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都說現在糧價低,那麼你認為小麥、玉米至少漲到多少錢一斤,農民種地積極性才能高?

陳晨走鄉村


個人以為,農民種植積極性的高低和提高糧食價格並沒有直接和必然的關係,直接導致農民種植積極性影響的因素,主要還是種植收益。

種植收益如果高了,即便是糧食價格較低,也沒關係,比如說美國(筆者注,2018年美國農民人均收入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0萬以上)。


但是我國農業發展現狀決定了無法向美國那樣,通過擴大種植規模來提高農民的整體種植收益。

我們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即便是把目前我國的糧食價格提高一倍到兩塊或者三塊每斤一斤,目前產糧食的種植產量來算,以畝產1000斤來算,每畝帶來的產值也就是兩三千元而已,以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只有一畝多地來計算的話,平均每人從土地上獲取的收入只有一兩千元,這明顯不能夠滿足目前人的生活需要,也大大低於外出務工或者從事其他行業所帶來的最終收益。

那麼到底做到哪些事情才能夠真正促進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提高呢?鍾情三農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第一就是提高農民的種植規模,

目前,我國仍有三億農民在進行農業種植活動,平均每人所耕種的土地面積不過是六畝左右,即便是每畝每年帶來的產值達到了1000元,這也就意味著每年從種地方面獲得的收益不過是6000元左右,如果能夠將這些人的人均種植規模提高十倍,達到60畝內,也就意味著這些人每年從土地和種糧的過程中所獲取的收益能夠達到數萬元,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肯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是這也導致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以目前我國耕地面積非常有限,只有18億畝左右,如果人均耕地面積達到提高,就必然會導致我國的農業種植人口驟減,如果人均耕地面積提高十倍,也就意味著我國的糧食,農業種植人數將要減少十倍。

第二就是調整和優化種植結構,

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目前我國很多糧食產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但是其中存在著種植結構非常的不平衡,以稻穀種植為例,我國的普通稻穀價格,這些年越來越低,這就是因為我國普通稻穀的市場貢菊常年處於過剩的狀態,市場需求量遠遠低於每年的產量,導致庫存量非常大,而且消費需求非常的低迷,如果能夠增加一些優質稻穀的種植面積,生產出更多市場,需需要寫市場緊缺的稻穀品種,這樣的話又能夠賣上好價錢,也能夠滿足,我國稻穀消費市場新需求。


提高糧食價格並不能真正改變農民目前處境

寫到這裡,鍾情三農說一些自己的心裡話。

目前,我國仍有農村人口高達七人,其中有三億人左右處於長年外出務工有四億人,常年在農村居住,其中常年進行農業種植活動的人大概在三億人左右,即便是把這些人來平均種植我國18億畝耕地,不過是人均六六畝耕地左右很難,從這些土地上賺取錢,目前,我國農民的人均收入得到得以增長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靠外出務工。

所以,還希望大家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通過傳統的農業種植活動已經很難為如今的農民帶來收益上的增長,生活上的改變以及生活品質上的提升,如果想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如果想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外出務工是絕大多數農民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今後,我國農民數量將會越來越少,而耕地數目將會保持儘可能的不變,讓更少的人來更重,原本的土地讓人均種植規模得以擴大,才是我國農業種植髮展的未來和方向,而不是單單依靠提高糧食價格。


鍾情三農


糧價漲到多少錢一斤才會讓農民種地積極性?我沒有種地好幾年了糧食也是買了吃.我個人覺得現在的糧食價格和物價不成正比.在種子.農藥.化肥保持在目前價格.糧食價格應該翻一倍才正常!九幾年打零工一個月工錢只夠買200到300公斤大米.現在的人打零工一個月工錢購買400到500公斤大米,從這點看是不是糧食價格和現在的物價不成正比呢?當然很多人要問了既然我不種地靠買糧食吃為什麼還希望糧食價格翻一倍.短期看買糧食吃價格肯定是越低越好,但從長遠看這個低糧價很危險!有人肯定又要質疑了糧食價格低怎麼就危險了?糧食價格低必然就導致農民種了只夠自己吃.或者是根本不種地都打工買了吃,有錢嘛什麼糧食買不到是吧?那是因為中國能自給自足.國外才會低價出售糧食給中國!別的不說單單高科技產品.電子產品在中國不能自己生產的時候都是封鎖或者高價賣給中國。如果中國農民都不種地了.時間長了都依賴進口,到時候進口來的都是轉基因糧食.價格肯定不會便宜,如果國外來個不種轉基因糧食呢.恢復種植雜交糧食產量必然大降.高價賣給你……有人肯定又要說產糧大國不賣或者高價.咱們可以到周邊小國進口糧食啊.真到那個時候周邊產糧小國百分之百會發生動亂.糧食還能低價賣給中國?現在說嘛都要說我危言聳聽.真到那番田地後悔都來不及!


滇東岐興


農民都說現在糧價低,那麼你認為小麥、玉米至少漲到多少錢一斤,農民種地積極性才能高?

首先的承認,這幾年我國的糧食價格確實比較低,當然這是和14年、15年時的糧食價格歷史高位相對比而言,2019年目前我國包括玉米、小麥、稻穀以及大豆在內的主要糧食作物的市場價格均不及以前。

但是,單純的只是提高糧食價格就能夠讓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大增麼,其實並不然!我個人並不這樣認為。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真的只是因為糧食價格太低呢?追根溯源,真正的原因還是由於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太少,土地流轉成本又太高,最終導致農民的種植規模太小且最終的收益太低。

我們先來看一看去年我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吧。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農民人均收入為14600元,明顯低於全國居民人均收入28228元,甚至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而和去年我國外出務工人員年均收入45000元左右,更是差距甚遠。
截止目前,在我國7億農村人口的人的年均收入中,其中的非農業種植收入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也就是說,如今的中國農民收入的提高已經不再依靠傳統的農業種植,不用再仰仗糧食價格了。
不久前,我國某權威機構發佈的一則報告顯示,近年來,非農收入繼續成為中國農民增收的最大貢獻因素,其中全年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淨收入增加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近70%。而在經營淨收入中,農業淨收入增長仍然相對緩慢。

即便是農業種植收入而言,如果其想出現明顯的增加,提高糧價並不可取。如果農民的種植收益提高上來了,即便是糧食價格不高又如何?依舊不會影響他們的收益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
以目前世界農業生產第二大國——美國為例,雖然其糧食價格整體低於我國,但是由於其糧食種植過程中成本低,規模大,在最終的種植收益上,幾乎是笑傲全球的存在。
據瞭解,2018年美國200萬農民的人均收入為3萬美元以上,相當於20——25萬元人民幣之間。
而去年,我國的農民的人均收入不過是1.4萬元多一點,而且還是加上外出務工農民工的高收入之後,所得到的平均水準,如果單純計算那些常年在家務農的農民年收入,肯定會低於1.4萬元每年。
由此可見,糧食價格的高低,並不是真正決定農民種植收益以及種植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盲目的提高糧價,不會改變農民的基本遭遇。


糧油市場報


農民都說現在糧價低,那麼你認為小麥玉米至少漲到多少錢一斤?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才能高?

其實我們農民,不是貪得無厭。說得漲了多少多少才可以。我感覺最起碼就是我們刨了地理應有的一些花銷。我們最起碼能夠賺些辛苦錢。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現在糧食的價格確實低。如果碰到家裡人口少,地少的。收的麥子棒子賣的錢。還不如人家一個月的工資多。

第一。先說小麥。種麥子的時候。在我們這裡。二畝地撒一袋兒複合肥。100多元。然後再請人耕地。需要花錢。地耕完後。在找能播種的機子播種。需要花錢。等到秋冬季。還要給小麥上凍水。過了年。還要買化肥。還要再澆返青水。這個期間還要打農藥。小麥除草的除蟲的,除病。在麥子頭開花的時候。再澆一遍水。等麥子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在找機子收個小麥。那以上所說的這些都是種植小麥所需要花費的費用。

第二。種棒子。首先要買上覆合肥。種棒子的時候如果地幹還要。澆一遍水。收了麥子種的棒子。可以不用耕地。直接找機子播種。等到棒子大學的時候。打一遍除草的,除蟲的。棒子再大些。如果下雨有雨水更好。如果沒有雨水。或者雨水不夠。還要再澆地。等到收棒子的時候。就在找那種大聯合,收棒子。不過地裡的棒顆要打兩遍。把它打碎。才好種麥。嗯,這些呢,就是種植棒子所需要的費用。

總結。還是那句話。我們農民不會有過高的要求。只要棒子麥子的價格再長些。對的起,我們所付出的辛苦。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農人七隻蟲


我覺得糧食價格能保持在八毛到一塊錢就可以,關鍵是農民用的農資別漲價,一到春種秋收燃油價格也別在漲價了,如果要是糧食價格上漲了,那些農資,燃油,都跟著漲價,那就算糧食漲到十塊也白搭,農民也不掙錢,現在很多種量大戶都不種地了 ,在我們村就有一家種地都傷心了,他家在我們村一共快兩百畝地,種地一年下來剩不了多少錢,後來直接把地承包出去了,都去城裡打工了,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就是燃油漲價春秋最明顯,一到農民春季要種地了,油得價格肯定漲價,秋收也是一樣,就不能等農民種完,收完地在漲價啊,還有那些農資一看糧食價格高,什麼都嗷嗷漲價,糧食價格漲多少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別的漲多少價格。





南荒地山野菜


就拿我們當地來說吧,小工農村婦女100元一天,有手藝的如磚工至少220塊一天。農民種一季水稻一畝地毛收益1200塊,除去農資、收割費150塊,還有人工管理,就是一個虧本買賣。所以農村很多土地已經出現撂荒,能打工的就出去打工,實在不能打工的老人承擔起種田的責任,他們基本都是就近種田地夠吃就行。

那麼糧食為什麼不能漲價呢?而且有國家糧食最低保護價收購。與國際糧食價格相比,現在國內的水稻價格其實算不上特別低,其他國家水稻的價格其實比我們還要低上一些,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農民收入並不高呢?


我們農民一人種個五畝地就很吃力,屬於家庭農業農田分散不好統一管理。還有一個現象打農藥可謂是“趕蟲子”,一家趕完隔幾天另一家有趕回來,導致病蟲害沒有減輕影響產量增大成本。我國農村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生產不夠,像其他國家一人可以管理幾千畝,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糧食是生活必需品,稍微有點漲幅,整個物價開始上漲,人們生活質量會下降。

最重要的,中國糧食與世界接軌,不是你想漲價就漲價,而是要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才有市場競爭力。

目前讓你種田你有積極行嗎?


徽州山農小方


先不要談糧價,要先讀懂糧食成本。每個地方生產成本都不同!在我們這裡,水利條件差,生產成本就要高很多!還有政府官員與地方勢力勾結,挖田,挖山,挖地賣沙!導致水土流失,去年乾旱,旱死絕收不少!農業保險基本上是個空擺……沒有起半點作用!種田靠天吃飯的地方,生產成本比那水利條件好的地方要翻倍!現在荒廢的田是,水利條件沒有,機耕路不通,再者,就是你幾分田,他幾分田。糧食價高一元,人工工資就得漲一百!最後苦的很定是農民!農民就是原來的長工!做事一世,能養老人,養孩子!但千萬不能生病!孩子不能讀太多的書!溫飽是解決了的!不求糧價漲,只求物價降,人工工資降一半下來!那農民就謝天謝地!


-微笑勉強的有點心疼80066832


因為,農業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地多人少”的美國式規模化農業模式,另一個是“地少人多”日本韓國式的精細化農業模式。

客觀上來講,中國屬於【耕地少,人口多】——應該走【高品質,高價位】的精細化農業的路子!

第一,比如:有報道“日本的稻米價格是我國的10倍至20倍,而韓國是我國的5倍至15倍”。 你看,有這樣高的價格支撐,農民是會有巨大的積極性搞出質量更好的農產品的。

第二,再如:蔣高明博士撰寫的《美國廉價食品的代價》和《揭開美國農業》等系列文章中指出:美國每個農業人口平均耕地面積是1445畝,而中國農民的人均耕地只有7畝【全國人均耕地只有1畝多點】。——所以說,模仿美國式的“規模化農業”只適合“耕地更多,人口更少”的俄羅斯。

第三,又如:據蔣高明博士文章數據,美國相對於中國而言,美國用了我們近2倍的耕地,只產出了約0.5倍的產量!——據《美國家庭大農場,不適合》。打一個比喻:——如同一個200斤的胖子,只扛50斤的糧食。而一個100斤的瘦子,卻扛著100斤的糧食。

最後,第四:最關鍵的糧價問題

據《為什麼生態農業是高效的?》一文介紹:按照中國70年代的物價的比對,當前的糧食價格應該【20元左右一斤】!——當然,日本的糧價基本符合這個規律。

退一步講,中國的糧食價格每斤提高1—2元錢,是會極大的鼓舞農民的積極性【當前種地的農民,以及種田的承包大戶,99%的科技水平偏低】——進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

因為,今日頭條最近的截圖,美國農產品70%的有農藥殘留!——由此,大家可以想象為什麼【日本】和【香港】的長壽人口,大大多於美國呢?!


十星科技


我是農民中學識較廣的人,而且看問題還是很有個性的。這是一個極度荒唐的社會,而且是歷上經濟結構極不合理的社會。接目前的經濟形式糧價之少也得千兒八百元一擔。就這樣也無濟無事,其它價格也會狂漲起來,農民還是貧窮。國家必須打破建國初期的城鄉二元結構。攺開四十多年了,目前中國農業不是發展了,而是漰潰了。事實證明當年的農改是錯誤的。國家還抱殘守缺,天天髙唱改開頌歌,這是死到臨頭還不知邊麼回事。天亮了要幹活,囬頭見。


逸凡27603086


種地的積極性提高,首先就是講求公平公正,只要付出一分血汗,就能得到一分滿意的收穫,而不是現在"多收了三五斗",得到更糟糕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