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馬拉加斯語: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epubliˈkʲan madaɡasˈkʲarə̥];法語: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簡稱

馬達加斯加,前稱馬爾加什共和國,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島嶼國家,該國包括馬達加斯加島(世界第四大島)及其周邊多個比較小的島嶼。岡瓦那超大陸在早侏羅紀解體後,馬達加斯加島在約8800萬年前從印度板塊分裂,當地的原生動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對隔離的自然條件下演化。馬達加斯加也因此成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90%的野生動植物都是該國獨有。但是,島上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和獨特的野生動植物種類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長人口侵佔的威脅。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間,南島民族從婆羅洲乘浮架獨木舟前來,馬達加斯加開始有人類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圖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峽移居此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多個族群陸續前來當地定居,每個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風景線。馬達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劃分成18或更多個較小的族裔團體,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納人所佔規模最大。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馬達加斯加島曾長期由零散的社會政治聯盟統治。從19世紀開始,島上大部分地區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納貴族統一成馬達加斯加王國加以統治。1897年,該島成為法蘭西殖民帝國的一部分,君主政體隨之土崩瓦解,之後一直到1960年才獲得獨立。獨立後的馬達加斯加稱為共和國,先後經歷四大憲政時期。1992年起,該國開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為中心的憲政民主政體統領。但是,經選舉上臺的總統馬克·拉瓦盧馬納納在2009年的民眾起義中被迫辭職,總統權力於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喬利納,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此舉乃是一場政變。

截至2014年4月,馬達加斯加人口剛超過2300萬,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該國有兩種官方語言,分別是馬達加斯加語和法語。生態旅遊和農業是該國的支柱產業,對教育、衛生和民營企業提供更多投資則都是馬達加斯加發展戰略的關鍵要素。在拉瓦盧馬納納的統治下,這些投資使該國經濟大幅增長,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導致貧困人口和中層階級間因生活成本的逐漸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斷下降而關係緊張。

大部分考古學家估計,人類最早出現在馬達加斯加的時間是公元420年(或公元250至590年),但也有人估計這裡最早的定居者是於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間分多批來到島上,還有一些考古學家對公元420年以前的情況持謹慎態度。無論以哪種情況考量,馬達加斯加都是地球上人類定居時間最晚的主要陸地之一。早期定居者乘浮架獨木舟從婆羅洲南部前來,通過遺傳學方法估計其最初人口規模約在60至200人之間。但在現代馬達加斯加人的男性和女性中,有約半數人的DNA與非洲黑人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來到島上後,早期居民通過砍伐和焚燒清除沿海雨林,以便從事農業種植。首批定居者接觸到馬達加斯加的大量巨型動物,如巨形狐猴,象鳥,巨形馬島長尾狸貓和馬達加斯加河馬,這些動物之後都因遭到捕殺及棲息地受破壞而滅絕。到公元600年左右,這些早期定居者群體已經開始清除中部高地的森林。阿拉伯人於公元7到9世紀間首次來到島上。公元1000年左右,一批操班圖語言的移民從非洲東南部來到島上,還帶來了瘤牛,這是一種長有駝峰的群居長角牛。

到1600年時,中部高地的貝齊寮人王國開始出現灌溉水田,一個世紀後,梯田已擴展到鄰近的整個伊默里納王國。17世紀時,土地耕種和瘤牛放牧需求不斷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把中部高地的森林生態系統轉變成草原生態系統。大約在600至1000年前來到中部高地的梅里納人在口述歷史中稱,他們的先輩曾在這裡碰到已經在此定居的瓦贊巴(Vazimba),這些人可能是在更早時期來到馬達加斯加,但技術上較為落後的南島民族後裔。16世紀到17世紀上半葉,瓦贊巴在梅里納人國王安德里亞門尼羅(Andriamanelo)、拉蘭博(Ralambo)和安德里安賈卡(Andrianjaka)統治時期不是被同化,就是遭驅逐出了中部高地。如今,許多傳統馬達加斯加群落都將瓦贊巴神明尊稱為“tompontany”,意為“土地主人的先祖”。

馬達加斯加國土面積為59萬2800平方公里[22],在世界各國中名列第47位,也是世界第四大島。該國大部分領土位於南緯12°到26°,東經43°到51°之間[52]。鄰近島嶼包括東面的留尼汪和毛里求斯,以及西北方向的科摩羅和馬約特。西面的莫桑比克是距馬達加斯加最近的大陸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