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因為“反向依賴”太重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圖片為錦鯉媽咪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依賴父母,但其實父母對孩子的依賴也很強,甚至是更強

這其中的原因,一是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是父母的“私有物品”。另外是因為在孩子長大之後,父母會感到一種威脅感,害怕孩子不再屬於自己,也害怕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

父母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因為“反向依賴”太重

錯付的半輩子

前不久收到一個媽媽的私信,她說女兒今年25歲,本來一直在自家的縣城上班,但是去年冬天,卻義無反顧地去了城市。從那以後,女兒跟自己的聯繫越來越少,幾乎從不主動聯繫,聊天的時候也是自己在主動說話。後來通過跟這位媽媽聊天才知道,這個女兒從小到大,一直被父母“控制”著長大,幾乎沒離開過家,上大學的時候,媽媽都在陪讀。在家的時候,母女還有些交流,離開家之後,女兒真的是放飛自我了。幾乎一個月都不主動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只有父母主動找女兒,但是女兒在電話裡,也不主動說起工作生活,讓這位媽媽很是傷心,覺得自己這半輩子都錯付了。

父母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因為“反向依賴”太重

為什麼,父母會特別依賴孩子?

當孩子出生,成為這個家庭一員時,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 從一點點大到慢慢開始會笑,會說話,會走路,有自己的思想,父母無時無刻不陪伴在孩子的身邊,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特別依賴自己的孩子,當然孩子也會對父母很依賴。

1、孩子小時候,父母更有存在感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對父母的依賴感是特別強的。媽媽是孩子離不開的首要人,基本上如果孩子出生之後,都是經過媽媽來撫養,孩子稍微開始有點意識之後,就離不開媽媽,只要媽媽一離開孩子的視線,孩子就會哭著到處找媽媽,因為孩子年齡小的緣故,需要那種安全感的存在。

而正因為孩子的這種需要,讓父母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覺得孩子是如此地需要自己。而在此過程中,父母享受的是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孩子需要的是對父母的依賴感。

2、孩子長大後,害怕自己失去存在感

在孩子漸漸長大之後,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不再是孩子心中的全部,孩子開始越來越適應自己的生活。

但是父母對孩子一下掙脫自我懷抱的行為卻無法接受,害怕曾經如此依賴自己的孩子,一下子不再是孩子內心的全部,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不復存在。失去了原有的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實際上父母已經對孩子漸漸產生了依賴感,更想要孩子心中的那份在乎。

父母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因為“反向依賴”太重

什麼樣的孩子,會拒絕父母的依賴?

當孩子漸漸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人脈圈,對於父母的關注就會越來越少,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長大之後,拒絕父母對自己的依賴。

有些孩子在長大之後,依舊和自己的父母無話不談,名義的父母關係,實際的朋友關係,有些甚至更喜歡在學校發生矛盾之後,和父母談心,聽聽父母的意見。但是同樣也有孩子會拒絕和父母進行深入的溝通,這是為什麼呢?

1、父母過於強勢

父母在生活中過於強勢,但在孩子成長之後,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而這些思想在父母的眼裡,可能是錯誤的,認為孩子是在走彎路,所以在發生事件之後,會強烈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比如孩子在面臨高考畢業後,想自己進行專業的選擇,孩子比較喜歡新聞類的專業,但是父母認為孩子不適合,甚至強迫孩子選擇了師範類的專業,父母認為孩子畢業之後做一個老師,踏踏實實過日子,才是孩子未來應該走的路。

但是因為不是孩子喜歡的專業,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並不是很感興趣,甚至會對父母產生一定的怨恨,很多事情都會自己解決之後,和父母報備。有些甚至連談論都不會,因為父母的強勢,干預了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覺得失去了自由。

2、過著被安排的人生,一旦逃開後不愛交流

有些父母從孩子出生,甚至到孩子成家,都想幫孩子安排人生。其實孩子在漸漸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判斷能力,孩子只需要父母給一些意見,但是不需要父母強烈的安排。

但是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總是過於看重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孩子自身的狀態,從而導致孩子不願意和父母進行溝通,甚至急於想逃離父母的手掌心,享受自由的感覺。

這就是很多孩子在父母身邊,卻不願意和父母交流,而且總是想外出學習、工作,一旦出去工作,更是不會和父母多加溝通的原因。

3、父母對自己要求高,自己卻對未來不清晰

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好,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期盼。比如在班級學習成績中,父母總希望孩子可以名列前茅,但是孩子自身對於各個科目掌握情況並不好,所以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總希望孩子畢業之後可以找到一份穩定且收入高的工作,但是孩子對自我的未來規劃並不清晰,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

而父母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表達自己的期許,會讓孩子覺得煩躁,更會認為自己一事無成。所以在父母跟自己聯繫,對自己依賴的時候,孩子會本能地逃避,不想面對父母這樣那樣的要求。

父母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因為“反向依賴”太重

父母該適當控制自己的依賴感

父母對孩子所產生的依賴感,應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而慢慢減少,因為孩子在還是襁褓中嬰兒的時候,需要父母的呵護,但是在慢慢成長之後,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不再只有父母,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1、孩子成長後,父母該有自己的人生

父母的人生,因為有了孩子而更加的完美。但是孩子並不是父母人生的全部,每個人都需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到自己的魅力所在,更不該讓孩子佔據自己的所有。

父母愛孩子,但不是佔有孩子,同樣的,孩子需要的也不是一個整天只會控制自己,圍著自己轉的父母,孩子在成長之後,需要以父母為榜樣,需要看到一個獨立自主,有自我的父母。父母這樣的生活,孩子才會覺得嚮往,是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在學校發生了矛盾,還是會回來和父母談心,聽聽父母的見解,通過父母的引導,緩解自己的內心的不適。因此,

孩子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父母不該以孩子的生活為全部,更該有自己的人生。

2、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進入學校,進行自我的學習。需要進入社會,進行工作的鍛鍊,需要組成家庭,成就一個圓滿的人生。有些事情,作為父母,是根本無法幫助孩子解決的,父母也就是一個普通的人,給不了孩子人生的全部,適當地放手才能讓孩子自我拼搏,讓孩子更加獨立。

3、距離產生美

有個詞語叫“距離產生美”,父母成天圍繞在孩子身邊,父母周邊沒有什麼新鮮的資訊,甚至每天講來講去都是講的關於昨天的事情,孩子會覺得厭煩、無趣、老套。

尤其是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需要面對不同的新鮮的事情,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通過這種距離維持父母在孩子心中美好的印象,又能成就彼此,何樂而不為呢?

父母一定要記住,不要讓愛,成為一種依賴,一種拖累,否則這樣的愛將會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生,有時候,適當地放手,讓彼此留有空間,各自安好才是最佳狀態。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