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之居住和見識

(49)先生的的一句“恭辦南鬥圩行宮,得第二次瞻仰天顏。苟生於盛世而仍居僻壤,安得此遊觀哉?”提示,人生與何地,由天註定,而居於何地,則看個人的努力,不同的居住地域也決定了一個人的世面與見識。因此,努力改變自己,是個人一生的奮鬥和努力,同時也決定了下一代人的前程與未來,不知看官是否同意這樣的體悟?當下流行的雞湯文有這樣一句,發人深思:一根稻草繩的價值除有其自身的基本價值外,還有其和誰捆綁在一起的附加因素,如果與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價,而如果和螃蟹或者黃金一起搭檔,那麼它的價格就不可限量!震耳發饋。

【甲辰之春,餘隨侍吾父於吳江和明府幕中,與山陰章平江、武林張應幕、鞘溪顧靄泉諸公同事,恭辦南鬥圩行宮,得第二次瞻仰天顏。一日,天將晚矣,忽動歸興。有辦差小快船,雙艫兩槳,於太湖飛棹疾馳,吳俗呼為“出水轡頭”。轉瞬已至吳門橋,即跨鶴騰空,無此神爽,抵家,晚餐未熟也。吾鄉素尚繁華,至此日之爭勝奪奇,較昔尤奢。燈綵炫眸,笙歌聒耳,古人所謂“畫棟雕甍”、“珠簾繡幕”、“玉欄干”、“錦步障”,不啻過之。餘為友人東拉西扯,助其插花結綵,閒則呼朋引類,劇飲狂歌,暢懷遊覽,少年豪興,不倦不疲。苟生於盛世而仍居僻壤,安得此遊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