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聪明更重要的是什么?

小朋友精力旺盛,为了让他安静下来,我就交给他一个打乱的七巧板,让他自己琢磨拼装。不久孩子就大喊:“我拼好啦!”外婆在旁边马上说:“你真聪明!”我赶紧补上一句:“你能坚持十几分钟,自己独立把七巧板拼好,妈妈很欣赏。”

尽管我也常常惯性使然,夸奖孩子时脱口而出:“你真聪明!”但看了《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后,意识到不仅要开始训练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还要开始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书评 | 比聪明更重要的是什么?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理念是: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先天的才能、资质、兴趣或者性情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努力进行改变和成长。

与之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商生来注定,人们拥有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

10年来,《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常驻美国亚马逊心理类图书畅销榜,获得《时代周刊》、《早安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撰文推荐。

书评 | 比聪明更重要的是什么?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作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罗尔·德韦克博士在对“成功”进行数十年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书中,罗尔·德韦克博士介绍了前面说过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作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训练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罗尔·德韦克博士认为人的每个念头和言行,都是思维模式的无意识写照,而你的能力恰如思维模式——只要想变,就能改变。书里列举了众多案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有体育界的故事,有商界的故事,有人际关系的故事。我对教育行业比较感兴趣,所以下面和大家分享两点关于教育的收获。

一、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父母、老师都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引导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学校教育的方式,但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父母可以做的有很多。

首当其冲的是注意对孩子的夸奖方式。如文中一开始所示,你可以直接夸奖他聪明;你也可以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他付出的努力,采取的策略,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等。

直接夸奖他聪明,等同于告诉孩子知识是凭借天生的能力获得的,一旦孩子受挫,就会马上退却,因为这不是他的聪明(才能)可以搞定的事情——父母向孩子传递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信息,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变得脆弱不堪。

而不断地夸奖孩子的努力过程,他慢慢会明白专业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受挫时,他就有可能转变策略,将失败转为另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发展潜能。除了注意夸奖方式外,还有关注孩子遭遇挫折(闯祸)时的反应,设定努力的目标等等,尝试用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或许你会发现一个新天地。

二、 如何开始你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之旅?

在探讨如何改变思维模式时,罗尔·德韦克博士分享了四步法:

第一步:接受。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是精妙复杂的一个整体,意识亦如是。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但这并不代表要去接受它的高频率出现,以及它在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会在什么时候回来?

第三步:命名。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它也是你的一部分。

第四步:教育。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教育自己,就像培养孩子一样来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它可以帮助和支持你。

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用一两点建议就可以完成,它意味着用全新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成长和持续成长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持续的自省和努力。就像我已经意识到要夸奖孩子努力的过程,下一次还是脱口而出:“你真聪明!”

所以罗尔·德韦克博士说改变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变的革命。旧信念与新信念并存,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你就会获得新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式。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值得一读。

书评 | 比聪明更重要的是什么?

《终身成长》思维导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