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元名將李庭芝簡介 李庭芝是怎麼死的?

李庭芝是南宋時期,抗擊蒙元騎兵的名將,對抗擊元朝,維護國家安全和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雖然李庭芝在後世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就像南宋大部分愛國將領一樣,儘管默默無聞,被歷史所遺忘,但是在他們生活的年代,都是為保護國家而付出所有的人。這樣的人,是值得後世人欽佩和讚賞的。

宋朝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統一國家中最可悲卻又最閃亮的一個王朝。因為宋太祖“重文輕武”國策的推行,宋朝的經濟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在武力方面卻大部分下降。特別是在當時,北方几個草原國家的先後崛起,都對宋朝的領土安全有極大的威脅。

宋朝的可悲,在於自身武力的弱小和地方實力的逐漸強大。北方草原民族,先後崛起了遼國、西夏、金國和蒙元,而宋朝就一直都處在這幾個草原民族的威脅下。更可悲的是,在往往協助另一個草原民族取代上一個霸主,成為新的霸主之後,宋朝都會成為新霸主覬覦的肥肉。

北宋時期,宋朝聯合金軍滅亡遼國。遼國一滅,金國就撕毀盟約,迅速將矛頭調轉,對準宋朝,最終滅亡了北宋。南宋時期,宋朝和蒙古軍隊聯合,共同夾擊金國,並最終消滅金國。但是沒有多久,蒙古鐵騎大舉南下,想要一舉在消滅南宋。

雖然南宋並沒有被蒙元鐵騎,一下子就滅掉,但是最終宋朝還是亡在了元朝的手上。所以說,宋朝是可悲的。李庭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出生在宋朝。

抗元名將李庭芝簡介 李庭芝是怎麼死的?

嘉熙末年,已經中舉的李庭芝,正在準備參加會試,期望進士及第,從而光宗耀祖。但是卻不想,這一年蒙古軍隊大舉南下,國家面臨是生死存亡。李庭芝毅然放棄科考,投奔到將領孟珙旗下,作為一名幕僚,為孟珙獻計獻策。

孟珙素有識人之能,第一眼看李庭芝就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等到收留李庭芝,李庭芝多次立功之後,更是對他讚不絕口。甚至對自己的兒子說,李庭芝日後在名譽地位上一定比他更出色。

李庭芝受到孟珙重用,後來成為施州建始縣的知縣一職。面對國家戰亂之際,李庭芝一上任就加強縣上的軍事實力,加強防禦建設,訓練青壯民兵和官兵。在他的帶領下,建始縣軍事實力顯著提高,一年後,甚至達到了百姓“皆知戰守,善驅逐,無事則植戈而耕,兵至則悉出而戰。”的地步。

淳佑初年,李庭芝從建始縣知縣任上歷任,不久考中進士,到孟珙帳下主管機要文字。孟珙去世之後,李庭芝被孟珙推薦給了他的下一任接班人賈似道。因為感念孟珙的知遇之恩,不顧眾人挽留,辭官為孟珙守孝三年。

後阿里李庭芝被賈似道起用為制置司參議,不久受到提拔移鎮兩淮。坐鎮兩淮之事,大力加強軍事防禦力量,進行防務建設。後來為亳州知州,在荊山築城以保衛淮南。

開秦元年,賈似道任京湖宣撫使,李庭芝被留下來管理揚州。後來蒙古軍隊進攻四川,李庭芝自請任峽州知州,領兵以扼守蜀東江口。

後來朝廷派了李應庚為參議官,接替李庭芝,鎮守揚州。李應庚因為本人並無謀略,加之調集士兵修建南城,許多士兵因為天氣炎熱而中暑死亡。這下子就被蒙軍逮到機會,迅速進攻,連續攻佔漣水三城,後渡淮河攻佔南城。

南城被奪取的時候,李庭芝因為母親去世,離任守喪。朝廷議論還有誰可以鎮守揚州,李庭芝成了不二人選,於是宋理宗下達詔書,命令李庭芝停止守喪,管兩淮制置司事。

李庭芝上任之後,迅速率兵出擊,先後擊敗李嬗、李理、李殪軍隊,夷平南城,攻破東海、石圃、蘄縣等地。

襄樊之戰時,因為囚宰相賈似道命部將范文虎牽制而不得前進,最終襄陽失守。元軍由此東下,進攻揚州,堅守城池,誓不投降。儘管後來元軍拿來謝太后手詔,李庭芝仍然不從。這位愛國將領,最終城池破。後來他又轉戰泰州,兵敗被元軍俘虜之後,英勇就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