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唐朝末期,皇帝昏庸無能,苛政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因此各地湧現出了不少農民起義——目的只為推翻唐王朝,而黃巢便是其中最能幹的一位農民軍首領。雖然黃巢的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後世對他的評價卻始終是褒貶不一,好的說他是農民起義中史詩般的英雄領袖,壞的說他是殺人如麻的“狂魔”。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真實的黃巢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年少能文,五歲時與人對詩便寫出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句流傳盛廣的詩。可惜他成年後卻是屢試不第,還曾憤然寫下一首《不第後賦菊》便離開了長安,投身於王仙芝帶領的農民義軍,還攻佔了不少州縣。王仙芝被殺後,眾人推黃巢為“黃王”,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並設官分職。

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黃巢《不第後賦菊》

黃巢帶領著農民起義軍採用流動作戰的戰術,先後轉戰十二省,逐步瓦解了唐王朝的統治。黃巢在佔領了洛陽與長安後,在長安含元殿稱帝,國號大齊。然而,僅僅兩年後,黃巢手下名將朱溫變節降唐,義軍勢力大減,在陳州之戰中,義軍慘敗,他的外甥林言見大勢已去,便殺了黃巢及其妻子兄弟。此後,黃巢從子黃皓的殘部被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這也標誌著唐末農民起義的結束。

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黃巢起義軍

單從這段歷史來說,黃巢的確可以算得上是個英雄人物,但很多史書上卻記載他是個殘暴毒辣,殺人如麻的人。每次攻下城池時,他都會在城內燒殺搶掠,城中權貴無一倖免,比如說義軍攻佔長安後,唐朝宗室幾乎全部被殘忍殺害。另外,據史書記載,黃巢率軍攻打陳州之時,由於軍糧不足,黃巢便命令軍隊建造舂磨砦巨碓,直接將活人輾碎,以人肉作為軍糧,供應他的圍城部隊。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裡,黃巢的起義軍至少吃掉了三十萬百姓。

不得不說,如果這些記載都是史實的話,那麼黃巢簡直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狂魔”!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爭議很大的人,卻又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兩個流傳至今的風俗。

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黃巢

正月十五掛紅燈

黃巢帶領起義軍攻打渾城時,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在秘密入城打探時遇見了一個老人,他告訴了黃巢攻城的方法。黃巢很感動,於是問老人家中是否有紅紙,老人答:“現成的沒有,但店鋪裡能買到。”黃巢道:“你買幾張紅紙,扎個燈籠,正月十五掛在房簷上。”黃巢走後,老人把消息傳給了鄰居,而鄰居又傳給了其他人,不久全城的窮苦百姓都買了紅紙紮燈籠。

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黃巢起義軍

正月十五晚上,黃巢帶著五千精兵,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起義軍內外夾攻,很快便攻破城門進城了。這時,窮人家門口都掛起了紅燈籠。對於掛紅燈籠的大門,起義軍一律不入;不掛紅燈籠的,起義軍便直接衝進去燒殺搶掠,一晚上就把城內的官員豪紳殺光了。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了二百兩銀子。

自那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掛起紅燈籠。這個習俗也是流傳至今。

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正月十五掛紅燈

端午“插艾草”

黃巢的義軍在攻打中原地區時,正值端午。當地官員通過宣揚黃巢“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來動員民眾離家,是為“走黃巢”,從而來牽制義軍的不斷擴大之勢。

有一天,一個婦人帶著兩個小孩逃難,其中一個小點的是親生,而大點的是她嫂子的遺孤,但她卻揹著大的而讓小的自己走。途中,一黃衣人突然而至,問她為何如此。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與她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不能奈你何。”說完後竟忽然不見了。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照做,並把此方法告訴了其他人。民眾們都依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在家中過端午節。果然,義軍經過時,無人去打擾家中插艾草的人家,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免費看病。這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便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仿婦人行忠義之事。

此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卻被傳為殺人狂魔,留下了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端午“插艾草”

原來,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他這樣做,便是為了破除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為了讓義軍獲得民眾支持,又使民眾積德行善蔚然成風。此後,世人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了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