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素質教育離不開美育。所謂語文美育,就是語文學科所實施的審美教育。具體地說,就是通過語文教材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等教學過程,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鑑賞、評價美,進行美的創造,

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致與自信,在優化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構建充實而高尚的精神世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把美育滲透在語文教學各個環節。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一、語文教材中實施美育的內容

1.美在語言

優秀的語文教材是文質兼美的文字的集合體,多數為文學作品,而文學是語言藝術,沿著文化長廊去欣賞名家名篇,你就會充分感受到語文教材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2.美在意境

唐宋詩詞,句句珠璣,實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讀這些詩歌,如品香茗,如飲醇醪,陶醉於那美的意境而有物我合一、莊周化蝶之感。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3.美在特點

其他作品如《中國石拱橋》中的建築美,核舟記》中的工藝美,《琵琶行》中的音樂美,《桃花源記》中的虛幻美,《歡舞記》中的陰柔美,《安塞腰鼓》的陽剛美等等。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政治、歷史、地理、風物人情等知識猶如涓涓細流,綿綿春雨滋潤澆灌著學生的心田,潛移默化地充實了學生的頭腦,使學生領略到美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二、美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傳授知識、訓練能力、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講究美感效應,教師重視學生的審美能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按照審美要求去設計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1.美在導入

許多課文都有強烈的文學性和感染力,在教學中要善於把握文章的情感脈搏,並把它作為引導學生感知美的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昇華主旨,以震憾心靈的音樂,激發學生對情景的感悟

2.美在朗讀

朗讀是體會形式、美感的重要途徑,教師可選擇自己朗讀,可以選擇請同學朗讀,也可以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音頻乃至視頻文件。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3.美在體驗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各種風光景物,發現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的自然美,從而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教育要密切結合教材中關於自然美的描寫,引導學生參加實踐,進行聯想,加深對課文語言美的理解力,同時提高運用語言表現自然美的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4.美在想象

僅僅有朗讀、體驗還不夠,文學作品要讀進去,讀出味道來,還要有比較強的想象力,再現詩詞中的意象及意境。葉聖陶說:“要鑑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人的想象力神通廣大,它可“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教師可以用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靜下心來體會想象的畫面。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5.美在鑑賞

“凡是出色的文藝作品,語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最貼切的符號,所以,文藝鑑賞還得從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入手。”(葉聖陶)從語言悟進去,形象可以復活,錦繡山河可以觸,世俗情態可以感,於是,心神動而情感生,去醜而近美。鑑賞包括對審美對象的感受、理解和評判,教學應該以前兩者為主。文學鑑賞的最終目的不是應考,而是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審美感受,中國文學作品的題材、主旨、意象往往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蘊。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如《古詩十九首》中“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的詩句,范仲淹《蘇幕遮》中“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的句子,又聯繫了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詞,讓學生體會“草”由於文學的積澱,這個意象已經不僅僅是植物學意義上的一種存在,而是承載著思鄉懷人等感情的文學意義上的一種存在。同時,教師本身應進入審美情境,對詩歌有自己的共鳴和體悟,並且引導學生鑑賞的語言必須有感染力。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6.美在創造

創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審美教育的最高境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審美創造要強化一個“練”字,如學了《春》一文後,我激發學生欣賞時先要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思考,然後抓住一個角度,讀選材、語言、修辭、立意等,再用二百字左右的短文寫出這篇文章好在哪裡,看誰真正讀懂文章。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更鍛鍊了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三、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途徑

美育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語文教學來講,可以通過學生獨立的審美活動來實現,即廣泛接觸審美對象,大量吟誦優秀的文學作品,於潛移默化中獲得感情的陶冶,也可通過有意義有目的的課堂審美實踐活動來進行。課堂是實現美育教育的主陣地。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1.指導學生感知理解美,在閱讀教學中奠定創造美的基礎

首先要指導學生美讀課文,透過語言文字,感知描寫事物的表象,以便“轉化”為初步的審美直覺。其次,展示形象進入意境。最後,激發感情感受美的真意。一篇好的文章總是以美好的感情來打動人的,“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線,通過感情審美,作者的思想感情將深深印到學生的腦海中。”(時寅敦《審美——語文課的主旋律》)這就要求教師啟發學生體會作者因情造文、以境託情的美意,在學生情感上引起共鳴。要達到這點,主要是靠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語句,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把作者的信息符號載體還原成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才能使作品中的情景躍出紙面,使學生融入意境,感受美的真意。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2.在聽說讀寫中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追求美、感知理解美不是美育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將前人積累的審美知識和經驗加以遷移,按各自的審美理想不斷地創造美,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審美創造意識和審美創造能力。培養審美語感:審美語感的形成必須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細細咀嚼,慢慢想象品嚐,在領悟到蘊含其中的美的內涵之後,再融進個人感受,從而通過聽,加以接受,通過朗讀、複述、回答問題等形式表達出來。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這種實踐活動,既是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鍛鍊,又是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閱讀。閱讀本身也是種享受,中外名著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結晶,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形式美和內在美,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得到了精神享受。重視寫作:寫作是一種審美創造,這是學生審美觀點、審美趣味、審美能力的集中反映。當然,這都需要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進行,鼓勵學生異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並從觀察思考、構思立意、佈局謀篇乃至遣詞造句等方面通過對古人學者的模仿獲得借鑑,就能步其門而登堂,效其法而變通。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四、語文教師要注意的問題

語文教師作為教學審美過程中的主導者,應具有的美好修養包括兩個方面:自身審美心理結構的完善與和諧,要不斷夯實底蘊,吸引學生;激情演繹,打動學生;才藝展示,征服學生。由此外化為具有審美性質的教育行為,如不斷開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潛移默化地進行美育滋養,藝術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感情,使語文學習進入學生的生活領域和內心世界。同時,尋找語文教學中知識傳授與美育薰陶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實現學生知、情、意協調發展。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育學生感知、理解,進行美的創造

綜上所述,語文教材中美育的內容無處不在,領悟美的過程生動有趣,實施美育的途徑多種多樣。美育,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學科;美育,撥動了學生的情感之弦,培養了學生求真、向善、尚美的高尚人格;美育,引導學生逐步養成了高雅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學生感知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