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藝術|宋 李公麟《五馬圖》

【名稱】五馬圖

【年代】宋

【作者】李公麟

【現藏】二戰以前藏於私家,戰後失蹤,珂羅版藏於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語音文案:今天咱們要講的又是一副連真跡都不知所蹤的作品,這幅畫是宋代畫家李公麟的代表作《五馬圖》,畫面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這種“白描”法繼承了傳統的繪畫風格,接近顧愷之的緊細凝斂,承續吳道子的暗示物象立體結構的粗細變化,並用線條的變化暗示物體的質感,甚至用線條的強弱與所描繪的人的個性相呼應。他的這種畫法,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就是這樣一幅有深遠意義的作品在二戰以後蹤跡全無,就連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也是五馬圖的珂羅版,您一定會問什麼是珂羅版,珂羅版是一種複製書畫的方法,也就是珂羅版印刷技術。如果拋開藝術價值,珂羅版其實就是贗品。

聆聽藝術|宋 李公麟《五馬圖》

宋 李公麟《五馬圖》局部

《五馬圖》為其傳世佳作,紙本墨筆,縱29.3釐米,橫225釐米,無名款。圖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每匹馬後有宋黃庭堅題字,謂馬之年齡、進貢時間、馬名、收於何廄等,並跋稱為李伯時(公麟)所作。五匹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為: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而五位奚官則前三人為西域裝束,後兩人為漢人。

本幅無作者名款,共分5段,前 4段均有北宋黃庭堅的箋記,後紙有黃氏跋語,另有北宋、南宋初的曾紆跋,言及黃庭堅題於元祐五年(1090年)。幅上兩處有乾隆帝的題文,鈐有清“樂壽堂鑑藏寶”等印20方。

該卷系職貢類題材,作一人一馬狀。據黃氏題跋,5馬依次為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皆為雄馬,均是西域的貢品,分屬宋廷的左騏驥院和左天駟監。前3位控馬者為西域少數民族的形象和裝束,姿態各異,無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氣質亦微異,有飽經風霜、謹小慎微者;有年輕氣盛、執韁闊步者;有身穿官服、氣度驕橫者。馬的造型因品種而異,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別,但性情都溫順平和,以示已被調教馴服。大凡畫貢馬的題材,馬的神態和步態都是如此。

這種“白描”法繼承了傳統的繪畫風格,接近顧愷之的緊細凝斂,承續吳道子的暗示物象立體結構的粗細變化,並用線條的變化暗示物體的質感,甚至用線條的強弱與所描繪的人的個性相呼應。他所畫的人物,往往只憑幾條起伏而有韻律感的墨線來完成。他的這種畫法,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聆聽藝術|宋 李公麟《五馬圖》

宋 李公麟《五馬圖》


聆聽藝術|宋 李公麟《五馬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