,提高室温少穿衣服,少盖被子,利于散热,自温水澡,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8.5°C要吃退烧药。掌握高热惊厥的处理方法。这些看着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孩子多数不配合。

退热的原则:

物理降温的原理:

1、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主要途径,占百分之90%。因此发热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少穿盖衣服。但是一定要提高室温。南方的冬天真的太悲催了,市内的温度比室外还冷。这时候空调和电暖气一定要用起来,保证室温在23度左右比较舒适。

正因为皮肤蒸发水分是主要途径,才有了老一辈人发热捂汗的做法,也许成年人蒙起被子睡一觉出了很多汗,感冒似乎一下就好了,烧也退了,但是完全不适合婴幼儿,捂热很容易使热量积于体内诱发高热惊厥,深圳会捂出大汗引发脱水。

2、呼吸散热,孩子发热本身呼吸会加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

所以一切都与水分有关,所以补水不足,即便在高热的时候使用退烧药,也会导致退烧效果不明显。

1、多喝水

每当孩子生病不舒服,尤其是高烧,不思饮食最痛苦。孩子就是一口水都不喝,小宝宝更难交流。这时候无论是奶,水,淡果汁,葡萄糖水除外,能想尽一切办法要给孩子喂水。高烧的孩子护理急需要家长的耐心。用杯子喂水,喂母乳,奶瓶,勺子,甚至喂药的滴管,1.5ml的水一管一管哄着喂,骗着喂,过几分钟再喂,别指望孩子自己拿杯子一喝就是一杯。如果孩子出现呕吐,严重的要去医院输液,补充液体,避免脱水严重。

2、温水浴和温水擦浴

温水浴退烧效果很好,但是环境要求很高,室温一定要舒适温暖,否则适得其反,孩子本身发烧,高热容易冷,如果温差很大,孩子更加抗拒,会增加孩子的痛苦。11月份小润润发烧,每天洗澡几次,在浴盆里边玩边往浇水,效果很好。但是12月份这次发烧,基本上每天洗一次,因为太冷了,室温打不到理想的效果。

温水擦浴同样需要很高的环境温度,主要以孩子是否舒适为主。

3、排尿排便

发烧的时候,可能大便的次数会减少,后者大便干燥费劲,几天不排便可以考虑使用开塞露。用开塞露本身对孩子没有伤害,但是孩子排出大便之后会非常舒服。

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是高烧超过38.5度的重要退热方法。

体温超过38.5°C需要服用退烧药,避免服用一种药物的副作用,基本上都是下面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两种退烧药适宜的计量是安全的。退烧药不会服用之后马上作用,尤其是幼儿急疹这种高热,很难退,可能服药之后1小时体温反而升高到39°C,这是因为药物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用药后体温降到38度即可,低热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1、泰诺林

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这种退烧药是最常用的。红色液体,甜味,一般孩子不会拒绝这个味道。退热的有效时间是3-4个小时。

2、布洛芬(美林)

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布洛芬(泰诺林)这种退烧药也是婴幼儿常用药物。白色液体,甜味。退热的有效时间是6-8个小时。

交替使用的方法:

比如早上8点吃了泰诺林(药效4小时),中午12点可以吃美林(药效6小时),下午6点再吃泰诺林。也就是说服用泰诺林3-4小时之后再服用美林,服用美林6-8小时之后再服用泰诺林。

因为这两种药物24小时之内最大服用次数都是4次。所以两种药物混合吃既可以达到退热的效果,又不会超过安全用量。

特殊情况的处理:

1、有时候孩子高热伴呕吐,不能进食,当然也不能进食药物,吃的药都吐了,可以选择肛门栓剂。如果吃完吐了一种药物可以再服用另一种,比如吃了泰诺林之后呕吐,这时候可以再吃美林,但是不能再吃泰诺林。

2、高热惊厥

出现高热惊厥两种药物可以同时吃,用量不变。

药物的用量

美林和泰诺里的用量根据年龄的划分都有说明的服用计量。3个月以下或者6个月一下剂量需要遵医嘱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

这也看似复杂的用药过程,用的时候非常方便,一种药是红色,一种药是白色,很容易区分。而且滴管的剂量刻度非常清晰。

高热惊厥的预防和处理:

高热惊厥是体内温度急剧增高,造成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出现突发的全身抽搐。孩子高热会出现寒战,这是发热的正常过程,多盖多捂会是体温迅速升高,不利于体表散热。易出现高热惊厥。另外高热惊厥也有遗传性,父母如果有高热惊厥史要多注意。

处理高热惊厥:

家长必读!整理自崔玉涛医生对于婴幼儿发烧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出现高热惊厥,孩子抽搐,要先处理,不要马上送医院。

1、拿勺子放在孩子牙齿之间,避免舌部受到损伤;

2、按压人中等穴位,尽快止住惊厥;

3、惊厥结束后,立刻将孩子侧卧,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孩子发烧的护理就是以上这些内容。

小润润这次高烧4夜3天之后,第5个晚上洗澡发现满身的红疹,应该是幼儿急诊了。幼儿急诊这种马后炮诊断的疾病,让孩子持续高烧了几天,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真的是种煎熬。对于孩子来说,选择一种舒适物理降温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配合退烧药物治疗。高烧这种洪水猛兽就不可怕了。

那些关于发烧的谣言:

1、电视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小时候的一次发烧,再也听不见了!!小时候的发烧直接烧坏脑子了!!发烧烧出肺炎,烧出.......

那些发烧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医,发现原发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导致的后遗症都推到发烧身上了。中耳炎会引起的发烧,治疗不及时会损伤听力,高热引起的高热惊厥对大脑才会有损伤,大脑炎会引起发烧,治疗不及时会损伤大脑。

发烧的温度高低不是病程严重的指标,孩子的精神状态才是家长应该注意的。

2、预防脱水

孩子发烧,补水量不足,不仅退烧效果不好,严重的会引起脱水。必要时静脉输液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呕吐、腹泻严重的孩子。

3、滥用抗生素和静脉输液的误区

及时就医是重要的,静脉输液可以是单纯补充液体,并不是所有的静脉输液的液体都加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指在非细菌感染的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让家长觉得一进医院就是输液,输液就是输抗生素。所以到底静脉补液输的是什么,有没有必要,都要根据病情的需要。不要走极端。

文章参考崔玉涛医生对于发热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护理方法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