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知P2P是高風險的投資,還有人一個勁往裡面投資?

財商來啦


P2P這是一個比較矛盾的是行業,經過幾年高速發展之後最近兩年遇到了一個瓶頸,最近兩年有很多平臺跑路,累計問題平臺達到了4964家,其中失聯平臺比例高達57.46%。

所以目前P2P平臺還處於一個風險時期,這個時候還是有些風險的。但是P2P平臺必須經過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經過這一輪問題集中爆發期之後,我相信未來P2P會更像規範,同時客戶和資金會向哪些大平臺傾斜,所以那些成立時間長,背景實力雄厚的平臺還是值得考慮。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關於外貿的投資,平臺是中日合資的,在日本的電商平臺有點像中國的淘寶,物流,實體商超,快遞櫃都有,會有一些自行車類的產品從中國進口,在這種需求下,中國出口日本也是抓住了機遇,尤其外貿行業平均利潤5-10倍,我投資的這個一鍵代購,託管營銷,我什麼都不用管,我在前期平臺的調查,確認是基於實物代購的基礎上,這樣就放心了,一個月的週期,年利率可以到15%,中國作為整個亞太地區最大的跨境電商市場,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支持下,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充分展現利潤優勢,跟著國家政策分外貿一杯羹,也是趨勢。我做投資也吃過不少虧,最穩定安全的就是跟隨著國家政策走了。


匆匆理財


到捅破這個窗戶紙的時候看P2P的問題,和P2P剛出來的時候,人們看它就完全不一樣。今天有些事情說起來跟聽笑話差不多。當時卻不這樣。

說個真事。我一朋友是銀行的,她有一天跟我講P2P,說收益怎麼高怎麼高的。拿過來一看,覺得不太放心。但是她仗著自己是銀行從業的,對金融的把握比較好,她投了。一下子搞了300萬。我仔細和她聊過,她也認為回報太高會有可能的風險。但是她的本意是吃頭口水。她不是不知道中國曆來的非法集資行為。哪個非法集資不許以高回報的。她認為,只要收手快,吃口頭口水,就能控制風險。

我卻對這種提不起興趣來。這不過是本金和回報之間的遊戲。當回報足夠高的時候,說白了,人家都是衝著本金來的。因為實際上很難找到這種回報的產業。要是拿錢去堵債務的窟窿,那就是肉包子打狗了,有去無回。對於這種沒有第三方信用背書的東西,一個銀行從業人員竟然也能投進去,我很難理解。

結果等事情黃了,呵呵,我周圍竟然有好幾個這樣的。還有更奇葩的,以為自己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竟跟同事借款,許以回報,投進去。當然,他能從中掙3個點5個點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訓一直在,事情也一直在重複。從泛亞到炒金,再之前就是直接的非法集資。我相信這種事情,以後還會有。龐氏騙局太著名了,跟風的人就會多。


大舟財經觀


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裡,對於P2P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煎熬的日子。不到20天時間,就接連雷掉了100家平臺,其中還有排名前50的大平臺。一時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平臺資金加速抽離。

事實上,P2P平臺集中爆雷事件過去幾年頻繁發生,現在大家都知道P2P理財的風險性,但是總有人一個勁往裡面投資衝進去。現在如果把錢存銀行利息太低,心有不甘;而投資買房,門檻較大,風險也高;入市炒股,股市大跌。但你要不投資呢,通貨膨脹又會使你的資產縮水。無奈之下,一些人只能被迫選擇P2P高風險投資,以博取高收益。

在普通投資者看來,他們投資高風險的P2P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P2P的收益率相對較高,與居民存款、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投資相比,P2P給出的利率是相當誘人的,儘管P2P收益率近年有所下降,但現在一般都在7-10%之間。這樣的收益率,足可應對國內的通脹。

再者,P2P各平臺都非常喜歡包裝自己,什麼大數據、亂七八糟的技術、三方存管、三方擔保、股東背景全部亮出來,甚至還有一些P2P是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這樣潛移默化的告訴你他們能夠控制風險。而且即使出了事,平臺也有實力進行剛性兌付。

最後,普通投資者往往心存僥倖心理。他們當然知道玩P2P的風險非常大,但總有一些人覺得,這次不會輪到我倒黴的,他們還認為P2P投資期限三個月或半年,時間又不長,我只要做短期P2P投資就可以了,如果風向不對頭,可以趕快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但最終還是沒跑掉。

實際上,在投資界裡非常常見的一句話就是:“你想別人的利息,別人卻想的是你的本金”,而且很多P2P平臺存在自融、資金池、風控的問題,一旦遇到流動性問題和監管壓力,平臺的潛在風險很快會被引爆。那麼,今年4月份為啥又有這麼多P2P平臺風險又被集中引爆了呢?我們認為這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由於我國的貨幣政策偏向中性,今年銀行資金比較緊張,社會流動性不佳,而且實體經濟經營困難,企業沒錢還P2P。再看小額分散的消費貸款,很多企業效益不好,減員增效,導致小額消費貸款者還款能力剝弱,P2P討債成本急劇上升。此外,3-4月份股市表現還不錯,大量資金流向A股市場。

另一方面,政策頻繁出臺,P2P平臺生存困難。從去年6月開始,監管部門多次向P2P市場釋放出強烈的監管的信號。結果備案延遲,合規成本增加,這讓一些規模不大,實力不強的平臺,繼續維繫下去的難度加大,只能選擇退出或轉型。這就是所謂的“政策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道理。

對於普通投資者,他們不像真正的富裕群體有很好的投資渠道,這些富裕群體投資不僅安全,而且暴利。而普通投資者不是要承受銀行低利率之苦,就是要被通脹弄了財富縮水。無奈之下,只能希望通過P2P來獲得較多收益。但是恰巧碰到今年又是P2P的監管備案年,又是社會流動性不足之年,再加上這個行業本身就不規範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P2P行業出現集體倒閉就不足為奇了。


不執著財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大家都知道P2P理財是高風險的投資,卻總有人衝進去填坑,主要還是擺脫不了心中的貪字!

一、P2P的收益率很高

在P2P推出之前,居民小額理財往往選擇銀行存款、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方式,年化收益率最多不超過6%。而P2P理財一經推出,收益率高達10%甚至20%,遠遠超過市面上各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筆者2015年時有投過幾筆P2P理財,感受了一下金融行業發展的紅利,收益率確實很高。16年之後就沒有再參與P2P投資。前幾天那個平臺老闆在互金倒閉潮中跑路了。

很多人投資,就是看中了P2P理財的高收益率,在高息的誘惑下忽視了風險。

二、平臺誇大宣傳

每個P2P理財平臺都把自己包裝的非常專業,什麼大數據、亂七八糟的技術、三方存管、三方擔保、股東背景全部亮出來,潛移默化的告訴你他們能夠控制風險。

但是打開招聘頁面,發現招聘的都是技術人員行政人員,金融公司最重要的風控人員則沒有招聘,所以這些平臺根本沒有他們宣稱的那樣安全。

三、心存僥倖

我有一個朋友去年在一個明顯是龐氏騙局的平臺上投資,年化收益率超過100%。我問他這麼高你也敢投?他給我看了各種信息,意思就是還有好過人進平臺,起碼半年內不跑路。

結果沒兩個月,這個平臺就跑了。

投資這個東西,第一位一定是安全,第二位才是收益率,如果只看到收益率,沒看到風險,那麼大概率是要被騙子收割。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首席投資官


樓主這個說法不是很準確,大部分投資P2P的朋友並不認為這是一種高風險投資,相反,很多朋友認為P2P是一種收益高,風險相對可控的投資理財產品。這種認識主要源於以下三個方面:

1.P2P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投資理財方式,時間較短。

P2P在2013年和2014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在2015年達到了巔峰,隨後監管開始逐步加強。從發展過程看出,P2P屬於新興的行業,大部分人都沒有相關經驗,故在判斷上會存在偏差。

2.P2P是在三無的環境下流行開的,平臺過渡包裝,難以識別。

P2P是在無監管、無門檻、無規則,三無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平臺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通常會進行過渡的品牌包裝,什麼強大的股東背景,某某金融機構挖過來的高管,一流的風控等等。這讓投資人很難辨識其真實性。

3.投資理財有吸附效應,當個人小資金獲利後會習慣性加大投資。

投資理財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行業性特徵,即一開始用戶都是小資金嘗試,一旦按時回款後,用戶會加大投入,越投越多,從各大平臺公佈的數據就能夠看出來。這也是導致一些用戶踩雷後損失慘重的原因。

總體而言,投資人在投P2P的過程中會知道該投資理財存在一定風險,但大多數人並不認為是高風險。

如今,隨著157號文和1號文的曝光,未來剩下的P2P平臺將在百家左右。更多P2P相關知識,可關注我閱讀相關文章。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作為財富管理行業的觀察員,研究P2P行業的發展和走向,是必不可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看法。

針對這個問題,結論有2個:

1. P2P以往的玩法為:剛性兌付+資金池,在經濟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市場中的流動性十分充足,資金來往非常通暢,高收益率背後總有後來的人接盤,造成了高收益率一直持續,錢放在銀行的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別人獲利?


2. 投資者不夠成熟,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大家手裡都開始有了一部分可以用作投資的資金,但是對於產品的投資邏輯、產業的發展方向一點都不瞭解,對於風險的認知更可謂是一知半解,奔著收益率就想著躺賺的日子。

說完結論,我們來簡單說一下:

1)剛性兌付+資金池業務造成的P2P高收益

什麼是P2P,就是個人與個人的資金撮合平臺,你需要錢,別人有錢,就以一定的貸款利率來撮合雙方。那為什麼收益率會高?原因如下:

經濟快速發展,市場較為繁榮,產業發展快,並且有一定的人口紅利,大家借的錢都可以拿來發展產業從而產生利潤還錢。這是前提。

剛性兌付,既然可以快速拿到錢,很多平臺為了讓別人來平臺這裡投錢,在監管空白的時間就提出“一定能夠本金+利率還給投資者”的方式,這種“高收益、低風險”的方式,投資者不愛都不行。

資金池,在剛性兌付的誘惑下,平臺吸納到了很多錢,這些錢本應該拿去投資合同上的標的,但經過平臺的多層操作,可以拿新來的錢,去投資其他平臺自認為很好的項目,或者可以獲得更大收益的項目,或者拿來去填補上一個項目失敗,但卻承諾兌付的了投資人那筆錢。

於是,用兌付的承諾吸引投資者的錢進來變成資金池,然後拿新的錢去還前面可能虧損的錢,加上經濟發展較好,市場上有充裕的錢不停地流入,3者共同促力,使得P2P高收益的方式一直造福著大家。

但回過頭來我們看,其實P2P的投資方式特別地混亂並且沒有管制,當監管新規發出,限制一定的違規操作,其中一個鏈條斷掉,整個產業鏈都受到了影響。所以現在局面就是:P2P爆雷已經不能算新聞了,人們只是對爆雷的金額髮出“靠,真TM多”的感嘆。

2) 投資者不夠成熟,只看高收益,卻無視了投資背後的風險

前面也說到,P2P的投資方式使存在混亂的,但因為打出了高收益+剛性兌付的口號,導致不停地有人去投資,又因為沉浸於高收益的美夢中過久,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投資方式,並沒有培養自己對於投資的嚴肅態度,看到收益率就覺得可以兌付,並沒有看到投資背後的風險。

我們舉個例子:

有一個好朋友找你借錢,因為是好朋友,你非常相信他,也非常瞭解他,所以你只會想,我每個月能夠收到他給的利息xx,忽視了其中的風險。萬一他生意失敗了呢?萬一他出意外了呢?當然我們是不希望這樣的,但如果什麼都是確定的話,就不叫做風險了。

現在我們看到所謂的房價下降就鬧到售樓處,P2P爆雷就在公司下面拉橫幅,因為風險出現了,自己卻沒有做好承受的準備,這就是典型的“巨嬰心理”,如同《千面英雄》中說的一樣:

擺脫嬰兒期的自我以及相應的情感關係的範圍與理想是多麼的重要。有的人被“童年”的“圍牆”所禁錮,父母就像閾限的守護者,這些膽怯的靈魂因為害怕某些懲罰,無法通過大門,在外面的世界獲得重生。

很像那些還做著“高收益、低風險”投資的美夢的投資者們。

最後,我們收一下尾:

P2P的模式,是一種金融創新的模式,並不是一棒打死,只是因為市場發展本來就是要慢慢來的,以往無監管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那就按照合規的方式來,這樣的方式也有它自己的投資邏輯,瞭解了投資邏輯,瞭解了風險,投資收益率和風險都在自己的預期內,就值得投資。

投資者方面,樹立“風險”意識已經不用多說的了,落地怎麼做呢,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a. 選機構:選擇成立時間比較長的機構,因為機構市場越長,越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考驗。此外,看機構的法人、控股股東與董事長是否是同一人,如果不是,一定要弄清楚原因。最後,還要看員工,金融公司樓下抽菸的比較多,而抽菸的時候也就他們放鬆的時候,聽聽他們在聊什麼。怎麼看、怎麼聽、怎麼判斷就不用我多說了吧,這個狀態下最能看出一個群體的素質。

b. 破除迷思:任何廣告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購買者,所以不要以為產品上了央視,就有了央視的背書。此外,還要破除獲獎迷思,民間機構的頒獎,基本沒有什麼權威性,你看看摩根大通,獲過什麼獎項嗎?最後還要不追熱點,熱點都是別人希望炒火吸引更多人加入的,好的機會不需要太多人知道。

c. 選投資產品:先是選地區,任何一個產品都必然投向某一地區,營商環境不好的地區,壞賬的幾率一定比其他地區要高。然後是選行業,現在大的經濟背景是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必然意味著傳統行業的沒落和新興行業的崛起。最後是投資品種,把投資風險測評做好,投資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d. 建立契約精神:金融產品是基於現實情況和某些假設條件來設計的,現實情況可能隨時發生變化,假設條件更是既可以成立,也可以不成立,這些都決定了金融產品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只要在風險明晰的情況下,我們簽了單,就要接受最不理想的情況,這才是投資者成熟的表現。自己為自己做下的事情買單,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


以上,如果覺得我們的回答有所幫助,不要吝嗇你的贊哇~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與我們一同探討~


顧問雲


P2P雖然風險高,但是有幾個優勢很受歡迎。

一是高收益,很多P2P的收益都在10%以上,比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信託這些產品高很多,很多人經不起誘惑。

二是很多平臺打著國資或者央企的背景,讓很多人以為是官方辦的,不會倒掉,相信這個平臺,把自己的錢就投資進去了。

三是有些小心謹慎的人開始只投了很少的錢進去,但是到期後每次都能獲得平臺的及時返回,幾年過去了,他們對平臺越來越信賴,放鬆了警惕,就掉進坑裡了。

P2P平臺風險為何現在集中出現,有幾個原因:

❶ 宏觀金融環境收緊

P2P當然早已是一些企業融資的渠道,以前在資金寬鬆的時候,P2P就給企業做過橋業務,銀行貸款資金下來後迅速還給他們。今年銀行資金緊張,現在銀行的錢沒了,企業就沒有錢還P2P了。

❷ 政策頻頻出臺,平臺生存艱難

從6月至今,監管部門多次向P2P市場釋放出加強監管的信號。結果備案延遲,合規成本增加,讓一些有問題且實力不濟的平臺,繼續維繫下去的難度越來越大。

❹ 本身模式就不具有合規性

有些P2P平臺存在自融、資金池、風控的問題,遇到流動性問題和監管壓力,也會很快引爆風險。


大貓財經


從2016年的合規元年到2017年的監管元年再到2018年的備案元年,不論是平臺的規範還是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都是逐步健全。

P2P網貸和股票、基金、期貨等理財產品不一樣。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啥規律可循,最大的風險就是P2P不確定因素太多潛在風險大,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它高風險投資,對於經常做P2P理財的人來說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P2P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要慢慢步入平穩發展,不像之前會有很高的收益。在2015年左右有的平臺收益高達30%左右的年華收益,那個時候做P2P人的用戶很賺錢。基本都是短期不超過一年時間。

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人投資P2P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很實用。

一、P2P發展空間還很大,市場需求活躍。

二、P2P理財相對其它理財產品收益高,門檻低,操作簡單。

三、現在人們手上的閒置資金多了,再加上一直降息,很多人把錢拿尋找高一點的理財。

四、雖說P2P有跑路、圈錢、倒閉的不好影響,但很多還是嚐到了它的甜頭,正面信息傳遞讓很多人對P2P感興趣。

五、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用戶量數據大,網上借貸又方便節省時間。又借必有貸,市場發展需求。

六、有一部分人還是抱著投機取巧的心態,進入P2P市場,選擇的基本都是高收益平臺還返現。

七、現在P2P不斷完善,市場機制不斷健全,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吸引很多人進入P2P市場。

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歡迎諮詢交流,分享的不是很全面,有不懂的可以隨時諮詢。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曹海晨


這就好比問炒股票中的打板玩家。明知道風險很高怎麼還敢追。

一.p2p能給到10%的年化收益率。銀行理財一年的年化收益率才多少。3%左右。你們心動不動。

二.玩p2p的都以為自己很牛皮,可能提前出來,就像玩股票都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的傻子一樣。過度自信。

總結起來就是隻看到高收益,同時認為自己很牛皮。主動忽視風險。

用腦袋想一想就知道銀行理財給到3%-5%的收益率,那麼這些錢投入的項目起碼要有5%-7%的利潤率。那麼最後拿到這些錢的行業的利潤率要到7%-9%。如果理財的收益率更高,那麼類推的利潤率也要更高。還得考慮風險情況。


塵關鎖道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有風險才有收益,那高風險就有高收益。P2P就是高風險的投資,但還要那麼多人投進去,為什麼呢?

第一,投資產品的弱化。今年來,股市下跌了近20%,全民投資產品-基金也跌跌不休,銀行存款又如同雞肋,實在不願意咬一口,作為新型互聯網金融的P2P就突顯出來了。它屬於網上借貸,不受外部投資環境影響,加上老是鬧錢荒,收益還是挺不錯的。

第二,P2P平臺良莠不齊。近兩年,P2P平臺如雨後春筍,一下子出現了上千家,有的號稱“國字號”,有的自稱上市公司,騙取大家的信任。他們為了圈錢,許諾高收益,攤子鋪得很大,拆東牆補西牆,風險越來越高。隨著國家加強監管,要求今年4-6月份必須完成備案,所以7月份一大批平臺集中爆雷。

第三,僥倖心理作怪。近年來,常有P2P平臺跑路,很多人血汗錢打水漂,總覺得這種事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另外,P2P的高收益確實挺誘人的,其實高收益就預示著高風險,很多人喜歡玩心跳,願意挺而走險,就會有一批又一批人去投資P2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