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蛻變,你就差一次“捱打”

Part.1

有些熟悉的人,總會蛻變成陌生的模樣

老袁曾經是我的鐵哥們,我們的關係始於初中,終於大學。若不是04年的一次捱打,或許現在他還是那個有說有笑,吹著牛逼講著段子的胖小子。

有些情景,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因為家在一個小區,所以我倆總喜歡一起放學回家。每當聊到讓人興奮的事情,老袁總忍不住放聲大笑,胖人中氣足,笑聲在空曠的街道上真的可以擾民。

這就讓距離我們幾米遠的三個殺馬特小流氓盯上了我們,可能因為沒搶到小學生的錢而被老大批評,也有可能在下午檯球桌上的較量,輸給了隔壁幫派江湖人稱的“小馬哥”。總之他們很不友善,我能感到其中一個染著黃毛的小青年,頭頂的怒氣像冒著白煙的蒸汽火車頭,嗚嗚直叫。

果不其然,小黃毛仗著身高的優勢一腳把老袁踹翻在地,身後兩個我也忘記是紫毛還是綠毛的小馬仔在一旁冷眼旁觀著。

當時我跟老袁都嚇傻了,從來沒有經歷過江湖紛爭的兩名共青團員,被黃毛身上的王霸之氣徹底打敗了。還好當時我夠機靈,沒有撿起腳下的板磚跟黃毛講道理,而是攙扶著臉憋得通紅,一聲不吭的老袁一個勁的給黃毛說好話。

“大哥,我們錯了別打了,你看人都打壞了,不會說話了。哎!大哥別打!別打!”

事實證明嘴甜一點,關鍵時刻能保命。

雖然幾句好話換來的是少捱了幾腳踹,但老袁乾淨的校服上面還是留了不少目測40碼的鞋印。隨後我倆心照不宣,當做什麼事也沒發生,各回各家了。

自打小黃毛那件事以後,我就真的再沒見過老袁笑過,直至初中畢業分道揚鑣。就像有一首唱友情的歌曲,“有些人玩著玩著,就失聯了。”就像我跟老袁這樣。

有幸,終於在某年大二的寒假,我在樓下見到了老袁。

毛毛蟲可以蛻變成蝴蝶,但老袁是從胖子直接蛻變成了“範迪塞爾”,如下圖。

距離蛻變,你就差一次“捱打”

範·迪塞爾(Vin Diesel),1967年7月1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電影演員,製片人。

北方的寒冬臘月,我將自己武裝成只能露出兩隻眼睛看路。而老袁一件單薄的小皮襖拉鍊拉開,清晰可見上身黑色的緊身背心,跟下身墨綠色的軍褲,踩著一雙黝黑的軍靴,雙手插兜就這麼直挺挺地看著我。

我心一緊,“這tm就是座山!”

走在他身邊,賊有安全感!管你是黃毛、紫毛、綠毛的,三人一起上,三拳全乾翻。

跟老袁在大街上漫無目地的走著,聊得都是一些陳年舊事,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曾經遭遇黃毛的地方。我彷彿又看到了當年一個小胖子,一個小瘦子孤立無援的窘迫,但瘦子還是那麼瘦,胖子早已經不是曾經的胖子。眼尖的我意外發現那塊不起眼的板磚還躺在那裡,但只剩下零碎的一半,可能是過路的貨車碾壓的。

就這麼匆匆一瞥,我倆很默契的誰也沒有駐足,想調侃一下老袁還記得當初被欺負的樣子沒,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換成我好奇地問他這身肌肉是怎麼練出來的。

一句漫不經心的“健身唄”從老袁嘴裡冒了出來,看似清淡描寫,但背後不知道流了多少汗。

如果是因為當年那頓捱揍,讓老袁練就一副好身材,我認為值了。如果還是因為那頓揍,換來了一副好身材,失去的是一個好性格,卻又隱隱覺得不值。

至於值與不值還是留給當事人說了算了吧,我無權過問。但能確定的是,老袁的蛻變多少與那次捱打脫不開關係。

那年寒假是我跟老袁最後一次見面,從此了無音訊。

Part.2

“捱打”也是一門學問

首先“挨完打”≠你會成功,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跟影視劇不一樣,張無忌雖然在光明頂遭受了六大門派的車輪戰,被打的手捂胸口氣息混亂,最終一戰成名當上了明教CEO。是因為捱打帶來的成功上位麼?

No!肯定不是。就算不捱打也改變不了他是白眉鷹王的外孫,殷素素的兒子,這並不是江湖小蝦逆襲成功的劇本,只是讓觀眾不要把主角判定為一個靠背景成功的男人,而忽略了那頓捱打。

就像我們對王健林之子王思聰第一印象也是,拋開有沒有能力一說,至少他算得是成功藉助背景出名的富二代,但根據後續的事態發展,事實證明王思聰自身也是一個具備經商頭腦的人,並非華而不實。

也是,畢竟自古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那麼問題來了,家裡沒礦,背後沒人的普通人,挨頓打會改變什麼?

如果從國家層面來看,以前的舊中國就相當於家裡內訌,背後沒人的“普通人”。沒少挨西方列強的毒打,打完之後不長記性,依然閉關鎖國對邪惡勢力唯唯諾諾。所以要麼說別欺負老實人,捱打了那麼多年終於在1927年8月7日悟出來一個道理。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中國,一個骨子裡面就流淌著強國的血液,在這一刻沸騰了。從1927年小米加步槍打下天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再到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以及三次大規模的撤僑行動,無不時刻提醒曾經欺負過我們的國家,“中國強大了”。

落後就要捱打,捱打就要變強,這就是一個國家的蛻變。

國家的蛻變說完了,就該輪到我們“普通人”。

比如我小時候偷家裡錢,被老爹抓住就是一頓胖揍,長大後仔細回憶這段經歷,原來從小樹立孩子的金錢觀要從父母做起。雖然我還沒有結婚,更沒有娃,但這並不影響我為以後的家庭教育羅列計劃。

比如我青春期談了個早戀,被老師抓住就是一頓羞辱,大概內容就是“談早戀,毀人生”。爾等羞辱不比挨頓打更難受,畢竟青春期玻璃心。隨著我們對愛情的認知越來越飽滿,原來青春期的荷爾蒙也可以促進兩人的共同進步,誰說就一定要扼殺在搖籃裡?

你看,這就是從捱打中反映出一代人的教育理念,而這種理念並沒有流傳至今。相反,新一代的年輕父母,通過回憶父輩對自身錯誤的教育方式,總結出一套更為先進、更為得體的教育理念。

“我會每週給你一定金額的零花錢,對於你想買的玩具就要學會先攢錢。”

“我會告訴你能力範圍內的家務活,可以為你賺取額外的零花錢。”

“如果你提前遇到了讓你心動的另一半,我會鼓勵你們把這種懵懂的感情,轉化成創造美好未來的動力。”

當你開始在意時間、機遇,以及曾經說出去的話,這就是一個普通人的蛻變。

這麼想來自己花幾千塊錢辦的健身卡,只用了不到十次,真正能讓我堅持下去的理由或許不是意淫成功後的好身材,而是少了一頓見效快的“捱打”?

Part.3

總結一下

說了這麼多關於“捱打”的案例,並不是誤導大家立的flag堅持不下去,就把鍋丟給沒受外部刺激(捱揍)。畢竟疼痛只是短暫的,很多人都會好了傷疤忘了疼,不然“不打不成材”就成了最簡單直接的教育方式,誰還願意冒著高血壓的風險陪孩子寫作業?

從打一架就能解決對錯的年齡,到打完一架都不一定能分清利弊的職場。我們每個人都是從“被捱打”和“揍別人”中吸取經驗教訓。

即使你現在處於“捱揍”的現狀,哪怕遍體鱗傷也要保持頭腦清醒,你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如何武裝自己,避免再受他人欺負,而不是整日投機取巧琢磨怎麼報復。

當某天你擁有了“揍別人”的能力,記得儘可能多幫助身邊的同事。

那麼你有哪些“捱打”的經歷,讓你破繭成蝶,一夜蛻變?

距離蛻變,你就差一次“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