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將小工廠做到113億,4000萬收購反成累贅,業績變臉鉅虧1.3億

他赴美留學歸來,秉承父親志願,帶領家族企業由一隻幼崽成長為無懼風雨的猛獅,卻在中年豪擲4000萬吞下遂寧宏成,不知道這塊肥肉是太難嚼還是太油膩,張著血盆大口的猛獅卻生生卡到了喉嚨,連續三個季度業績變臉,從預盈2億到虧損1.3億,從“猛獅”變成了“弱犬”。

猛獅科技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鉛蓄電池為主的新能源及節能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包括電池、車輛、清潔電力三大板塊。

(如果您對企業管理有興趣、想了解,請私信作者“工具包”三個字,便可獲取《企業管理工具包》一份)

4年將小工廠做到113億,4000萬收購反成累贅,業績變臉鉅虧1.3億

幼獅成長記

猛獅科技的前身是座落在澄海環東社區南葛洋街的滬美蓄電池廠,是陳樂伍的父親1986年創辦的。1998年,留學歸來的陳樂伍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接力棒。

2001 年,他成立廣東猛獅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藉自己在美國三年留學經歷及對海外市場的瞭解,將“猛獅”的摩托車電池的銷售由全部內銷轉向有計劃的批量出口轉變,80%以上產品銷往歐盟、美國、澳洲市場。

2008年金融風暴來臨,國內很多依靠外來訂單生存的企業出現了“倒閉潮”,而猛獅科技確是長腿奔跑。2012年,猛獅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市值10億。有了資本的支撐,猛獅活力四射,不斷開拓內銷市場,2016年,僅4年市值就飆升113.9億元,體量不止擴大了10倍。

接著,陳樂伍帶領猛獅又從傳統電池生產企業向新能源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進階,由單一的電池業務,通過一系列創新、重組和併購,逐步涉足光伏儲能業務和新能源汽車業務。

4年將小工廠做到113億,4000萬收購反成累贅,業績變臉鉅虧1.3億

猛獅科技業績不斷“變臉”

本應順風水水,雄赳赳氣昂昂的猛獅科技卻因一場決策失誤,失敗的收購而走上“不歸路”。

2013年,猛獅科技收購遂寧宏成100%股權,協商後股權轉讓總額為4011.47萬元。猛獅科技本欲借遂寧宏成成為國內生產量最大的摩托車電池製造商,沒想到,

遂寧宏成實在是不爭氣,收購後淨利潤一直未達預期不說,在2016年的淨利潤還一度虧損1302.33萬元,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更是增長到了1.29億。

日前,猛獅科技發佈2017年業績快報修正公告,2017年業績一路“縮水”,其淨利由0.52億元修正為虧損1.29億元。經過幾輪修正,2017年淨利已從去年三季報中的預盈2億元至2.47億元,轉為虧損1.29億元。本想一口吃成胖子的猛獅卻一不小心噎死了自己。

4年將小工廠做到113億,4000萬收購反成累贅,業績變臉鉅虧1.3億

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過這個錯誤的決策,我們可以從陳樂伍經營管理之中瞧出端倪。作為A股市場上的後來者,猛獅科技上演“升級秀”——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及旗下兩家主要子公司的執行董事、總經理皆由陳樂伍一人擔任,造就了A股市場上最忙的董事長。一人身兼發行人及多家子公司一把手,精力專注方面不免讓人擔憂。

而在管理方面,猛獅科技同樣存在著風險。猛獅科技是家族企業,其股權基本上掌握在其家族近親手中,在股權上一支獨大,具體經營管理上陳氏家族也是享有高度的話語權。使得企業中很多優秀的管理人才有能力卻無實權,才能不能施展開來,且拿著死工資工作毫無積極性,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4年將小工廠做到113億,4000萬收購反成累贅,業績變臉鉅虧1.3億

企業黃金制勝法則

若問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是什麼,答案永遠是:人才。創始人對公司要承擔首要的責任。但任何一個人的資源、能力是有極限的,所以要打造一幫志同道合、能力互補的團隊,來彌補創始人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不是獨攬大權,做錯誤的決策使得企業發展一落千丈。

一個企業的CEO最牛的地方不是自己能幹多少,而是讓自己團隊激發鬥志和充分調動外圍的資源為其所用。正如馬雲、馬化騰、任正非等大佬一樣善於整合資源。

對於管理員工和打造團隊,很多創業者苦於找不到方法?作者從事團隊建設、員工激勵、合夥人制度9年時間,有不少案例和經驗,提供招人、留人、激勵人等問題的解決方案。點擊上方頭條作者,私信 “工具包”即可索取《企業管理工具包》,涵蓋企業管理八大經;中高層激勵工具:股權激勵模型、合夥人協議等;基層激勵:八大提成制度、績效、員工價值觀評價系統等等。作者通過股權分紅,薪酬績效,提成制度,幫您建立招人,留人,和用人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