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庫:言語理解考試練習題(768)

【導讀】

小編為幫助各位考生順利通過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今天為大家帶來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庫之言語理解考試練習題(768)。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

1.根據科學家設計的氣候預測模型,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會在2100年左右上升4℃。還有一些科學家擔心,如果人類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地球表面的溫度可能就會較現在上升4℃。4℃聽起來好像不算多,它甚至比白天和黑夜的溫差還要小。然而,科學家警告稱,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許多土地都將變得不再適合居住。

下列選項中能最好概括這段話主題的是:

A.本世紀末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4℃

B.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上升將導致地球不再適合居住

C.到2050年地球表面的溫度可能就會較現在上升4℃

D.4℃聽起來好像不算多,它甚至比白天和黑夜的溫差還要小

2.當我們不再以功利的態度來考慮問題時,當我們不再以職業的觀點來面對生活時,當我們把業餘的遊戲精神引入辦公室和教室時,美學便鬆動了刻板重複的日常生活。我們便可以在其中發現更多的美感愉悅,感悟到更加深刻的生活真諦。老子提出了道家美學的一個經典命題“滌除玄鑑”,“滌除”就是使心靈空明虛靜,拋棄那些慾念和偏見,這樣便可以“玄鑑”,就是看到深邃的東西。這個命題後來演變成中國美學的一系列重要範疇和命題,諸如莊子的“心齋”、“坐忘”,宗炳的“澄懷觀道”等等。

這段文字提到老子和莊子等人的思想是為了說明:

A.美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B.中國美學的獨特之處

C.無功利美學對日常生活的昇華作用

D.中國美學的發展歷史

3.儒家思想中包含了很多生態智慧,對於當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要充分挖掘這些寶貴的思想和智慧,構建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人類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儒家倫理在完善當代道德教育、提高全民道德素質、提升人生境界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與價值。當代道德教育應當吸收儒家倫理中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一系列思想精華,並將這些精華融入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內涵更加豐富。儒家禮樂教化思想的內涵與方法十分豐富,禮樂教化能夠潛移默化地塑造人們的道德,進而對社會秩序的構建和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現代社會建設離不開儒家思想

B.儒家思想影響生態文明、德育和社會秩序的建設

C.我們應將儒學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並加以傳承

D.儒家思想為建設服務型政府提供了借鑑意義

4.改革開放初期的“鼓勵公職人員‘下海’”,是為了激活改革動力。在市場機制尚未健全、競爭規則需要更多人才去“試水”的情況下,公共財政進行適當買單,可以起到鼓勵作用。但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公平競爭規則深入人心,社會對法治和公平的要求更高,以政策優惠條件為公務人員參與市場競爭“作保”,必然會引起其他社會主體的不公平感和不平衡感。既然“下海”,就意味著告別了公務身份,擁有了市場化的身份,按照分配原則,給這類人員發錢的就不應是公共財政,而應是企業僱傭者。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不同發展時期公職人員“下海”的政策不同

B.市場化程度越高對法治和公平的需求越強烈

C.公職人員參與市場競爭要遵循公平原則

D.公共財政不應為公務人員參與市場競爭“作保”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B。解析:文段列舉“2100年左右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4℃”與“2050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4℃”兩組數據,意在說明科學家的警告,即“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許多土地都將變得不再適合居住”。對此表述最恰當的為B項。

2.【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用“當我們……,當我們……,當我們……”的排比引入,說明鬆動刻板功利的日常生活後,我們就會發現更多的美感愉悅,感悟到更加深刻的生活真諦。接下來用老子和莊子等人的思想來論證這一觀點,即放下功利來看待生活會領悟到更多。只有C項提到“無功利”這一關鍵詞,當選。

3.【答案】B。解析:A、C兩項的說法在文段中未體現,屬於無中生有。D項中的“服務型政府”在文段中未體現,無中生有。文段中的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句話分別體現了儒家思想對生態文明、德育、社會秩序的影響,因此B項正確。

4.【答案】D。解析:材料通過將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公職人員“下海”的鼓勵政策與市場化程度日益提升的今天政府對公職人員“下海”的政策進行比較,可知,如今市場化對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在面對公職人員參與市場競爭時的政策導向不應再是以政策優惠條件為公務人員參與市場競爭“作保”了。故正確答案為D項。A、B、C三項均是文段側面反映的內容,不是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故排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