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國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後其他菜系的?

自夏朝擇河南建都直至清朝覆滅,河南一直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興。夏啟在禹州擺下國宴,宴請諸侯,史稱釣臺之亭,這便是豫菜的起源。

之後的“周代八珍”、洛陽水席、《清明上河圖》中所繪景象、《東京夢華錄》裡記載的七十二正店以及建國後的國宴都將豫菜推向了一個頂峰。

曾為國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後其他菜系的?

但是如今八大菜系的響徹全球,作為國宴的豫菜卻不在其中,這是為何?

豫菜的歷史

民國之前豫菜的歷史不僅不是一片蒼白,還曾風光無限。

夏朝建都後,豫菜興起。宋代時國都汴梁作為全國最大的消費城市,更是將豫菜推向頂峰。在《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酒樓、飯館、食店、茶肆和《東京夢華錄》所記載的“七十二正店”等文獻中都有體現。

曾為國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後其他菜系的?

之後宋朝遷都事件的發生,對豫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不是太大。明清時期,豫菜仍然在各大菜系佔有重要席位,《梵天盧叢錄》裡就有記載:“晉、魯、川、滇、豫、粵、蘇、浙等省,食各有味道,菜各有拿手。”

民國初年,魯菜成為新貴,在當時魯菜館佔據半個京城,據說能與之抗衡的唯有豫菜。

袁世凱是當時豫菜的頭號粉絲,致力於推廣豫菜。在其稱帝后,北京一家名為厚德福的正宗河南菜飯莊一時成為官顯貴聚集之處,成為當時北京頗有名氣的飯莊之一。

梁秋實也是豫菜的推崇者,他在《雅舍談吃》一書中使用大量的篇幅來描繪豫菜,其中就有豫菜中的名菜軟溜鯉魚焙面。

曾為國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後其他菜系的?

豫菜的衰落

豫菜發展到這裡,從盛行到逐漸衰落再到盛行,甚至到新中國建國之後,豫菜再次成為國宴,期間經歷了幾千年,起起伏伏。

原以為從此便能永站高位,但卻突然跌落,發展至今卻突然消失在人們的眼中,這是為何?

工藝繁瑣,與現代社會的節奏不符

有一位豫菜大師曾說,豫菜費時費工、曲高和寡,不適合快節奏的時代。再加上由於歷史動亂的原因,豫菜出現過斷層,新一代豫菜師傅沒有經歷過老一輩的指導,很多菜品沒有辦法做出。因此豫菜的發展線路非常狹窄,難以找到出路。

曾為國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後其他菜系的?

經濟重心轉移導致豫菜的受眾減少

中國的八大菜系,大部分都產生在近百年的經濟發展繁榮區。比如粵菜在廣東地區、川菜在川渝地區、蘇菜、浙菜等位於江浙地區。

豫菜始於河南,但是在清末以後受到戰亂的影響,大多數豫菜失傳。建國之後,經濟發展中心開始向沿海以及長江中下游發展。人們開始向經濟重心地區轉移,當地菜系找到了發展的機遇,而豫菜卻失去了這樣的機遇。

口味毫無特色

每一道美食興起,都有其吸引人的特點。川菜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粵菜選料精細,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蘇菜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

但是粵菜卻很難評價,在這裡借用一位豫菜大師總結的話就是不偏甜、不偏鹹、不偏辣、不偏酸,而於甜鹹酸辣之間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可見豫菜口味居中,沒有什麼特色,無法給人留下印象,因此消失在人們眼中不足為奇。

曾為國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後其他菜系的?

杭幫菜——豫菜的延續

豫菜從神壇跌落後,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眼中,我們稱之為改良版豫菜——杭幫菜。杭幫菜在浙菜中堪稱C位出道,逐漸走向全國。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豫菜跟杭幫菜有啥關係,你要這樣子說。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了解。

自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金人南下,建立元朝。在戰亂中,大量北宋中原的人長途跋涉,來到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也將豫菜從河南帶了過來。

經過時間沉澱,豫菜與江南文化融合,發展出了一個新的菜系,也就是杭幫菜。而杭幫菜包含於浙菜中,成為了八大菜系的一個子系。因此杭幫菜也算是豫菜的一種,只是經歷了在豫菜的基礎上融入了江南的文化,轉化成為了浙菜的一種。

曾為國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後其他菜系的?

若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