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多爾袞一生是功是過?為什麼被順治整得這麼慘?

菩薩我想對你說


多爾袞去世才兩個月,順治帝就殘忍的對他實行“毀墓掘屍”。這件事是不太容易讓人理解的。

照理說,多爾袞都已經死了,已經對順治不構成威脅了。而且多爾袞也沒有什麼後人,只有一個女兒。多爾袞的後代,不可能再把持朝政了。對於順治帝來說,最好的做法就是順水推舟,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這樣的話,他也可以做一個好人,避免受到世人及後世的指責。順治為什麼要冒著名聲受損的危險,幹出“毀墓掘屍”這樣的事情呢?

(多爾袞劇照)

有人說,順治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多爾袞把持朝政,他挾私報復。以此來表達他心中的不滿。

固然,順治這個人,確實有些情緒化。從他後來皇帝玩不轉了,一門心思崇佛就可以看出,他確實有些意氣用事。但是,就算是意氣用事,也用不著這樣啊。這樣做,給人的感覺已經不是意氣用事,而是惡毒仇恨了,順治有必要這樣宣洩情緒嗎?再說了,順治的母親孝莊太后還在呢。大家都知道,孝莊太后與多爾袞之間,關係是非常好的。多爾袞死的時候,順治才14歲。順治做對多爾袞毀墓掘屍的事情,應該是徵求過他母親孝莊太后意見的。如果他沒有徵求過孝莊的意見,孝莊當時在態度上肯定有所表示。但孝莊當時並沒有任何不滿的表示,這足以說明,孝莊是同意順治這樣做的。

如果孝莊也同意順治這樣做,那就不是順治情緒化的表現了。

有人又說,多爾袞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的那些黨羽還在。順治對多爾袞進行毀墓掘屍的目的,是要打擊多爾袞的黨羽,清理多爾袞的勢力。

這個目的,肯定是有的。事實上,順治通過對多爾袞毀墓掘屍後,朝廷中確實迅速轉變了風潮,大臣們開始爭相揭露多爾袞擅權。連多爾袞的親信蘇克薩哈,也立馬轉過風向,倒向了順治帝。而且多爾袞所掌控的正白旗和鑲白旗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從上三旗降到了下五旗之中。

只不過,雖然達到了這個目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明顯地操之過急。因為所帶來的後遺症也是非常明顯的。

(孝莊劇照)

因此,我覺得以上說的,都不是順治帝對多爾袞毀墓掘屍的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看看順治帝在對多爾袞進行毀墓掘屍後,緊接著還做了些什麼。

一是順治帝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做法,把朝廷各部獨立出來,不讓滿清皇室插手朝廷的事務。

二是禁止各旗自行圈地等很多特權。以前都是各旗誰圈了哪塊地,這地就是誰的。順治帝嚴厲禁止這樣做。

三是增加漢臣向皇帝奏事的權力。以前都是隻有滿清大臣才有權力向皇帝奏事,現在滿人大臣和漢人大臣都有權力向皇帝上奏。

四是順治帝曾在大臣中徵集意見,評論歷代君王中誰最優秀。所謂評論誰最優秀,實際上就是表明皇帝將學習誰的政策。當時包括陳名夏等人認為唐太宗最優秀。但是順治帝卻認為朱元璋最優秀。

(順治劇照)

那麼,順治帝所實行的這些策略,說明什麼呢?

我們知道,清朝在順治皇帝之前,一直實施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朝中的事務,由皇親貴族共同討論決定。從努爾哈赤時期,廢黜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實行十大貝勒共同議政,到皇太極時期的四大貝勒共同執政,到多爾袞時期的兩大親王執政,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順治帝親政。

順治帝可不喜歡這樣,入主中原以後,順治帝急需學習中原王朝的皇權政治,朝中大小事情,都應該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所以順治才要學習朱元璋,才要收回諸王貝勒管理朝廷的權力,才要重用漢臣,從滿清貴族的包圍中,突圍出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拿典型開刀。而這個典型,最好就是多爾袞。儘管多爾袞已經去世,但打擊他依然是最合適,最有效果的。所以順治就急急忙忙做了毀墓掘屍這樣的事情。

不過,順治的做法,多少有些虎頭蛇尾。後期甚至因為崇佛,不理朝政,雖然把權力從諸王貝勒手中奪回來了,卻又把權力交到了大臣們的手中。以至於他去世的時候,還給康熙選了四個輔政大臣。進一步落實中央集權的任務,也最終交到了康熙的手裡。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清十二帝之外,還有一位頗為值得關注的人物,他就是曾被尊為“義皇帝”的多爾袞。努爾哈赤憑藉十三副鎧甲起兵,統一了建州女真,建立了後金政權,同大明分庭抗禮;皇太極繼承汗位後,又改國號為大清,進一步完善和壯大了八旗軍隊;而策劃和領導清軍入關、定鼎北京的人,便是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生於1612年,後金大漢與大妃阿巴亥的寵子,深受努爾哈赤喜愛。不過,努爾哈赤死前,遺命大妃阿巴亥殉葬(一說是皇太極假託汗命),多爾袞同兄長阿濟格、兄弟多鐸,眼睜睜地看著母親含淚殉葬,讓皇太極奪取了汗位。

皇太極登上汗位後,對多爾袞兄弟還算仁義,也曾對他們委以重任。在征討蒙古、朝鮮和與明朝的鬥爭中,多爾袞也逐漸鍛鍊成長為了一位傑出的將領,統率正白旗、受封睿親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原有機會爭奪皇位,但鑑於皇太極長子豪格勢力強勁,不肯讓步,未避免內部衝突,多爾袞轉而提出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自己出任攝政王。

多爾袞在關鍵時刻的抉擇,避免了他與豪格之間的衝突,維護了清朝的統一,無疑是具有重要貢獻的。在輔政期間,多爾袞趁機收降了吳三桂,率清軍入關,同李自成的農民軍展開了激烈戰鬥,並獲得全勝,得以輔佐順治定鼎北京。值得注意的是,多爾袞在進關之初,還特意盟誓:

“此行除暴救民,滅賊以安天下。勿殺無辜、掠財物、焚廬舍。不如約者,罪之。”——《清史列傳·多爾袞》

多爾袞此舉,固然是有收買人心之意,但也是從大局出發的英明之舉。由於當時清軍紀律相對嚴明,對沿途百姓也鮮有驚擾,使得關內的反抗力量並不是很強。清軍的入關和初步的統一,是在多爾袞的策劃和領導下完成的,從這一點來講,他是功不可沒的關鍵人物。

不過,在多爾袞取得豐功偉績的同時,也曾犯下了不少錯誤。清初暴政的推行,與多爾袞也有著莫大的關係。比起重用漢人、親近漢族士大夫的皇太極,多爾袞並沒有那麼溫和,而是靠著武力推行高壓政策,造成了不少的流血犧牲。

在滅掉南明以後,多爾袞也居功自傲起來,並不滿足攝政王的身份,在稱謂、儀仗和日用器物等方面,幾乎都與皇帝相差無幾。如此一來,多爾袞成為了無冕之皇。

另外,後期的多爾袞為了自己的慾望也大興土木,給百姓造成了較大的負擔。比如,在順治六年七月時,多爾袞為了夏季避暑,便打算在邊外築城:

欲於邊外築城清暑,令戶部計額徵地畝人丁數加派,直隸、山西、浙江、山東、江南、河南、湖廣、江西、陝西九省銀二百四十九萬兩有奇,輸工用。——《清史列傳·多爾袞》

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到古北口外行獵,結果墜馬跌傷,於當年十二月初九因傷病而死,結束了自己充滿爭議的一生。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並定廟號成宗。如此一來,多爾袞成了“義皇帝”,並享有廟號,實際上與皇帝無異。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此前多爾袞的政敵紛紛站出來“檢舉揭發”,對多爾袞反攻倒算。起初,孝莊和順治只是無奈下旨調查,可隨著調查的深入,發現多爾袞卻有太多僭越之舉,加之不斷有人檢舉多爾袞“謀逆”,使得這位“義皇帝”的光環很快被遮蓋。多爾袞被奪回了一切封典,並遭毀墓掘屍。

自多爾袞被定罪後,又經康熙、雍正兩朝,這位大清的功臣始終蒙冤,直至乾隆三十八年時,清高宗才鼓起勇氣,命人修繕塋域,准許祭掃,並於乾隆四十三年為其翻案,恢復了多爾袞的封典,修復墳塋。自多爾袞身亡蒙冤,至乾隆為其翻案昭雪,已然是一百餘年,一個世紀的光景就這麼過去了。歷史上的多爾袞卻有僭越之舉,但並未謀逆之心,這是史家基本認可的定論。至於如何對其蓋棺定論,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體而言,多爾袞是功大於過的。



夕陽下的晚楓


多爾袞的結局令人唏噓!看來功勞太大的人,他的結局都不好(有個別例外),比如韓信,鄧艾,徐達,張居正,年羹蕘,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悲劇。

多爾袞在清朝,功高蓋世!滿清能夠入關問鼎中原霸佔北京建立大一統王朝,這個決策人和頭號功臣就是多爾袞!

滿清不入關,充其量只是一個東三省總督(實際人口、兵力、財力只夠一省編制)。

以奉天一省而佔有全中國,這個生意賺大了!多爾袞的功績勝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一,多爾袞逼娶孝莊太后,順治帝下旨尊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進入北京後,多爾袞有沒有想過自己做皇帝呢?

當然想過。他幾次想廢掉小孩子順治帝,取而代之!

是孝莊太后從中作梗,拼死攔阻,不惜以身相許,下嫁多爾袞!條件是:必須讓順治帝繼續做下去!

多爾袞還不滿足,認為順治帝無才無能無功,一個小孩憑什麼白白接收明朝版圖?雖說是侄兒,皇帝由他做,難免以後翻臉不認人!

於是,已經下嫁多爾袞的孝莊又出招:“那就讓皇帝認你做父親好了!他做你兒子,你還有什麼不放心呢?再說,我嫁給你了,是你老婆,我的兒子,自然是你兒子了!”

於是,皇帝下旨:改稱皇叔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直接做皇帝老爸了)

多爾袞做了皇阿瑪,當然要行使權力,不僅娶了順治帝親媽孝莊太后,還經常進入皇宮留宿,姦淫宮女。

我寫過兩篇歷史回答文章:

①《孝莊為何停靈37年不下葬》

②《多爾袞為何不稱帝》

這兩篇翔實闡述、考證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歷史事實。讀者感興趣可以翻閱,這裡不多說孝莊下嫁的情節。

順治帝的皇位,是以母親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換取來的!

多爾袞一直以皇阿瑪自居,發號施令任意妄為,把皇帝玉璽都搬到他的王宮裡方便行事!順治帝成了擺設的木偶!

總之,多爾袞專權獨裁,對孝莊和順治帝壓迫得厲害!這一切,年輕的順治帝當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十分反感和憎恨!

可以想象,如果多爾袞不早死,多活十年,順治帝的皇位能否保住都成問題呢!也許多爾袞哪天高興就自己做皇帝了!試想,武則天敢搶兒子的皇位,多爾袞為何不敢奪順治帝的皇位?這個皇父只是名義上的,又不是親爸爸!就是親爸爸都可以奪兒子的皇位!歷史上不是有兒子奪親爸爸的皇位嗎?多爾袞是滿族人,哪管這麼多漢人規矩,他想怎麼幹就怎麼幹,誰也攔不住!

(實情是:多爾袞真要自己稱帝,滿清統治高層內部會出現較大分裂!這是肯定的。因為孝莊和順治帝這邊有不少將領支持。出現分裂,是多爾袞不願看到的事情,所以啞忍讓順治帝繼續做)

二,反對派瘋狂報復

多爾袞38歲突然死掉,這對於順治帝來說,太好了!他終於可以親政,奪回皇權!

但多爾袞剛死那陣子,朝廷中還有多爾袞親信,順治帝不敢造次,下旨給多爾袞風光大葬!因為是“皇父”,當然是按皇帝規格辦理喪事,上諡號“義皇帝”,廟號“成宗”,牌位放入奉先殿。

兩個月後,順治帝重用多爾袞的反對派,就開始秋後算賬:把多爾袞治罪,剝奪一切生前死後的官封!並處於毀墓鞭屍!

多爾袞其實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他欺壓順治帝太久了!欺君罔上!順治帝一旦掌權能不狠狠報復嗎?看看明朝朱元璋如何對付功臣、萬曆帝如何整治張居正就曉得了!

是多爾袞沒料到自己會這麼短命!

一世梟雄多爾袞落得這麼個悲慘結局,當然也是他平常作惡霸道的結果!

功高不賞,有過必懲。這兩條多爾袞都應驗了。如果按滿清家法,他應該做臣子好好輔助順治帝!什麼皇父,娶太后,想都不要想!因為皇帝長大後一旦受奸臣挑撥就會感到恥辱而懷恨!如果多爾袞自私自利多一些,他應該仿效楊堅、曹丕、司馬炎、李世民,自己稱帝,總可以自保無虞。可惜,他還是逃不出孝莊的美人計溫柔窩,最終搞到身死名裂,任人宰割,死後也不得安寧。

後來,還是乾隆帝假仁假義,體念開國元勳,給予多爾袞平反,為他重修墓地。

(注:乾隆這家子佔便宜大了:先祖六歲小孩皇帝白白佔有北京城,白白佔有明朝疆土,代價是受了多爾袞好多年欺壓而已!算起來,虧小,賺大。任你多爾袞英雄了得,機關算盡,沒你的份,怎麼折騰也搞不來!死後還得被清算!乾隆帝是想通了,所以不計較,大方給多爾袞平反,修墓。)

歷史煙雲已散。多爾袞與順治帝之間的恩怨,也只能作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大城公



多爾袞是清朝的大功臣,順治帝的大罪人,所以死後被親政的順治帝整的很慘。但並不能抹殺多爾袞的功勞,近兩百年以後,乾隆帝為多爾袞平反時,稱其為“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

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為何多爾袞是清朝的大功臣,順治帝的大罪人。

眾所周知清朝在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時代,也就是東北的一方割據勢力,雖然屢戰屢勝,但當時的地位也就是類似於北宋之西夏一般。

清朝在世祖順治帝入關以後才成為全國性政權,但入關的功勞看似是世祖順治帝,其實是當時的實際統治者多爾袞的功勞。

在攝政王多爾袞的一再堅持主導下,清朝才入的關,可謂是清朝入關第一功臣。

同時入關以後,因為兵力不足等原因,滿洲統治階層對於統一全國並沒有多少信心,甚至有些滿洲貴族認為應該“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諸王以鎮燕都, 而大兵則或還守瀋陽,或退保山海,可無後患”。意思是趁此機會屠城掠奪一番,繼續退回關外,然後北京留下王爺鎮守就好。

攝政王多爾袞堅決不同意,甚至搬出皇太極曾經說過的話來反駁:“若得北京,當即徙都,以圖進取”。

最終在多爾的袞的堅持下,清朝不僅入了關,還先後滅了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南明弘光政權,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基礎。

所以說多爾袞是清朝的大功臣。

再說說多爾袞為何說順治帝的大罪人。

因為多爾袞架空了順治帝,多爾袞當權期間順治帝沒有一點權力。而這位攝政王從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公然稱之為皇父,所出行排場和權力與真正的皇帝沒什麼區別,順治帝不恨他才怪。

所以多爾袞死後,順治為了穩住其黨羽,封其為清成宗,順治八年二月坐穩皇位以後就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


宋安之


看到問題,我們不禁會想,既然多爾袞生前都位極人臣,對清朝貢獻極大,那為什麼死後會慘遭鞭屍呢?

愛新覺羅·多爾袞和皇太極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但是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因為是庶出,所以當時即便努爾哈赤相對於皇太極更偏愛於小兒子多爾袞,但是在努爾哈赤世襲王位的時候,還是遵從了嫡長子繼承製,遵從了滿清皇族多數人得意見,確立了當時年紀較大、閱歷豐富、較有權力的皇太極。為此,根據滿族制度,多爾袞的生母也被處以死刑,與努爾哈赤合葬。但是多爾袞生性聰明,又接連遭受到了這諸多打擊,使得幼年得多爾袞就早早地感受到了政治的血腥味道。後來,憑藉著天生優勢和自身的勤奮,小小年紀的多爾袞就成為了征戰四方得大英雄,還是滿清八旗之一的旗主。

大家都知道,公元1644 年,清軍攻入山海關,當時就是身為大將軍的多爾袞率領清軍入了山海關,進逼明朝首都北京,攻取紫禁城,逼迫明崇禎帝於景山自縊。當時,因為是多爾袞帶領軍隊入關滅明,所以在滿清貴族眾人眼中,多爾袞已經成為眾望所歸,被冠之以“滿清第一人”,可見當時的多爾袞多麼得勢。但是當時的他並沒有居功自傲,他認清了清軍入關後的政治局勢,一方面重用人才,完善法律制度,穩定中原;另一方面,多爾袞組建專門的清繳明朝餘孽的軍隊。這樣一方面穩定了入關後清朝的局勢,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為清朝長久立足天下做保障,真的是一心一意為滿清新政權啊,考慮的如此周全。從這裡看出,多爾袞的確是在為大清朝謀劃將來啊,而且功勞極大,為何死後慘遭鞭屍呢?

第一點,公元1643年,皇太極駕崩。此時正直清軍入關滅明的關鍵階段。皇太極駕崩,滿清官員從大局著手,認為皇帝之位應該先由多爾袞代替,但是卻有相當部分人支持順治帝即位。這樣雙方就引起了矛盾,乳臭未乾的順治帝能成得了大事嘛?但是從多爾袞來說並無頂替順治的心意,於是當了攝政王。但是,當了攝政王的多爾袞屢屢施壓於順治帝,還逼迫順治帝加封自己為皇父攝政王。這對於順治帝來說不是奇恥大辱嘛。

第二點,多爾袞執政期間,一度飛揚跋扈,霸道專權,處處打壓順治帝,目中無人,只要是有關朝廷的事情,多爾袞絕對會橫插一槓,絲毫不給順治帝有專權獨斷的機會。身為攝政王,絲毫不遵守朝廷法律規章制度;身為大臣,絲毫不懂得君臣佐使的原則,從始至終,多爾袞都沒有擺正自己的態度,認清自己的位置。

第三點,多爾袞生前利用職權將皇太極長子也就是順治帝的哥哥愛新覺羅·豪格處以極刑,在處死豪格前,並沒有徵得順治帝的意見和允許,多爾袞便私自動用私刑,這樣還不算,多爾袞身為豪格的叔叔,居然在處死豪格之後強行霸佔豪格的兩位妻子,這難道不違背倫理道德嘛,在當時程朱理學為主流的時代背景下,多爾袞位極人臣,卻如此不顧大局,勢必會給滿清統治帶來負面影響。

第四,多爾袞擁兵自重。滿清第一功臣的多爾袞帶兵入關滅清後,幾乎霸佔獨佔了所有的兵權,但是他扶持順治帝上位後,並絲毫沒有想移交出兵權的意思,即便順治上了皇位,但是手中沒有兵權,這樣看來,如果多爾袞不交出軍權,那麼將會是順治帝統治的一個威脅。

綜上所述,多爾袞雖然位極人臣,但其之後卻專權獨斷,嚴重干擾了順治帝的統治。

所以死後被順治帝鞭屍是情理之中的。


接受反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多爾袞一生相對於清庭而言有過嗎?沒有。

八歲起就參與國政,後來跟著皇太極南征北戰,打蒙古,打明朝,打朝鮮哪裡都有他的份。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皇太極在制定官制時。多爾袞是出了大力的,多爾袞助皇太極把後金封建化。對於後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


當然了多爾袞也因此權柄滔天。文官武將的升降,甚至王公貴族都由多爾袞管理。

皇太極時期的多爾袞還只能說是皇太極的左膀右臂。雖然內心對權力十分渴望,但是皇太極要比多爾袞厲害。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的野心就暴露了。皇太極沒立儲,幾個有權有勢的王公都對皇位有想法。都是愛新覺羅,就只能各憑本事了。

說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滿清的旗制。

簡單說啊,滿清旗制以牛錄為基礎,一牛錄有三百人,一旗原則上有二十五牛錄。當然這得看當權者的好惡。

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在牛錄的基礎上建立了黃紅藍白四旗,後來又加到八旗。即正黃,正紅,正白,正藍,鑲黃,鑲紅,鑲白,鑲藍。

皇太極死的時候,他大哥代善,也就是被努爾哈赤廢了太子位的人掌握兩紅旗,但是代善年老,兩紅旗數次被削弱,已經不具備爭奪皇位的資格。皇太極掌握三旗,為兩黃旗和正藍旗,這三旗大部分宗室都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支持者。多爾袞擁有兩白旗,當時兩白旗的實力也非常強大,多爾袞也是強有力的皇位爭奪者,而且正紅,正藍,正黃旗中有小部分宗室也是多爾袞的堅定支持者。剩下一個鑲藍旗濟爾哈朗。雖然他沒什麼資本爭奪皇位,但是他此時也成了天平上的一個砝碼,就看往哪邊放了。



皇位基本上就是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競爭了。

理清了各方勢力,各旗主和宗室還有部分大臣坐下來開會,看看這皇位到底誰坐。多爾袞阻力重重,大多數旗主不同意多爾袞繼位,但是多爾袞也不是吃素的,我不當皇帝行,那豪格也別當,皇太極又不是隻有豪格一個兒子。最後多方勢力妥協下,多爾袞放棄帝位,但是不立豪格,改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繼位,就是順治皇帝。

多爾袞在爭奪皇位無望的情況下劍走偏鋒,立了個影響力最小的少不更事的侄兒為皇帝。這樣自己雖然沒有皇帝之實,但是手裡的權力卻有了飛躍式的增加,玩好了皇帝任我拿捏,要不要這個名號無所謂的。

多爾袞肯定不是有多大的胸襟,但是多爾袞這麼做卻避免了滿清內部的內亂,不給外敵可乘之機,避免了剛到巔峰就完犢子的慘劇。雖然他野心勃勃,掌權後很快肅清了豪格一黨的勢力。但是此舉也是為國建功。

滿清定都北京後,順治帝加封多爾袞為攝政王,其權力,地位凌駕於諸王之上。

到後來,多爾袞的權勢是日益提高。順治皇帝封其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還直接把順治皇帝的璽印那到自己府上用,其禮節,儀仗和皇帝幾乎無二。而且多爾袞的野心也在日益攀增,誰要是在奏章中不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誰就得丟官,到後來,一切大小政務甚至都懶的做姿態向順治帝請示,多爾袞直接就批了,而且直接稱詔下旨,幾乎和皇帝無二。當時的多爾袞,幾乎可以說是西漢時霍光,東漢時董卓,曹操,唐末之朱溫,張居正還不夠格。順治皇帝就像籠中鳥雀。坐在龍椅上,什麼事都沒法管。

要說多爾袞沒野心,小孩子都不信,不過幸運的是,多爾袞在一次出獵墜馬跌傷,不久逝世,這對順治皇帝來說簡直是萬幸之事。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立馬出來活動,先追諡其為皇帝,然後笑嘻嘻地擠兩滴眼淚。隨後就對多爾袞黨羽進行了大清算,該殺的殺,該貶的貶,該提拔的提拔,很快就將多爾袞殘餘勢力收拾乾淨。

寫到這裡,發現多爾袞和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權臣霍光極其相似。活著的時候就是立皇帝,死了立馬被滅族。

多爾袞操縱朝政,僭越不尊,野心勃勃,實為一代權臣。但是在其掌權期間,清朝定鼎中原,並迅速鞏固統治,其對於清朝來說,又是一位功德無量的人。


守仁君這篇文章非常客觀,不帶任何主觀思想,就事論事,多爾袞對於明朝來說是大敵,但是對於清朝來說是大功臣。沒別的,就是希望,萬一您看到這篇文章了,也能客觀的去看。


守仁讀仁


多爾袞在清朝歷史上繞不過去。他的功勞很大。首先對滿族而言,多爾袞放棄爭皇位,避免了八旗內鬥,滿族分裂。其次多爾袞軍事上很牛,他攝政僅六年時間,就為清朝抓住了入關時機,並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大勢。他當然是功遠大於過。

他的過主要有縱容軍隊屠殺漢族,發佈禿髮令並因此大有殺戳。對清朝和順治而言,他這個攝政王的存在,是對皇權的挑戰,順治被人置為傀儡,當然很恨他。而且多爾袞與順治母親孝莊不清不楚,讓順治也很火他。

多爾袞生前大權在握,順治拿他沒辦法。他死後,甚至有追封他為成宗義皇帝的動議。但必須看到多爾袞雖然壓制了內部的派系鬥爭,不可能完全消除。這些人心裡恨多爾袞,等他一死,摸透順治心思,一邊倒的搞倒戈清算。

而且從維護皇權的角度看,順治清算多爾袞有必然性。不清算,人們會把功勞全算到多爾袞頭上,沒有順治什麼事,這一點但凡是皇帝都受不了。


羽書遲


大清王朝的建立四個人功勞最大,第一位是努爾哈赤,他十三副鎧甲起兵,統一了女真各部落,奠定了大清基礎。皇太極改國號大清,把汗國變成帝國,確定了問鼎中原的目標。多爾袞帥清兵入關,定都北京,橫掃千軍,把中原帝國的目標變成了現實。康熙收復臺灣,打敗沙俄,平定葛爾丹,奠定了大清帝國疆域基礎。

四個功勞最大的人中,一個是汗王,兩個是皇帝,都是國家首腦,只有多爾袞不是,他只是個親王。多爾袞的功勞比清朝大部分皇帝都高。當然,這是站在大清統治者立場上看問題。



皇太極是1643年9月駕崩,清兵1644年4月開始入關,中間只有半年時間。明朝氣數已盡,李自成農民起義轟轟烈烈,這是確定大清未來的關鍵時期,抓住機會大清就能問鼎中原,抓不住時機,大清中原帝國夢可能只是夢想。

皇太極駕崩,皇位之爭很激烈,當時競爭力最強的是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了抓住難得的機會,為了大清的未來,多爾袞採取妥協態度,把皇位讓給了順治,自己當攝政王。



如果多爾袞不妥協,和豪格或者和支持立皇太極兒子一派鬥爭到底,必然會兩敗俱傷,哪裡還有精力入主中原。清兵錯失入主中原的最佳時機,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也許大清的中原帝國夢也只能是個夢了。

從多爾袞的妥協可以看出,他把大清的國家利益,或者說把愛新覺羅家族利益看得比個人利益重。

大清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不入主中原就沒有大清帝國,沒有多爾袞就沒有大清帝國。多爾袞是大清帝國的實踐者和實現者。多爾袞對大清的功勞怎麼說都不為過。



多爾袞在順治朝是實際的最高權力者,他要是想當皇帝,完全可以把順治廢掉自己來當。他不想當皇帝,就是看順治不順眼,也可以把順治換掉。這一切沒有人能制約了他。多爾袞沒有那麼做。他的做法也是為了政局穩定。

順治整多爾袞一是為了洩私憤,二是為了樹立自己的統治權威。順治整治多爾袞是在他死後。多爾袞無子,人都死了,又沒後代,鞭屍也好,挫骨揚灰也好,只是給別人看的,對多爾袞並沒有實質意義。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攝政王多爾袞(1612一1650丿是努力哈赤"宮中大福晉”(相當於漢人的皇后)阿巴亥生的兒子,女真人講究子以母貴,多爾袞的身份和另一個大福晉傅察氏生的兒子皇太極同樣尊貴。努力哈赤死時皇太極已35歲掌握兩黃旗勢力當上繼承人是眾望所歸名正言順的,多爾袞才15歲後來隨皇太極徵科爾沁蒙古和明朝屢立戰功掌握正白旗軍政大權。天崇八年(1643年)皇太極暴死,沒有立太子。他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睿親王多爾袞都在爭奪皇帝的位子。豪格掌握兩黃旗軍政大權兼併正藍旗,多爾袞和豫親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等兄弟掌握兩白旗軍政大權。禮親王代善等兩紅旗是中間派。.豪格一派堅持立″皇子"維持皇太極正統。雙方爭吵二十多天,皇太極手下大將鰲拜等"佩劍向前”武力威懾,清統治集團陷入空前危機。最後多爾袞做出讓步立皇太極九子,六歲的福臨稱帝。雙方共同盟誓,昭告天地。條件是自已和鄭親王濟爾哈郎共同輔政。多爾袞靠卓越的政治手腕化解危機,向最高權力靠近一步,保持了自已實力,消除了內亂維護上層團結。1644年多爾袞任大將軍接受漢臣范文程等諫議“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冠爭也。”入關同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政權爭奪天下。多爾袞力主定都北京,比較注意收攬民心,發佈一些減免糧賦政策。多爾袞地位的上升,野心開始膨脹,王公貴族聚在一起候旨時要跪迎多爾袞,多爾袞回老家時要送到府前。多爾袞出行的儀杖和皇帝差不多,為批閱奏章方便,皇帝的玉璽大印在他的府上保管。他的稱號從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攝政王到皇父攝正王。一切政務不再謙恭請示如同皇帝。多爾袞和順至關糸如同火。1650年冬多爾袞在古北口打獵時墜馬而死。年僅39歲。開始順至皇帝給以厚葬,追認為清成宗。但僅兩個月後多爾袞勢力遭到清算。多爾袞也被挖墳掘墓,賠葬品也被收回,到到乾隆皇帝時才給以平反。認為他統一天下的功勞還是非常大的。清初定鼎北京,草創各種制度,重用漢臣平定天下維護清統治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他為維護自已地位打擊異已,豪格攻大西軍失利令其自盡,剃髮易服令傷害了漢民族感情,搞圈地把北京內城幾十萬漢人強制遷出供八旗人居出,圈佔漢人田地跑馬占山等都嚴重侵犯了百姓利益。但從維護整個國家領土完整上,為清朝在全國的統治奠定基礎。






關東俠客


清攝政王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大清能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軍功卓著。問鼎中原後先後封為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墜馬而死,卒年38歲。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大清朝入關後朝廷最高權力實際掌權人。死後不久就遭到清算,順治帝以謀反罪等14項死罪論處,命人將剛剛下葬2個月的多爾袞陵墓平毀,挖出屍體,鞭屍、焚屍。為什麼順治如此懷恨他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脅迫皇嫂孝莊文皇太后下嫁多爾袞,這是順治最痛恨多爾袞。2私穿九龍皇袍。3爭皇位殺了順治哥哥豪格(豪格獄中而死)。4多爾袞專橫跋扈,權傾天下,擅殺意見不合之人。也對順治指手畫腳。各位你們說我說的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