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黃昏:拜占庭帝國的衰亡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位於歐洲東部,領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紀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諸神黃昏:拜占庭帝國的衰亡

拜占庭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地處歐亞交界的中樞地區,東方的商路為帝國帶來了鉅額財富,也使帝國長時間處於多線作戰狀態。由於敵人眾多,在軍事策略上國家的決策容錯率非常低,所以不正確的軍事策略會為國家帶來災難性後果。在東方,長期以來,依靠著托羅斯山脈,帝國成功阻擋薩拉森人的多次進攻,帝國的疆域十分穩固,還有忠誠可靠的盟友亞美尼亞為帝國緩衝,因此在馬其頓王朝前中期,國家東方主要敵人在東地中海沿線的阿拉伯人而非突厥人。

諸神黃昏:拜占庭帝國的衰亡

經濟問題是困擾帝國最嚴重的問題,從瓦西里二世以後,這個問題一直伴隨帝國進入墳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經濟問題才是帝國走向衰敗的本因。

在瓦西里二世之前,帝國的軍區制長期保持了帝國邊防的穩定,併為帝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軍隊和財政來源。馬其頓王朝時期,總體上帝國城鄉繁榮,人口比例合理,儘管出現了新的軍事貴族階級,但是總體上是良性的,因為在皇帝們的法令下,農兵的財產是有保障的,而且軍事貴族同樣是帝國軍隊的重要支柱。

這樣的情況下,軍區制也許還能支撐幾十年。然而瓦西里上臺之後,出於對自己個人權力地位穩固的考慮,他隨意抹殺多年來功勳卓著的舊軍事貴族,只有極少數存活下來(杜卡斯家族,後來在曼奇克特戰役中叛變)。他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劫富濟貧”,只可惜這是無稽之談,因為他在這個時候還積極扶植服從於自己的新軍事貴族(以科穆寧家族為代表),毫無戰功就賞賜大量土地,比起舊軍事貴族有過而無不及,這導致小農經濟大量破產,有記載在瓦西里時代小亞細亞的土地和村莊被大量閒置,農村經濟極為凋敝。

諸神黃昏:拜占庭帝國的衰亡

不僅如此,他還實行極不穩定的稅收政策,有時候心血來潮免除農民一年賦稅,然後國庫不夠用時又在來年加倍補回,他的高壓稅收政策導致國庫積累了大量財富,在他死後財富迴流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徹底崩潰。

當局勢穩定下來以後,瓦西里遺留下來的問題也許可以慢慢處理,財政制度依然有辦法改善,可是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貿易特權問題。

在阿萊克休斯一世登基之初(1080),帝國財政年收入僅僅有80萬金磅,遠遠少於馬其頓時期的700萬金磅。他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經濟改革,使得國家財政快速復甦,然而此時帝國面臨滅亡危險,小亞細亞已經丟失,西方的諾曼人入侵巴爾幹屢屢擊敗皇帝的軍隊。此時阿萊克修斯決定依靠威尼斯的海軍配合打敗諾曼人,不過帝國卻用“除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島外威尼斯在帝國全境享有貿易免稅特權,威尼斯商人在帝國只能停留三個月的限制解除,其活動不受帝國官員轄制”這一重大特權做為回報(其實他本來可以用錢買的,但是他在君士坦丁堡修建新的皇宮“布拉切奈宮”拿不出現金)。從此,威尼斯商人將帝國變為了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帝國本土的手工業快速衰敗,而帝國重要財政來源之一的商稅正在逐步萎縮,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在約翰二世時期,他不經準備就取消了貿易特權,結果遭到威尼斯人的惡意報復,帝國最為富庶繁榮的愛琴海沿岸地區遭到洗劫,變為一片焦土,此舉沉重打擊帝國經濟,沿岸農業工商業大受損失,然而他卻莫名其妙地在小亞細亞發動大規模戰爭而不回防本土。此後約翰二世將同樣的貿易特權授予了熱那亞和比薩,更加惡化了局勢,再後來連克里特和塞浦路斯都被免稅了。如果說阿萊克修斯的行為尚屬短視的無奈之舉(雖然修皇宮並不無奈),那麼約翰二世的行為就是愚蠢至極。後來除了曼努埃爾大帝一度取消了貿易特權,情況得到改善以外,拜占庭的經濟其實是在一直惡化,末期已經不可救藥了。

瓦西里二世扶植了一批新的軍事貴族,同時嚴重削弱了舊軍事貴族,這直接導致了新舊軍事貴族的矛盾嚴重激化,同時官僚貴族又敵對軍事貴族,結果在瓦西里死後,無人支持局面,整個國家就變成三個派系的戰場。三方不斷通過政變扶植皇帝上臺,官僚貴族皇帝隨意解散邊疆的軍隊,取而代之的是僱傭兵,新舊軍事貴族在戰場上互相制肘,直接後果就是曼奇克特戰役拜占庭軍隊的崩潰,其實這次戰役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失敗,卻引發了一連串的災難,國家軍事上的虛弱可見一斑。

諸神黃昏:拜占庭帝國的衰亡

在阿萊克修斯統治的科穆寧王朝,新舊軍事貴族和解(因為反正他們都沒地盤了),標誌就是科穆寧家族和杜卡斯家族聯姻,合力對付官僚貴族。地方的統治權力被外包給科穆寧家族的各個親信,中央政府不再就稅收問題和地方扯皮,國家官僚體系從此瓦解,但是作為條件,地方要為國家提供軍隊。

這樣短期來看十分有利,因為動員軍隊和發動小規模戰爭不再動用君士坦丁堡的國庫了,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大大節約了帝國財政,同時雖然地方的農業稅從此形同虛設無法徵收,但是供養地方政府的額外開支也減少了,因此雖然地方稅收體系的崩潰減少了收入,但是開支也變少了,帝國財政問題的根本在於商業稅,貿易特權導致商業稅收枯竭是帝國財政崩潰的根本原因。但是它的弊端也十分明顯,權力的外包導致了中央集權減弱,帝國的穩定依靠於君主的個人權威而非帝國的制度和法律。一旦有一個不那麼強力的君主統治,國家就有可能內亂,事實上在曼努埃爾死後就是如此,塞浦路斯和特拉布宗在君士坦丁堡淪陷之前就已經獨立,後期保加利亞也獨立了。

另外要說明的是,地方的獨立是各方面作用的結果,首要因素是貿易特權導致了帝國經濟更加依賴於威尼斯而不是君士坦丁堡,使得中央與地方的經濟聯繫被切斷,權力外包又加重這一程度。

9世紀以後大地主軍事貴族悄然興起,至10世紀,其勢力已經坐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對拜占庭帝國中央集權構成直接威脅。拜占庭帝國的經濟基礎逐漸瓦解,演變為大地產經濟占主導地位,其衰落的直接表現便在於對小亞細亞、南意大利和巴爾幹半島地區統治的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